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抚顺巿肺结核病人耐药特征

    作者:苏海刚

    目的 掌握抚顺市肺结核病人耐药特征,研究耐药原因 ,探讨耐药肺结核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2~2007年抚顺20个监测点的门诊结核病人,初治涂阳培阳病人(否认任何抗结核病治疗史)及复治涂阳病人为对象进行耐药测定.结果 709例肺结核病人的初始耐药率为18.6%,对单一药的耐药高(10.5%).复治耐药率为68.5%,以耐RH二药高(38.7%).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2是目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为困难的问题,直接影响结核病化疗的成败,应采用合理化疗方案和DOTS管理.

    关键词: 结核 药物耐受性
  • 乐卡地平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宏祥;侯发琴;党红波;钱钧;毛建华;陈爱华;刘永宁;邵庆明

    目的 观察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乐卡地平10 mg/d,4周后未达到治疗要求者,加量至20 mg/d,再服用4周.分别测量患者基线、第4周和第8周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同期空腹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和血钠.结果 1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乐卡地平至第4周和第8周时,与基线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由(156.4±11.2)/(98.6±7.6) mm Hg分别下降到(142.8±12.4)/(85.4±8.2) mm Hg和(140.6±10.8)/(83.2±9.1) mm Hg,P<0.05(1 mm Hg=0.133 kPa).患者的心率在第4周和第8周与基线相比,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例(4.6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肌苷、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和血钠等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卡地平的降压疗效肯定,有良好的耐受性.

  • 自身免疫病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葛明广;杨希菊;韩树华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D).方法 对428例AD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85株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28例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186例,感染率为43.5%.共分离出病原菌28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8株(51.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9%和30.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资料对AD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AmpC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李玉

    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选择性出现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使细菌耐药趋势日趋严峻,成为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

  • 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峰;李铮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m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乳腺癌耐药蛋白及其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宇萍;王树滨;陈伟

    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在药物诱导下对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药物耐药,这就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

  • 人胃癌MGC803细胞紫杉醇耐药细胞系初步建立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萌;费洪新;丁晨羲;韩婷婷

    目的:探讨胃癌MGC803对紫杉醇的耐药机制,初步建立人胃癌MGC803紫杉醇耐药细胞系,研究耐药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逐步递增紫杉醇浓度,间歇作用体外诱导法建立人胃癌MGC803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GC803/PA,做相关检测;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MTT法等方法观察其生物学指标的改变.结果:经过4个月建成人胃癌MGC803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GC803/PA,2、3、4个月的耐药指数分别为5.12、11.46、15.98,并且与其他多种抗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MGC803/PA的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生长曲线逐渐改变.结论:MGC803/PA细胞具有耐药表型,且耐药性能稳定,MGC803/PA的增殖能力逐渐下降,MTT法及其电镜可以较早地提示MGC803/PA的耐药特征.

  • 右美托咪啶联合用药新方案用于重症医学科长时间镇静的研究

    作者:徐进步;汪允珍;施青山

    目的 比较在重症医学科内长时间镇静状态下不同镇静方案的差别,找出较适合长时间镇静的方案.方法 选取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联合咪达唑仑间断应用组(A组,n=20),右美托眯啶与咪达唑仑联合持续泵注组(B组,n=20),咪达唑仑单独持续泵人组(C组,n=20),右美托咪啶单独持续泵入组(D组,n=20).镇静目标为肌肉活动评分法(moni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MAAS)3分,镇静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监测镇静满意程度,记录4组患者3日用药量变化,并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组患者后3种指标的差别.结果 A、B两组较C、D两组镇静满意程度显著增高,用药量变化幅度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其中又以A组不良反应为少,且与B组相比咪达唑仑用药量显著减少.结论 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联合咪达唑仑间断应用可显著减少长时间镇静所需药物用量,且减少不良反应.

  • 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友春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肝脏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特殊体质对药物耐受性较低,或超敏感性,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1]。其临床特点包括特异性诊断缺乏、多种药物均能导致DILI及临床症状呈现多样化等,从而增加DILI诊断、预防及治疗的难度。近年来,受联合用药增多、新药大量研发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DILI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研究表明[2,3],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在缓解肝脏损伤与改善肝脏功能方面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护肝药物。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DIL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DILI应用UDCA联合还原性GSH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的杂交检测

    作者:韩中波

    目的 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分子机制,评估应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rpsL、rrs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对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23株,耐INH或含耐,INH耐多药株32株)和25例耐SM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rpsL、rr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23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3%、0.32株耐链霉素分离株中,21株rpsL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65.6%;4株rrs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2.5%.25例耐链霉素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rpsL基因18例扩增阳性、rrs基因14例扩增阳性,其基因突变检测率分别为50.0%、7.2%.结论 rpsL、rrs基因突变是INH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sL、rrs基因突变,该技术有望直接用于临床标本耐药性检测.

