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李开通;刘达恩

    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但严重烧伤常致自体皮源不足.寻找永久的真皮替代品成为研究的热点.1995年Wainwright研制出无细胞真皮基质(ADM)充当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并成功应用临床[1].近年来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在临床开始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将就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三维培养中产生弹性纤维的研究

    作者:余灵祥;邹仲之

    目的研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在仿真皮替代物的三维培养中是否能产生弹性纤维. 方法取1周龄SD大鼠胸主动脉,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以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平滑肌细胞.然后,将ASMC与胶原、甲壳素及糖胺多糖组合形成的凝胶混合,进行三维培养;培养1周和2周后,用Gomori醛复红染色和弹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SMC胶原凝胶. 结果传代细胞经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98%以上为ASMC.培养1周和2周的ASMC胶原凝胶中,均显示有弹性纤维存在. 结论 ASMC在仿真皮替代物的三维培养中能够产生弹性蛋白,并形成弹性纤维.

  • 三维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胶原凝胶皮下移植的研究

    作者:余灵祥;邹仲之

    目的研究经三维培养后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胶原凝胶移植后,是否仍能产生弹性纤维及宿主的接受状态. 方法将仿真皮替代物三维培养2周的ASMC-胶原凝胶植入大鼠皮下,分别于术后4、7、10、14和28 d取材,用HE染色、Gomori醛复红染色、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弹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和检测ASMC-胶原凝胶. 结果在移植后第1周有大量的弹性纤维产生,但于28 d时完全消失.在移植后的28 d内,ASMC-胶原凝胶块周围没有明显的白细胞浸润. 结论利用ASMC-胶原凝胶作为一种有弹性的真皮替代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笃银;杨银辉;陈璧

    真皮能充当薄的断层自体皮移植物(STSGs)和培养的表皮自体移植物(CEAs)稳定的载体,足够厚的真皮能抑制创面收缩和瘢痕形成[1],并改善CEAs的存活[2-4].近年,通过酶和去污剂联合脱细胞技术,能去除异体真皮组织内诱导炎症-免疫反应的细胞和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制成充当复合皮(CS)真皮替代物(DS)的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llo-ADM).目前,Allo-ADM与STSGs或CEAs重叠移植,已在以烧伤为主的多学科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移植效果.本文就CS和Allo-ADM近10年来的发展进程加以概述.

  •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应用(文献综述)

    作者:唐昊;谭蔚锋;夏照帆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指异体或异种皮经一系列处理后,保留原有胶原纤维成分及基本组织结构的一种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其制作方法有胰酶消化法,Dispase-Triton X-100法,高渗盐溶液-SDS法,平衡盐浸泡法等.与其他真皮基质相比,其具有来源广泛、低免疫原性、生物亲和性高、有利于黑色素细胞增生等特点.其既可用于创面修复,又可用作软组织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口腔、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领域.

  • 器官特异性无细胞基质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笃银;付小兵

    同种器官供体十分有限和随机,且受到组织配型的限制.去除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成分,使宿主对移植物的抗原反应程度降到低,有望使随机的器官特异性无细胞异体或异种基质移植物成功.1964年Grillo等[1]先对皮肤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1977年Oliver等[2]通过胰蛋白酶处理皮肤得到无细胞真皮胶原用作临床创面敷料,1989年Badylak SF用猪小肠制备成无细胞基质移植物(acellular matrix grafts,AMGs)成功地进行狗动脉血管搭桥,直至1995年Wainwright[3]研制出无细胞真皮基质(ADM,商品名"AlloDerm")充当复合皮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这些组织经脱细胞处理目的在于清除器官组织内全部细胞,同时保持该组织的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及其生物化学特性[4],以获得组织或器官重建的大效价.此后,多种来源的AMGs被用作器官缺损的生物假体,已经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中获得部分功能重建,成为重建外科崭新的研究领域.

  • 含小鼠表皮干细胞的真皮替代物体内移植追踪实验

    作者:林羿;李海标;黄锦桃

    目的追踪种植于真皮替代物中的小鼠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移植到同基因受者体内后的转归.方法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分化为ESCs,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染色后,种植到含有成纤维细胞的胶原-明胶海绵真皮替代物内,移植到与ES细胞同基因的129/J小鼠皮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Van Gieson染色等观察这些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至少3周内仍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ESCs.这些细胞能够存活并分化形成毛囊样、腺管样结构,形成与天然真皮相似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有CD29(整合素β1亚单位)和细胞角蛋白18等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在移植后至少10周内未观察到明显排斥反应或严重毒副反应.结论ESCs能够在所构建的真皮支架内存活并分化形成毛囊样和腺管样结构,提示这些来源于ES细胞的E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研究制备含有皮肤附属器的真皮替代物.

