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九梅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nhel及N1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Banhel评分均明显增加,但较对照组,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经治疗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相对于对照组的70.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法,临床疗效明显,对恢复神经功能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作者:张向君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31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99例与对照组132例.单因素分析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率5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发死亡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具较大影响.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对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玉华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71±0.6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1.82±2.33)分,白细胞介素-8水平为(0.36±0.28)n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0.40±0.19)n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缺损及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 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消栓颗粒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礼文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消栓颗粒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栓颗粒。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血脂(TC、TG、HDL-C和LDL-C),斑块横切面大面积和IMT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4%(P<0.05)。治疗后观察组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和LDL-C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消栓颗粒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患者Bathel指数,降低血脂,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值。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齐珊珊;付赵虎;唐灵涛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抗氧化能力、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丙二醛(MDA)均显著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均显著下降,而一氧化氮(NO)和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IMT和斑块面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牟振弘;李斌;张玉香;王涛;郭筱菲;孙明昊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天津海滨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以500 mL生理盐水稀释,24 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5 d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以250 mL 生理盐水稀释,分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3 h。治疗组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14 d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3、7 d时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时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8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个炎症因子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和炎症因子TNF-α、IL-8,同时能提高患者的Barthel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寻;安中平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为病例组,按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或主动脉弓上-颅内CT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和颈动脉重度狭窄组,各80例.对照组选取基线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同时检测血脂相关指标.[结果]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Lp-PLA2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 CXCL16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茹;储照虎

    趋化因子CXCL16是新近发现的CXC(α亚族)趋化因子家族新成员.研究发现CXCL16吸引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向炎症和损伤部位募集,促使细胞之间的黏附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巨噬细胞、动脉平滑肌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从而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清CXCL16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金平;王伟;郑丽平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为两组受检者采用WLD600C-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检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的水平,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58例(占74.36%)患者进行Hp检测的结果呈阳性,将其纳入Hp阳性组;有20例(占25.64%)患者进行Hp检测的结果呈阴性,将其纳入Hp阴性组。两组受检者进行Hp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36)。与Hp阴性组患者相比,Hp阳性组患者血清Hcy的水平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4.779,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密切相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Hp检测可为其病因的判定、临床诊治方案的设计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在为普通人群进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级预防方面开辟新的途径。

  • 脑血管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柴永宏;高敏;焦玉壮;张敬军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家族聚集性脑血管病的概念.方法 收集130例确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患者(LAA组)和13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另选择26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依据一级和二级家系亲属中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为LAA对照组(130例)和脑出血对照组(130例).采用病例对照及遗传流行病学家系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LAA组亲属的LAA患病率为5.77%,LAA对照组亲属为2.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脑出血组亲属脑出血患病率为6.75%,脑出血对照组亲属为2.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A组配偶LAA患病率为4.62%,LAA对照组配偶LAA患病率为2.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出血组配偶脑出血患病率为2.31%,脑出血对照组配偶脑出血患病率为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AA组一级和二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44.94%和18.81%;脑出血组一级和二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51.00%和38.75%.结论 LAA和脑出血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导致家族聚集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维龙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可以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该病可以和脑微出血(CMB)同时存在,导致大脑对损伤耐受性减低,功能恢复减慢.脑微出血是小血管病变的一种形式.本研究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对大脑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血浆hsCRP、BNP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作用

    作者:谈鹰;王庄;诸金水;王亚仙;刘泉坤;张冰;钱福初;许贻白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通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50例急性期检测血浆hsCRP、BNP水平,并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按血浆hsCRP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hsCRP组(hsCRP≤8.65mg/L)和高hsCRP组(hsCRP>8.65mg/L),按血浆BNP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BNP组(BNP≤116.04pg/dl)及高BNP组(BNP>116.04pg/dl),分别进行两两比较,观察急性期hsCRP、BNP水平对LAA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 LAA其他病因死亡1例,其余49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16.32%,低hsCRP组29例,复发2例,占6.89%,高hsCRP组20例,复发6例,占30.00%.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收缩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hsCRP组与低hsCRP组的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sCRP组随时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hsCRP组.低BNP组27例,复发4例,占14.81%,高BNP组22例,复发4例,占18.18%.两组间基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BNP组与低BNP组的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hsCRP的水平,可预测LAA的复发,而血浆BNP水平无预测作用.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LPA水平相关性分析

    作者:毕玉华;田茂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新的炎性生物学标志物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30例急性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测定其血浆LPA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评分。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LPA水平可作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炎性标志物,并可用于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张志杰

    1.1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同时排除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出血性疾病、脑出血、凝血障碍疾病、对实验中用药过敏或其他禁忌、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1.9±4.9)岁;既往有卒中史4例,高血压史18例,糖尿病史10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60.7±5.1)岁;既往有卒中史3例,高血压史17例,糖尿病史11例。

  • 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作者:缑元冲;霍会永

    目的 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 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组(49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64例),对其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2组前后循环梗死部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和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缺失程度上有差异.

  •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阮世旺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检测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及氯吡格雷联合能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建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长春西汀,研究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比分析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和Baethel 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 <0.05),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Logistic 回归和 ROC 曲线评价生物标志物组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丹红;李华;李晨;蒋筠斐;钟萍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组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88例 对 照 者 入 选 本 研 究,分别检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髓过氧化物酶(MPO)、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脑钠肽(BNP),应用Logistic 回归和 ROC 曲线分析生物标志物组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Logistic 回归显示 Lp-PLA2、MPO 、MMP9、BNP 与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呈正相关(P <0.05),多变量模型 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01。结论生物标志物组(Lp-PLA2、MPO 、MMP9、BNP)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自保;黄显军;吕佳;刘新峰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卒中登记系统(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以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数据库(自2017年1月至12月)中LAA性脑梗死患者689例,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MRA)结果并结合大强度投影法(MIP)将研究对象分为fPCA组(n=185)和非fPCA组(n=50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通过患者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其短期功能预后.分析fPCA与LAA的相关性并明确LAA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fPCA组与非fPCA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CA不是前后循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年龄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fPCA是常见的脑血管变异类型,但对LAA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方方;钱伟东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后统计分析.结果(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