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端粒酶在良恶性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巧;凌斌;李俊;齐丽敏;冯定庆;周颖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25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3例恶性胸水中,端粒酶表达阳性19例(82.6%),而25例良性胸水中,端粒酶表达阳性2例(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恶性胸腔积液和晚期恶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和83.3%,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有关,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在恶性胸水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端粒酶表达可作为早期病变的辅助指标.

  • 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齐洁敏;马卫军;白连宏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p53蛋白在胃癌(G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GC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中p53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慢性表浅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G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GC与CSG、CAG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TERT mRNA在CSG、CAG、DYS及GC中的表达率分别是0、10%、30%、78.75%,GC与CSG、CAG、DY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53阳性的GC组织中hTERT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GC组织中hTERT阳性表达率为66.7%.结论 hTERT是一个比p53更好的恶性肿瘤标记物;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

  • K562细胞中Aurora A与端粒酶表达相关性

    作者:屈艺;李熙鸿;毛萌;张林;黄翔;赵凤艳;母得志

    目的 探讨人白血病细胞K562中Aurora A与端粒酶表达的相关性,阐明Aurora A在人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Aurora A全长基因,采用Fugene 6转染试剂介导将其转染入K562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urora A和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表达水平,端粒酶检测试剂盒Telomerase PCR 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监测Aurora A表达升高的阳性细胞hTERT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将针对Aurora A mRNA的DNA核酶导入Aurora A高表达的K562细胞以抑制Aurora A表达,检测Aurora A表达下调后细胞hTERT和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 Aurora A全长基因转染K562细胞后,各阳性克隆Aurora A表达均上调,并伴hTERT及端粒酶活性增加.DNA核酶转染Aurora A高表达的K562后,能显著下调细胞Aurora A表达,hTERT和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同步下降.结论 在人白血病中,Aurora A表达增加可引起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步增加,可能是Aurora A导致白血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端粒酶基因在口腔黏膜白斑与口腔癌中的表达

    作者:王建军;牛保华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在口腔黏膜白斑、口腔癌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48例口腔黏膜白斑(轻度增生12例,中度增生18例,重度增生18例)、口腔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黏膜白斑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呈弱表达(1/12,1/12;3/18,4/18);在口腔黏膜白斑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增高(13/18,72.2%,12/18,66.7%),口腔癌中端粒酶基因hTR,hTRMTmRNA表达率很高(29/32,90.6%,28/32,87.5%),口腔黏膜白斑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5),但与癌的表达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增生的程度有关,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的影响

    作者:吴亚斌;龚作炯;杨丽华

    目的:了解肝大部切除后再生过程中甲胎蛋白(AFP)、端粒酶活性(TA)、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变化,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治疗对肝细胞再生及AFP、TA、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0g左右大鼠24只并随机分成4组,其中组1进行肝大部切除后应用HGF治疗;组2仅进行肝大部切除而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组3和组4均不进行切除手术,组3给予HGF治疗,组4则不给予任何治疗.1周后取材,再生肝组织TA采用PCR-ELISA法检测,AFP含量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另外,肝组织还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肝大部切除手术可使ALT明显升高(F=8.01,P<0.01),并可导致GGT增高(F=9.71,P<0.05)而使Alb降低(F=6.28,P<0.05),而HGF能显著降低ALT(F=18.56,P<0.01)和ALP(F=6.28,P<0.05).手术和HGF均可导致TA(F手术=391.04,P<0.01;FHGF=29.59,P<0.01)及AFP升高(F手术=452.19,P<0.01;FHGF=18.23,P<0.01).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手术组的残肝和非手术组的肝脏大体组织形态学差异不大,手术对照组不论是再生肝还是残肝均有一定量的空泡变性,而手术组的再生肝则无典型的肝小叶结构,但可见肝窦,且细胞排列较残肝和非手术组肝脏更密集.结论:HGF能显著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利于肝细胞膜的稳定性及肝功能的恢复.

  • 野生型p53对纤维肉瘤端粒酶活性及Bcl-2、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海乐;张志鹏;曲波;陶天遵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纤维肉瘤端粒酶活性及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Wtp53抑瘤机制以及纤维肉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5周龄昆明鼠90只随机分为单纯肿瘤组(Ⅰ组)和Wtp53基因注射组(Ⅱ组),建立纤维肉瘤动物模型.5 d后,Ⅱ组动物于荷瘤局部注射介导Wtp53基因的腺病毒液0.1 ml,Ⅰ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动物于2次注射后5、15和25 d分批处死,聚合酶链反应-酶连免疫吸附(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肉瘤细胞Bcl-2、c-myc蛋白表达.结果Ⅱ组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Ⅰ组,Bcl-2蛋白表达强度显著下调,c-myc基因在2次接种后5 d出现一过性低表达,而后表达强度上升.结论 Wtp53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下调Bcl-2表达,改变c-myc基因功能.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方面发挥对纤维肉瘤的治疗作用.

