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酸与B型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梁妍

    目的:探究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分别在入院后1d、3d、7d、15d行血清UA及BNP检测,对照组仅行1次检测.对入院不同时间的患者血清UA、BNP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UA为(371.5±69.4)μmol·L-1,BNP为(346.2±82.5)pg·mL-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中111例为存活,11例为死亡;存活组在入院后3d血UA及BNP水平达到高峰;死亡组在入院后7d血UA及BNP水平达到高峰,且入院后1d、3d、7d、15d存活组血UA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检测血UA、BNP水平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预后.

  • BNP、 NT-proBNP、MR-proANP联合检测对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曾伏虎;何程炜;许粤燕;李浩平;黎庶;袁剑雄

    目的:探究床旁快速检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钠肽前体(MR-proANP)在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100例,采血,进行床旁快速检测BNP、NT-proBNP、MR-proANP,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检验标准,判断床旁快速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等指标.结果:100例患者床旁BNP、NT-proBNP、MR-proANP检测结果中有2例患者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不符,主要由于床旁快速检测人员技术问题导致的诊断误差,而非检测本身问题.结论:床旁快速检测BNP、NT-proBNP、MR-proANP为科学诊断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提供有力依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

  • 血浆D-二聚体、B型脑钠肽联合Wells评分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寸敬;丁红艳;王亚飞;董丽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Wells评分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就诊的300例疑似P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阳性为确诊PE的依据,分为PE组145例和非PE组15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并比较血浆D-二聚体、BNP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 (1)PE组出现近期术后或卧床、近期骨盆或下肢骨折、一过性意识障碍、单侧下肢肿胀、咯血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安排诊断性检查的依据总结中,血浆D-二聚体和BNP浓度升高、Wells评分PE高度可能(≥7分)及低氧低碳酸血症是有重要意义的参数(P<0.05).(3)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OC分析结果:BNP诊断P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血浆D-二聚体预测PE的灵敏度均显著升高,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下降,而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与特异度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结论 BNP对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诊断PE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

  • 外周血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动态浓度对不同年龄段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尚晓斌;黄豪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脑钠肽(B-type natri-urctic peptide ,BNP)动态浓度对不同年龄段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128例,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5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53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0 h、14 d、30 d的hs-CRP和BNP的浓度以及入院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s-CRP和BNP与N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0 h、14 d、30 d的hs-CRP和BNP浓度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1年内MACE发生率为14.67%(11例),中青年组的MACE发生率为3.77%(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当hs-CRP≥1.89 mg/L时,判断NSTEMI的灵敏度为88.00% ,特异性为64.15%,曲线下面积为0.829,95% CI:0.759~0.899;当BNP≥281.2 ng/L时,判断NSTEMI的灵敏度为94.67%,特异性为83.02%,曲线下面积为0.954,95% CI:0.921~0.987.结论 外周血hs-CRP和BNP的动态浓度对老年N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作者:林雪萍;罗助荣;王志清;陈浩;王黎;黄明方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浓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血浆BNP浓度下降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100~-743)vs.-145(-0.75~-611),Z=0.126,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eGFR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eGFR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GFR在治疗后升高的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保护肾功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尿水通道蛋白-2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启林;吴勤如;唐良秋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尿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探讨AQP2与心肌细胞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检验治疗前、后尿AQP2不同时段浓度,同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浓度.分析AQP2与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组尿AQP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尿AQP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PCI治疗亚组较尿激酶亚组更能降低尿AQP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血清肌钙蛋白-Ⅰ (r=0.89,P<0.03)、B型脑钠肽浓度(r=0.78,P<0.05)与AQP2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尿AQP2浓度明显升高,PCI治疗能显著降低尿AQP2浓度.AQP2与心肌坏死指标和心力衰竭指标相关性高,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B型脑钠肽的关系

    作者:杨燕华;黄庆宁;叶键烽;黄虔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B型脑钠肽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B型脑钠肽≥100 pg/mL).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包括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用SPSS 18.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为(81.8±5.6)次/min,B型脑钠肽浓度为(269.1±201.9)pg/mL,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1.1%±5.8%,E/A值为0.83±0.07,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为(20.07 ±4.38) mL/m2.E/A、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与B型脑钠肽呈正相关(r=0.062,P=0.539;r=0.762,P<0.01).结论 BNP和LAVI可有望作为早期识别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或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N端前脑钠肽的改变

    作者:黄伟光;韦建瑞;陈思伟;吴同果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102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正常对照组22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血清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血清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97,P<0.01);NT-proBNP血清水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50的病人明显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病人(P<0.01);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病人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NT-proBNP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病人(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相关.

