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尔硫卓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贺孝和

    目的 研究地尔硫卓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9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单一组:地高辛(0.25 mg/次,1次/d);联合组:小剂量地高辛(0.125 mg欣,1次/d)+地尔硫卓(3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血清学指标[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90%,高于单一组的75.51%(P< 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血清IMA、cTnI、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5),且联合组改善或降低幅度均大于单一组(P<0.05).结论 地尔硫卓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在减少地高辛用量的情况下,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治疗COPD合并心衰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金超英

    目的 探析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H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地高辛联合卡维地洛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地高辛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JFVC)、心功能(心率、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SGRQ问卷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均升高,心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COPD合并HF,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为理想治疗方案.

  • 地高辛抑制HIF-1α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作者:袁志平;牟华平;王秋;王立帅;陈洁;张川利;周光远;陈家莲

    目的 探讨地高辛能否在低氧环境下,通过抑制HIF-1α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VEGF的表达.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常氧组(Normoxia组)、低氧环境组(Hypoxia组)和低氧环境+地高辛组(Hypoxia+Digoxin组),在低氧环境(1% O2、5% CO2和94% N2)下,对Hypoxia+Digoxin组细胞使用地高辛干预,干预后在不同时间点(0、24、48和72 h)使用MTT法对HeLa细胞活性进行测定;在干预72 h后,使用RT-PCR法对细胞表达的VEGF和HIF-1α mRNA进行测定,使用Western blot法对细胞表达的VEGF和HIF-1α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在低氧环境下,地高辛干预后的不同时间,HeLa细胞活性较未干预组逐渐降低(P<0.05);在干预72 h后,细胞VEGF和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干预细胞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地高辛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HeLa细胞VEGF的表达,导致肿瘤的增殖能力降低.

  • 超大剂量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成功抢救与护理

    作者:刘秀梅;龚平

    报道1例超大剂量地高辛中毒后反复室颤患者的成功抢救与护理体会.本例患者因口服地高辛100片致重度急性地高辛中毒恶性心律失常,其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心电图及血钾,床头备好除颤仪,随时准备心肺复苏;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尽快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持续心电监护,警惕起搏导管脱落;尽早行血液灌流,早期可增加灌流次数以快速清除体内的地高辛并加强相关护理;患者因家庭矛盾口服地高辛自杀,加强其心理护理.经精心治疗和护理,1周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记TRAILR地高辛探针及原位杂交检测喉癌组织mRNA

    作者:王晓云;李家栋;陈乾美;耿勇;赵厚育

    目的: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地高辛(DIG)探针,检测喉癌组织中TRAILR mRNA,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法检测喉癌组织TRAILR mRNA. 结果:TRAILR地高辛探针标记成功;喉癌和正常对照中死亡受体4、5(DR4,DR5)mRNA呈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34/34,5/5);正常对照中诱捕受体2(DcR2)mRNA呈强阳性,阳性率100%(5/5);喉癌中DcR2 mRNA可检出,阳性率14.71%(5/34);DcR2 mRNA主要分布在癌巢组织边缘,强度由癌巢中央到癌巢边缘逐渐加强.结论:TRAIL受体基因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凋亡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地高辛探针

    作者:王晓云;陈乾美;刘松;赵厚育

    目的: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2的地高辛探针.方法: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上TRAILR-2的基因全序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目的条带,用地高辛(Digoxin,DIG)进行标记,制作TRAILR-2的探针.结果:地高辛标记的TRAILR-2电泳能力下降,标记成功. 结论:TRAILR-2地高辛探针的标记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友元

    地高辛(Digoxin)是从毛花洋地黄中提纯制得的一种中效强心苷,是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地高辛小部分经肝脏代谢后再经肾排泄,大部分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体外.由于其治疗指数低,个体差异大,毒副作用强,血药浓度受机体各种因素及合并用药等的影响,其有效治疗浓度范围(0.8~2.0) ng/ml[1],有时给予常规剂量也可引起中毒,故有必要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目前可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有多种,因各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现综述如下.

  • 标记死亡受体5、诱捕受体2地高辛探针

    作者:李家栋;王晓云;刘松;陈乾美

    目的 标记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5,DR5/TRAILR2)和诱捕受体2(death decoy receptor 2,DcR2/TRAILR4)地高辛探针.方法 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上DR5和DcR2的基因全序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目的条带,用地高辛(Digoxin,DIG)进行标记,制作DR5和DcR2地高辛探针.结果 地高辛标记的DR5和DcR2电泳能力下降,标记成功.结论 死亡受体5,诱捕受体2地高辛探针的标记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风心病心房纤颤致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栓塞一例报告

    作者:刘莉;徐毅;田静文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2岁,因"突发左下腹持续性隐痛20+小时",于2001年10月30日急诊入院.入院前20+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持续性隐痛,牵扯至左腰部,伴恶心、呕吐,门诊考虑"急性肠炎",予以抗炎治疗,效果差.患者20年前确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反复感心慌、气促,以活动后明显,服用"地高辛"、"利尿剂"控制症状,未曾服用抗凝药.入科查体:P 90次/分,BP150/70mmHg,急性痛苦面容,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2<A2.

  • 地高辛与氢氯噻嗪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5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海军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出院患者采用地高辛、氢氯噻嗪结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出院患者作为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高辛、氢氯噻嗪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高辛、氢氯噻嗪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出院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我院两种药物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陈青莲

    对我院2011年1~12月间,常规监测的2种药物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探讨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处理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帮助个体化给药.

