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苍术对正常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杰;曹春雨;贺蓉;徐启华;彭博;黄璐琦;李建荣

    目的:观察以大黄和苍术为代表的寒、温热属性药物对生理条件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和苍术组,每组设两个给药剂量,给药1,7,14,28 d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和胃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检测各组动物胃组织中MTL和GAS的受体数及受体结合常数.结果:①单次给药:大黄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降低,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T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GAS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苍术组变化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GAS受体数和结合常数均明显增加(P<0.05),苍术高剂量组GAS受体数明显增加(P<0.01).两药对组织MTL水平和受体结合常数影响不显著.②多次给药:除苍术低剂量组给药7d时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外,二者对血清MTL水平影响均不显著;大黄低剂量组在给药7d时血清GAS水平显著下降(P<0.05),苍术低剂量组略有升高.二者给药14,28 d对血清GAS水平影响均不显著.二者各给药周期对大鼠胃组织MTL,GAS受体结合常数影响均不显著,仅影响受体数.其中给药28 d时大黄高剂量组、14d时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MTL受体数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大黄剂量组和苍术高剂量组、28d时大黄、苍术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明显增加.结论:①二者对大鼠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1次后,表现为对大鼠血清MTL水平的作用趋势相反.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两者对血清MTL和GAS水平的影响趋势逐渐相近.②二者对大鼠胃组织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给药28 d时对胃组织GAS水平的影响相反.③二者对胃组织受体的影响趋势相近,均可增加大鼠胃组织GAS受体数,不影响受体结合常数.

  • 大黄不同炮制品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隋峰;闫美娟;林娜;肖永庆;李丽

    目的:研究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合格大鼠随机分组后,除空白组外,每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菌悬液15 mL· kg -;造模1h后,立即给大鼠灌胃相应的药物,灌胃体积0.02 mL·g-1,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为1.75 g·kg-1;在给药的第1,2,4,6h测体温1次,求各时间点每只大鼠相对于其正常体温的体温变化值;于末次测完体温重复给药1次后取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环磷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空白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体温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酵母菌后,各测试时间点温差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正常组(P<0.01);大黄各炮制品给药后,4h内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生大黄、酒大黄与熟大黄组分别在1,2,4h时间点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P <0.05或P<0.01),大黄炭组在2h时间点亦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或P<0.01);在相同时间点各炮制品之间比较,在1h时间点,熟大黄和大黄炭组均显著高于生大黄和酒大黄(P<0.05或P<0.01),在2h和4h时间点,熟大黄和大黄炭组均显著高于酒大黄(P<0.05或P<0.01);酵母模型组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大黄各炮制品除熟大黄外,其余各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或P<0.01),各给药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但解热作用强度前两者明显高于后两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有关.

  • 大黄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治疗大鼠脓毒症

    作者:于彤彧;高巧营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除假手术组只暴露盲肠,不进行结扎与穿孔,其余各组采用盲肠结扎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采用细菌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大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采用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 (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病死率高,不同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数量明显升高,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大鼠不同标本的上述两细菌检出率和数量有所减低,细菌移位情况减少,大鼠结肠的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P<0.01).结论:大黄可调控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抑制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

  • 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唐洪梅;廖小红;房财富;黄樱华;何嘉仑;李得堂

    目的:采用大黄结合夹尾应激法、番泻叶结合束缚应激法建立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K),大黄结合夹尾组(D+J),番泻叶结合束缚组(F+S),连续造模7d,造模前禁食12 h,K组每只大鼠灌胃生理盐水2 mL,D+J组ig 20 g·kg-1(1 g·mL-1)大黄煎煮液,F+S组ig番泻叶煎煮液5.76g·kg-1(0.36 g·mL-1).观察其一般行为活动、体重变化及排便情况等,造模结束后,评价其一定时间的粪点数及给药后开始排便的时间.结果:D+J,F+S组均有不成形的稀便而空白对照组无稀便;K,D+J,F+S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30.24%,11.59%,11.32%;给药后开始排稀便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22.91,182.61,162.36 min;造模结束后10d5 h的粪点数分别为4.5,7.68,8.71;24 h粪点数分别为37.14,43.49,45.54.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体重增长率、开始排便时间以及5,24 h内粪点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以F+S组为明显结论:大黄结合夹尾、番泻叶结合束缚均能成功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

