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

    作者:向芬

    目的 分析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行干扰素与微波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98例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84%比对照组77.55%高(P<0.05);观察组患者HPV转阴率73.47%比对照组42.86%高,6个月、1年内的复发率16.33%、6.12%均比对照组34.69%、20.41%低(P<0.05).结论 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经干扰素、微波联合治疗,可显著修复宫颈糜烂创面,促进HPV转阴,降低复发率.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竞旭;关娜;余舒恩

    目的 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宫颈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6例经薄层液基细胞学( TCT)或电子阴道镜活检已除外CINⅢ、原位癌、浸润癌的HPV检测阳性患者,均按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 ASCCP)指南处理,其中34例CIN Ⅰ~Ⅱ采取LEEP治疗,22例TCT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而阴道镜阴性结果者行微波治疗.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遵从自愿原则,将100例配合使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60~ 90天的患者作为治疗组,66例未使用该药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资料分布具有可比性),分别于第6、12、18月复查HPV及TCT.比较两组间HPV转阴率和TCT情况.结果 第6、12、18月治疗组HPV转阴率分别为85%、92%、92%,对照组分别为30%、51%、5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TCT结果均正常,对照组2例异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沙棘籽油栓对HPV感染有显著治疗作用.

  • HPV感染者血清鳞状上皮癌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聚莲;唐盈;林佩萱;屈艳霞;江帆;陈桂兰;何桂儿

    目的 探讨HPV-DNA检测和SCC-Ag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求更准确的宫颈癌初筛指标.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的517例CIN患者,63例宫颈癌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宫颈分泌物HPV-DNA检测和血清SCC-Ag(鳞状上皮癌抗原)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个指标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 以SCC-Ag≥1.5 ng/ml为阳性,CIN组阳性率为4.45%,宫颈癌组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组HPV-DNA检测阳性率为4.26%,宫颈癌组HPV-DNA阳性率为9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DNA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为96.83%,特异度为95.90%,检测准确性为96.00%; SCC-Ag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5.72%,检测准确性为92.67%;联合检测检出阳性58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7.30%,特异度为99.44%,准确性为98.17%.结论 HPV-DAN阳性者联合SCC-Ag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HPV-DNA检测和SCC-Ag检测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PV 相关性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孙玲玲;陈伟;张松灵;王丽娜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占第3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将近27.4万的患者死于该病[1].大量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 mavirus,HPV) 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2].因此, 以HPV感染为出发点研究宫颈癌的治疗,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HPV疫苗将是治疗宫颈癌的好方法.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

    作者:陈瑞萍;徐建平;黎清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1],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50万人,约20万人死于宫颈癌.我国宫颈癌发病人数占全球总数的1/3.中晚期病例超过70%,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明确,但HPV感染后宫颈癌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 广东虎门地区门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作者:张霞;阮建波;陈金容;汤雅琴;朱瑞清;林振仁;陈冬萍;邓天勤

    目的:了解广东虎门地区门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4 824例门诊女性行HPV DNA检测.结果:在4 824例标本中,该芯片所能检测的21种HPV亚型实际检测出20种,未检出HPV44型.HPV阳性914例,感染率为19%,其中高危型706例(77%),低危型208例(23%).高危型中,阳性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HPV58、HPV52、HPV18、HPV33、HPV66.低危型阳性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 11、HPV6、HPV42、HPV43.结论:该地区门诊女性HPV感染率为19%,且以高危型为主,应加强对高危型人群的干预,降低HP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关键词: 女性 HPV感染 亚型
  • 宫颈癌的预防

    作者:卞美璐;马莉

    1 引言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自从德国学者Harald(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70年发现HPV引发宫颈癌,多项研究证实宫颈癌预防主要是针对HPV感染,主要包括:①一级预防,HPV预防疫苗的注射;②二级预防,是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早诊早治.WHO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治疗、随诊工作.

  • HPV在鼻息肉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廖桂周

    目的 探讨HPV在鼻息肉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10例鼻息肉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作为鼻息肉组,并采用GP5+/6+ PCR通用引物进行HPV分型,另选20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鼻息肉组的HPV总阳性率为40.95% (86/2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PV病毒分型以HPV11亚型为主.鼻息肉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及其高、低危亚型分布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息肉的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低危亚型均可感染致病,但以低危亚型(HPV11亚型)为主,这对临床治疗鼻息肉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开发有一定意义.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探讨

    作者:乔飞

    目的:分析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实施保妇康栓疗法的效果。方法:本次60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从外院抽选,按照入院的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对照组30例实施干扰素疗法、研究组30例实施保妇康栓疗法,统计预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缓解28例,占比93.3%;对照组患者疾病缓解20例,占比66.7%,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实施保妇康栓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 加味完带汤联合中药外用干预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临床观察

    作者:王珺

    目的:观察加味完带汤联合中药外用干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的效果.方法:将CIN术后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加味完带汤口服联合中药外用,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TCT及HPV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术后TCT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HPV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加味完带汤联合中药外用可以抑制及清除CIN术后的HPV感染,从而对减少CIN的复发有积极意义.

