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博卡病毒及腺病毒混合感染儿童肺炎一例

    作者:王献虎;王雪峰;王子

    患儿,男,1岁4个月,因“发热3 d,咳嗽、气促2 d”入院。入院前3 d 无明显诱因始发热,体温39.6℃,家长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2袋,日3次,热退。咳嗽,阵咳,气促,家长予止咳药(具体不详)口服2次,效不显,遂来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由儿科门诊以“肺炎喘嗽”收入院。现症状:咳嗽,气促,喉间痰鸣,发热;无腹痛呕吐;病来精神尚可,食少纳呆,睡眠不实,小便正常,大便正常。既往史:曾患过幼儿急疹;否认肝炎及结核;按计划接种。无其他过敏史。个人史:足月,顺产,第一胎,人工喂养,正常出生体重,生长发育良好。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心肌抑制的炎症介质机制

    作者:王永清;樊寻梅

    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仍是重症监护病房内主要致死病种,近30年来病死率呈上升趋势,G+菌所致感染性休克明显增多,混合感染也在增加[1].其确切致死原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对儿茶酚胺(CA)耐药的低血压和脓毒症时心肌抑制(septic myocardial dysfunction,SMD)是主要死因[2].本文概述SMD概念、研究简史,重点介绍其炎症介质机制.

  • EB病毒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忆;高钰;张庆;徐倩;金晟娴;李蕙;李丹;贺钰磊;史宏;周敏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4月-2017年1月符合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150例.比较单纯EBV感染者和EBV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IM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3~6岁,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混合感染率为49.3%(74/150例),各年龄段混合感染率大致相同(0~3岁组混合感染率为45.8%,3~6岁组混合感染率49.1%,>6岁组混合感染率为53.4%,x2值为0.53,P>0.05).74例混合感染者,主要合并的病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 18例(12.0%),乙型流感病毒15例(10.0%),副流感病毒7例(4.7%),腺病毒(ADV)1例(0.7%),柯萨奇病毒(CoxV)2例(1.3%),嗜肺军团菌1例,Q热立克次体1例,合并两种以上其他病原菌感染者29例(19.3%).EBV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1.2×10-5),肝功能异常更为突出,且细胞免疫功能也更差(P=7.5×10-5),P值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混合感染组EBV-DNA复制量更高(高量复制率为59.46%,渐进显著性为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混合感染在儿童IM患儿中较常见,其病情更重.早期识别混合感染,早期联合用药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的减少.

  •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腺病毒感染特点

    作者:张学兰;邵雪军;季正华;季伟;丁云芳

    腺病毒(Adenovims,ADV)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明确诊断依赖于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我们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ADV病原学监测,了解近7年来苏州地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ADV的感染状况.同时2006年起对部分确诊ADV患儿进行人类偏肺病毒(hMPV)混合感染的监测,探讨其病原学特点.

  • 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及分型研究

    作者:王峰;洪福昌;周华;胡萍;彭毅;熊礼宽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对2 048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分别取尿道或宫颈拭子,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感染,阳性标本用套式PCR扩增ompl VD2区片断,反向线点杂交(RLB)检测特异性型别.结果 CT总体感染率为15.9%(325/2 048).对287份阳性标本成功分型,型别分布为:F21.6%,E20.9%,J19.9%,D12.9%,G8.4%,K4.2%和H1.4%,31份(10.8%)为混合感染.结论 在性病门诊人群中CT感染率较高,主要流行型别为F、E和J型,且具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 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抗-HIV检测分析

    作者:于敏;田秀兰;韩忠厚;万华;李文刚;公维波;魏来;徐小元

    目的调查并分析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检测了抗-HCV、HCV核糖核酸(RNA)和抗-HIV.结果共检测109例受HCV感染的献血员,其中ALT异常者为38.53%(42/109),抗-HCV阳性率为95.41%(104/109),HCV RNA阳性率为70.64%(77/109),抗-HIV阳性率为0(0/109).结论在该县有偿献血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率为0,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存在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区HCV感染者HIV感染率均高.

