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致大鼠肾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常立娟;李佐静;李清;隋振宇;李晓;毕开顺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给药14 d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切片.血清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UFLC-MS/MS分析测定,正离子一级全扫描模式,经主成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判别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雷公藤乙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切片明显病变,表明造模成功.血清中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甘油二酯等9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鉴定为雷公藤致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结论:雷公藤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有关,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 高糖高脂对鼻疽诺卡菌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的影响

    作者:唐璐;李振军;郭建春;李和桥;孙丽娜;吉兴照;楼永良

    目的 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的基础上以高糖高脂刺激,检测巨噬细胞与鼻疽诺卡菌作用后的免疫指标,探讨高糖高脂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实验组分为4组:高糖组以50 mmol/L葡萄糖培养,高脂1组以10 mg/L溶血卵磷脂培养,高脂2组以25 mg/L溶血卵磷脂培养,高脂高糖组以50 mmol/L葡萄糖+25 mg/L溶血卵磷脂培养.检测不同条件培养6、12、24、36 h后各组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5组巨噬细胞分别用以上条件培养24 h后与鼻疽诺卡菌作用,动态追踪检测巨噬细胞与鼻疽诺卡菌作用1、2、3、4、5、6h后的吞噬率,及作用1、3、6h后诺卡菌对不同细胞组的细胞毒性大小和细胞因子IL-10、TNF-α的分泌量.结果 高糖高脂培养使巨噬细胞活性降低,培养24 h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高脂的刺激降低了巨噬细胞对鼻疽诺卡菌的吞噬能力,高糖组、高脂2组在1、2h,高脂1组在1、2、3h,高糖高脂组在1、2、3、4h处对鼻疽诺卡菌的吞噬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鼻疽诺卡菌对各实验组的细胞毒性减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1组、高脂2组、高糖高脂组在作用3 h后IL-10的分泌量低于对照组(P<0.05);高糖组、高脂1组在作用1 h后TNF的分泌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糖高脂培养可降低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巨噬细胞对鼻疽诺卡菌的吞噬能力,并影响鼻疽诺卡菌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10、TNF-α的分泌量.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文祥;董军;王抒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循环中游离胆固醇酯化的主要酶,它转移卵磷脂sn-2位的脂肪酰基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和溶血卵磷脂.LCAT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故胆固醇酯化主要发生于HDL.LCAT在HDL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1,2],而HDL代谢及胆固醇逆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LCAT功能和活性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内容之一是LCAT活性与某些病理生理状况的关系.研究LCAT活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测定胆固醇酯化速率[3].血浆(或血清)在适当温度下温育,由于LCAT的作用,血浆游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等幅升高,游离胆固醇降低或胆固醇酯升高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CAT的活性.

  • HPLC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中的溶血卵磷脂

    作者:鲁军;牛玉娟;王戈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中的溶血卵磷脂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采用C8柱;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醋酸铵溶液(85:15);柱温30℃,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溶血卵磷脂浓度为0.1216~0.2838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结论方法 简便,结果准确,盐酸伊立替康与溶血卵磷脂达到很好分离,适用于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中的溶血卵磷脂的质量控制.

  • 儿童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胃镜检查分析

    作者:吴传发;陈先花;季颖娜;关凤信

    儿童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返流至胃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可为胃食管返流病(GERD)所致临床综合征的一部分,也属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1].原发性者与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所致十二指肠液返流有关[2].十二指肠液所含胆酸和溶血卵磷脂是损害胃黏膜的主要成分.随着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儿童胆汁返流性胃炎并不少见,现将内镜检查的30例儿童胆汁返流性胃炎报告及分析总结如下.

