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偏侧咀嚼牙槽骨及牙周组织环氧合酶-2分子的表达和分布

    作者:汪卫国;段小红;毛勇;张少锋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大鼠偏侧咀嚼牙槽骨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探讨其在牙槽骨吸收、新生和重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偏侧咀嚼模型,制各不同时期大鼠咀嚼侧牙槽骨标本,行兔抗大鼠COX-2多克隆抗体(1: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正常组牙周膜周围固有牙槽骨中散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呈弱阳性着色;3 d实验组咀嚼侧见部分牙槽骨成骨细胞及散在牙周膜细胞胞浆呈较强阳性着色:1 w实验组咀嚼侧为阴性着色:2w和4w实验组咀嚼侧见部分牙周膜细胞胞浆局部呈强阳性着色.结论:偏侧咀嚼改变了牙槽骨及牙周组织所处的生物力学环境,进而诱导了体内牙槽骨成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COX-2的表达.

  • 偏侧咀嚼对大鼠TMJ滑膜iNOS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晓光;杨光;王延秀;刘爱华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MJ)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1.2.3组,对照1.2.3组,每组5只.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不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分别于实验后4周、10周、16周末各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组动物,取其双侧TMJ切片免疫组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1、2、3组双侧颢下颌关节滑膜iNOS表达增强.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颞下颌关节滑膜损伤,iNOS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 单侧咀嚼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PTA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研究

    作者:李晓光;朱声荣;周宝琴;王延秀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单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物质(substance P,SP)及编码 SP 的前速激肽原 A(PPTA)mRNA 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颞颌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 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人为造成单侧咀嚼.双侧三叉神经节切片行 SP 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拍片,并用 Image Pro Plus 5.1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一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内 SP 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每一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三叉神经节中 PPTAmRNA 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各自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非咀嚼侧明显高于咀嚼侧(p<0.01,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内 SP 和 PPTAmRNA 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过程,且两侧三叉神经节内SP释放量、PPTAmRNA 合成量不同.

  • 偏侧咀嚼对牙周组织及牙槽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作者:余道信;华先明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牙周组织及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牙齿矫治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咀嚼方式不同,分为3组.1组患者为偏侧咀嚼咀嚼侧,2组为偏侧咀嚼非咀嚼侧,对照组患者为双侧咀嚼患者的双侧.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牙周膜宽度及牙槽骨的灰度值.结果:1组患者的牙周膜宽度及牙槽骨的灰度值均显著高于2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牙周膜宽度及牙槽骨的灰度值均显著高于2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侧咀嚼咀嚼侧及双侧咀嚼患者的牙周膜宽度及牙槽骨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偏侧咀嚼非咀嚼侧,可以为临床上牙齿矫治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 偏侧咀嚼患者大张口运动特性分析

    作者:贾玲;王云;汪萌芽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特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偏侧咀嚼者30名,双侧咀嚼者30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electrognathography,EGN)和咀嚼肌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同步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双侧咀嚼人群在大开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和肌电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偏侧咀嚼组左二腹肌前腹(lef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LDA)、右二腹肌前腹(righ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RDA)平均肌电峰值(the averageelectromyogram peak,Amp)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明显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咬肌Amp与右侧方位移呈正相关.结论:大张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LDA,RDA,左咬肌的Amp降低;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偏侧咀嚼导致肌肉性能改变的同时引起运动轨迹的异常.

  • 颜面不对称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分析

    作者:李冠谋;张胜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致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存在的差异及偏侧咀嚼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例成人偏侧咀嚼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拍摄X线头颅定位颏顶位片,确定标志点,建立下颌骨坐标系和颅底坐标系,定点连线测量.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下颌标志点有统计学差异,在下颌骨坐标系中,咀嚼侧下颌磨牙相对靠后1.81毫米,靠外侧3.69毫米.在颅底坐标系中,实验组CMP、GO、DMP点在髁突更靠近后方,相对于非咀嚼侧靠后1.88、1.83、3.03毫米.结论 下颌骨向咀嚼侧的移位旋转,在下颌骨坐标系中,实验组与对照组DMP点在前后向及横向都有显著性差异.在颅底坐标系中,表明相对颅底平面在咀嚼侧髁突更靠近后方.

