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芎补肾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的模糊综合评价

    作者:郭明冬;周文泉;宋晓鸿;崔玲

    目的:评价参芎补肾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轻度VD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补肾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经重新包装为胶囊)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其对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的模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认知能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4.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0.85%,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3.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三者的模糊综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补肾胶囊对轻度VD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肌骨超声技术评价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静;刘志成;高玉;宋杰;王禹;董宝强

    目的:采用基于肌骨超声技术评价观察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经穴组(经穴组)、循经筋阿是穴组(经筋辨证组)和经穴结合循经筋阿是穴组(结合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经穴组采用毫针针刺穴位,经筋辨证组通过经筋辨证后,选用膝部规律性阿是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次选膝关节周围8~10个阿是穴,结合组则采用两组相结合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变化和WOMAC指数变化,同时在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周围进行肌骨超声检查。结果 VAS比较和缓解情况:经穴组与经筋辨证组、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辨证组和结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检测比较发现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点的病变范围都有明显变化(P<0.05),经穴组和经筋点组观察点病变范围变化明显高于结合组大部分(P<0.05),经穴组也有部分观察点病变范围高于经筋点组(P<0.05)。结论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结合经穴治疗效果较好,肌骨超声技术在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 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评价

    作者:黄毅

    目的:观察中药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应用西药利他林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动宁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54例,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1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孔繁鑫;虢周科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估.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随访3个月后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两组患者治疗后DHI量表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DH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能够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清热化瘀方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施展;高家治;王建东;丁培霖;陈平;田亮;杨海波

    目的:评价清热化瘀方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清热化瘀组)35例,对照组(高锰酸钾组)3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如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情况及肉芽生长情况,同时记录创面愈合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在术后创面疼痛、渗液、水肿及肉芽组织形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愈合天数、提高术后愈合率(P﹤0.05);两组术后14 d疗效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瘀方熏洗能明显缩短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创面愈合。

  • 基于经筋辨证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红;郭庆革;白永新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刺法对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肩痛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通过患者肩关节周围筋结点的分布规律进行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传统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基于经筋辨证的取穴针刺治疗在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VAS 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基于传统针刺治疗。

  • 化瘀解毒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多时相临床症状的评价

    作者:钟利群;孙塑伦;贾建平;高利;王硕仁;高颖;邹忆怀;李宁;徐娟

    目的:观察比较中西医量表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和疗效差异.方法:将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急性期的14 d分成4段,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组方化瘀解毒汤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改良爱丁堡+斯堪迪纳维亚研究组制定))(SCAND)和<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三个量表分别评价各段的临床症状及疗效,分析各量表的特点.结果: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量表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都呈现共同的发展态势,其中中医中风证候量表和NIHSS表现相同的趋势,治疗组11~14 d的NIHSS分值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0~72 hNIHSS分值不同:治疗组11~14 d的中风证候量表分值与0~7 d的得分不同;对照组11~14 d中风证候量表分值与对照组0~72 h不同,得到统计学的验证.从总体水平来说,中医证候分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干预有效.结论:与SCAND比较,NIHSS更能全面反映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变化.中医中风证候量表与NIHSS类似,可以作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工具,化瘀解毒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改良型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冷骨风疗效观察

    作者:陈亦乐;肖淦辰;熊芳丽;柴龙

    目的:观察改良型弩药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例 KOA 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改良型弩药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传统弩药针疗法治疗;操作部位均为膝眼(双)、阳陵泉、鹤顶及膝关节局部疼痛点,2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价其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及治疗后3个月组间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型弩药针疗法对 KOA 具有很好的疗效,且见效快,疗效稳定,方便易操作,值得进一步推广。

  • 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炎症因子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丹丹;韩安邦;武婧;王倩文;张冰冰;庞博;崔向宁

    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抗炎机制.方法 选择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冠心丹参滴丸,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心绞痛积分、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高敏 C 反应蛋白(hs -CRP)、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1.25%)优于对照组(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积分、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MCP-1、MMP-9、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积分、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TNF-α、hs-CRP、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具有确定疗效,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 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丁洋;韩建民;韩梅;刘赓;李帷;肖旸;孟梦;张声生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应用计算机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进行检索,同时手工检索中医药类杂志,纳入中医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的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Version 5.3)统计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3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可见,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所起到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MH=4.40,95%CL(3.23,600),P<0.00001〕、口干症状[MD=-1.40,95%CL(-1.47,-1.34),P<0.00001]、眼干症状[MD=-1.13,95%CL(-1.19,-1.07),P<0.00001]、平静唾液分泌总量[IV=2.35,95%CL(1.95,2.75),P<0.00001〕、刺激下唾液分泌总量[IV=5.28,95%CL(3.78,6.78),P<0.00001〕、改善睡眠障碍[IV=-1.06,95%CL(-1.28,-0.84),P<0.00001]、改善口腔疼痛[IV=-0.82,95%CL(-1.00,-0.64),P<0.00001〕改善活动受限[IV-0.28,95%CL(-0.48,-0.07),P=0.008]、改善社会功能[IV=-1.15,95%CL(-1.39,-0.92),P<0.00001]优于对照组.但对于改善情感障碍[IV=-0.12,95%CL(-1.69,1.46),P=0.88]、改善行为问题[IV=0.02,95%CL(-0.14,0.18),P=0.80]、改善精神健康[IV=0.15,95%CL(-0.28,0.57),P=0.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中心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姜之炎;王雪峰;王立宁;秦艳红;许华;白晓红;姜永红;肖臻;林燕