  • 几丁质-胶原蛋白膜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永胜;侯春林;肖仕初;刘志国;杨珺

    为有效地改善创面愈合的质量,采用合理的措施修复真皮十分必要.我们将胶原蛋白与脱乙酰几丁质结合,冻干成膜后,应用低浓度戊二醛交联,制成几丁质-胶原蛋白膜,并连同自体刃厚皮片进行复合移植实验,探讨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较为经济实用的真皮替代品.

  • 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陈俊颖;魏泓

    目的 制备来源于巴马香猪皮肤的无细胞真皮,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异种无细胞真皮应用于烧伤及创伤修复临床形成积累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研究两种不同的酶(0.1%dispaseⅡ和0.25%胰蛋白酶)处理去表皮,结合去污剂0.5%Triton X-100处理不同时间制作无细胞真皮的方法,随后对不同方法制作的无细胞真皮进行常规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胰蛋白酶法去除表皮彻底,且基底膜保留完整,dispaseⅡ也能完整地去除表皮,但对基底膜有破坏;0.5%Triton X-100室温下振荡处理24h能完全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及皮肤附属器且对皮肤胶原结构没有破坏;在所用试剂中加入0.02%的NaN3能够起到完全抑菌的作用;制作的无细胞真皮无细胞毒性.结论 无细胞真皮内已经完全没有细胞成分及皮肤附属器,抗原性显著降低,无细胞无毒性,可替代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伤修复的真皮支架.

  • 真皮替代物

    作者:肖仕初;夏照帆

    真皮替代物的研制与开发是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关键,本文重点综述了各类真皮替代物的研制、作用及优缺点.

  •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张杨;李秀兰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许多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结构及屏障功能,应用于临床可达到理想愈合效果.根据人工表皮、无细胞活性的人工真皮替代物和有细胞活性的人工皮肤三大类,对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介绍.

  • 激光微孔脱细胞猪真皮支架对Ⅲ度皮肤烧伤血管化的影响

    作者:盛小辉;朱宝昌;冯世海;刘群;于维陆

    目的:探讨新的脱细胞方法配合激光打孔制备的激光微孔脱细胞猪真皮支架对大鼠Ⅲ度皮肤烧伤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激光微孔脱细胞猪真皮(A组)、普通打孔脱细胞猪真皮(B组)两种真皮支架分别移植至Ⅲ度皮肤烧伤清创后创面,另设无真皮支架对照创面(C组),1周后加植表皮。大体观察植入真皮支架1、2、3周创面的修复情况,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创面中CD31、α-SMA表达阳性血管并计数。结果:制备的脱细胞猪真皮呈瓷白色,有光泽,柔软;显微镜下未见细胞残留。加植表皮后,A组较B组存活率高。两组支架植入后及无支架对照组1~3周创面中CD31、α-SMA表达阳性血管数持续增加,其中两组真皮支架均较无支架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该方法制备的激光微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能快速血管化,提高表皮存活率,为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 复合皮移植的功能重建

    作者:李智;张宝林

    复合皮(脱细胞异体真皮和自体皮移植物)大的优点就是具有接近正常的和不断优化的真皮替代物(SD)结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主要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非胶原性糖蛋白、蛋白多糖、氨基多糖等5种组分构成的动态大分子复合体,该结构成分在体移植后可充当自体表皮移植物的载体,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和活性,达到改善和提高复合皮结构和功能的目的.#

  • 组织工程化皮肤:从形态和功能安全替代的前景

    作者:王晓静;王国伟;惠光艳;赵铱民

    背景: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涉及皮肤,角膜、骨、软骨、肌腱等多个领域,组织工程化皮肤为近年年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皮肤为临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目的: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6年至2017年),检索词为"Epidermis;dermis;tissue engineered skin",语言设定英文,从表皮和真皮皮肤替代物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纳入文献65篇.复合皮肤替代物虽然包括了表皮与真皮两层结构,但缺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如何解决组织工程化皮肤缺少附属器的问题,仍是目前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构建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能够永久覆盖的皮肤替代物,并可将黑色素细胞和朗格罕氏细胞构建入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结构中去.现存的生物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既无法从形态上也无法从功能上完全替代皮肤组织,还需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 烧伤变性真皮基质组织工程化改造和临床再利用

