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α在肝癌细胞对5'-脱氧-5-氟尿苷敏感性及其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作用

    作者:肖永胜;周俭;樊嘉;赵燕;孙瑞霞;刘银坤;叶胜龙;汤钊猷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SMMC-7721在干扰素-α(IFN-α) 的作用下,对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其与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利用MTY法检测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IFN-α上调TP mRNA表达具有时间一剂量依赖性.10 000 U/ml的IFN-α处理SMMC-7721细胞8 h后TP mRNA表达水平开始升高,至12 h达到峰值,此后维持较高水平至72 h.5000 U/ml与10 000 U/ml IFN-α处理肝癌细胞24 h,T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未用IFN-α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α能明显提高SMMC-7721细胞对5'-脱氧-5-氟尿苷(5,-dFUrd)的敏感性,在10 000 U/ml IFN-α作用下,5'-dFUrd的IC50由(102.1±18.4)μmol/L降低至(34.2±4.1)μmoL/L(P<0.05).而IFN-α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影响不大,IC50与对照组(6.3±1.4)μmoL/L相比,10 000 U/ml IFN-α作用时为(5.8±2.0)μmol/L.细胞对5'-dFUrd敏感性的增加与IFN-α上调TP mRNA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Pearson检验P=0.008).结论 IFN-α显著增强肝癌细胞SMMC-7721对5-FU前体药物5'-dFUrd的敏感性,与其上调肝癌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IFN-α上调SMMC-7721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具有时间一剂量依赖性.

  •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的胸苷磷酸化酶增强去氧氟尿苷抗结肠癌细胞活性

    作者:张继民;刘明姬;溝井賢幸;椎葉健一;佐佐木巌;松野正纪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的表达,检定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的dThdPase对抗癌药物5′-脱氧氟尿苷(5'-DFUR)的转化调控作用.方法对40例结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细胞的dThdPas表达,并测定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的dThdPase活性.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4株结肠癌细胞LS174T、Clone A、Colo320、MIP101和2株类巨噬细胞THP-1、U937的dThdPase蛋白含量.MTT法测定4株结肠癌细胞对5-Fu和5′-DFUR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把定量5′-DFUR加入培养基中同类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一起培养24 h后,取其上清液二倍稀释加入大肠癌细胞中测定IC50有无改变.并在加入定量5′-DFUR的类巨噬细胞培养液中检测5-Fu的生成.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ThdPase活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肠组织,表达dThdPase阳性细胞主要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4株结肠癌细胞中仅LS174T检出0.5单位/mg的dThdPase蛋白;而THP-1和U937则分别为18.2单位/mg和19.3单位/mg.全部大肠癌细胞对5′-DFUR的IC50均明显高于5-Fu(P<0.0001).但同THP-1、U937或单核细胞一起培养24 h后,其IC50明显下降,仅相当于原来的5.4%~41.8%(P< 0.001).从含定量5′-DFUR的THP-1、U937的培养液中分别检出40.2 μmol/L和29.5 μmol/L的5-Fu.结论结肠癌组织中主要由TAM表达dThdPase活性.在体外结肠癌细胞因缺乏dThdPase活性,对5′-DFUR缺乏敏感性,5′-DFUR在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的dThdPase催化下,可转化成5-Fu并释放到培养基中发挥抗癌作用.

  • 胸苷磷酸化酶上调与宫颈癌化疗

    作者:苏琛辉;林仲秋

    胸苷磷酸化酶(TP)是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活化生成氟尿嘧啶的关键酶,TP还能催化氟尿嘧啶向其活性代谢产物转化,提高抗嘧啶类药物的敏感性;肿瘤组织高表达TP是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的伴随事件,因此使用卡培他滨(CAP)等化疗可选择性发挥细胞毒作用并提高疗效.多数化疗药物如铂类对宫颈癌TP表达均有上调作用,在联合抗嘧啶类药物行宫颈癌联合化疗中,就如何调节和应用TP,能否利用这些变化规律寻找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毒性较低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可否序贯化疗等问题的可行性做一综述.

  • TP与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马韬;叶正宝;张俊;纪玉宝;刘炳亚;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TP和DPD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65.82±31.90 vs.17.47±12.26 U/mg protein,P<0.001;24.48±10.87 vs.11.89±4.35 U/mg protein,P<0.001).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19)和分化程度(P=0.033)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01).DPD蛋白水平与5-FU敏感性负相关(rs=0.426,P=0.019),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0.179,P=0.344).结论:胃癌肿瘤内TP和DP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与Laurén分型有关,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DPD低水平表达可用作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 胸苷磷酸化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真真;吴晴

    胸苷磷酸化酶是一种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促进肿瘤生长、预测肿瘤患者生存期及化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胸苷磷酸化酶通过增加肿瘤基质中的微血管密度,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程度与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反相关.希罗达的广泛使用证实胸苷磷酸化酶能增加5-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胸苷磷酸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化疗效果间的关系

    作者:邹庆华;姜玉石;李凯

    胸苷磷酸化酶是近年来发现的嘧啶核苷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能催化5-Fu前体药在瘤内激活;又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它与肿瘤化疗效果、肿瘤的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 胸苷磷酸化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修峰;王滨;高志芹;张云亭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坏死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和CD34的表达情况,微血管的计数采用Weidner的计数方法.分析评价T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P与微血管密度(MVD)明显相关,转移高危组(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和有坏死组TP蛋白表达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无坏死组(P<0.05).结论:TP是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并与侵袭转移有关.

