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易感性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伟丽;褚志予;马红;崔京远;亓玉琴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位点(rs2736100、rs285367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的肝癌患者1 65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者195例、健康对照者402例hTERT基因型分布.结果:(1)肝癌组患者rs2736100位点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均P<0.05),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至2.13倍、2.17倍和2.14倍.(2)肝癌组患者rs2853676位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均P<0.05),携带AA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至3.42倍、2.39倍和3.02倍.结论:hTERT rs2736100和rs28536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 胃癌患者中hTERT启动子及外显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崔京远;王方杰;马红;马文慧;崔伟丽;亓玉琴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单核营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297例胃癌患者、1 0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40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病理学诊断和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rs2853676位点胃癌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 vs 6.5%),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风险增加2.47倍(95%Cl 1.46-4.16);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40.3%、64.8%、56.9%,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感染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R值分别为2.73(95%Cl 1.74-4.26)、1.96 (95%Cl 1.44-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rs2853677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基因rs285367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其增加胃癌风险与Hp感染可能无关.

  • TERT基因多态性及HP感染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马红;崔京远;马文慧;亓玉琴;徐保华;解祥军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297例胃癌患者、10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40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基因多态性,采用病理学诊断和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rs2075786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与萎缩性胃炎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6% vs12.5%),TT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风险增加2.23倍(95%Cl:1.46~3.40),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40.3%、64.8%、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2.73(95%Cl:1.74~4.26)、1.96(95%Cl:1.44~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TERT基因rs207578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 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HT-29结肠癌细胞诱导凋亡机制研究

    作者:夏光涛;张源潮;武森森;阴丽霞;张尚忠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体外诱导HT-29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RT-PCR检测NDGA处理后HT-29结肠癌细胞5-脂氧合酶信使核糖核酸(5-LOXmRNA)和端粒酶催化活性亚单位(hTERTmRNA)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结果:结肠癌HT-29细胞5-LOXmRNA和hTERTmRNA呈阳性表达,随着NDGA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的上升,5-LOXmRNA和hTERTmRNA表达水平逐步下降.细胞内钙浓度同步上升.结论:NDGA诱导凋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LOX、端粒酶、游离钙都可能参与其诱导凋亡的过程.

  • 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和bcl-2的影响

    作者:刘焕涛;孙靖中;唐鲁兵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系培养呈对数生长期,分别以0、1、10、100μmol/L的NDGA处理48h后,RT-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10、100μmol/L的NDGA作用下,3组hTERTmRNA和bcl-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NDGA能够下调MCF-7细胞端粒酶hTERTmRNA及bcl-2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宫颈癌中高危型HPV E6与端粒酶的相关性

    作者:吕丽丽;娄阁;姬宏飞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宫颈癌细胞中端粒酶的高活性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密切.E6是高危型HPV主要癌基因,可激活端粒酶,促使P53降解和失活,还可引起其他抑癌基因的异常、癌基因的活化等.高危型HPV E6激活端粒酶使细胞永生化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步骤.

  • 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

    作者:陈晨;王燕;陈始明;陶泽璋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是近几年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包括端粒酶活性抑制剂研究、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为靶点的RNA干扰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介导的免疫学研究以及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研究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开春;王雅杰

    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包括结直肠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并且研究发现人端粒酶组成成分之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够间接反应端粒酶的活性状态.现综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录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刘永萍;孔颖泽;胡岳棣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因子,因此hTERT活性调控被认为是人端粒酶活性调节的一个主要机制.目前有关hTERT活性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TERT基因转录水平.研究表明已知的几种转录因子、细胞分化诱导剂、某些病毒相关蛋白以及DNA甲基化和乙酰化状态可能在转录水平对hTERT表达起调控作用.

  • 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进展

    作者:纪雪梅;周云峰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对细胞增殖、衰老及永生化和癌变起重要作用,在多数肿瘤中表达增高.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核肽酸及锤头状核酶已成为潜在的肿瘤抑制剂.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

    作者:江应安;胡亚华;陈维进;罗和生;王卫星

    由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区域已被克隆,其特点也已被鉴定,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现综述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新研究进展.

  •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顾栋桦;郑庆玲;朱虹光

    很多恶性肿瘤中都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这些肿瘤的生物学标志.在某些肿瘤中,端粒酶表达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上调,因此又可作为肿瘤恶性度评价的一个指标.