    作者:王晓川;姜笃银

    背景:大面积烧伤患者切痂术后丢弃的变性皮肤是否可再利用称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通过(保留)变性真皮(基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探讨烧伤变性真皮基质组织工程化改造和临床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Medline database 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0/2011-01),选择文章所述内容需与烧伤变性真皮基质的获取、性质、重塑、应用、评价等方面密切相关的25 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保留变性真皮治疗大面积烧伤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相关基础研究显示真皮细胞外基质含有功能性基质隐匿性肽,烧伤变性真皮基质及其降解物是细胞蛋白(激)酶作用的良好底物,具有细胞趋化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烧伤变性真皮基质及其降解产物不是临床再生利用的障碍,通过体外合理改造若能成功应用于临床必将明显缓解烧伤治疗中自体皮源不足,提高复合皮移植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

  •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朱堂友;伍津津;胡浪;李文维;贺萍;张民众;徐春蓉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制备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GAGs)-成纤维细胞真皮替代物(DE),观察成纤维细胞(FB)在凝胶中的生长情况.研究不同含量壳多糖对FB和角质形成细胞(KC)生长的影响,不同含量壳多糖DE的抗感染能力以及DE裸鼠全层皮肤缺失移植试验,组织学研究其重建情况.随后在DE表面接种KC,先浸没培养,再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完整的人工皮肤.对DE和人工皮肤行组织学和电镜分析.结果FB在凝胶中2~9d呈指数增生.DE基质配方对FB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促进KC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壳多糖含量增大而增强.DE移植后支持早期真皮重建和血管化.扫描电镜示DE有丰富的微孔结构.结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是生物相容性好、有一定抗感染能力的新型胶原凝胶类活人工皮肤.

  •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笃银;杨银辉;陈璧

    真皮能充当断层自体皮移植物(STSGs)和表皮自体移植物(CEAs)稳定的载体,足够厚的真皮能抑制创面收缩和瘢痕形成[1],并改善CEAs的存活.近年,通过酶和去污剂联合脱细胞技术,能去除异体真皮组织内诱导炎症-免疫反应的细胞和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制成充当复合皮(CS)真皮替代物(DS)的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lloADM).目前,AlloADM与STSGs或CEAs重叠移植,已在以烧伤为主的多学科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移植效果.文章就CS和AlloADM近10年来的发展的进程加以综述.

  • 异种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治疗瘢痕畸形患者的护理

    作者:黄守春

    深度烧伤后的患者广泛性瘢痕增生,给皮肤整复带来困难。以往多采用皮瓣移植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近年来异种脱细胞真皮作为一种真皮替代物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异种脱细胞真皮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真皮支架植入后快速血管化,能与移植的自体薄皮片生长为一体,形成新生的复合皮肤[1]。我院采用异体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治疗瘢痕畸形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王宇翀;薛春雨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将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皮肤缺损区,以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1].与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传统修复皮肤缺损的方法相比,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优点包括:减少对供体组织的需求;减轻创面结痂和收缩现象;对大面积急性创面实现快速覆盖;免疫排斥性小;可传递外界生长因子等[2].因此,组织工程化皮肤已成为一个有着良好前景的热点领域,全世界的研究者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按照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组织工程化皮肤分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和复合皮替代物.笔者对这3种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分析各种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婉莹;张连波;秦海燕

    皮肤组织工程学结合了工程学和生物学原理,构建出用于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皮肤组织替代物[1].临床上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大受益者主要是两组患者群体,第1组是包括烧伤、烫伤、化学腐蚀以及射线照射等原因导致皮肤的严重创伤[2],创面大小和深度致使创面皮肤所剩无几,第2组是特殊的慢性皮肤缺损溃疡、大面积瘢痕、体表巨大肿物切除术后等所需的移植皮肤面积相对大,皮瓣皮片移植无法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此外皮肤移植后中厚皮片的供皮区瘢痕,也常常引起患者堪忧[3].由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与人的皮肤相似的形态和功能,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已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将组织工程化皮肤应用于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和报道也越来越多[4].目前,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可分三类:①表皮替代物;②真皮替代物;③复合皮肤替代物.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