  • 1996~2003年上海市某医院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性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丽玲;顾伟鸣;杨阳;吴磊;高志琴;赵根明

    目的了解上海市近几年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6~2003年到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并进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性病检测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在此期间共有66 658人接受检查,其中NG阳性18 348例(35.8%),CT阳性7 048例(18.1%),NG和CT阳性人数和阳性率在1997年和1998年达高峰,之后下降,近年又开始上升.UU阳性6 673例(37.4%),其阳性人数和阳性率则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混合阳性率高的是CT和UU(14.2%),低的是NG和UU(8.7%).女性NG阳性者中的CT阳性率(35.7%)和CT阳性者中的NG阳性率(27.2%),分别高于所有受检者对应的阳性率(20.496和19.6%),男性情况相反.结论上海地区性病流行谱正在发生改变,女性UU感染人数明显增多;近年来NG、CT和UU的混合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低龄女性;NG和CT的混合感染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 2000~2003年上海地区性病就诊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顾伟鸣;杨阳;徐丽玲;吴磊;章楚光;王海山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0~2003年性病就诊者支原体感染及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IST试剂盒.对结果分别计算男女阳性检测率和耐药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1566人次,支原体阳性率42.9%.主要由解脲脲原体(Uu)构成(89.4%),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受检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0.93:1.男性阳性率26.2%,女性阳性率58.6%(x2=1 233.96,P<0.001).有4 722人次感染的支原体出现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4.1%感染的支原体对所有9种药物全部敏感,其中单一感染菌株占95.5%(Uu/Mh).总体上单一感染较混合感染的耐药率要低(x2=5.049,P=0.025).各抗生素平均耐药率由高向低依次为:氧氟沙星(Ofl)87.4%,红霉素(Ery)59.2%,环丙沙星(Cip)39.0%,阿奇霉素(Azi)17.2%,四环索(Tet)13.6%,克拉霉素(Cla)7.8%,强力霉素(Dox)6.1%,交沙霉素(Jos)1.6%和原始霉素(PRI)0.6%.多重耐药菌株占76.9%.对Dox、Tet和Cip抗生素,有随着年龄上升而耐药率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逐年提高,Pri、Dox、Jos和Tet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建议上海地区对女性应首选Dox进行抗感染治疗.

  • 205例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梅毒检测初析

    作者:周梅;许莲芬;朱琳;卡米拉

    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中混合感染梅毒的情况,近年来医院对HIV/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梅毒血清学反应(STS)检测,其结果如下.

  • HIV和HCV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越凯;卢洪洲;潘孝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感染和HCV感染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因而HIV和HCV混合感染也很常见.不仅如此,随着HAART在HIV/AIDS治疗中的普及,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升高,生存时间延长,使得混合有HCV感染的患者肝脏相关问题逐渐显现.这一问题成为对这部分患者生存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的严重威胁,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中国MSM人群HIV感染者中流行的HIV生物学特点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万海;张凤民;张晓燕

    男男性行为者(MSM)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高危人群之一,在该人群中流行的HIV毒株具有其在该人群中的生物学特点,所以对其流行亚型、机体的免疫反应和与性传播感染(STIs)这些方面,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和治疗

    作者:赵红心

    1 艾滋病(AIDS)与结核(TB)的流行情况 目前,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TB,每1秒种就有1人受感染,现有TB病人2 000万,每年新发病人800万,每年因TB死亡者300万.

  • HIV/HCV混合感染者的细胞凋亡机制

    作者:詹永婧;陈勇;张玲;杨思园;李兴旺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相当常见,两者混合感染后,疾病的进程、预后及治疗较单纯感染者均发生显著改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混合感染者的发病机制,其中,细胞凋亡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文章就HIV、HCV单纯感染者和HIV/HCV混合感染者的肝细胞、免疫细胞的凋亡机制进行综述.