  • 论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HIV-1耐药性分析

    作者:臧希卉

    目的:研究和分析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耐药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282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57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25例),使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与基因型分析法,针对两组感染者分别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对两组中病毒载量(VL)在1000 copies/ml以上的110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耐药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6.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5.5%,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基因突变是使艾滋病病毒HIV产生耐药性的主要的原因,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家庭;濮艳姑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依苏)和卡维地洛(络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等措施治疗使心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对照组即给予依那普利5mg qd po;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3.125mgbid po开始,2周后剂量上调为5mg bid po,以后每2周上调1次,直至大耐受剂量或至推荐靶剂量25mg bidpo.分别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在3个月~2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参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因心衰加重而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和ACEI等治疗的基础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加用卡维地洛(络德)可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耐受性试验

    作者:赵永强;姜杰玲;焦力;潘家琦;陈书长;王书杰;单渊东;沈悌;武永吉

    目的评估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在人体内的安全性.观察其对血象、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的影响及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27名正常人分为4 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TPO 0.25、0.5、1.0 μg/kg或2.0 μg/kg,5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每日皮下注射rhTPO 1.0 μg/kg,连续7~14 d,动态观测血象、血小板聚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rhTPO抗体等.结果 27名正常人单次皮下注射rhTPO 后仅1例在给药后6 h体温一度至37.4℃;1例给药次日出现轻度乏力、纳差和思睡;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血小板数约于给药后第14 d达高峰,与给药前相比,平均升高24%~52%,给药后21 d基本回落至基础水平.血小板升高时聚集功能无明显改变.7例血液肿瘤患者接受连续皮下注射rhTPO后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适反应;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用药后血小板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1例给药后血清中检出一过性低滴度(1∶5)抗rhTPO抗体.结论 rhTPO单次皮下注射(0 . 25~2.0 μg/kg)和每日1次皮下注射(1.0 μg/kg,7~14 d)对人体是安全的,不良反应轻微.rhTPO具有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升血小板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

  • 上海市791名健康儿童222株肺炎链球菌携带株研究

    作者:杨帆;张婴元;吴卫红;周乐;朱德妹;汪复;Lesley McGee;Avril Wasas;Keith Klugman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株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测定来自上海5所幼儿园(代号分别为JR、PL、SY、WS、ZF) 791名健康儿童鼻咽部分离的222株肺炎链球菌健康儿童携带株的耐药谱和血清型,并以PFGE、BOX PCR和pbp基因指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 结果 222株携带株中有青霉素低度耐药株32株,未发现青霉素高度耐药株.全部菌株包括22种血清型,常见为23F(25.7%)、6A(13.1%)、19F(10.8%)、6B(8.1%)等;青霉素低度耐药株包括8种血清型,主要为23F(50%)、19A和19F(各占15.6%).32株青霉素低度耐药菌株可分为8种BOX PCR谱型和7种PFGE谱型.PFGE谱型A菌株的耐药谱、血清型以及BOX PCR和pbp基因指纹高度一致.自幼儿园SY的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率31.8%,远高于平均水平,该园21株青霉素耐药菌株中20株属于PFGE谱型A或B. 结论上海5所幼儿园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株青霉素耐药率总体尚较低,但个别幼儿园具有较高耐药率,可能与青霉素耐药克隆的流行有关.

  • 浙江省儿童医院1991~2000年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作者:徐亚萍;邵洁

