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傅育卡

    病人,男,54岁.腹胀1年,发现食管黏膜隆起12d.胃镜见:食管距门齿约22 cm处见一大小约0.7 cm隆起,表面光滑.超声胃镜见:以20M细径探头探查,病灶位于黏膜肌层,为均质稍低回声团块,切面大小约2.2mm×1.4 mm,与黏膜下层连接紧密,后方固有肌层、外膜层结构清晰完整.予行食管黏膜隆起ESD术,术中见食管距门齿约22 cm处有一大小约0.7 cm黏膜下隆起,表面呈黄色,注射隆起后予钩刀切开肿块边缘,完整切除病灶,过程顺利,切除标本送病理.ESD术后病理提示食管黏膜隆起切除标本间质梭形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提示:S-100,Nestin,Vim,Ki-67(约1%+)阳性.CD117,CD34,DOG1,Actin,SMA阴性,诊断颗粒细胞瘤.术后4个月复查无复发.

  • 卵巢外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唐颖;张丽;王莉芬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突发剧烈腹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物。于2009年10月28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部查体于脐周偏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8 cm ×6 cm质韧肿物,触及有搏动感,有触痛,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约9 cm ×6 cm,呈哑铃状,界限清楚,肿瘤内合并出血,予以切除。手术后愈合良好出院。2014年7月患者出现右侧腰背部胀痛,于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右肾区巨大低密度占位。于2014年10月26日再次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泌尿系超声示:腹主动脉与右肾之间低回声,范围11.5 cm ×9.3 cm,边界清,囊内可见实性成分,实性成分内见少量血流信号。 CTU 示:右肾体积略增大,腹膜后、右肾下方看见多发团状囊实性病变,大小分别为10.6 cm ×8.1 cm,3.2 cm ×2.8 cm,病变边缘清晰,似有包膜,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可见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于全麻下行右腹膜后肿物探查切除术,术中于右腹膜后触及巨大肿物12 cm ×10 cm,表面光滑,张力较高,与腔静脉粘连关系密切,腔静脉受压,右肾上移转位,右输尿管被推挤迂曲。剥离肿物与腔静脉,因肿物较大,张力高,抽出300 mL陈旧性囊液后,游离肿物,完整切除送病理。病理检查:大体所见:两次送检手术标本,均囊实性,实性部分灰白,质韧,囊内壁粗糙,壁厚0.2~0.4 cm。分别切取实性及囊性部分制片。镜下观察:两次肿物镜下组织形态相似,均为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稀少,形态温和,细胞核卵圆形、圆形,可见核折叠或核沟,“咖啡豆”外观,局部可见微滤泡结构伴Call-Exner小体形成(图1),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呈实性、小梁状及缎带样排列,核分裂可见(3~5个/50HP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ER少许弱(+),PR(+),a-inhibin(+),见图2,PLAP (-), Vim (+), AE1/AE3(-), EMA (-), Syn(-),CgA(-),CD56部分(+),CR(-),MC (-), CD99(+), Ki-67指数2%~5%。病理诊断:(腹膜后)颗粒细胞瘤(成年型)。随诊至今无异常发现。

  • PCNA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卜大伟;王亚军;乔俏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S-P法检测52例卵巢GCT中PCNA表达水平.每例切片3张,厚度4 μm,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NA测定.结果:PCNA在卵巢GCT中强阳性表达率晚期明显高于早期(P<0.01);弥漫型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1); 核分裂数≥3/HPF明显高于<3/HPF (P<0.01);瘤体>10 cm明显高于≤10 cm (P<0.01);术后复发者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死亡者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与卵巢GCT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

  • 外阴颗粒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孙亚玲

    外阴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vulva,GCTV)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疾病,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33岁,G3P2,以往月经规则,白带正常,因发现外阴肿物5年入院。初发现外阴肿物米粒大小,无痛或瘙痒、无破溃、无异常分泌物,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无体重及二便改变,故未在意。肿物逐渐增大,现如核桃般大小。1年前曾外用药局部治疗,无效。查体:外阴发育正常,左侧大阴唇处见一约4.5*3cm 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表面光,无破溃及充血,余(-)。肿瘤系列正常,B 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初诊:外阴肿物:纤维瘤不除外。完善术前检查化验后于2013-6-3行外阴肿物剥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提示外阴颗粒细胞瘤(如图1-2,病理图片HE 染色×100)。

