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足三里兴奋胆碱能通路对烫伤大鼠胃肠黏膜血流量和肠动力的影响

    作者:胡森;王磊;宋琪;周国勇;石现;盛志勇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烫伤大鼠早期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电针治疗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迷切)组、迷切后电针组、M受体阻断组、M阻断后电针组,各组又分为2 h和6 h两个亚组,每个时间点组5只.除假烫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置于100 ℃沸水中15 s造成背部3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迷切组或M受体阻断组分别于烫伤后30 min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或腹腔注射阿托品2 mg/kg;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持续1.5 h,强度为2 mA,2~100 Hz.于烫伤后2 h和6 h采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定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采用葡聚糖蓝推进率测定各组大鼠小肠动力.结果 各烫伤组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推动率较假烫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电针治疗组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推动率伤后2 h和6 h较烫伤组明显增加(P均<0.01);切断迷走神经或阻断M受体可使伤后2 h胃黏膜血流量和小肠推动率较烫伤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均<0.01);迷切或M受体阻断后电针不能改善肠动力和胃肠黏膜血流.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大鼠烫伤早期小肠动力,增加胃肠黏膜血流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 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灶皮质与脊髓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作者:谭峰;陈杰;梁艳桂;李雁萍;王学文;蒙迪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脑缺血/再灌注(I/R)不同时间点脑梗死灶体积与皮质、脊髓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远隔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0只雄性SD大鼠行双肾双夹术复制RHRSP模型,采取尾动脉测压术筛选制模成功大鼠3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组60只、假手术组60只,再将剩余制模成功大鼠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采用Longa 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分值在1~3分的大鼠纳入实验。共有190只大鼠MCAO制模成功,从中随机抽取10只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梗死范围,将剩余的180只MCAO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针刺组,每组6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创伤;电针组在制模当天选取督脉百会和大椎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28 d;假针刺组选大椎、百会穴位处给予针灸针贴肤治疗。治疗后1、7、14、28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大鼠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检测梗死灶体积与神经元数目。结果①脑组织梗死灶体积:高血压组、假手术组未发现有梗死灶。MCAO术后1 d、7 d,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刺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均逐渐增大〔1 d 3组分别为(12.36±0.11)%、(12.19±0.15)%、(12.24±0.16)%,7 d 3组分别为(20.01±0.24)%、(19.54±0.61)%、(19.77±0.25)%〕,14 d、28 d,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刺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均有缩小趋势〔14 d 3组分别为(17.18±0.23)%、(16.96±0.11)%、(17.08±0.62)%,28 d 3组分别为(14.38±0.21)%、(13.95±0.46)%、(14.29±0.37)%〕,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皮质区:MCAO术后1 d各组间皮质神经元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14、28 d,假手术组皮质神经元数目较高血压组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质神经元数目7 d后开始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皮质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个/HP,7 d:75.48±2.41比68.78±1.42,14 d:61.32±2.60比48.78±1.41,28 d:53.65±1.46比28.78±1.21,均P<0.05),假针刺组皮质神经元数目有所减少(7 d:67.75±1.43,14 d:47.50±1.25,28 d:27.50±1.2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脊髓区:MCAO术后1、7、14 d,各组间脊髓神经元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8 d,与高血压组比较,假手术组脊髓神经元数目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假针刺组脊髓神经元数目均增加(个/HP:21.32±1.60、16.17±1.05比15.02±1.18),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梗死后脊髓(颈髓)出现继发性神经元死亡,电针可减轻脑梗死远隔损害部位脊髓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可能是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又一新机制。

  • “人中穴”电针刺激对正常家兔血压的影响

    作者:刘薇薇;冯立民;周胜男;唐海晨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人中穴”对正常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用2%的普鲁卡因局麻后行颈总动脉插管测定血压。电针组用毫针刺入家兔“人中穴”和左肩部非穴位,接电疗仪,对照组不行电针。结果两组动物实验相应测定时间的血压数值无显著差别。结论观察期间电针组动物的血压降低与电针刺激无关。

  • 电针刺激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建敏;王福川;周亚净;穆丽;侯少科;郝丽娜;张子檀

    背景: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增殖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必须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及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将脊髓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入培养液,神经干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入等体积神经干细胞悬液,电针刺激组自模型完成6 h起采用督脉加体穴电针1周,联合组尾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后,同时采用督脉加体穴电针1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3 d、1-4周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模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CM-Dil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布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观察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4周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组优于神经干细胞组及电针刺激组,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刺激组优于对照组。造模后4周,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刺激组损伤区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脊髓空洞较小,联合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未见脊髓空洞。造模后4周,CM-Dil 阳性细胞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联合电针刺激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电生理功能。