  •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研究分析

    作者:孙春蒲

    目的:对AV需氧性阴道炎以及AV混合感染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就诊的416例有阴道炎症状的患者初步判断并进行指标检查.结果:416例患者中AV及混合感染患者62例,其中只患AV者26例(42%)、AV+BV者16例、AV+TV者9例、AV+VVC者11例.实验室检查:26例只患AV者中,16例AV者阴道分泌物呈现黄或绿稀薄脓性阴道物(62%);23例患者阴道清洁状况III-IV(88.46%);阴道pH值大于4.5的患者22例(84.6%);1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加(42.3%).结论:本文对AV临床特征进行实验室检查,对AV及混合AV 诊断和区别其它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探究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陈沈苗;王辉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6例性病孕产妇作为试验组,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解脲支原体、淋病、尖锐湿疣、霉菌、滴虫、HIV、梅毒.另选择同时期的正常分娩孕产妇41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试验组孕产妇共456例,经检查可见其中霉菌性阴道炎278例(60.96%),滴虫性阴道炎58例(12.72%),解脲支原体阴道炎45例(9.87%),沙眼衣原体阴道炎39例(8.55%),淋病23例(5.04%),尖锐湿疣10例(2.19%),梅毒3例(0.66%),本组中未检测出艾滋病患者.对照组出现胎膜早破率、早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低体重儿率分别为13.60%、5.49%、5.01%、1.19%及1.43%,试验组出现胎膜早破率、早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低体重儿率分别为19.96%、6.80% 、12.06%、1.97%及2.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4.59,P<0.05;(x2=4.28,P<0.05;x2=4.02,P<0.05;x2=4.55,P<0.05;x2=3.91,P<0.05).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71.27%,剖宫产率为28.73%,试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0.64%,剖宫产率为29.3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x2=3.53,P>0.05;x2=3.48,P>0.05).结论:孕妇产妇感染性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多伴有两种及以上的混合感染,对其妊娠结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 性传播疾病康复的不利因素分析

    作者:梁金珠;金宁;杨琳;韩莹

    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彻底治愈比较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阻碍康复的不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性病门诊就诊的79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留取的分泌物同时检测CT、NG、UU、HSV病原体.结果:506例感染病原体,其中189例感染2~4种病原体,其混合阳性率分别为:NG+HSV为2.4%,NG+CT为4.9%,NG+UU为4.5%,HSV+CT为3.4%,HSV+UU为8.3%,CT+UU为4.9%,两种以上感染为8.9%,总混合阳性率占总感染的37.35%.结论:总感染中混合感染占相当大比例,成为性病康复的重要不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混合感染引起足够重视,尽量减少漏诊,以提高STD患者的康复率.

  • 103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袁柳凤;闫会文;赵兴云;魏春波;刘彦春;吴焱;伦文辉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经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诊并有治疗后PCR随访结果的103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03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男性67例(65.05%),女性36例(34.95%),年龄17~58岁,平均(29.48±6.79)岁.38.83%(40/10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中29.85%(20/67)无明显临床症状,女性患者中55.56% (20/36)无明显临床症状.56.31%(58/103)患者存在混合感染,45.63%(47/103)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10.68%(11/103)合并淋病.92.23%(95/103)患者治疗后PCR复查沙眼衣原体核酸阴性.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常为混合感染,且临床症状轻微或隐匿,临床应对有不安全性行为史的患者及其性伴做全面性病检查.PCR方法值得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推广使用.

  • 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与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情况研究

    作者:徐瑶;邓晓杨;吴海燕;彭聪;易建平

    目的:探究并分析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VVC)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并征集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5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单纯组、重度组以及复发组。对所有患者进行 UU、CT 阳性率检查,并分别记录下 UU 阳性率、CT 阳性率以及 UU 混合 CT 阳性率。结果: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之间 UU 阳性、CT 阳性、UU 混合 CT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 UU 阳性为8.4%,病例组患者 UU 阳性为5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病,对)=17.134,P =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UU 阳性率(χ2(单,对)=8.932,P =0.004;χ2(重,对)=8.362,P =0.005;χ2(复,对)=4.567,P =0.03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 VVC 的女性常伴有生殖道 UU 感染,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 VVC 的严重程度与女性生殖道 UU 感染无明显联系,而 CT 感染与 VVC 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福州地区高危女性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江爱萍;卢万丁;陈彬

    性传播疾病(STD)由各种感染性微生物通过性接触传播,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STD混合感染是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STD传播的主要来源.

  • 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永明;米尔沙里;周莉红

    细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多与植物外伤有关,所以农民多易患此病,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治疗不及时,造成比较严重的眼部感染才来看诊,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作者从1999年4月至2000年2月对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真菌性角膜炎4例,角膜溃疡混合感染6例,经抗真菌、抗炎治疗,角膜表面分泌物及脓液消失,炎症控制.但角膜表面凹陷,或角膜大泡形成等上皮愈合不良的病例,行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2~10月,平均6月,治愈9例,复发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786 条记录 6/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