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PC区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预测的探讨

    作者:胡家光;江建宁;苏明华;葛善飞;祝美琴;刘志红;梁延秀;郭稳稳;黄小红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HBV) BCP区和PC区基因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拉米夫定(100 mg/片)初治2年内耐药的26例(耐药组)和2年内无耐药的16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的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基线HBV的BCP区、PC区和P区变异位点,对发生频率较高的两组位点变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无1例发生P区rt204/180变异;在HBV BCP/PC区突变中,耐药组与对照组在点突变A1762T (38.48% vs 68.75%,P>0.05)、G1764A (26.92% vs 50.00%,P>0.05)和G1896A (19.23% vs 18.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点突变C1799G (43.75% vs 0,P<0.05)、T1802C (18.75% vs 0,P<0.05)、G1838A (25.00% vs 0,P<0.05)、A1846C (37.50% vs 0,P<0.05)、C1856T (31.25% vs 0,P<0.05)、G1888A (25.00% vs 0,P<0.05)明显高于耐药组.结论 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A1762T/G1764A变异和PC区的G1896A变异对拉米夫定的2年疗效影响不大;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C1799G、T1802C、G1838A、A1846C的变异和PC区的C1856T、G1888A的变异可能是接受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获得长期维持应答的预测因素之一.

  • 拉米夫定与胸腺肽序贯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洪波;许敏;施海燕;李粤平;肖蕾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胸腺肽序贯联合治疗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单独使用拉米夫定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入院时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先给予拉米夫定4周,然后联合使用胸腺肽至12周,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周生存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治疗12周时总胆红素(T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HBV DNA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差异,以及两组12周内合并感染的差异.结果 (1)治疗组12周生存率为77.05% (47/61),对照组为68.85% (4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83,P=0.36).(2) 12周时治疗组TB、INR、MELD、CD4+/CD8+分别为(71.31±55.84)tμmol/L、1.23±0.19、11.72±4.29、1.85±0.63,对照组分别为(148.58±159.25) μmol/L、1.45±0.73、15.53±7.49、1.56±0.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2周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11% (40/47),对照组为73.81% (3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2周内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感染病例数分别为26例(42.62%)及42例(68.85%),两组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分别为15例(24.59%)及28例(45.90%),两组在总感染病例数及自发性腹膜炎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联合治疗在改善慢性重型乙型 肝炎患者的TB、INR、MELD分值及减少感染方面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例

    作者:陈鹏;李嘉

    患者,男性,37岁,已婚已育,有乙型肝炎(乙肝)家族史,母亲死于乙肝肝硬化.1997年发现乙肝病毒(HBV)阳性,间断复查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06年2月出现肝功能异常,口服甘草酸类药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波动在50~100 IU/L,HBV DNA 104~108拷贝/ml.

  • 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金玉林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CLD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CLDQ评分,用药安全性较好.

  • 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云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活血方及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提高病毒转阴率。

  • 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杨勤;杨德全;李勇华;李杏英;张薇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两组均治疗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eAg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清肝抑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郝明霞;李建友;王丹;侯宝峰;王小锋;寇小妮

    目的:观察清肝抑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口服清肝抑毒方和拉米夫定,对照组43例口服拉米夫定,疗程4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72%,对照组6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抑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观察

    作者:李明先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两组各项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对纳差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6个月后两组HBeAg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有效的方案,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阴转率,没有单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后产生的HBV病毒变异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

  •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

    作者:刘启荣;王国曦;张孝荣

    拉米夫定(Lamivudine)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其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可能出现病毒变异与耐药性.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仁荣;姚杰良;华伟;陈静;梁辉

    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用拉米夫定与乌鸡白凤丸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中药保肝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张广业;王育群;张玮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垂直感染或围产期感染者更是迁延难愈,大约25%患者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为国际公认的疗效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经治疗后长期不愈,免疫调节药物亦难以清除病毒,致使病毒在肝细胞内长期复制活动,肝组织持续损害,肝功能持续异常.

