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影响

    作者:孙占学;赵丽娟;张丰川;李元文

    目的 观察中药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并用安慰剂(白凡士林)组进行对照,观察红斑、水肿、表皮剥脱、苔藓化等症状,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比较模型大鼠红斑、水肿、表皮剥脱以及苔藓化等各项数据,甘石青黛膏干预大鼠皮损与本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甘石青黛膏组干预后与安慰剂组模拟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甘石青黛膏组症状评分均优于安慰剂组;评价两组湿疹模型干预后总体疗效,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42.10%,甘石青黛膏组总有效率为72.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甘石青黛膏总体疗效优于安慰组.结论 中药甘石青黛膏对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具有控制红斑,消除水肿,促进破损表皮修复,抑制苔藓化的作用.

  • 脱疽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在疗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余威;庞鹤;金潇;张凡帆

    脱疽病是中医外科常见疾病,为慢性病程,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中医治疗脱疽病的临床疗效满意,但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道。患者报告的结局(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是疗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脱疽病的临床研究中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脱疽病临床研究文献中PRO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所用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行性。 PRO指标与医生报告指标、实验室指标等其他结局指标互相补充,构成目前临床研究常见的疗效评价体系,在证候疗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仍在初步探索阶段。脱疽病PRO指标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在PRO指标选择、表达方式、使用等方面有待完善,以适应疾病的特点与不同观察目的的需要。以现有疗效评价体系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化研究,以期建立客观的脱疽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推动中医客观化发展。

  •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乔海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对此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对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从血糖相关指标评价其疗效,另外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体重指数等也起到了一定的补充.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症,在注重血糖指标的基础上,还以各并发症相关指标为主进行疗效评价,如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心功能指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足之溃疡面积、肉芽生长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眼底检查等.除此类客观指标以外,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以上各种疗效评价指标,表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这些疗效评价标准仍存在不够统一,某些标准特异性不够等问题.

  • 糖尿病足疗效评价指标的现代文献研究

    作者:余威;庞鹤;张凡帆

    探讨糖尿病足疗效评价指标的分布规律,明确目前用于糖尿病足疗效评价的症状、体征、检查指标。经过文献检索,纳入糖尿病足临床研究文献106篇,研究糖尿病足的疗效评价方法,对用于疗效评价的症状、体征、检查指标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尚缺乏全面评价糖尿病疗效的量化标准。临床疗效评价常用的局部非溃疡症状指标主要有患肢疼痛、患肢麻木、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溃疡相关指标有溃疡面积减小或愈合、新鲜肉芽增多和分泌物减少,体征指标有患肢皮温改善、患肢皮色改善、动脉搏动改善和患肢水肿改善,检查指标有踝肱比、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糖生化。用于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与用于诊断的指标有区别,应结合临床实际特点,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本病的、包含多维度指标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

  •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超;赵进喜

    临床疗效问题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侧重于个体症状的改善,古代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症状、证候变化为主,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及辨证施治的特点,但缺乏客观、全面、科学的指标及方法. 当代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在不同疾病领域有相应的指标、方法、体系,但存在完全利用现代医学指标与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可重复性较差、疗效判定术语和结果模糊等弊端,缺乏相关疾病统一的、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也缺乏可比性,因此,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紧迫而必要.

  • 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150例

    作者:乔海平

    目的 观察三种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便筛选出佳治疗方案.方法 搜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75例、中药组75例、中西医结合组150例.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1月,观察各组患者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结果 在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在改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等方面,西药组优于中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佳,所有观察指标均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3组均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西药具有见效快,降糖作用明显等优势,中药组症状改善明显,但见效缓慢.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确,降糖明显,症状改善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ZJL-2000-A型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31例

    作者:张星高;张吉林

    目的:观察分析ZJL-2000-A型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8例,治疗组8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手段治疗10天,并配和骶管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ZJL-2000-A型三维正脊仪治疗1~3次。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221例,好转419例,总有效率77.29%;治疗组治愈465例,好转327例,总有效率95.31%。两组患者按照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χ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JL-2000-A型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姜颖;高路;谢晶

    目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干预和探讨。方法从本院选自2009~2011年青光眼患者328例,进行手术后发生浅前房者有4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人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观察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治愈10例,成功率为47.6%。观察组治愈18例,成功率为85.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临床观察和治疗得知,对照组对术后护理满意8例,满意率为38.1%,观察组对术后护理情况满意16例,满意率为76.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密切观察术后眼部的表现,及时地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柴葛洗剂药浴结合健康教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评价