  •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米琨;郭强;孙振卿;王海波

    背景:电针刺激及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应激抑郁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二者是否有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尾静脉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3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取15只不予任何处理为正常组,余48只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剔除造模不成功的大鼠3只,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5,不给予任何处理)、神经干细胞组(n=15,尾静脉注射1 mL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数3×10s个)、电针刺激联合神经干细胞组(n=15,尾静脉注射1 mL神经干细胞悬液+隔日一次1h电针刺激,持续1周).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的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3区Caspase-3、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偏嗜度、旷场实验得分明显偏低,大鼠海马CA3区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可见较多神经元凋亡(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刺激联合神经干细胞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偏嗜度、旷场实验得分明显增加,海马CA3区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电针刺激联合神经干细胞组各指标改善较神经干细胞组明显(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针刺激干预神经干细胞组可见较多CM-Dil阳性细胞;③结果表明,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电针刺激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表达和升高Bcl-2表达,起到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率的作用.

  • 电针刺激对脊髓挫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建敏;王福川;周亚净;穆丽;侯少科;郝丽娜;张子檀

    背景:实验研究表明,电针对于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以降低疼痛,提高急性脊髓损伤的术后疗效。目的:观察脊髓挫伤造模后电针刺激干预对损伤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6只,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大鼠急性脊髓挫伤造模成功40只,造模成功大鼠再随机分为脊髓挫伤组、电针刺激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模后3 d,通过TUNEL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脊髓挫伤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挫伤区周围bax、bcl-2、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挫伤区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HRP示踪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电针刺激组2项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后2周各个时间点均较脊髓挫伤组显著增加(P <0.05)。②造模后3 d经脊髓电针刺激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脊髓挫伤组(P <0.05)。③造模后72 h,与脊髓挫伤组相比经脊髓电针刺激组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④造模后4周,HRP阳性神经纤维数:假手术组多,电针刺激组次之,脊髓挫伤组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提示,电针刺激治疗通过减少大鼠脊髓挫伤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脊髓挫伤起到保护作用。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俭欣;金龙云;赵德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1],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2]电针刺激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应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不同部位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GAP-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迎春;李建军;高莉敏;季凤清

    1 材料与方法1.1 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应用NYU打击器,采用Allen's法.取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20±20)g]192只,制备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

  • 电针刺激近神经干穴位疗法治疗颈性手麻58例

    作者:傅云其

    笔者于2004-09~2006-04采用固定的近神经干穴位行电针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手指手臂麻木症患者10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 笑气吸入与电针刺激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张茜;张伟;孙媛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与电针刺激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7月~2009年6月间的18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电针刺激组、笑气(氧化亚氮)吸入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娩中观察产妇的感觉、情绪、心率、血压等指标,镇痛效果评估参考Mulleetr评分法,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法,资料结果用t检验分析处理.结果:电针刺激组和笑气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刺激组与笑气组相比,笑气组又明显优于电针刺激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与笑气吸入对缓解产妇的分娩产痛均有显著镇痛效果,同时可以改善母体和胎儿的氧供平衡,对母子均益处良多,是安全、有效、可靠、简便的分娩镇痛方法.且笑气吸入效果更佳.

  • 头针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雪梅;黄晓媛;秦丽娜

    面肌痉挛目前尚属于神经内科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病之一.头针取穴百会,运动区下点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报道较少,但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即刻效应能达100%,患者自觉紧张的面部肌肉立即松弛,自觉良好,增强了治愈的信心.30例病人中经2周治疗后治愈率达43.3%,总有效率达96.7%,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本法疗效可靠,得到患者的好评.

  • 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影响

    作者:姜国华;卫彦;单丽莉;李雪岩;刘妍妍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四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尼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促进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对兔面神经核中CHAT、BDNF-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国华;卫彦;寇吉友;孙忠人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针刺翳风、颧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电针针刺翳风、颧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其它4组明显改善,且兔面神经核中BDNF-mRNA的表达,电针刺激组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 八髎穴辨证配穴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永春;刘大力;王庆锁;张俊;王雪峰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刺激八髎穴为主辩证配穴治疗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采用电针刺激八穴为主,再根据虚实辩证配合不同穴位进行治疗,同时每位患者均接受排尿障碍的一般治疗.结果:104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国际LUTS评分及QOL评分方面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穴辩证配穴针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阿托品肌注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慧凤;林雅萱;何观文;宁佳羽