  • 偏侧咀嚼引起的颜面不对称患者牙弓形态分析

    作者:李冠谋;张胜;李惠忠

    目的 研究由偏侧咀嚼引起的颜面不对称患者的牙弓形态.方法 试验组为20例由于偏侧咀嚼导致颜面不对称的成人患者,对照组为20例正常(牙合)大学生.制作所有样本的牙(牙合)模型,确定标志点,定点连线测量,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ee曲线(非偏斜侧)、侧方覆盖、上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下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e曲线(偏斜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Spee曲线、侧方覆盖、上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下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上颌尖牙至牙弓中线距离、下颌尖牙至牙弓中线距离、下颌第二磨牙至牙弓中线距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颜面不对称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同时牙齿位置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 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

    作者:王云;滕琛;汪萌芽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著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

  • 偏侧咀嚼运动对大脑皮层影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郑国清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紧咬牙运动时大脑皮层激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左、右侧偏侧咀嚼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时段设计方法,采集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数据,以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偏侧咀嚼患者在紧咬牙运动时,均显示了初级躯体运动感觉皮层(SI/MI)、岛叶、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的激活。在激活区cluster≥3个体素的参数条件下,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咀嚼运动时,偏侧中央前回(M1)的激活均强于另一侧。结论偏侧咀嚼患者在紧咬牙运动时,均显示了初级躯体运动感觉皮层(SI/MI)、岛叶、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的激活。在激活区cluster≥3个体素的参数条件下,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咀嚼运动时,偏侧中央前回(M 1)的激活均强于另一侧。

  • 习惯性偏侧咀嚼与龋病相关性调查

    作者:毛梦莹;周玉乔;陈谦明;廖生

    目的 调查成都市青少年偏侧咀嚼习惯患病率、患龋率,并探讨偏侧咀嚼和龋病的关系.方法 对成都市3所初级中学部分学生(160名)进行标准口腔龋齿检测、偏侧咀嚼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偏侧咀嚼者、龋病患病率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有偏侧咀嚼习惯时患龋率(60.71%)明显高于无偏侧咀嚼时患龋率(40.68%),偏侧咀嚼与龋齿患病之间显著正相关(Phi=0.198,P=0.018).结论 成都市青少年(14~15岁初中生)偏侧咀嚼者患龋率比非偏侧咀嚼者高,偏侧咀嚼和龋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在龋病预防发面,偏侧咀嚼的影响不可忽视.

  • 偏侧咀嚼致大鼠咬肌肌纤维代谢特征改变及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调节机制

    作者:石安迪;曾林;刘静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肌纤维代谢特征变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拔除大鼠右上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实验组分为2、4、6、8周组,设同期对照组.应用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ase)染色法检测咬肌肌纤维有氧代谢类型以及各型肌纤维的分布密度和构成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MPK(Thr172)/AMPKα1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建模2周实验组拔牙侧深染型肌纤维比例增多,非拔牙侧中染型纤维比例增加,浅染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建模4、6、8周组双侧深染型肌纤维比例持续增加,拔牙侧显著高于非拔牙侧;第6、8周组双侧中染型肌纤维比例下降(P<0.05);拔牙侧浅染肌纤维比例在8周组减少,非拔牙侧无明显改变(P>0.05).p-AMPK(Thr172)/AMPKα1表达水平在2、4周拔牙侧较对照组和非拔牙侧增高(P<0.05),在非拔牙侧各周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偏侧咀嚼可促进双侧咬肌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且伴随表型特征的改变,在非工作侧更明显;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与AMPK通路的激活有关.

  • 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子娴;徐龙博;祁冬;林雪芬;应王贵;孙圣军;陈彬;汲平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为明显.2)实验组非拔牙侧I型肌纤维/(I+II)型肌纤维比例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3)CAN活性随Ca(2+)含量的升高呈钟形变化.4)慢肌纤维比例与CaN活性呈正相关(r=0.876,P<0.05).结论 高含量Ca(2+)激活了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转化有关的信号通路,使肌纤维实现从快到慢的转化.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改建的影响

    作者:张非煜;王建华;李晓箐;易新竹;常慧君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偏侧咀嚼1、2、 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与对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偏侧咀嚼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和对照组同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而咀嚼侧关节窝未发现明显变化.偏侧咀嚼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有向内的移位.各个时间实验组大鼠咀嚼侧关节窝与对照组对比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偏侧咀嚼会造成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向前,向内的改建.偏侧咀嚼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病因之一.

  • 偏侧咀嚼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建华;易新竹;李晓箐;李波;王艳民

    目的:初步探讨偏侧咀嚼致颞下颌关节病的致病机理.方法:间断磨除大鼠单侧上下颌磨牙至龈缘,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偏侧咀嚼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各带(表面带、增殖带、肥大带、钙化软骨带)均存在HSP70基础表达;实验组大鼠咀嚼侧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增强,而非咀嚼侧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偏侧咀嚼可使生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增强,其致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骨形成蛋白、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侃;王朝良

    笔者近年来采用翻瓣术并植入骨形成蛋白、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BMP-HA)修复磨牙重症牙周炎牙周骨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BMP-HA复合人工骨为杭州西湖生物材料厂产品.1.2 病例选择和分组:我院1995~1998年收治磨牙重症牙周炎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3~56岁.患牙分布:前磨牙12颗,第一后磨牙31颗,第二后磨牙13颗.患牙长期咀嚼痛,牙周脓肿反复发作,牙周袋>3mm,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垂直型或角型牙周骨缺损;牙松动度在Ⅱ度以内,牙冠缺损不足1/2;无手术禁忌症、颞颌关节病和偏侧咀嚼习惯.将患者随机分为植骨组和对照组,植骨组18例32颗,对照组18例24颗.