  • 宫颈糜烂样改变妇女 HPV 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王秀香;谢芳;韩定英;吴洁;邹超英;李玉梅;吴小琼;徐曼;罗学丽;刘小英;郑楚玲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样改变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样改变妇女211例为观察组,选择宫颈光滑者60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15.17%,宫颈光滑的妇女HPV感染率为1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糜烂样改变不会增加宫颈HPV感染的机会,提示宫颈糜烂样改变与HPV感染无直接关系。

  • 慢性荨麻疹与HPV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继荣;李德宪;罗芳廷;李萍;尹仲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慢性荨麻疹( CU)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100例CU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的HPV-IgG感染情况。结果100例CU患者中28%HPV-IgG抗体阳性;100名健康对照者12% HPV-IgG抗体阳性,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结论 CU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HPV感染可能是CU的发病原因之一。

  • HPV感染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陈志辽;林仲秋

    国内外研究报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疫苗开发及临床诊疗结果,认为HPV感染可防、可控.而加强对HPV感染的防控认识,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分析、认识HPV感染和HPV疫苗,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本文就HPV感染、检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晓琦;林盈;周思英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宫颈糜烂合并高危型 HPV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月经后连用14 d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用药仅做临床观察,第4个月妇检。观察宫颈糜烂变化,复查 HPV DNA分型。结果:观察组宫颈 HPV高危型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2.5%,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8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保妇康栓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合并高危型 HPV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阴道镜Reid评分对宫颈病变和宫颈HPV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梅

    目的 探讨阴道镜Reid评分对宫颈病变和宫颈HP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96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同时进行HPV-DNA分型检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阴道镜Reid评分对宫颈病变和宫颈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阴道镜Reid评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符合率为68.51%,诊断宫颈低度病变(CINⅠ)的敏感性为66.45%,诊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的敏感性为73.39%,对诊断宫颈HPV感染的阳性预测率为70.28%.结论 阴道镜Reid评分对宫颈病变和宫颈HPV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宫颈上皮内瘤变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翟锦娣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用新柏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TCT)的1 436例妇科患者宫颈分泌标本,探讨CIN的阳性率、CIN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处理方法.结果受检者中CIN阳性136例,阳性率为9.5%;HPV阳性74例,阳性率5.2%,CIN分级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级别与HPV感染之间有重要关系,TCT超薄细胞学检测对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意义重大.

  • HPV16型相关多发性原位癌1例报告

    作者:蔡小丹;潘健楷;许敏鸿;苏惜香

    目的 分析1例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的多发性皮肤原位癌病例.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三处非相邻部位均检测到HPV的存在,皮肤组织学检查显示原位癌. 结论该病例存在长期HPV感染史,皮疹长期接受不规则治疗及不良刺激,皮损出现原位癌改变.

  • 北京部分地区女性人群HPV感染情况与基因型分布特征

    作者:刘宁;张立丽;赵艳明;佟暄;张权;孙桂珍;娄金丽

    目的 探讨北京部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女性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妇科和皮肤性病科的2 11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利用高危/低危型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2 116例标本中检测出HPV阳性者507例,感染率为23.96%,HPV高危阳性标本中,感染率高的前3位是HPV-16 (21.89%)、HPV-52 (20.91%)、HPV-58 (15.58%),不同年龄组HPV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20岁和≥61岁两个年龄段中,HPV检出率高,分别为53.49%和40.63%.不同疾病状态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阳性率高的3种基因型分别为HPV-16 (20.94%)、HPV-52 (18.41%)、HPV-58 (12.64%),尖锐湿疣组阳性率高的3种型别分别为HPV-6&HPV-11 (43.65%)、HPV-16 (12.70%)、HPV-52 (12.70%),低危合并高危HPV感染率为22.2%.结论 北京部分地区女性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HPV-52和HPV-58,≤20岁和≥61岁年龄组为HPV感染高发人群,HPV基因分型检测可以对宫颈癌、尖锐湿疣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HPV感染及DAPK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玲;谢明水;刘杨;张秋莹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1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阴道镜的宫颈活检结果进行分组,主要包含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CINⅠ~Ⅲ)186例,鳞状细胞癌(SCC)36例,以及未发现恶性细胞及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88例。检测并对比各组受试者不同宫颈病变对应的HPV感染情况、DAPK甲基化率,分析二者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310例不同的宫颈病变患者中,共检出212例高危HPV感染阳性者,阳性率为68.39%;伴随宫颈病变程度进展,高危HPV感染阳性率亦表现为增高趋势[NILM:31.82%(28/88);CINⅠ:69.51%(57/82);CINⅡ:85.25%(52/61);CINⅢ:90.70%(39/43);SCC:100.00%(3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DAPK甲基化阳性者,甲基化率为19.03%;伴随宫颈病变程度进展,宫颈组织DAPK基因甲基化率亦表现为增高趋势[NILM:3.41%(3/88);CINⅠ:9.76%(8/82);CINⅡ:13.11%(8/61);CINⅢ:44.19%(19/43);SCC:58.33%(21/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HPV感染与DAPK甲基化及宫颈病变均呈正相关(P<0.05),DAPK甲基化与宫颈病变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HPV感染及DAPK甲基化均与宫颈病变具有紧密联系,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均可对其进行持续监测,值得关注。

  • 郑州市2850例妇女HPV感染状况与亚型分析

    作者:张金荣

    目的 对郑州市2 850例妇女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了解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状况及HPV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于郑州市某医院妇科就诊及体检的2 850例有性生活史的郑州市户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对研究对象进行HPV感染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8.35%,其中高危HPV亚型感染率为24.00%,低危HPV亚型感染率为4.35%;研究对象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占比88.00%,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占比9.90%.不同居住地及年龄段研究对象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乡镇居民及31~40岁年龄段研究对象HPV感染率较高.研究对象13种高危HPV亚型检出的感染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18型(26.75%),52型(15.79%),68型(12.57%),31型(9.06%),58型(7.16%);而5种低危HPV亚型检出的感染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6型(29.84%),11型(20.97%),42型(18.55%).结论 郑州市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感染率具有年龄段差异.HPV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为主;常见的高危HPV亚型为18型、52型、68型、31型及58型,而常见的低危HPV亚型为6型、11型及42型;乡镇地区高发.

392 条记录 15/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