  • 人胰腺癌与端粒酶及其亚单位表达的关系

    作者:周家华;杨德同;裴斐;陈泉;韩东冬;张丽珊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表达水平与人胰腺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法(PCR-银染),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DNA 测序等技术,对24例人胰腺癌中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4例胰腺癌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表达阳性率为87.5%、83.3%,而癌旁组织为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TERTmRNA的表达是人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关键性因素.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端粒酶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hTERT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在胰腺癌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人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有助于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 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葛莲英;刘剑仑;张贵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蛋白(hTERT)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5);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之间关系密切,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临床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趋势、评价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 端粒酶活性及其结构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刘平;LU Yicheng;卢亦成;袁国梁;朱诚;夏放

    目的 研究分析端粒酶活性及相关结构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40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 例正常脑组织,通过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水平;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端粒酶相关结构基因hTR、TP1、hTRT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40例胶质瘤标本的33例(82.5%)中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脑胶质瘤端粒酶活性水平与hTRT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P1、hT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可以作为脑胶质瘤的恶性标记之一, hTRT 基因是一个端粒酶的正调控结构基因,hTRT的表达与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端粒酶的激活机制有关,hTR基因是端粒酶活性必须的组分,但不影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

  • 膀胱肿瘤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基和c-myc的表达

    作者:邹琳;罗春丽;吴小侯;梁鲁南;韩永华

    目的研究膀胱肿瘤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和c-myc间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27例膀胱肿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粘膜同时测定hTERT和c-myc表达,分析两指标在3种组织的表达差异和相关性.结果TCC组织hTERT和c-my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27/27)和66.7%(18/27);癌旁组织两指标的阳性率均为37.5%,而正常膀胱粘膜分别为0和25.0%;hTERT和c-myc两指标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hTERT较c-myc作为TCC的诊断指标更灵敏和特异;两指标在TCC中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

  • 端粒酶活性与膀胱肿瘤T24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高兴成;黄伟佳;汪中扬;周四维;叶章群;章咏裳

    目的探讨人膀胱肿瘤T24细胞诱导分化治疗与端粒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人膀胱肿瘤T24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T24细胞诱导分化后端粒酶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动力学改变.结果 T2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细胞周期动力学发生改变: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端粒酶活性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ATRA处理后1、3、5、7 d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9%、34.7%、81.2%、92.5%;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有关.结论人膀胱肿瘤T24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细胞周期动力学发生改变,端粒酶活性被抑制,这可能为膀胱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童强松;郑丽端;曾甫清;赵军;鲁功成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合成针对hTRT的28mer ASODN,转染前列腺癌细胞12~36 h后,细胞计数、透射电镜、DNA Ladder、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癌细咆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技术检测hTRT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0.5~2.0μmol/L ASODN转染后,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16.08%~53.41%(P<0.05),部分癌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和DNA片段化,凋亡率为9.36%~37.54%(P<0.05),hTRT表达减弱24.48%~86.73%(P<0.01),端粒酶活性降低24.74%~76.72%(P<0.01).结论运用ASODN阻断端粒酶hTRT基因表达,能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 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端粒酶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卿;陆峻泓;王丹茹;苗春雷;王爱丽;刘伟;曹谊林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将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导入组织工程常用种子细胞中,探讨其对各细胞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取第4代的猪耳软骨细胞、猪骨髓基质干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以Adeno-hTERT和Adeno-lacZ进行基因转染.5 d后,取各组细胞样品,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PCR-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分别检测各自的hTERT mRNA表达及其hTERT的活性.各组hTERT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通过MTT法对细胞的生存和活力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各组细胞经hTERT转染后,端粒酶的表达和活性均显著上升(P<0.01).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氧化反应结果显示hTERT转染的细胞中,细胞存活和活力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细胞(P<0.01).猪耳软骨细胞经hTERT转染后达到空白对照组细胞的(121.75±5.37)%;猪骨髓基质干细胞达(125.22±2.78)%;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达(112.57±3.99)%.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hTERT基因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提高其在体外的扩增潜力,改善组织工程构建中种子细胞来源不足的情况.

  • 大肠癌中hTERT和bcl-2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作者:方向明;于皆平;邓涛;操寄望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4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hTERTmRNA与bcl-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用TRA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 和71.7%,它们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大肠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4%,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hTERTmRNA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和0.57,P均<0.05).结论:hTERTmRNA及bcl-2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调节.

  • 恶性肿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及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胡骏;刘保安;曾庆富

    人端粒酶是一个核糖核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和永生化细胞中广泛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是端粒酶的关键催化亚单位,对端粒酶活性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且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是多因子,多水平和多途径的.

  • 端粒-端粒酶与血液病

    作者:程军;周永明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由串联的重复序列(5-TTAGGG-3)组成,称为端粒(telomere).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或出现端-端融合并由此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不同种属生物的端粒的长度范围有显著差异.作者简介程军(1971-),男,四川邻水县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

  • 端粒-端粒酶与血液病

    作者:程军;周永明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由串联的重复序列(5-TTAGGG-3)组成,称为端粒(telomere).

  • 脂质体介导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率及对人膀胱癌EJ细胞的影响

    作者:高兴成;黄伟佳;刘平;钟剑锋;赖永通;李育斌;邹自灏

    目的通过以脂质体为载体介导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促进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EJ细胞的生长抑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为载体将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区的asODN转染膀胱癌EJ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率;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结果脂质体介导的asODN在膀胱癌EJ细胞中的转染率1/2h、4h、8h分别为15%、56%、80%,并且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端粒酶asODN能够有效抑制膀胱癌EJ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生长,可应用于实验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和端粒酶与膀胱癌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 端粒、端粒酶基因突变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永昌

    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端粒酶启动子区域的突变对肿瘤影响至关重要,在大部分肿瘤中能检测到该区域的突变.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旨在总结现阶段端粒、端粒酶与膀胱癌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端粒逆转酶(hTERT)及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治中的进展

    作者:马鹏程;邓建华

    手术前的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非常关键,能否找到一种灵敏度高并且特异性强的膀胱癌早期和术前诊断方法以及预后指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端粒酶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大多数恶性肿瘤高表达,近年来又将端粒逆转酶(hTERT)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端粒酶和端粒逆转酶(hTERT)在膀胱癌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363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