    目的: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评价中医药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临床试验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自然形成单纯西医治疗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组).西医组采用阿奇霉素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内服外治方案.结果:临床疗效西医组的痊愈率为18.9%,显效率为78.9%,有效率为100%(n=90),中西医组痊愈率31.9%,显效率76.8%,有效率为100%(n=310);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评价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哮喘急性发作期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治疗.7d为1个疗程,2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 (P<0.05);治疗后2组的FEV1、FEF75、FEF50、FEF25、FEV1/FVC和PEF显著高于治疗前,FVC显著低于治疗前,且2组间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2组IgG、IgM、CD4+和CD4 +/CD8+比治疗前上升(P<0.05或P<0.01),且2组间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IL-4、IL-8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作者:王秋虹;魏军平

    在分析中医药治疗甲减疗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PRO(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作为中医药治疗甲减疗效评价指标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医学PRO量表评价方法,研制中国特色的甲减PRO量表作为评价工具,使甲减的临床疗效评价定量化、客观化。

  • 基于形神一体观构建尘肺稳定期综合性康复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邓小峰;郭集军;梁伟辉;李斌;曾子芳;吴奇峰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文章基于中医形神一体观理论,以稳定或控制尘肺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探讨尘肺综合性康复方案的构建。该方案运用“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采用“形神并治”的康复手段和“形神合一”疗效评价系统。这种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将形神一体观理念贯穿于尘肺康复诊疗的各个环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突破“形”的局限,对尘肺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康复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价值。

  • 激痛点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昶;周鹰;张怡;王瑞红;徐耀;廖奕歆

    目的:评价激痛点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32例和“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31例,共2组.取穴:肱骨大结节激痛点和冈上窝激痛点.神经阻滞组于激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注射消炎镇痛液后,行针刀治疗.1次/周,共3次,3周后随访.结果:2种疗法均能降低VAS评分,提高C-M分值(P<0.05).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治疗后VAS=(23.39±22.30)分,C-M=(81.06±15.83)分,优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冈上肌腱炎疗效显著.

  • 火针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昶;张怡;王瑞红;熊会海;廖奕歆

    目的:评价火针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取穴:肱骨大结节附近压痛点和冈上窝附近压痛点。火针组、针刀组、火针结合针刀组,分别接受火针、针刀治疗。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2周,随访2周。结果:四种疗法均能改善VAS评分,提高C-M分值( P<0.05)。火针结合针刀组治疗后VAS=(11.56±13.51)分,C-M=(82.88±15.13)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火针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显著。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及病历设计思考

    作者:李博;郭玉红;胡晶;冯硕;张会娜;商洪才

    遵循叙事循证医学理念,梳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试验方案及研究病历,提高和优化中成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设计的水平.结合正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分析功能性胃肠病试验设计中方案及病历的条目取舍和选用目的,确定当前佳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试验设计方案及研究病历模式.研究病历的设计需要紧扣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明确是病历设计的首要条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是中医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探讨消化不良临床试验方案和研究病历设计,期望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建议进行功能性胃肠病的核心指标群讨论,利于今后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

  •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索

    作者:邱瑞瑾;张晓雨;商洪才

    证候类中药的研究是近几年中药创新研究的热点,但评价证候类中药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对证候命名达成共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制作合理、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和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是研究客观化的前提;构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是减少不同研究异质性的方式.采用基于注册登记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以证统病研究和病证结合研究,可以进行证候类中药主治优势病种的筛选及治疗特定证候佳中药的筛选;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可以严格验证方-证-病-效的关系;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个体进行方证相应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和辨证论治比较研究,以探寻证候类中药的合理性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意义.后,结合循证目标成就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构建以个体化评价为基础,证候疗效评价为主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

  • 基于症证结合评价润燥止痒方止痒作用及其特点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晓燕;丁正香;朱沛;尹天雷;刘天舒;朱克俭

    目的:评价润燥止痒方治疗阴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止痒、证候疗效及其相关性,探索以症为主,症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观察设计方案,按1∶1纳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受试者24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皮肤瘙痒症主症及阴虚风燥证主次症状。评价该方止痒效应及证候疗效,分析主症及证候改善的相关性。结果:1)润燥止痒方止痒总显效率为55.93%,总有效率为92.37%,疗效优于对照药(P <0.05);治疗阴虚风燥证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80%和98.31%,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组止痒、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均显著相关(P <0.05);证候主要症状瘙痒入夜尤甚、皮肤干燥与瘙痒积分变化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典型阴虚风燥证患者证、病积分变化显著相关(P <0.05)而非典型证无相关性;结论:润燥止痒方对阴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具有较好止痒作用,其作用特点在于改善瘙痒及其伴随的入夜尤甚、皮肤干燥等症状。临床证候的典型性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症证结合评价有助于评价中药改善症状的作用及其特点。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作者:吕林;唐旭东;王静;黄穗平;王凤云;陈婷;马祥雪

    目的:寻找能够准确评价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综合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常用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其疗效评价通常需要纳入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不同的症状积分量表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结论:鉴于目前医学模式的改变,有必要将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因素融合于一个量表中,寻找能够更好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678 条记录 7/134 页 « 12...45678910...1331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