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调节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迪迪;王振宜;李琦

    目的:免疫失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大肠癌治疗重要的靶点。从中药调节大肠癌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联合化疗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调节对大肠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失调,中药治疗对两方面皆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在大肠癌的治疗方面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作用外,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 中医双向调节学说浅探

    作者:曾辉

    双向调节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一种规律.中医临床的双向调节理论主要有:方药的双向效应;灸法的双向调节作用;方剂配伍的"侧重性双向调节";辨证论治中病证矛盾对立面的综合调节.

  • IL-27双向调节T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段玉青;贾云泷;刘丽华

    白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是2002年Pflanz等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型IL-12家族细胞因子,对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早期认为IL-27在Th1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IL-27不仅对Th1、Th2和Th17亚群具有广泛调节作用,同时还可调控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及Ⅰ型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type 1,Tr-1)分化.目前认为IL-27是调控CD4+ T细胞分化和产生IL-10及IL-17 的关键细胞因子,能促进IL-10分泌、抑制IL-17产生.因此,IL-27作为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双重调控作用,成为免疫学关注热点,且有望成为新的免疫治疗因子.本文旨在对IL-27的分子表达、受体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侧重于IL-27对T细胞亚群的双重免疫调节作用.

  • 补体调节蛋白CD59基因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血液透析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孟建中;彭侃夫;李丹丹;张康莉;徐悦;肖鹏云

    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效的免疫调控介质,其血浆浓度增高可通过双向调节多种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物质的活性,加重免疫功能紊乱[2].近年来,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各种异常补体激活导致的免疫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TGF-β1可上调CD59基因表达[3],但目前对补体调节蛋白CD59基因表达及TGF-β1在血液透析中(HD)的变化及其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观察血透时CD59基因表达和TGF-β1水平变化,探讨人工肾脏对免疫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透析膜的干预作用.

  • 蛋白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汉芬;文芳;张春宝

    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患者大多存在凝血功能增强及纤溶活力受抑.蛋白Z(proteinZ,PZ)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由于它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双向调节的生物学作用,而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热点[1,2].为了探讨血浆PZ水平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的可能关系,本文检测了88例AIS和84例对照组血浆PZ浓度,现报道如下.

  • 《金匮要略》方剂双向调节作用述要

    作者:张工彧

    《金匮要略》学说观念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进行辨证施治.《金匮要略》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为后世所推崇.在疾病变化的表里升降、寒热虚实病理过程中,《金匮要略》方能多层次、多系统地多向调节和治疗杂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其机理.

  • (五)如何使用含有植物雌激素的中药进行调治

    作者:李铭晨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其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类似于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在进入人体后,可对人体内的雌激素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体内缺乏雌激素时,植物雌激素可直接被人体当作雌激素来加以利用.当人体内不缺乏雌激素时,植物雌激素可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可避免因雌激素超标而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 中药剂量的双向性调节对临床疗效影响的探讨

    作者:王磊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中药剂量对其药性发挥的作用用着重要的作用,单味中药的剂量、组方中主药的剂量变化、以及中药剂量的双向性调节等都对药效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中药质量,煎熬方法、调剂的称量器具等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树立整体观念,辩证用药,取其精华,发挥药物本身大的作用.因此,在选定药剂量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需要、药物性质、季节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等相关因素来确定.

  • 电针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大鼠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作者:于隽;孟庆玲;张玉翠;李江山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内关穴对于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的影响及其孤束核( NTS)中c-fos阳性细胞表达,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应用动态检测心电图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的影响作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孤束核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的影响。结果:①电针内关穴能双向调节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即使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减缓,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升高。②造成大鼠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后,均能诱导其NTS内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空白模型组比均有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内关穴后均能使心律失常模型大鼠NTS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数减少,与心律失常模型组比,其NTS内c-fos阳性细胞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①针刺内关穴能双向调节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②NTS可能是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率的双向调节作用的整合中枢之一。

  • 发展针灸学必须"引进来走出去"

    作者:沈经峰;杜晓山

    针灸学是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自然科学相适应的整体医学模式,在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1世纪对中医针灸学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针灸学走进各个科室,治疗各种疾病.中医针灸学的发展,永远是历史的延续性与变异性(创造性)的辨证统一,在深入继承的基础上,广泛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西为中用、药为针用,向"针治百病"方向努力.

  • 半夏泻心颗粒剂治疗寒热互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鹏;曲宝泉;常毓颖

    目的:通过观察半夏泻心颗粒剂治疗寒热互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来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80例中医辨证属于寒热互结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半夏泻心颗粒剂治疗组和吗丁啉对照组各90例,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B超及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相当.在胃电图及恶心呕吐、嗳气、大便溏等症状的改善方面半夏泻心颗粒剂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颗粒剂具有双向调节胃动力的作用.