    目的探讨浙江省部分地区近10年小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及近年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 方法对1991~2000年浙江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送检的血标本,分别采用肉汤(1991~1996年)及VITAL AER全自动血培养仪(1997~2000年)进行培养,采用API系统及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美国NCCLS标准判断结果. 结果革兰阳性菌检出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0年间逐年增加,到2000年检出构成比达69.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逐年下降,分别从1991年35.4%、18.2%下降到2000年5.3%、1.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对红霉素的耐药率70%以上;耐苯唑西林CNS达60.2%,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及其他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多在50%以上. 结论 (1) 儿科败血症病原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葡萄球菌居首位,新生儿和婴儿以CNS为主,学龄儿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 革兰阴性菌中,新生儿和婴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学龄儿童以沙门菌为主;(3) 儿科检出菌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2000-2002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及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作者:姚开虎;陆权;邓力;俞桑洁;张泓;邓秋莲;沈叙庄;杨永弘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儿童携带肺炎链球菌情况,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00-2002年于北京、上海和广州3家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年龄为1个月至5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结果肺炎链球菌分离率24.9%.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达39.9%,耐药率6.4%;20.4%的菌株对头孢克洛耐药;19.0%的菌株对头孢呋辛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98.5%和97.2%.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不敏感率都在80.0%以上.98.0%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敏感.3城市肺炎链球菌抗生素敏感性变化有各自的特点.耐药模式分析表明多重耐药率达88.7%,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较青霉素敏感菌(PSSP)更为多见(99.1%和78.8%,P<0.01);红霉素不敏感菌株较红霉素敏感菌株也更为多见(95.8%和17.1%,P<0.01). 结论我国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已很严峻,不同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变化具有不同特点.必须加强各地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公共卫生策略.

  • 人肺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机制

    作者:董梅;冯奉仪;林晨;张雪燕;付明;梁萧;查圆圆;逯海燕;吴旻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A549-Gem的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肺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的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以及脱氧胞苷激酶(dCK)mRNA的转录,并采用基因芯片检测了A549和A549-Gem的基因表达谱.结果 A549-Gem中P-糖蛋白(P-gp)呈弱阳性表达,A549未见表达.A549-Gem细胞中出现mdr1的mRNA转录增加,却未检测到dCK mRNA的产物.基因芯片检测A549和A549-Gem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18.8%的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DNA转录因子(如锌指蛋白等)、DNA修复和重组基因、信号传导基因、蛋白翻译基因以及大量的代谢相关基因.结论肺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既与dCK缺乏相关,也有mdr1/P-gp高表达的参与.在肺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提示耐药的产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生化过程.

  • 外源性指导序列体外转换临床大肠杆菌氯霉素抗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美英;陈如;刘守桂;封江南

    目的研究外源性指导序列(EGS)体外逆转临床分离大肠杆菌氯霉素抗性的能力.方法构建针对氯霉素(Cm)乙酰转移酶(cat)并含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筛选指标的EGS重组质粒以及只含Km抗性基因但不含EGS的对照质粒.采用CaCl2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的耐Cm大肠杆菌株中.通过质粒抽提、菌落PCR鉴定EGS阳性克隆子,分光光度计A600检测导入EGS质粒后耐Cm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率以及KB法检测在固体培养基中的药物敏感试验,探讨EGS分子逆转耐药菌的逆转效应.结果以pEGFP-C1-EGS cat1+cat2重组质粒对16株临床分离的CmR大肠杆菌供试菌进行转化试验,EGS转化子在含Km的培养基上筛选.其中4株转化菌在Cm 100~200μg/ml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受抑;在Cm 100~200μg/ml的固体培养基中药敏试验对Cm敏感;转化菌质粒抽提检测出特异EGS条带;菌落PCR扩增鉴定存在EGS.表明16株供试菌中4株临床分离株获得了耐药菌型的表型转换、耐Cm的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恢复了对Cm的敏感性.结论EGS分子具有逆转临床耐药菌为敏感菌的能力.

  • 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作者:成虹;胡伏莲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从来自胃镜室的 159例有上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取得胃窦黏膜组织,经微需氧条件培养获得临床分离的Hp菌株,采用E-试验的方法测定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北京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99-2000年36.0%(18/50)和10.0%(5/50),2001-2002年43.1%(47/109)和18.3%(20/109),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混合耐药率为:1999-2000年10.0%(5/50),2001-2002年14.7%(16/109),仅发现1株阿莫西林耐药菌株(1/49).结论北京地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克拉霉素的耐药菌株及混合耐药菌株也较为常见,阿莫西林耐药菌株罕见.

  • 沈阳市皇姑区结核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燕;左根铜

    目的:了解初治和复治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痰菌阳性标本,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试验,终获取培养阳性标本214份,对全部培养阳性标本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SM、INH、PAS、EMB、RFP)的耐药性测定。结果总耐药率为39.25%(84/214);初始耐药率为11.83%(11/93),初始耐多药率为7.53%(7/93);获得性耐药率为60.33%(73/121),耐多药率为47.93%(58/121)。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主要是耐受SM(75.00%,63/84)和INH(63.10%,53/84)。结论获得性耐药率高于初始耐药率,应进一步加强对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

1074 条记录 11/54 页 « 12...891011121314...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