  • 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62例观察

    作者:李凡;李琦晖;王友丽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62例分为两组,26例用拉米夫定,36例用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结果: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均能迅速降低HBV-DNA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肾功能,使血、尿常规检查正常。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均能有效改善乙肝相关性肾炎症状和肝肾功能,疗效确切。

  •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五年疗效探讨

    作者:李阳;曾荣昆;王巧凤;杨艳霞;邵艳芳;缪新权

    失代偿性肝硬化属晚期肝病,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预后差,有报道5年的生存率在14%[1].如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会进一步发展[2],后为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甚至为肝癌.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的唯一选择.拉米夫定(lamivudina,LAM)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迅速减少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疗效确切,但YMDD变异在治疗6月后开始出现逐年增高,出现LAM耐药.针对LAM耐药处理意见就是采用联合治疗[3],我们应用LAM联合阿德福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病毒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53例患者,观察治疗5年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效果

    作者:李阳;曾荣昆;杨艳霞;王巧凤;缪新权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方案,而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易造成病毒慢性携带,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以至肝细胞癌.HBsAg阳性孕妇及其家庭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要求迫切,推荐怀孕中晚期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治疗能明显降低高病毒载量孕妇的母婴传播率,且近期安全性良好[1-3].我科2008年-2016年采用拉米夫定阻断母婴传播慢性HBV宫内感染结果报道如下.

  • α-1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友玲;谢伟

    临床资料与方法将我科至2000年以来的病例,年龄在18~45岁,HBsAg(+)、HBeAg(+)、抗-HBc(+)、HBV-DNA(+)、ALT超过上限2~10倍,病程大于6个月,无合并其它肝炎的病人131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44人(α-1b干扰素+拉米夫定LAM),对照组A 42人(LAM),对照组B45人(α-1b干扰素).

  • 司他夫定、拉米夫定联合奈韦拉平治疗艾滋病患者12例效果评估

    作者:洪艳

    目的 观察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抗逆转录病毒方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3TC、D4T联合NVP治疗12例艾滋病患者,随访1年.随访指标为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规生化检查和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在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一般可自行缓解.结论 该药物组合疗效显著,能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提高其生活质量,并能使部分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拉米夫定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坚轶;陈芳源;肖菲;黄洪晖;钟华;韩晓凤;王婷;徐岚;钟璐;倪蓓文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患者的安全性,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前后B-NHL患者乙型肝炎五项、HBV-DNA和肝功能指标变化.将39例HBV核心抗体(HBcAb)(+)/HBV表面抗体(HBsAb)(-)的B-NHL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后HBV再激活、肝功能损害等指标.结果 10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NHL患者中,15例患者为HBV表面抗体(HBsAg)(+),占所有患者的13.89 %;39例为HBsAg(-)/HBcAb(+)患者,占所有患者的36.11%.15例HBsAg(+)的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13.3%,13例拉米夫定预防患者中1例(7.7%)HBV再激活,2例未预防的患者中1例HBV再激活.39例HBsAg(-)/HBcAb(+)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7.7%(3例),14例拉米夫定预防组HBV再激活率为0,25例未预防的患者中3例(12%)HBV再激活.结论 B-NHL合并HBV携带患者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可控的,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阿孜古力·热合曼;李高波

    目的:研究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7例,采取双盲对照分析方式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中37例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拉米夫定用药治疗,余下40例则设置为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拉米夫定)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探讨分析两组差异性用药方案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有效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BIL、AST、ALT以及肝脏Child-Pugh评分好转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德福韦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能够在短期内环境肝炎炎性反应,减少机体内病毒量,促进机体肝功能迅速好转,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肝脂肪变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钱洁

    目的:肝脂肪变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脂肪变性,将其作为实验组;而其中29例无肝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男性比例、年龄、腰臀比、BMI 以及 HOMA -IR 等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HBV DNA 转阴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实验组完全应答率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结论:肝脂肪变性不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但会对完全应答有一定影响。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与药物安全性研究

    作者:罗永婧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药物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5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患者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例恶心、呕吐病例和1例头晕病例,占比例的7.4%,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3812 条记录 184/191 页 « 12...181182183184185186187...1901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