  • 食道癌患者 TP 和 VEGF 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铁志;薛冰;石彦涛;刘瑞林;高少林;马晓钰;张合林

    目的:对胸苷磷酸化酶(T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道癌患者体内表达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食道癌患者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2组受试者分别展开TP和VEGF-3、VEGF-D水平检测,并对D2-40标记的阳性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TP和VEGF-3、VEGF-D的表达情况与食道癌临床生物学行、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道癌患者中TP和VEGF-3、VEGF-D的表达阳性率均较健康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TP和VEGF-3、VEGF-D的表达阳性率、淋巴管计数均较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成组织学Ⅰ级患者的TP和VEGF-3、VEGF-D表达阳性率较组织学Ⅱ级、Ⅲ级患者发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P和VEGF-3、VEGF-D与淋巴管计数均能够对食道癌的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反映,可将其作为临床观察的重要标记物,食道癌组织中TP和VEGF-3、VEGF-D高表达、淋巴结转移等均会对预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诊治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浸润性乳腺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作者:张刚;邢智勇;李中

    目的 揭示TP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有关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VEGF等在乳腺癌血管生成及进一步的恶性进展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乳腺癌的个体化和靶向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P、VEGF、在128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及24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用CD34检测乳腺组织中的MVD,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TP、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高表达组中MVD明显高于TP低表达组.TP、VEGF的表达及MVD与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TP与VEGF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TP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结论 乳腺癌TP、VEGF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和血管生成有关.

  • 直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卡培他滨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海聪;雷建;刘倩雯;梁志锋;谭军

    目的:探讨直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卡培他滨疗效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与广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9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直肠癌患者采取卡培他滨治疗,判断疗效,采取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技术在mRNA水平来检测TPmRNA的表达情况,考察TPmRNA的表达与肿瘤TNM 分期的关系,然后比较肿瘤细胞TP表达与卡培他滨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卡培他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肿瘤分期为Ⅰ、Ⅱ期者10例,占33.33%,这部分患者的T P表达阳性率为50.00%,Ⅲ、Ⅳ期者20例,T P表达阳性率为80.00%,Ⅰ、Ⅱ与Ⅲ、Ⅳ之间TP(TPmRNA)表达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分期越晚,TP阳性率越高;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后T 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0.48%,T P阴性患者疾病控制率为33.33%,T P阳性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TP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阳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对卡培他滨的治疗反应性更好,疗效更为确切。因此对于TP表达阳性的患者日后可选择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

  •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玲;王慧芳;郭军红;张金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线粒体疾病,为编码胸苷磷酸化酶的 TYMP 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以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胸苷磷酸化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振霞;邢洪存;郭芳芳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与5-FU疗效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TP表达.评价患者TP表达情况与5-FU化疗疗效、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的T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分别为67%(39/58)和16%(9/58).TP(+)者与TP(-)者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9±1.42个月)和(6.1±1.1个月)[P<0.05];结论 TP表达对预测5-FU化疗疗效、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许二赫;张弥兰;董会卿;贾建平

    目的 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 Disease,MNGIE)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1例临床确诊为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系统回顾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结果 该患有长期的腹痛、腹泻史,神经系统首发症状为听力障碍,此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记忆力逐渐下降.神经系统检查有眼外肌麻痹、听力障碍、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头部MRI表现为广泛的白质脑病.肌肉活检为HE染色中出现嗜碱的肌纤维,在GT染色中为典型和不典型的RRF,在NADH染色和SDH染色中深染.结论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体肌病,具有上述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加上血及(或)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肌肉活检示组织学线粒体肌病的表现.如果发现血清白细胞中胸苷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或基因检测发现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位点突变更能进一步确诊.