  • 大黄对LPS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及AQP5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巫莉萍;邓时贵;黄海定

    目的:探讨大黄对脂多糖(Lip polysaccharides,LPS)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 Ⅱ,ATⅡ)水通道蛋白(AQP1,AQP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提取纯化大鼠ATⅡ后,分5组:正常对照组加入 2 mL DMEM培养基,LPS细胞模型组加10 μg·mL(-)LPS致ATⅡ损伤模型,大黄含药血清3组(每组分别再加入占总体积5%,10%,20%的大黄含药血清),4h后收集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AQP5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模型组AQP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含20%大黄血清可显著提高AQP1 mRNA表达(P<0.05),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LPS模型组AQP5 mRNA表达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大黄各干预组对AQP5 mRNA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大黄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AQP1 mRNA、下调AQP5 mRNA的表达有关.

  • 炎可宁片中大黄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尹永芹;严优芍;沈志滨;崔红花;房翠婷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炎可宁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A)-0.1%的磷酸水(B)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10 min,75%~85%A,10~20 min,85%~90%A;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16 0~0.096 0μg,0.012 0~0.072 0 μg,0.016 0~0.096 0μg,0.036 4~0.218 4 μg,0.015 6~0.093 6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RSD 0.76%,n=5)、97.2%(RSD 1.35%,n=5)、96.9%(RSD 1.57%,n=5)、98.1%(RSD 1.25%,n=5)和96.2%(RSD 0.62%,n=5).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炎可宁片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价

    作者:饶毅;刘玲;刘琼;魏惠珍;李欣晴;胡景婷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建立离子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来源,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验的大黄药材中残留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结果为(189.92±7.14)μg·g-1.结论: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法适用于离子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复方脑清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梁惠珍;倪艳;李先荣

    目的:建立复方脑清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对复方脑清胶囊中三七、石菖蒲、连翘和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能明显检出三七、石菖蒲、连翘和大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复方脑清胶囊的质量.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配伍前后的量变规律

    作者:秦云;李祥;陈建伟;吴天舟

    目的:目的:研究大黄分别与甘草、黄芩、赤芍、当归、黄连、木香、栀子配伍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以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前后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配伍后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总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与黄连配伍降低幅度大;且大黄经配伍用药后,各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发生规律性变化.结论:大黄经配伍用药后,蒽醌含量发生变化,推测对降低其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贡献,该研究为大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HPLC测定大黄、黄连药对提取物中10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杨超;张振秋;侯学智;尤春雪;谢剑琳;暴凤伟;梁朔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黄连药对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sil B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65∶35),检测波长254 nm;乙腈-水(37∶63,内含磷酸二氢钾0.34 g,十二烷基硫酸钠0.17 g),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结果:大黄中5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黄连中5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9%,99.38%,99.83%,98.94%,98.86%,100.20%,99.53%,99.76%,100.07%,100.37%.RSD分别为1.3%,1.8%,1.6%,0.5%,1.6%,1.2%,1.6%,1.8%,2.0%,1.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黄连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 应用cDNA-SRAP研究大黄不同功效组分型特异表达基因

    作者:刘娟;魏胜利;刘春生;程小丽;张晓芹;郭争争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条件下3种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揭示大黄种内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DNA-SRAP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地下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共获得5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和4条表达量有明显差异的公共条带,其中4条功能已知,分别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光信号转导、植物抗病性及水分运输相关,5条功能未知.结论:克隆了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特异表达的基因,为筛选优良变异类型、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参考.

  • 复方栀黄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吴科锋;陈日檬;李延平

    目的:建立复方栀黄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大黄和栀子进行了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栀黄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大黄素点样量在0.299 4~1.769 4 μg稳定,点样量与斑点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素平均加样同收率为98.1%,RSD为1.6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复方栀黄胶囊的质量.