  • 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二)

    作者:殷越;刘威

    检索桂枝汤对机体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献,分析整理以探讨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桂枝汤对血压、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等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结合药理活性筛选和化学分离,获得了各调节作用的活性部位,说明了中药复方是由众多活性物质构成的,这些活性物质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发挥多效应.

  • 氧化苦参碱对骨髓来源细胞生长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郝彩芹;李静;李兴玉;刘新利;许燕;张吉旺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骨髓来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r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集落形成法和免疫细胞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OMT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实验和脾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的生物活性试验,检测OMT对小鼠免疫和造血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OMT可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导致细胞凋亡(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2)OMT可以促进小鼠骨髓粒系造血,且在0.2475 mg/mL时达到峰值.(3)OMT可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OMT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小鼠骨髓CFU-GM的形成,表现出对骨髓来源细胞生长的双向调节作用.

  •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文静;余芝;徐斌

    在认识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作为针刺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针刺效应普遍影响因素及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特有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影响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主要可总结为三大方面,即针刺的作用方式,针刺腧穴的特异性,机体的状态或内外环境.

  • 温经化瘀合剂药效学研究

    作者:何忠平;寿文虹;龚彬荣;方远书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合剂(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等)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作用。方法:对小鼠子宫、卵巢进行重量测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和前列腺素E_1诱发小鼠痛经模型法,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温经化瘀合剂能明显增加小鼠子宫重量,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度,减少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前列腺素E_1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既能使正常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又能对抗缩宫素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结论:温经化瘀合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

  • 桂枝汤及有效部位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周志锦;马晓春

    桂枝汤首见于汉·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方.近年来,在对桂枝汤的众多药理作用研究中,尤以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因此,本文对桂枝汤体温双向调节的作用环节和物质基础进行综述:

  • 甘草酸对鬼臼毒素酊剂经皮渗透的双向调控性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雅甜;赵博欣;王胜奇;梁倩莹;李国锋

    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进行体外透皮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1)含量,评价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2)对1酊剂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索2对降低酊剂皮肤炎症作用的影响.制备了含有不同浓度(0.1、1、5、10、20和40 mg/ml)2的1酊剂.体外透皮试验表明,2对1的经皮渗透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当2浓度在0.1~1 mg/ml时对1酊剂的皮肤透过作用具有促进作用;当2浓度在5~40 mg/ml时对1酊剂的皮肤透过作用产生抑制作用.1酊剂中2浓度为l mg/ml时,1的透过量及速率显著增高(P<0.001).粒径测定结果表明,当2浓度在酊剂中高于10 mg/ml时,会形成粒径约为265 nm的胶束,可能改变了1酊剂的释药过程从而抑制1经皮渗透.然而,当大鼠皮肤以不同浓度2预处理后再给予1酊剂,1的经皮渗透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皮肤组织形态,结果表明2可减少1酊剂作用下皮肤炎症因子的分泌.

  • 王少华运用双向疗法治疗肺系疾病验案4则

    作者:王冠华;严志林;陈永春;陆长勤

    王少华主任医师系第4、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生中医世家,融古贯今,学验倶丰。王少华认为肺为娇脏,易损难复,病机复杂,治疗往往需要采用升降兼施、散收同用、动静相合、阴阳两顾等双向疗法,使相反的病理机制转变为正常的生理状态。现将其采用双向疗法诊治肺系疾病验案4则,介绍如下。

  • 试论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对月经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曹刘;张佳缘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出自《素问·腹中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一书中为数不多、药味及剂量均较明确的方剂之一.在现代,本方多用于崩漏倾向性月经病的治疗之中,但观《内经》原书,本方却是被用来治疗血枯经闭之症.二者看似截然对立,然而在临床使用中却均能取得良效.追溯方剂发展沿革,探究疾病病机关键,明确肾虚血瘀是双向调节作用之关键,分析方剂组方规律,意在将本方作用的双向性统一起来,为本方的临床使用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谷氨酸在维持或损害记忆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胡晓旻;刘超

    背景 适当激动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GluR)是学习记忆所必须的,然而过度激动GluR则会在海马区域内产生病理性的长时程增强效应,严重者会出现兴奋性毒性(excitotoxicity,EAA)反应,诱发神经元损伤,导致认知障碍.目的 探讨谷氨酸(glutamate,Glu)对记忆的双向调节作用.内容 综述Glu的含量、生理和调节机制、GluR的种类和结构特点、Glu维持记忆的机制及其参与EAA反应进而损害记忆的过程.趋向 神经系统正常运作需要Glu的浓度和GluR活性均处于适宜水平.

174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