  • 胸苷磷酸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宋永光

    胸苷磷酸化酶(ty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和活性的增高往往预示预后不良,但同时T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的化疗中是常使用的药物,因此,TP相关临床药物的研究受到大家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TP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 原发性食管癌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和血管生成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国勇;林若柏;杨发端;龚景床;蔡庆发

    目的观察原发性食管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TP表达和肿瘤MVD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对65例食管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TP表达及MVD.结果 T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45/65,69.2%)明显(P<0.001)高于正常食管粘膜(4/24,16.7%).食管癌的MVD(45.09±8.76)与正常食管粘膜的MVD(27.48±8.44)的差别显著(P<0.001).食管癌TP阳性的MVD的均值是(46.53±7.18),TP阴性的MVD的均值是(41.85±11.08),前者明显(P=0.046)高于后者.食管癌的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MVD却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35)及分期(P=0.018)有关,而且只有MVD才是食管癌的一个预后指标(P<0.001). 结论食管癌的TP表达与MVD密切相关.TP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MVD与肿瘤的浸润发展有关,同时只有MVD才是食管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 卡培他滨联合干扰素-α抑制裸鼠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永胜;汤钊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薛琼;赵燕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干扰素-α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用药3周后,观察肝内原位瘤体积的变化,利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的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033±146mm3、455±236 mm3、248±114 mm3和46±29 mm3.与对照组肿瘤体积相比,给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尤为突出,差异极显著(P<0.01).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表明联合应用卡培他滨与干扰素具有协同作用.应用干扰素组(包括干扰素组与联合用药组)与未用干扰素组(包括对照组与卡培他滨组),肿瘤组织中TP酶表达水平分别为30.52±10.73 ng/mg蛋白质20.10±3.67 ng/mg蛋白质,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干扰素-α可上调肝癌组织中TP酶表达,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LCI-D20肝癌生长的作用.

  • 5-氟尿嘧啶代谢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作者:马韬;计骏;张俊;于颖彦;刘炳亚;叶正宝;朱正纲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辅助化疗,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PD、TS和TP的表达,比较上述代谢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问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PD在肠型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65%比25%.P=0.025),TS和TP倾向高表达于分期较晚的胃癌患者中(P<0.05).DPD阴性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阳性者(25个月比16个月,P=0.012).而中位总生存期阴性组亦显著延长(48个月比26个月.P=0.005),DPD表达是该组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而TS或TP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在接受5-FU为主的辅助化疗胃癌患者中,DPD表达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预后指标;而TS和TP表达则与肿瘤进展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 胸苷磷酸化酶和CD3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贾宝辉;史成章;张素芳;许春进;李继昌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基础.胸苷磷酸化酶(TP)/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是肿瘤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表达水平也是5-氟尿嘧啶(5-FU)及其前体药物产生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 5'-脱氧氟尿苷联合干扰素对转染TP基因结肠癌细胞株裸鼠实验模型的影响

    作者:方耿;王绮雯;张继民

    背景与目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基本无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表达.本实验主要探讨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TP基因后,在裸鼠肿瘤组织中对抗癌药物5'-脱氧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5'-DFUR)、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干扰素-α2a(interferon-α2a,INF-α2a)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TP基因至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得到稳定传代的高TP表达株.将96只BALB/c裸鼠分成2组,分别应用野生型及转染TP基因后的LS174T细胞株接种裸鼠背部皮下,制成结肠癌TP低、高表达模型.每组再随机分为6组,分别应用0.9%NaCl溶液、INF-α2a、5-FU、5-FU+INF-α2a、5'-DFUR和5'-DFUR+INF-α2a干预5 d,2周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称重后,分别应用鼠抗人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抗PD-EC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是否有TP表达及对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在野生型LS174T裸鼠荷瘤模型中,使用抗肿瘤药物的3~6组肿瘤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抑癌率分别为48%、27%、48%和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DFUR组(48%)与5'-DFUR+INF-α2a组(57%)、5-FU+INF-α2a组与5'-DFUR+INF-α2a组(27%与57%)相比,抑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S174T-TP细胞株裸鼠模型中,5'-DFUR组和5'-DFUR+INF-α2a组抑癌率分别为27%和48%,而使用5-FU的两组未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7%和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野生型LS174T接种形成的肿瘤组织中TP表达阴性,微血管数目较少,而转染TP基因后,肿瘤组织中TP表达明显上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TP基因后,在裸鼠实验肿瘤模型中,TP表达明显增加,使细胞内激活抗癌药物5'-DFUR的抗癌作用明显增强,联合应用INF-α2a能进一步增强这种抗癌作用.而转染TP基因或联合应用INF-α2a对常规抗癌药物5-FU的抗癌效果无明显影响.

  • 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华东;黄朝晖;邓建忠;茆勇

    背景与目的:化学治疗在胃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肿瘤组织中某些基因表达的水平来选择化疗药物已成为今后化疗的方向.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是氟尿嘧啶(5-FU)体内的关键代谢酶,其表达水平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接受5-FU化疗后的预后.本研究探讨胃癌组织中TS、TP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1例胃腺癌组织TS、TP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TS、TP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0.94和21.20,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T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无瘤生存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S、TP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TS、TP mRNA表达水平对接受5-FU为基础治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150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