  • 赤芍、大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牛笑怡;张振秋;郑艳超

    目的:建立赤芍、大黄药对不同配伍比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7 nm (0 ~13 min),258 nm(13~20 min),230 nm (20 ~45 min),254 nm(45~100 m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赤芍、大黄药对不同配伍比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以芍药苷为参照峰,标定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通过赤芍、大黄5个比例指纹图谱的研究,初步确定了两药材主要成分的归属,以芍药苷与大黄酸峰面积比值为指标确定其配伍比例.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为赤芍、大黄药对提取物的成分鉴别及配伍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黄白止痢颗粒质量标准

    作者:丁兆朋;郝智慧;杨芬芳;逄丽萍

    目的:建立黄白止痢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白止痢颗粒中黄连、大黄炭、白头翁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水溶液(32∶68),检测波长348 nm,柱温25℃,流速1.0 mL· 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在薄层鉴别中黄连、大黄炭、白头翁有良好的鉴别特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008 8~0.11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8%,RSD 1.05%.结论:使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大黄炭、白头翁进行定性鉴别,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黄白止痢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3种大黄饮片在贮存过程中5种蒽醌成分的含量变化

    作者:李佳;李红磊;许珊

    目的:分析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3种大黄饮片在贮存中过程中5种蒽醌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对贮存1,3,6,9和12月的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5种蒽醌成分在3种大黄饮片的贮存过程中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以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下降为明显.3种饮片中熟大黄的蒽醌成分含量下降较小,而酒大黄的蒽醌成分含量下降为明显.结论:大黄饮片在贮存过程中蒽醌成分下降明显.炮制工艺的不同对大黄饮片贮存中蒽醌成分含量变化有影响.

  • 抗菌消炎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高玉琼;张译文;刘建华;刘文炜;霍昕

    目的:建立抗菌消炎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百部、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黄芩苷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较好,y=43 887 599.5X-4 893.8,线性范围0.01~0.16 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1.01%(n=6).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可用于抗菌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

  • 大黄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作者:赵平

    目的:探讨大黄与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大黄-附子1:1),B组(大黄-附子1:2),C组(大黄-附子2: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血尿素氮的效果明显(P<0.01).临床疗效方面以A组效果好,C组次之,B组差.结论:大黄-附子1:1灌肠疗效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 中药调剂规范化研究(Ⅱ)大黄不同调剂处理的等效性比较及条件优选

    作者:刘斐斐;王伽伯;夏新华;金城;周灿平;张学儒;肖小河

    目的:基于等效性探讨大黄饮片粒度规格及调剂学处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规律.方法:比较研究大黄不同提取粒度(3~15 μm)、提取时间(15~120 min)、提取次数(1~次)、不同提取溶剂(水和70%乙醇)、先下/后下处理方式对便秘小鼠排便总量的影响.结果:大黄水/醇提不同粒度饮片时泻下活性高差别4.5/2.0倍;水/醇提不同时间高差别1.7/1.7倍;水/醇提不同次数高差别1.3/2.4倍;水/醇提先下和后下高差别1.9/1.4倍.从等效性来看,大黄药材不同饮片规格、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次数、先/后下均对其泻下生物活性有较大影响.结论:不同调剂处理方式对大黄样品间泻下活性有显著影响;应高度重视调剂处理可能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亟待建立科学、严格的中药调剂操作规范.

  • 黄连-大黄合煎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

    作者:霍志鹏;王玉;张兰兰;周水平;冯锋

    目的:分析大黄-黄连不同配伍比例合煎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溶出变化.方法:水煎液经盐酸加热水解、三氯甲烷萃取等方法处理后,用RP-HPLC分析大黄单煎和配伍合煎液中5个蒽醌成分的溶出.结果:黄连-大黄5个配伍比例(1:2~2:1之间)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4个蒽醌类成分有不同程度溶出增加,大黄酸有较大幅度的溶出降低.结论:在特定配伍比例范围内,配伍黄连对大黄中主要蒽醌成分有助溶作用.

  •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作者:战兵;张超;盛华刚;林桂涛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壳聚糖沉降法处理大黄水提液,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和浸膏率为指标,选取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比较.结果:优选的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1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壳聚糖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均能较好地使水提液沉淀,但两者均会造成蒽醌类成分的损失,前者在降低浸膏率、保留有效成分方面优于后者.2种沉淀法纯化后,药液中蒽醌类成分与未纯化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影响较乙醇沉淀法小,可用于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沉淀,但是否适合于大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3340 条记录 8/167 页 « 12...567891011...1661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