  • 眼睑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赵秀梅;崔浩;金玲

    患者,男,40岁.右上睑皮下肿物1年多,生长缓慢.于1998-11-03,来我院门诊就医.门诊检查:右上睑眶上切迹下可见1约9mm×9mm的皮下肿物,触之坚硬,活动度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表面无压痛、红肿等异常体征,患者无自觉临床症状,无眼球压迫征,右眼视力5.0,通光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4d后在局麻下经眉弓处切口切除该肿物.切除肿物送病检.术后肉眼所见,肿物约6mm×7mm近圆柱状质硬的白色肿物,未见包膜,有切迹,分叶状;切面可见乳白色,质地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光镜下所见:瘤细胞排列成索条状或巢状,索巢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含有明显的嗜酸性颗粒,瘤组织内尚可见神经束,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PA1S阳性.病理诊断:良性颗粒细胞瘤.

  • 卵巢颗粒细胞瘤腹腔淋巴结转移1例

    作者:史鸿环;王桂荣

    患者,30岁,孕2产1.因盆腔肿物伴阴道流血于1998年3月27日入院.2个月来无诱因阴道流血淋漓不断,量少于月经.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空腹时自己可以摸到肿块,家族无特殊记载.查体:P80次/min,T36.5℃,R18次/min,BP13.3/9.3kPa,体重55kg,发育正常,全身状况良好,心肺、肝脾来见阳性体征,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有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Ⅰ°糜烂,宫体正常大小,活动良好,右侧附件触及超手拳大小似有囊性感之肿物,左侧正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血清K+、Na+、CT均正常.B超显示右下腹可探及13 cm×5.7cm无声区,边清,质均匀,其内可见弱光点.临床诊断:右卵巢囊肿.于1998年4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切除术,术中见右卵巢之肿物为实质性,大小约13cm×11cm×8cm,呈鱼肉样,质软而脆,表面有小结节样隆起,不甚光滑,大网膜有一黄豆粒大小之转移灶,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右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7天拆线,切口Ⅰ期愈合,住院2周,嘱出院后定期化疗.

  • 食管颗粒细胞瘤伴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一例

    作者:邓桂霞;杜桂清;王秋红;乔婷婷;聂艳绒;马丹琦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目前认为其来源于雪旺细胞,且好发于皮肤、舌等组织. 发生于消化道的颗粒细胞瘤非常少见,占所有颗粒细胞瘤的8%~10%[1],而其中又以食管为多见,但食管颗粒细胞瘤合并上皮病变罕见. 本文报道1例食管微小颗粒细胞瘤合并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的患者,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学特征.

  • 喉部颗粒细胞瘤

    作者:王建中;周旭;谭云山;谢晓凤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在喉部者罕见,喉颗粒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为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等,也可无任何症状,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颗粒细胞瘤起源争论较多,现多支持起源于神经细胞,也有支持起源于骨骼肌等,所以颗粒细胞瘤也被称为颗粒细胞神经细胞瘤或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 结直肠颗粒细胞瘤

    作者:余永林;崔焌辉

    颗粒细胞瘤起源于雪旺细胞.结直肠颗粒细胞瘤发生率在消化道中仅次于食道.大多结直肠颗粒细胞瘤无临床症状,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内镜下治疗是良性结直肠颗粒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恶性结直肠颗粒需要行局部广泛切除,必要时加上区域淋巴结清扫,预后较差.

  • 窄带成像内镜下诊治食管上段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显林;邹冬梅;李海军;刘翠青

    病例:患者男,45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周”于2013年3月16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以空腹明显,进食后缓解。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给予奥美拉唑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于2013年6月16日要求复查胃镜,采用高清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检查示食管上段距门齿约18 cm处可见一约0.6 cm×0.8 cm大小隆起性病变,普通白光下呈黄色息肉样隆起,无蒂,黏膜表面光滑(见图1A),切换NBI模式观察,可见黏膜下黄色实性结节灶,表面血管纹理清晰(见图1B)。行窄带成像放大( NBI-ME)内镜示食管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 IPCL)呈Ⅰ型,拟诊为“食管上段息肉?食上段黏膜下平滑肌瘤?”,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 内镜下切除胃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张爱青;原丽莉

    病例:患者,女性,40岁,以“间断恶心6年,发现胃体黏膜下肿物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恶心,伴腹胀,无腹痛.2008年外院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予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但仍间断出现恶心.2012年3月外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黏膜下肿物,肉眼观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建议完善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变起源,患者拒绝.同年9月至山西大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超声检查,提示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建议内镜下切除,遂收治入院.既往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史十余年,间断服用河南中药(具体成分不详)止痛.

