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刘佳;张晶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疗法(DAPT)治疗满1年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PCI且术后接受DAPT治疗满1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原发心血管疾病、合并疾病、既往PCI史、是否吸烟以及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后续抗血小板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PT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和阿司匹林组(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均持续6个月.通过电话和门诊复诊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DAPT组纳入患者75例,阿司匹林组7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ACS类型分布和既往有PCI史者、吸烟者、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PT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者占比均高于阿司匹林组(均 P<0.05).DAPT组1例停用氯吡格雷,2例失访,随访率96.0%(72/75);阿司匹林组2例失访,随访率97.2%(69/71).随访期满时,DAPT组心血管事件和严重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7.8%(20/72)和9.7%(7/72),阿司匹林组分别为27.5%(19/69)和13.0%(9/69);DAPT组出血事件和严重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2%(16/72)和11.1%(8/72),阿司匹林组分别为26.1%(18/69)和4.3%(3/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PCI术后接受DAPT治疗1年内未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ACS患者延长DAPT疗程未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可以考虑单用阿司匹林进行后续抗血小板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爱玲;刘瑶;杨莉萍;胡欣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1年和15年内再次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行 PCI 术或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取患者静脉血进行与氯吡格雷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 P450(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正常代谢型组(*1/*1)、中间代谢型组(*1/*2和*1/*3)和慢代谢型组(*2/*2、*2/*3和*3/*3),回顾性分析患者 PCI 术后1年内和首次 PCI 术后15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男性148例,女性62例;年龄49~84岁,平均(67±10)岁;行首次 PCI 术者163例,行2次 PCI 术者47例;单独行 PCI 术者18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25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者分别为158、156和91例。正常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 PCI 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13/98)、24.7%(23/93)和31.6%(6/19),慢代谢型组和中间代谢型组的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代谢型组的2.37倍和1.86倍。携带 CYP2C19*2或*3等位基因是 PCI 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781,95%置信区间(CI):1.042~3.046,P =0.035),适量饮白酒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防护因素(OR =0.054,95% CI:0.175~1.016,P =0.045)。正常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首次 PCI 术后15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7%(32/98)、33.3%(31/93)和36.8%(7/1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OR =3.243、95% CI:1.245~5.165,P <0.05)和有冠心病家族史(OR =2.683,95% CI:1.232~5.359,P =0.006)是 PCI 术后15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 CYP2C19*2或*3等位基因是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1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和有冠心病家族史是 PCI 术后15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准备行 PCI 术或新近行 PCI 术的冠心病患者检测 CYP2C19基因型,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龙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肌钙蛋白T (cTnT)、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50mg联合氯吡格雷300mg,口服,每日1次,持续用药7d,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照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试验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ST段下移水平、cTnT、BNP、CRP、D-D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33例/42例)和95.24%(4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分别为(4.52 ±0.55)和(2.02±0.27)次/周,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每次(4.14±0.43)和(2.76±0.31) min,ST段下移水平1.25±0.17和0.6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cTnT、BNP、CRP、D-D水平分别为(1.54±0.18) ng·mL-1,(63.52±6.73) ng·mL-1,(8.94±0.94) mg·mL-1和(133.53±15.73) ng·mL-1,试验组分别为(0.25±0.03) ng· mL-1,(28.43±3.02) ng· mL-1,(4.57±0.55) mg· mL-1和(59.54±5.74)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7例/42例);试验组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血肌酸酐轻度上升1例,眩晕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例/4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青;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周密

    目的 探讨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长期或未服用他汀药物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STEMI患者按起病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个月,首先分为长期服用他汀组患者45例(长期他汀干预组)及未长期服用他汀患者125例(起病前未曾服用过或服用时间在3月内者).将125例未长期服用他汀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预处理组64例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61例.大剂量预处理组于术前30 min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 qn,共40d;常规剂量预处理组及长期他汀干预组均于术前30min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术后继续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 qn,共40 d.所有受试者PCI术前即刻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 mg顿服+氯吡格雷600 mg顿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qd,长期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至少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长期他汀干预组、大剂量预处理组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心肌再灌注达到TIMI 3级的比例分别为95.56%,93.75%和85.25%;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分别为95.56%,93.75%和86.89%;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7.78%,60.94%和3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期他汀干预组、大剂量预处理组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术后40d时LVEDD分别为(51.88±4.79),(52.80±4.82)和(52.85 ±4.72) mm,FS分别为(40.05±2.25)%,(39.65±2.89)%和(34.05±2.89)%,LVEF分别为(54.08±6.22)%,(53.78±6.92)%和(47.05±6.10)%,分别与术后7d的LVEDD、FS、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长期他汀干预组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有再发心绞痛1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1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56%(7/45例);大剂量预处理组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有再发心绞痛3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力衰竭4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3例,死亡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12/64例),分别与常规剂量预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即可进一步提高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保护心肌,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近期疗效.

  • 双倍维持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月;田辉;冯婉玉

    目的 评价双倍维持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集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100 mg用于PCI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临床研究,用Juni评分法进行评价,用RevMan 5.2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2篇中文文献.75 mg维持剂量与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1,95% CI=(-2.98,-1.64),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93%和1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6%和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0%和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75 mg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患者应用150 mg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效果更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主要出血事件风险和次要出血风险相似.