  •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检测的 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陈国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BNP检测的应用价值,以便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和BNP检测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抽取所有疑似患者的静脉血进行BNP检测(全化学发光法分析仪),分析检测结果.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关系成正比,级别越高血浆BNP浓度越高;单纯心力衰竭、高血压的血浆BNP浓度与两者合并症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对高血压、心力衰竭及两者合并症的诊断、病情评价与治疗均有极高的参照价值.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罗廷福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动态变化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血浆BN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并比较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浆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尿酸和血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尿酸、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升高程度越大提示心功能越差,可以较好地反映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 B型脑钠肽对合并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杨勇;王新朋;陈小杰;任宏;方华;王宏志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 BNP)对合并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脓毒症休克的肿瘤患者,观察其入重症医学科后24 h血浆BN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等指标;按远期预后(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9例),比较其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血浆BN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死亡组中BNP、A-PACHEⅡ评分、Lac及PCT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这四类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BNP及Lac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BNP>1085 pg/mL为预测死亡界点,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76.4%。结论 BNP是评估脓毒症休克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彭瑞君;黄景文;罗韶金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2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即刻测定血浆hsCRP和BNP水平.随访患者30天及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CRP和BNP都不升高时,30天MACE发生率为0%,6个月发生率为5.5%;CRP升高而BNP不升高时,30天MACE发生率为5.8%.6个月发生率为11.8%;CRP不升高而BNP升高时,30天MACE发生率为7%,6个月发生率为12.3%;两者都升高时,30天MACE发生率为15.7%,6个月发生率为25.7%,四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2个指标均升高的患者中MACE发生率也高.结论 CRP、BNP能够很好的判断ACS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血管主要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联合应用其预后判断价值更高.

  • B型脑钠肽联合氧合指数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研究

    作者:姚雪华

    目的 探讨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B型脑钠肽(BNP)联合氧合指数(OI)的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86例手足口病患儿和40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对比疾病组中普通型、重症及对照组BNP和OI差异,对比疾病组重症患儿中存活、死亡者BNP和OI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BNP联合OI诊断并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佳截断点(Cutoff).结果 疾病组中普通型、重症与对照组BNP和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BNP水平高、普通型其次,对照组低,而重症OI水平低,普通型其次,对照组高;重症患儿中存活者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者(P<0.05),OI水平明显高于死亡者(P<0.05).BNP、OI、BNP联合OI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AUC分别为0.742、0.769、0.896,Cutoff分别为26.986 pmol/L、314.755 mmHg;BNP、OI、BNP联合OI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693、0.701、0.814,Cutoff分别为80.905 pmol/L、256.713 mmHg.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BNP水平异常升高,OI水平异常降低,且二者联合诊断该病和预测预后的价值均较高.

  •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B型脑钠肽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雪;高瑜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B型脑钠肽(BNP)与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8例NSTEMI患者,按照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分为4组,以病变累及血管数量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及3支组;测定各组血清NE及BNP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NE、BNP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及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NE、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均呈正相关(r=0.556,0.608; P=0.001,0.000),与NSTEMI病变程度也呈正相关(r=0.407,0.421;P=0.002,0.001).结论:血清NE及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预示NSTEMI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并能为评价其病变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朱晋坤;梁金峰;方颖;董文;杜峰;黎姗姗;沙忠心;杨静;史俊敏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的疗效及其对 B 型脑钠肽( BNP )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2015年3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1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 组),服用螺内酯20 mg(B组),疗程为10 d。监测患者BNP、EF%值、6 min步行试验,同时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A组、B组患者BNP下降程度分别为20.7%、38.6%;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A组364.6 m、 B组385.5 m;治疗后 B 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 A 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A 组、B组心衰患者的EF%值升高分别为0.26、0.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 能够降低患者血浆BNP ,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运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并且加用螺内酯组未出现高血钾,提示螺内酯用于CHF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逆转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的研究

    作者:崔丽君;张丽;谈丽丽;王锋;王志禄;许哲通;李万玲;贾军正;郭文芬

    目的:探讨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进行造模.5周后将造模成功者再分为CHF组和CEPO组,后者腹腔注射CEPO 50 μg/kg,2次/周,CHF组和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 dp/dtmax )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LVW/BW也显著升高(P<0.05).与CHF组相比,CEPO组LVSP、±dp/dtmax均显著升高,而LVEDP则显著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LVW/BW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CEPO可通过降低血浆BNP水平、减轻左心室重构来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

  • 早产儿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严芳;张智;李楠;李泽泳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脑钠肽在新生儿中的作用逐渐突显.目前,B型脑钠肤(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BNP)应用于成人的心肌功能和容量负荷评估,且二者在心脏外科手术的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而NTpBNP有可能成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症的筛查工具,以及心肌性能的标志.另外,NTpBNP有可能预测早产儿和足月儿新天性膈病(CDH)的预后情况.本文综述了NTpBNP检测对早产儿的临床意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hs-CRP BNP Hcy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翟璐璐;曾银霞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3例CHF患者( CHF组)以及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hs-CRP、BNP、Hcy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F组患者hs-CRP、BNP、Hcy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CHF患者hs-CRP、BNP、Hcy水平也随着不断升高( P<0.05);CHF患者hs-CRP、BNP、Hcy水平与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 P<0.05)。结论 hs-CRP、BNP、Hcy水平与CHF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患者LV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左室功能的辅助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孟照娜;李宝寅;王要鑫;秦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STEMI) 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3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及比较两组患者CysC、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STEMI组CysC、BNP水平稍高于NSTEM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BNP无显著相关性(r=0.11,P>0.05).结论 血清CysC、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浓度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崔青丽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HF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浆内皮素(ET)、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T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减轻CHF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浆ET及BNP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369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