  • 端粒酶与肝癌

    作者:彭林辉;张柏和;吴孟超

    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肝癌细胞中激活并维持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肝癌的发生发展而升高,并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运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术后观察,具备肝癌靶向治疗的物质基础,有望为肝癌综合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反义c-myc对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进;税青林;庞振英;张志宏

    目的 研究脂质体LipfectAMINETM(LR)介导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AP-PAGE)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定量检测不同时间段MCF-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 TRAP-PAGE结果显示,c-myc ASODN对MCF-7细胞的作用,随时间的递增(24 h、48 h、72 h),端粒酶梯度条带明显地减少,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TRAP-ELISA显示,2.5μmol/L的c-myc ASODN作用MCF-7细胞48 h吸光度A值降为0.486.4±0.041,作用72 h A值降为0.263±0.034,与未经任何处理的MCF-7细胞A值0.684±0.031相比,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正义寡核苷酸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任何处理的MCF-7细胞c-myc蛋白阳性率为(99.684±2.937)%,经c-myc ASODN作用48h c-myc蛋白阳性率低至(61.295±2.825)%,c-myc ASODN作用72 h c-myc蛋白阳性率低至(29.482±2.726)%.而c-myc正义寡核苷酸(SODN)无上述作用.结论 c-myc ASODN能有效降低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和c-myc蛋白表达.

  • 端粒酶与喉癌

    作者:张道宫;解光;栾信庸

    端粒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是一个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酶在喉癌中也呈阳性表达.现对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的检测方法,端粒酶与喉癌的关系以及在喉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BIBR1532对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静;刘照旭;杨金玲;陈新霞;娄凤兰;徐大为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BIBR1532处理p53和pRb均失活的肿瘤细胞以及端粒酶致永生化的人纤维母细胞(p53和pRb功能完整),之后分别检测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和细胞生长状态.结果:BIBR1532通过下调端粒酶活性导致端粒缩短,抑制了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的抑癌作用呈p53和pRb非依赖性.

  •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探讨

    作者:崔淑香;曲显俊;周玲;朱燕;张强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姜黄素1.0μmol/L处理HL60细胞120 h后,以AO/EB荧光染色、单细胞微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DNA裂解和凋亡的作用;再以不同剂量的此化合物与细胞接触,采用改良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测定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①姜黄素1.0μmol/L与细胞接触120 h,能促进肿瘤细胞DNA断裂,AO/EB染色时,细胞内出现不均匀致密斑块状DNA并分布于细胞膜边缘.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时,细胞DNA呈现彗星拖尾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同一时间点凋亡细胞的比例是27.26%;②姜黄素明显抑制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呈现剂量(0.2~1.0μmol/L)和时间(24~120 h)依赖性关系.姜黄素1.0 μmol/L处理细胞120h时,Bel7402,HL60,SGC7901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0.00%,58.02%和37.42%.结论: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DNA裂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端粒酶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 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贵新;张永庆;王会东;张建华;石毅然;王峰;赵常在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端粒酶基因hTR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评价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癌旁组织和大肠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结果 51例大肠癌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1%(48/51),51例癌旁组织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0(0/51),31例大肠良性病变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2%(1/31).大肠癌组织中hTR基因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大肠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大肠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均>0.05),但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 抗端粒酶M1RNA核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肝癌细胞转染的研究

    作者:姜英俊;程广;孔心涓;王培戈;李建国

    目的构建抗人端粒酶RNA(hTR)的M1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转染核酶的肝癌细胞株.方法设计并应用PCR技术合成hTR模板的M1RNA核酶,应用pEGFPC1载体构建M1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AM2000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应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核酶的细胞株.结果测序证实hTR的M1RNA核酶基因被正确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应用脂质体成功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结论成功构建了hTR的M1RNA核酶,并筛选出了稳定表达核酶的肝癌细胞株.

  • 高危型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宫颈病变意义

    作者:孙怀美;吕智敏;王翔宇;董艳;王蓁

    目的 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病变病人130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0例(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病人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的表达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宫颈癌组和CINⅢ组高危型HPV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组(x2=7.414~29.501,P<0.01);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均高于CIN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2=2 045.871,P<0.05).宫颈癌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Ⅱ组,CINⅡ组高于CIN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2=4.022~4.329,P<0.05).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病人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5.00%(2/8)、37.50%(6/16)、72.22%(13/18)、100.00%(19/19).结论 高危型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处理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363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