  • 溶血卵磷脂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云;孙国举

    目的 观测溶血卵磷脂(LPC)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从而探讨动脉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含不同浓度LPC(5、10、20 mg/L)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6、12、24、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观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其作用呈时间-效应、浓度-效应依赖关系,但随着LPC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增加的同时细胞死亡比例也增加.结论 LPC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 浅谈消化性溃疡(PU)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作者:王丽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具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估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其发病原因系患者对胃十二指肠教膜有损伤作用的攻击因子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前者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某些药物、胆酸、溶血卵磷脂、烟酒等的作用;后者主要为胃粘膜血流、碳酸氢盐的分泌、粘膜屏障、前列腺素、非蛋白琉基、生长因子和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等自体因素的改变.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复发.

  • 红花黄色素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朱玉红;吕冬燕;朱艳彬;何海涛;姜欣

    背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有关.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先采用红花黄色素进行干预,随后采用溶血卵磷脂体外诱导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溶血卵磷脂干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减弱(P < 0.05),细胞凋亡增加(P < 0.05),一氧化氮浓度降低(P < 0.01),而经红花黄色素干预后上述现象均可被逆转(P < 0.05).结果证实,红花黄色素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对溶血卵磷脂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 HPLC法测定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注射液中的溶血卵磷脂

    作者:张冰;唐玮;尹青;张慧;林晓宏;杨清敏

    目的 建立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注射液中溶血卵磷脂1-palmitoyl-2-hydroxy-sn-glycero-3-phosphocholine.(P-lyso-PC)和1-stearoy1-2-hydroxy-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S-lyso-PC)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 色谱柱:Waters XTerra MS C1s柱(4.6 mm× 150 mm,3.5μm),流动相:甲醇-0.02 mol·L-1的草酸溶液(体积比为85∶15),流速:1.0 mL·min-1,柱温:35℃,示差折光检测器,进样量:100μL.结果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不干扰溶血卵磷脂的检测,P-lyso-PC质量浓度在0.04~0.40 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S-lyso-PC质量浓度在0.04~0.40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n=9)和99.1%(n=9).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注射液中的溶血卵磷脂的质量控制.

  • 浅谈高糖高脂环境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产生的影响

    作者:赵晋晋;雷闽湘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脂组、高糖高脂组及阻断剂干预组,分别培养12,24,48h 后,ELISA 法测定细胞上清液IV 型胶原(Col IV)、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1)高糖高脂培养条件下,共培养组细胞上清液Col IV、Fn 的含量较单培养组明显增高(P<0.05);(2) 氯沙坦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Fn 和Col IV 升高(P<0.05);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ECM-Col IV、Fn 的产生;(2)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CM 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溶血卵磷脂及其受体GPR4对HUVEC的增殖及caspase 3前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海强;迟秀玲;钟超;夏承来;朱炳阳;严奉祥

    目的:研究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及其受体GPR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4,GPR4)相互作用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及其凋亡的诱导.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将装有GPR4受体基因的pEFneo真核表达栽体转染HUVEC,并通过G418(800μ g/ml)筛选获得GPR4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法检测转染前后GPR4受体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力;AO染色法观察LPC对HUVEC造成损伤后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LPC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后对caspase-3前体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GPR4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随着LPC浓度的增加(0.5,1,2,4,8μ mol/1),抑制率分别增加了3.1%,4.4%,9.3%,17.O%,25.7%;但caspase-3前体的表达却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结论:LPC及其受体GPR4相互作用后可抑制HUVEC的增殖,并对HUVEC造成损伤进而诱导凋亡,使caspase-3前体的表达先增加后减少.

  •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孟宪镛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algastric reflux,DGR),亦称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过量DGR时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炎,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无胃手术史或其他病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属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上较为常见.此外,与DGR相关的疾病尚有溃疡病、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下端腺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 哮喘患儿血清LPC和Apo 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照金;詹长欣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血清LPC和Apo 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同期42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PC和Apo B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时期Apo B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期Apo 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PC 18∶2和LPC 20∶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期LPC 20∶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LPC及Apo B是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发病机制中均有重要作用。

  • PEG修饰脂质体中溶血卵磷脂和脂肪酸的HPLC-RID法测定

    作者:梁敏;杜艳玲;李春雷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中的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MPPC)、单硬脂酰磷脂酰胆碱(MSPC)、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使用Symmetry C18色谱柱,甲醇∶THF∶0.15 mol/L乙酸铵溶液∶冰乙酸(79∶6∶11∶4)为流动相.MPPC、MSPC在0.04~0.30 mg/ml,PA、SA在0.02~0.1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1.5%、101.4%、101.4%和99.1%,RSD≤2.0%.