    作者:杨荣兵;林志荣;李春雨

    目的:评价柴葛洗剂药浴结合健康教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治疗组,选取50例作为对照1组,选取50例为对照2组。试验组给予柴葛洗剂洗浴退热,一日一剂,一剂洗2次,同时,结合药师参与的健康教育。对照1组:口服柴葛清感汤,每日2次。对照2组:以传统的酒精擦浴退热,静脉滴注头孢拉啶、病毒唑针等药物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结论柴葛洗剂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并结合有临床药师参与的健康教育,在治疗上有显著疗效,且易被接受,有进一步临床推广意义。

  • 辨证运用中药注射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贾海忠;赵进喜;梁腾霄;关秋红;肖永华;刘宁;黄茂;刘鑫源;王若溪

    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医传统给药方式,已被众多医者与患者接受,尤其在急危重症抢救、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具有其他剂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辨证、超剂量、超说明书等不规范使用的问题,严重影响用药安全与疗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应该重视突出中医特色,明确适应症,规范用药,同时应该重视上市后再评价,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关于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作者:危剑安;王玉贤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临床疗效评价一直是困扰该学科发展的"瓶颈",中医艾滋病学界为此进行了许多努力,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但要真正突破"瓶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需要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评价.从中医艾滋病的临床实际出发,在多角度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包括中医症状学评价、中医证候学评价、疾病客观指标评价、生存质量评价、临床经济学评价、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评价相结合的中医治疗艾滋病疗效综合评价体系,使其既具有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又为国际医学界认可.

  • 患者报告结局纳入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国内现状探析

    作者:杨亚男;倪青;张美珍

    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作为一种直接来自于患者的测量报告,为中医疗效评价方式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论证了PRO纳入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另外,笔者总结了国内PRO研制存在的问题,如:忽视翻译量表的语言调试、研制过程欠规范、对科学考核方法的认识及应用存在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制定语言调试的指南、研制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加强研究人员的统计知识培训等,以期为PRO的广泛应用及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 症状关联的小儿肺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思路与方法

    作者:艾军;戴铭;易展翔;汪受传

    以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为切入点,针对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时主要采用症状体征逐一打分、计算统计的方法,结合现代新兴学科--数据挖掘方法,以小儿肺炎为例,提出症状关联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思路和做法.

  •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初探

    作者:周亚男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 中医证侯疗效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作者:何浩强;陈光;高嘉良;王阶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 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一次4粒,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7天。7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7天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好转(P约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腰痛宁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基于龟鹿二仙胶改善AD患者TCD相关参数探讨补肾生髓内涵

    作者:马俊杰;张以来;周春祥

    目的:从调节脑部血液循环角度探讨龟鹿二仙胶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补肾生髓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断为肾虚髓空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安理申干预治疗,治疗组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疗程为60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相关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5脑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皆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CA、ACA、PCA、VA及BA 5脑部血管的Vp、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PI、RI皆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龟鹿二仙胶具有改善AD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此可能为其补肾生髓的机制之一。

  • 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建立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作者:余学庆;李建生

    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建立是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疗效评价指标建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认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形成是前提、评价指标的筛选是核心、指标考核与验证是关键,为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症状关联疗效评价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 探讨三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影响——以一种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为例

    作者:王文萍;李晓斌;李晓;王华伟;喻明;吕玉英;张君;杨关林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393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赋分方法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总体疗效评价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均无显著性差异(P=0.286,P=0.418),而改良赋分方法2中却有显著性差异(P=0.037);在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方面,半身不遂这一主症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基线症状评分差值的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64),改良赋分方法2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4).结论:不同的症状赋分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对单项症状的疗效评价会有重大影响,有些赋分方法的改变会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从具有显著性差异变成无显著性差异,或从无显著性差异变成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改变将直接关系到对中药新药疗效的评价.因此,科学地确定主症、次症的项目组合,确定主症、次症的赋分,以及主症、次症分值在症状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中医症状赋分方法的研究中,不仅主症在症状总分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很重要,而且保证主症分值不能过高更为重要.

2678 条记录 5/134 页 « 12345678...1331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