  •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术后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孙雪梅

    目的:评价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术后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方法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试验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于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50 mg,试验组以阿司匹林150 mg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服用,每日1次,持续用药7 d。2组患者进行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3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5.92%( 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肌酸激酶[(741.56±77.45) U? L-1 vs (632.42±65.46) U? L-1, P<0.05]、谷草转氨酶[(449.24±50.64) U? L-1vs (362.46±40.72) U? L-1,P<0.05]、乳酸脱氢酶[(500.24±51.42) U? L-1 vs (426.87±45.73) U? L-1, 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血清C-RP、TnT、Ps、PSGL-1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试验组为6.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术前使用,对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 基层医院PCI治疗冠心病187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永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187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原则、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6.79%,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5.72%.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85.71%.完全闭塞病变血管25支,成功率达68%.严重并发症4.2%.结论 PCI成功率达95%以上,未发生1例死亡,在基层医院实施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 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彦军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前后检测Cys-C水平,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于体检当天检测Cys-C水平.对比两组的Cys-C值.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Cys-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较高,而在采用PCI治疗后,Cys-C水平则恢复至正常范围,通过检测Cys-C水平变化,可判断冠心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 直接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林森;韩培立;周朝元

    目的 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将85例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术前无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强化组术前予阿托伐他汀,观察术后血流灌注情况和术后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强化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66.67%,CTFC低于对照组,TMPG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强化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与对照组9.52%比较,P>0.05.结论 直接行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通过稳定血管内斑块、减少远端血栓和微血管痉挛等机制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钟晓鸣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联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其中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51.5%和48.5%,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27.3%和2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保护缺血心肌,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埃索美拉唑针联合口服凝血酶冻干粉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价值

    作者:王战波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针联合口服凝血酶冻干粉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或铝镁匹林片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针联合口凝血酶冻干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针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治疗2周后内镜下病变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6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评估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针联合口服凝血酶冻干粉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有效率及愈合率,临床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比剂对NYHA心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会娟;郭琳;陈英

    目的 研究对比剂对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8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冠脉造影结果 显示单支或以上血管狭窄>80%,需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组(心功能Ⅰ级,53例)、Ⅱ组(心功能Ⅱ级,68例)、Ⅲ组(心功能Ⅲ级,47例)和Ⅳ组(心功能Ⅳ级,40例).四组患者均进行PCI术,对比剂选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370).观察对比剂优维显370对四组心功能患者的肾功能基本参数的影响.结果 术前,四组患者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Scr、GFR、Cc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术后与术前比较,Scr均升高,GFR、Cc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即心功能状态的下降,Scr逐渐升高,而GFR及Ccr逐渐减低.Ⅲ、Ⅳ组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17.50%,均高于Ⅰ、Ⅱ组的1.88%、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功能NYHAⅢ~Ⅳ级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明显下降,CIN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贾丽娜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监测和护理方法.

  • 不同水化方案的选择对预防急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效果研究

    作者:黄嘉熙;詹晓燕;伍丹丹;陈壁铭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单纯静脉水化治疗与静脉水化联合强化口服水化治疗方案对预防急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术前给予普通静脉水化治疗至术后24 h,并在术后6 h进行强化口服水化治疗;B组患者只在术前进行普通静脉水化治疗至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CIN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A组的Scr和BUN水平分别为(82.21±15.42)μmol/L,(6.25±2.25)mmol/L,B组分别为(82.78±15.40)μmol/L,(6.28±2.34)mmol/L,两组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A组的Scr和BUN水平分别为(91.53±16.34)μmol/L,(6.97±0.06)mmol/L,B组分别为(98.72±16.42)μmol/L,(7.82±2.45)mmol/L.治疗48 h后,A组的Scr和BUN水平分别为(103.15±14.55)μmol/L,(8.35±2.35)mmol/L,B组分别为(121.71±14.54)μmol/L,(9.35±2.41)mmol/L.治疗24 h、48 h后,两组患者Scr和BU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Scr和BUN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IN发生率为4.26% 低于B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进行静脉水化联合强化口服水化治疗能有效降低CIN的发生率,而且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静脉水化治疗,同时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冠脉内溶栓对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薇超;齐晓勇;党懿;张飞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多为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闭塞,终引起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及时有效开通闭塞血管的佳方法.但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欠佳,可能与梗死相关血管微循环水平血栓栓塞有关.既往临床研究表明经冠脉内靶向给予溶栓药物,可降低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如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进一步提高了冠脉内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近年来冠脉溶栓治疗改善STEMI心肌灌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小卫;黄志文;田丽红;吴铿;袁岩

    目的:探析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6.08%,与对照组(80.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NO,ET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经PCI术后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抑制炎性递质、保护血管内皮、抗凝、抗血小板和调脂等作用,能有效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班雷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PCI术后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次,1次/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G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TC、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PCI术后CHD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具有降血脂、预防PCI术后再狭窄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常

    目的 探讨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患者单纯行PCI治疗;研究组79例患者在PCI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疗效、预后.结果 手术后,两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患者血清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90 min内ST回落指数、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恢复行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不显著增加出血,安全性尚可.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郁冲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试验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浓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M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O水平可以评价CHD患者PCI后的危险性,有助于分级评价,提高临床预警水平,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后危险事件的救治,提高预防效果,改善预后。

  • 替罗非班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早期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先林;马玉;乔瑞省;傅宏义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血流和早期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高血栓负荷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48例冠脉血栓病例均经过反复血栓抽吸后,对照组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观察组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普钠.观察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帧数(cTFC),观察术后7 d、3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对照组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者有23例(95.8%),观察组24例全部获得了TIMI 3级血流(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cTFC明显少于对照组[(20± 2)vs(25± 3),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7 d、30 d的LVEF、LVEDD、LVESD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0 d内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及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硝普钠及替罗非班能够使患者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更加充分,改善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早期恢复.

1385 条记录 11/70 页 « 12...891011121314...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