  • 小鼠颈髓后索溶血卵磷脂注射诱导轴突脱髓鞘

    作者:张永杰;吴琪;左一智;肖娜;李雷;顾振

    目的:注射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LPC)至小鼠颈段脊髓后索诱导轴突脱髓鞘的模型建立及评价体系.方法:手术显微镜下,使用微量注射器将0.4μl 1% LPC注射至成年小鼠第5颈髓(C5)后索.1周后处死动物,取C4~C6颈髓节段,行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髓鞘区域,采用Amira 4.1.1软件三维重建和测量脱髓鞘区域体积,并进行电镜观察轴突脱髓鞘病变.结果:注射LPC造模,小鼠苏醒后无明显运动及感觉异常,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注射区出现体积为(1.41±0.05)×106 μm3淡蓝或白色脱髓鞘病变区,电镜结果证实注射区轴突发生脱髓鞘样变.结论:小鼠颈髓后索注射LPC可稳定诱导轴突脱髓鞘.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yso-PC、apo 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刘宪河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儿血清溶血卵磷脂(Lyso-PC)、载脂蛋白B(apo 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BA患儿100例,依据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组(n=36例)和缓解期组(n=64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儿童血清Ly-so-PC、apo B水平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急性期组血清Lyso-PC、apo B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血清Lyso-PC、apo 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FEV1、PEF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yso-PC、apo B水平均与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Lyso-PC、apo B水平变化与BA的发生发展有关,Lyso-PC、apo B可能参与了患儿肺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

  • 高脂环境下ET-1在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晋晋;雷闽湘;周素娴

    目的 探讨高脂条件下内皮素-1(ET-1)在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加入无血清DMEM同步化12 h,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干预组及氯沙坦组,分别加入D-葡萄糖、溶血卵磷脂(LPC)、LPC拮抗剂BQ-123及氯沙坦,培养24 h后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放免法测定上清液ET-1水平.结果 高脂组共培养和单培养细胞上清液中Fn、Col Ⅳ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尤以共培养时为著;干预组Col Ⅳ、Fn 、ET-1水平及氯沙坦组Col Ⅳ、Fn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5).结论 高脂环境下,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存在异常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Fn、Col Ⅳ、ET-1产生;高脂刺激的Fn、Col Ⅳ分泌增加可能与ET-1有关;氯沙坦通过干预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关系而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 溶血卵磷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云;孙国举

    目的:观测溶血卵磷脂(LPC)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含不同浓度LPC(5、10、20 mg/L)的培养基分别培养6、12、24、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观测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以不加LPS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组HUVECs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增加,且其作用呈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LPC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作者:

    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又称为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是如果反流量过多过长,则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乃至食管黏膜屏障,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

  • 溶血卵磷脂在胰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小丰;钱祝银;苗毅

    目的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在胰性脑病(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环节和效应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用Aho HJ法将实验组、对照组1制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随后对实验组大鼠尾静脉应用LPC;对照组1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2是假手术组,经尾静脉注入LPC.连用LPC 5 d后的7~10 d,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氨(HRP-DAB)显色法检测其血脑屏障(BBB)是否开放,同时行脑组织切片丽春红、固蓝染色观察有无脱髓鞘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的BBB开放较明显,对照组的BBB几乎无开放.实验组脱髓鞘较明显,对照组脱髓鞘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C对胰腺炎大鼠的BBB具有开放作用,对胰腺炎大鼠脑部有脱髓鞘作用;LPC是PE的致病因素之一,在P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