  • 颞下颌关节窝形态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秦;刘越胜;张琳;白乐康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颞下颌关节窝形态与各类错(牙合)畸形等(牙)因素的改变及面下1/3垂直距离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1~3],而且与颞下颌关节病(TMD)有着一定的关系[4].Poikela A,Pirttiniemi P与O'Byrn BL等国外学者及国内的张非煜等人已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偏侧咀嚼及单侧后牙反(牙合)等(牙合)型改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改建及TMD的发生[5~8].Taddei C,Frank RM及Liu Hongchen等学者也证实了牙列缺失及全口义齿修复后垂直距离的改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TMJ)的结构改变,并可诱发TMD[9~10].因此,伴随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较高的发病率及日益增多的各种类型的咬合重建,近年来有关颞下颌关节窝形态的研究越来越多,其测量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 用全牙弓软塑胶*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研究

    作者:李忠南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求一种简便、有效、无损伤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治疗方法。2年来我科采用了全牙弓软塑胶牙 合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09月~1999-08月在我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62例。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2岁。发病时间1周~3年。其中关节一侧受累者56例,双侧受累者6例。诊断标准、症状分类按张震康-马绪臣分类法:功能紊乱37例,结构紊乱23例,器质性破坏2例。发病因素:咬合异常包括前牙深覆牙 合,覆盖,后牙缺失,咬合过紧,安氏Ⅰ类、Ⅱ类错牙 合,偏侧咀嚼,夜磨牙,颌面部外伤,神经衰弱等。1.2 治疗方法  对62例患者均详细采集病史(既往有无关节弹响史、颜面外伤史、不良习惯等)。  初诊时检查项目:面形、疼痛、弹响、开口型、开口度、双侧颞下颌关节区触诊、咬合关系及异常接触部位。常规摄双侧颞下颌关节定位许勒位X线片、关节造影片、下颌曲面断层片进行关节间隙测量,观察关节盘移位及穿孔情况、髁状突形态及骨质的变化,取全口牙石膏模型转移牙 合架分析。  结合病史、临床检查、X线检查、石膏模型分析进行诊断和分类。确诊者制作全牙弓软塑胶牙 合垫,戴于上颌。每1~2周复诊一次,少量调磨,大约在3~6个月时调整至塑胶变薄、穿孔,一个疗程结束。如工作和职业许可,可将配戴时间尽量延长,除进食、清洁口腔、体育运动外均可终日配戴。如仅在夜间使用软塑胶牙 合垫,疗程延长1倍。对关节盘移位病例还需结合关节运动疗法进行关节盘复位治疗,在一个疗程结束时应进行病因治疗。

  • 偏侧咀嚼习惯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动物模型建立

    作者:李波;李晓箐;易新竹

    单侧咀嚼是(牙合)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口腔疾病.为进一步明确长期单侧咀嚼对口腔系统、主要是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的危害,需要建立动物模型.本实验旨在探讨建立长期偏侧咀嚼习惯动物模型的方法,模拟人的长期偏侧咀嚼习惯,为研究单侧咀嚼习惯与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 偏侧咀嚼对下颌骨骨密度及面部影响的研究

    作者:宋军;雷建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丢失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加、骨骼显微结构发生破坏的常见疾病[1].口腔部位骨质的丢失包括牙周骨吸收、颌骨骨密度减低、剩余牙槽嵴吸收等[2].本文采用灵敏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下颌角的骨矿物密度以观察偏侧咀嚼与颌骨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探讨偏侧咀嚼是否导致对侧下颌骨骨密度的降低.由于颌骨骨密度降低可能加重牙周骨吸收;重度剩余牙槽嵴吸收往往也伴随颌骨骨密度降低[3],颌骨骨密度减低可能使颌骨结构减弱,易发生骨折,甚至可能影响种植体的周围骨质[4].因此,本研究对今后防治口腔部位的骨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 偏侧咀嚼患者经覆盖义齿修复后下颌骨对称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晓敏

    目的:研究单侧游离端缺失的偏侧咀嚼(UM)患者经覆盖义齿修复后与下颁骨对称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游离端缺失的UM患者30例,经覆盖义齿修复后在下颌曲面断层片上对修复前、后的下颌体、升支、下颌骨全长及下颌角角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修复前、后下颌体、升支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前UM侧下颌骨全长大于健侧,下颌角角度小于健侧(P<0.05);修复后UM侧下颌骨全长略大于健侧,下颌角角度略小于健侧(P>0.05),二者基本一致.结论:经覆盖义齿修复后下颌骨对称性明显好转,覆盖义齿能够有效的改善单侧游离端缺失的UM患者造成的下颌骨不对称.

83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