  •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付晓霞;李元平;韩英

    病例:患者男,46岁,因"上腹部胀满疼痛1个月余"于2011年8月15日就诊于本院消化科.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放射痛,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发热.当地县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黏膜下隆起,未予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于我院门诊行内镜超声检查示,距门齿38 cm处食管后壁见一黏膜下隆起,大小约0.7 cm×0.5 cm,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网.

  • 伴尿崩症的鞍区颗粒细胞瘤

    作者:巴建明;李剑;陆菊明;母义明;窦京涛

    少年起病、伴尿崩症的颗粒细胞瘤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本文1例患者14岁,男性,以多尿为主要表现,头颅MRI示鞍区实性占位病变,术前垂体功能基本正常,曾考虑淋巴细胞垂体炎和生殖细胞瘤,分别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鞍区放疗均无效果.行经蝶肿瘤切除,病理为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因垂体功能低下行替代治疗.

  • 食管颗粒细胞瘤超声内镜图像的计算机分析研究

    作者:钱燕敏;许国强;陈洪潭;滕晓东;王丽君

    目的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食管颗粒细胞瘤(GCT)的超声内镜图像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各8例,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病灶的超声内镜图像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在内镜图像和超声内镜图像中,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的表现相似.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病灶的超声内镜图像灰度平均值均数分别为67.51和5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43),但二者的超声内镜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4比13.12,t=0.225,P=0.825).结论 可通过比较食管GCT和食管平滑肌瘤超声内镜图像的灰度平均值来提高超声内镜诊断食管GCT的准确率.

  • 原发性阴茎粒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满;李俊鹏;赵立军

    目的:探讨阴茎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阴茎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病理、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一年前行阴茎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辅以5个疗程的化疗及中药治疗后结发感染患者双侧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拒绝根治性阴茎切除,出院,5个月后死亡。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MPO、CD43、CD117及 Vimentin 均为阳性,CD3,CD20、CgA、S-100和CK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是一种由未成熟髄样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阴茎者罕见。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肿瘤织的免疫组化,早期对受累及的器官根治性切除,再加放疗或化疗可提高疗效。

  • 正中神经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赵东升;孙洋

    患者女,8岁.以右前臂包块伴手指麻木1年入院.患儿在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包块生长,碰触后桡侧手指有麻木感.临床检查:右前臂远端桡侧腕屈肌及掌长肌间隙可扪及一约3.5锄×1.0 cm大小之包块,质软,边界清,可滑动,轻压痛;叩诊时向示、中指远端放射,拇指对掌、外展及屈、伸活动正常,各指间关节活动正常,肌力正常.

  • 胆囊管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曹玲玲;张建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有1年多右上腹痛病史,外院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胆囊结石,现因右上腹痛复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墨菲氏征(-),肝、脾未扪及肿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底部高密度影.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6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65%.生化全套示:总胆汁酸18.7 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0.6 nmol/L.凝血功能、感染标志物、胸片及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

  • 颈段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郭智;朱永学;黄彩平;王坚;嵇庆海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粘膜下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为皮肤、舌及乳腺等.约5%~9%的颗粒细胞瘤发生于胃肠道,食管仅占2%左右,自1931年Abrikossoff报道首例食管颗粒细胞瘤以来,全球已有300余例报道,主要集中于食管下段,而食管颈段较为少见.

  • 双肾多发性大嗜酸颗粒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章建全;刘会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腰酸、腰痛而发现双肾肿大于2002年5月20日入我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酸、疼痛,无尿频、血尿.入院前3个月内体质量减轻6 kg,手足时有麻木(夜间、晨起时明显),有高血压史15年.入院时血压180/100 mmHg,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尿酸608 μmol/L,肾图检查示左肾功能明显减退,右肾功能正常.

  • 抗苗勒管激素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纪晓宁;丰有吉

    对于抗苗勒管激素(AMH)的认识和应用早期主要停留在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近年来更多的研究着眼于AMH与妇科肿瘤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与AMH的相关性强,已被证实可作为卵巢GCT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评价及复发监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MH对上皮性卵巢癌(ECO)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有望成为EOC新的辅助治疗方法.此外,AMH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能否成为宫颈癌新的靶向治疗手段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273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