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祛湿活血补肾方治疗母胎BO血型不合孕妇20例

    作者:陈难

    目的 观察祛湿活血补肾方对妊娠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3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祛湿活血补肾方组)20例,对照组(茵陈口服液组)14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拮抗或协同药物.结果 祛湿活血补肾方能有效降低抗体效价,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祛湿活血补肾方治疗母胎ABO血型不合的有效率高于茵陈口服液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祛湿活血补肾方可有效降低血清抗体效价值;祛湿活血补肾方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胎、溶血性黄疸等)的发生;祛湿活血补肾方可减少母胎ABO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的发生.

  •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40例

    作者:李兴华

    目的 观察加味茵陈蒿汤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O型血孕妇,丈夫非O型血,抗体效价≥1:128,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自发现抗体效价高始服用加味茵陈蒿汤至分娩,对照组:于28、32、36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孕36周后加服苯巴比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加味茵陈汤能有效的降低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预防新生儿黄疸及溶血病的发生.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辨治经验体会

    作者:陈欢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喂母乳后发生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黄疸特点为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中医学将本病称为“胎黄”或“胎疸”,早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胎疸候》中就有记载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初步阐明了胎黄的症状和产生的原因。胎黄除与先天胎秉有关外,还与分娩过程及后天感邪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因母乳因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也很常见。笔者结合临床将中医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黄疸 胎黄 辨证论治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作者:彭振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选取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退黄利胆方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胎黄汤和增加哺乳频率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

    作者:杨庆玲;邱学兰;史长宏

    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BFJ)是新生儿期常见病,BFJ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黄疸加重.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胆红素从肠道中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笔者采用增加哺乳频率及胎黄汤口服来观察对BFJ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药温水游泳配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

    作者:张凤玲;韩霞;谢红雁;韩英;王金玲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85.5~119.7 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中医学称为"胎黄"或"胎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可致脑损伤.大量研究表明在严密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脑损伤,减少致残率[2].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正确处理新生儿黄疸的发展趋势.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中药温水游泳配合抚触治疗60例新生儿黄疸,防止生理性黄疸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从邪毒论治胎黄

    作者:袁超;李贵平

    总结治疗小儿胎黄方面的经验,认为胎黄发病除与湿热有关,亦可由后天感受邪毒所致,探讨并补充中医胎黄的邪毒证型,以期丰富胎黄的中医辨证论治,并附2则以自拟方茵陈解毒汤治疗胎黄的医案.

  • 闫慧敏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经验

    作者:何强;赵骞;舒静

    总结闫慧敏教授辨证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胎黄)的临证经验.认为湿邪致病,是导致胎黄的主要病因,而无论阴黄、阳黄,湿邪均可阻滞气机,造成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本病总由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所致,但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邪内生为根本原因.临证时应四诊合参,首辨阴阳,提出以大便颜色和舌苔厚薄为主要辨证依据.治疗上常以祛湿为主,兼顾寒热,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加强疏肝利胆之法,以治病求本.在治疗过程中既要不忘顾护正气,防药邪伤正,同时又要见微知著,既病防变,促进病情恢复.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莉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胎黄的新生儿8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疗效以及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36/44)。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治疗组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水平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胎黄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 胎黄的中医疗法

    作者:杜红岩

    新生儿黄疸是小儿黄疸中较常见也是较重的一类疾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善于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效果快速且显著,值得基层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

  •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俊岐;师建平

    从<金匮要略>之"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中得到启发,试述了该句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启示.

  • 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

    作者:王家琴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在中医学中称为"胎黄",是由于湿热邪毒熏蒸于胎或脾阳不振,寒湿郁阻使肝胆疏泄失利所致.在西医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rubinemia of the newborn)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症状.

  • 新生儿胎黄的辨证施治与护理

    作者:刘殿瑞

    胎黄,又名"胎疸",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发黄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孕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1病因病机1.1湿热发黄:由于母体素蕴湿热邪毒,遗于胎儿;或于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郁蒸于内、寒湿阻滞,透发于外而发黄,气色多深而鲜明.亦称"阳黄".

  • 降黄散中药熏蒸治疗胎黄120例临床研究

    作者:温艳歌

    目的:探究降黄散中药熏蒸治疗胎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胎黄患儿240例,依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黄散中药熏蒸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115/120)高于对照组的85.83%(10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IBIL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散中药熏蒸治疗胎黄,可明显降低血清TBIL、IBIL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范中林学术思想探讨(上)

    作者:张存悌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辨证以六经为法,在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著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多属疑难病例,论治皆有新意.临床尤以舌诊见长,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药精量重为特点.从学者甚众,成都唐步祺先生为其早期弟子.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规范性研究

    作者:姚国芳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及症候出现的规律,为中医诊疗的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工具书及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国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文献308篇,进行中医证型及症候命名规律研究,总结各症候所出现频次、频率的规律.结果:古代文献、工具书与现代期刊文献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证型命名规律基本一致;现代期刊文献症候的研究分析发现各症候均散在分布,少数频率超过5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证型为湿热型、寒湿型、瘀积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候信息尚缺乏统一规律.

  • 母儿血型不合的中医中药治疗

    作者:刘润侠

    母儿血型不合是由于妊娠期间母-胎间血型不同而造成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的类型有Rh母儿血型不合及ABO母儿血型不合,其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临床可表现为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后遗症.祖国医学对此病记载很少,没有确切的病名,<医宗金鉴>记述的"胎黄”与其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文献中这样描述:"胎黄者遍体面目皆黄,其色如金,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故生有是证也,法当渗湿清热,生地黄汤.”故国内大多学者认为,母儿血型不合患者虽然妊娠期间一般无显著的临床症状,但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微观辩证分析,此病应属"胎黄”范畴.中医的病因机制为:由于孕妇素体多湿热,湿热熏蒸,致使胎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发为黄疸,又因湿热之邪粘腻,气滞血瘀,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肝脾肿大,循环障碍等症状.关于母儿血型不合的中医中药治疗,国内报道较多,立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虽各地用方有异,但大法类同.治疗多采取产前预防治疗及产后补救治疗两个阶段.

  • 陈昭定教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经验

    作者:侯林毅;甄小芳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禀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作者:农志飞;吴要伟;李伟伟;王丹谊;弓艳玲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西药(或物理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综述方法,检索2002-2012年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杂志、专业资料、网络信息.由两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对同质性文献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4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只有16篇文献,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每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16篇文献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均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属于低质量的文献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或物理疗法)治疗组与西药或物理疗法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比值比为4.97,95%可信区间[3.54,6.9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现有临床资料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或物理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纯使用西药(或物理疗法)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但本系统综述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多属低级质量文献,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设计严谨的、方法可靠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高强度的临床证据.

  • 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内蕴型胎黄患儿80例

    作者:金继超

    目的 探究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内蕴型胎黄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胎黄患儿80例,交替均等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予基础治疗和降黄散熏蒸治疗,5d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比较每个疗程后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临床疗效也有显著提高.结论 降黄散熏蒸,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且操作简便,依从性好,及早解除高胆红素对新生儿的损害.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