    目的:对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阿托品肌注治疗慢性鼻炎、改善鼻塞症状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临床筛选78例慢性鼻炎患者,在阿托品肌肉注射后以电针刺激蝶腭神经节20 min,分别于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2周对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估,并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分别比较.结果:多数患者治疗后鼻塞症状缓解明显,其中治疗后即刻缓解率为96.2%(75/78),治疗后2周则为89.7%(7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阿托品肌注对慢性鼻炎患者疗效显著,可很好地缓解鼻塞,可能机制为:针刺主要兴奋鼻腔交感神经,肌注阿托品则抑制了鼻腔副交感神经兴奋,二者协同作用改善了鼻塞状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电针刺激联合治疗对大鼠脑出血后生长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小青;涂江义;杜杰;邓莉;郭侃;杨朝鲜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 BMSCs和生理盐水分别移植入脑出血大鼠纹状体内,移植BMSCs的大鼠,其中一半再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大椎穴,行H-E染色和GAP-4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从移植后3d起,BMSCs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生理盐水组改善明显,联合电针后又较BMSCs组改善明显.GAP-43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各组阳性细胞在移植后1d开始增多,7d达高峰,随后下降.BMSCs组阳性细胞较NS组多,联合电针后在5~14d,又较单纯BMSCs组多.结论:电针刺激上调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GAP-43mRNA的表达,为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电针治疗失眠症52例

    作者:张舒雁;徐福;徐勇刚

    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为主治疗失眠症5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依照Hollister标准诊断[1],即下述症状中出现2项并持续半年以上者计入本组病例:①入睡困难;②睡不安稳,多次醒转;③睡眠时间缩短,早醒;④一夜梦魇困扰,并自动惊醒;⑤睡眠后无清新感觉.

  • 电针刺对模鼠脊神经受压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耀持;汪崇森;张彩红

    电针治疗由腰神经根压迫症所致的疼痛,疗效确切,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我科应用硅胶片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症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对受压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受压神经根局部组织内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等炎性介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刺激对受压神经根影响的一些可能因素.

  • 2Hz和100Hz电针加速脑内三种阿片肽基因表达

    作者:郭惠夫;王晓民;田今华;侯跃平;韩济生

    我室以往的工作证明2 Hz和100 Hz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本工作试图阐明不同频率的电针是否影响三种阿片肽的基因转录.用地高辛标记的反义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显示大鼠脑内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PPE),前强啡肽原(preprodynorphin,PPD)和前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mRNA.结果:(1)低、高频电针均不影响POMCmRNA的水平.(2)对PPE的影响,两种频率电针诱导脑干网状结构头端腹内侧区PPE mRNA升高的幅度相似,2 Hz电针诱导视上核、视交叉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腹内侧核及外侧丘系核的PPE mRNA表达比100 Hz电针高得多.(3)对PPD的表达,2 Hz电针不改变脑内PPDmRNA的水平,100 Hz电针可使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腹内侧核及脑干臂旁核的PPD mRNA明显升高.鉴于肽类的加速释放必然引起合成的增加,上述结果为不同频率电针加速不同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和合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性格类型对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fMRI大脑激活区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武媛媛;徐春生;武红利;张威;朱一芳;李传富

    目的 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fMRI),研究在电针刺激任务状态下“外向性”和“神经质”两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大脑激活区变化特点,探讨不同性格类型对电针刺激下大脑激活区的影响.方法 选取“外向性”和“神经质”的健康志愿者各20名,利用磁共振采集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ST36)的任务态功能数据,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Monte Carlo阈值校正确定两组组内分析结果及组间比较结果,探究针刺任务态下“外向性”和“神经质”两组受试者脑激活区差异变化.结果 (1)组内结果分析:“外向性”组激活脑区包括:右侧额下回(BA44),右侧额内侧回(BA32),右侧额上回(BA10),双侧侧缘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左侧小脑山坡,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BA21),右侧小脑山顶,左侧颞中回,双侧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其中右侧额内侧回(BA32)为负激活,激活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质”组激活脑区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小脑半球下小叶,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小脑扁桃体均为正激活,激活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分析结果:左侧舌回“外向性”组较“神经质”组激活增强,右侧额内侧回激活“外向性”组较“神经质”组减弱(P均<0.05).结论 “外向性”和“神经质”这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对针刺脑功能激活区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格类型可能是影响针刺脑功能成像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92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