  • 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心衰病人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宁静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在老年顽固心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物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顽固心衰病人共110例,随机分组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并分别进行常规治疗或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于病人进行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LVEF、LEDV、LLESV及心衰的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临床数据进行评价药物联合治疗的功能及效果.结果 研究组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ESV结果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其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的差异性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EDV及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ESV未显示出差异性.同时,在两组案例中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示出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无一例死亡,有效率86.21%;而常规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8例,死亡6例,有效率51.72%.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心衰病人,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人源性抗地高辛单链抗体(scFv)及diabody的获取

    作者:陈宇萍;张国民;乔媛媛;王刚;刘玉峰;化冰;王琰

    目的: 从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地高辛单链抗体(scFv),并构建双价抗体(diabody).方法: 以固相化的Dig对构建的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4轮后挑取集落,用ELISA法鉴定其特异性,并对抗Dig阳性抗体基因进行DNA指纹分析及测序分析.选取活性好的抗体基因进行改造, 构建diabody.结果: 在抗体库的筛选过程中可见到明显的富集现象, 获得4株可与Dig特异性结合的人源单链抗体, 经DNA指纹分析及测序分析证明为不同抗体基因, 分泌抗Dig抗体的阳性克隆的可变区基因轻链均属于λ第1亚群,重链基因分别属于第3和第4亚群.选取4号克隆进行基因改造, 构建diabody的表达载体, 获得活性较好的diabody.结论: 利用噬菌体抗体技术获得了人源性抗Dig的抗体,并改造成应用前景较好的diabody,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洋地黄类药物的中毒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人源抗体.

  • 线粒体DNA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陆东东

    研究表明,外源性遗传物质如DNA病毒或RNA病毒在细胞基因组中整合能诱导细胞恶性转化.但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唯一核外基因组的线粒体DNA(mtDNA),是否也具有类似于肿瘤病毒那样的活性呢?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已从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认为线粒体这一容易受损伤的细胞器,它所释放的遗传物质有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但此观点尚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为了探讨mtDNA与细胞癌变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地高辛(DIG)标记的人mtDNA探针,对6株人癌细胞系和1例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 地高辛低血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赵晓静;彭卓;屈莉;王锦秋;李丽君

    目的 探讨中国人地高辛治疗心衰的有效血药浓度.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口服地高辛0.125~0.25 mg/d,3 d后改为0.0625~0.125 mg/d维持,依据服药1周后地高辛血药浓度(SDC)分组.低浓度组(SDC≤0.4 μg/L)57例,中浓度组(0.4μg/L<SDC<0.9μg/L)56例,高浓度组(SDC≥0.9μg/L)52例.观察终点:出现心律失常、死亡或口服地高辛6个月,前两者测即刻SDC,后者清晨空腹测SDC.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3组患者口服地高辛1周和6个月所测SDC值无统计学差异,低、中和高浓度组6个月所测SDC值分别为:(0.31±0.03)μg/L,(0.62±0.16)μg/L和(1.54±0.62)μg/L.入院时心率明显偏快[低、中、高浓度组:(117±9)次/min,(108±11)次/min和(115±15)次/min],地高辛治疗后,在改善症状同时,心率保持于较低水平[低、中、高浓度组:(73±7)次/min,(77±6)次/min和(87±5)次/min].与治疗前相比3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心率值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口服地高辛6个月后,LVEF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LVEF均明显提高.地高辛治疗后,低浓度组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高浓度组(P<0.05).结论 SDC(0,31±0.03)μg/L仍具有与较高浓度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 73例地高辛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

    作者:姜乐生

    目的:对地高辛给药的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监测及临床用药作用分析。方法:从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诊疗的心衰患者中抽取73例给予地高辛药物治疗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高于2.0ng?ml -1的患者8例,占总病例数的11.0%;血药浓度低于0.5ng?ml -1的患者12例,占总病例数16.4%。心电图(ECG)检查显示,房室传导阻滞占11.0%,房颤占27.4%,室性早搏占26.2%。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高于2.0ng?ml --1或低于0.5ng?ml -1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合并用药、肾功能损害等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应当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以此得出用药是否过量或者不足的结论。

  • 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唐福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2例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地高辛,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观察治疗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34%)、E峰(73.24±6.51)cm/s、LVEDD(53.28±5.31)mm、LVEF(66.47±6.89)%明显高于对照组,A峰(53.32±5.42)cm/s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心慌、气短等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

  • 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张传新;贾国存

    目的 观察米力农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符合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米力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地高辛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烦躁消除、呼吸平稳、肺啰音消失时间、心率好转时间、肺脏回缩等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力农治疗先心病合并肺炎及心衰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短期应用较为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论洋地黄类和β受体阻滞剂对房颤的治疗评价

    作者:周正伟;王文娟

    目的:探讨地黄类和β受体胆滞剂对心房纤颤者心室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心房纤颤患者98例,随机的将他们分成2组(地黄类组、β受体阻滞剂组),均对他们静息时及运动后的心室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洋地黄类和β受体阻滞剂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患者静息时的心室率(P>0.05);相比洋地黄组,β-受体阻滞剂更能有效地控制运动时心室率(P<0.01).结论:洋地黄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均能控制房颤患者静息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更有利于控制运动时心室率.

  • 38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用药分析

    作者:吴杰;梁英姿

    目的:监测患者地高辛(digoxin)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结果、患者年龄、疾病等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及时有效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24 条记录 47/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