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PARC和Tiam1基因在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列;孙汉英;赖永榕;罗军;邓东红;马劼;刘振芳

    目的:探讨SPARC和Tiam1基因在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 Raji细胞进行mRNA抽提,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Q-PCR)检测SPARC和Tiam1在Raji细胞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aji细胞中SPARC和Tiam1的mRNA表达水平的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UVEC细胞,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值分别为1.473倍和15.434倍。结论SPARC与Tiam1的高表达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易出现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 胃癌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伟;杨迷玲;翟丽丽;单丽辉;柴翠翠;齐蕾;胡成乙;王立峰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 (1)SPARC在胃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并主要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显著性(P<0.05);(2)胃癌中TGFβ1的阳性率和Ki-67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随着胃癌组织中SPARC的减少及TGFβ1的增多,Ki-67标记指数逐渐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SPARC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TGFβ1则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卵泡抑素样蛋白1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斌;孙黎明;徐海涛

    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l)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又称为TSC-36或FRP,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在结构上Fstll与SPARC家族其他成员虽有相同之处,即其也具有卵泡抑素样结构域(FS结构域)和细胞外钙离子结合结构域(EC结构域),但Fstll与该家族其他成员结构也有明显不同:Fstll的EC结构域是无功能的;Fstll无KGHK短肽[1].该蛋白参与诸多病理生理过程.

  • 肝癌细胞中 SPARC 表达及其与糖酵解作用的相关性

    作者:华红伟;姜峰;胡薇薇;李静;丁罡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分泌性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 secreted protie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SPARC)表达及其与糖酵解作用的相关调节机制。方法选取肝癌细胞HepG2、Hep3B、Huh7,分别稳定转染SPARC质粒和SPARC siRNA,应用比色法检测2种转染的细胞中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 HK)和乳酸脱氢酶-A( LDHA)的活性变化。结果转染SPARC质粒的3种肝癌细胞中HK-Ⅱ、LDHA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种细胞中HK-Ⅱ相对吸光度分别降低至(57.45±5.05)%,(56.1±5.70)%,(49.73±7.06)%;LDHA相对吸光度分别降低至(50.53±8.07)%,(54.38±2.08)%,(42.34±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siRNA抑制SPARC表达的肝癌细胞中, HK-Ⅱ、LDH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上调,3种细胞中 HK-Ⅱ相对吸光度分别上调至(174.20±8.41)%,(166.69±9.71)%,(152.84±3.39)%;LDHA 的相对吸光度分别上调至(176.65±6.85)%;(163.24±6.44)%;(151.25±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SPARC通过负性调控糖酵解作用的关键酶抑制糖酵解。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PARC HK LDHA
  • SPARC与白内障

    作者:王毓林

    1 SPARC的生物学特性SPARC (secreted protein ,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分子量为 40~43KD.初(Termine,1981)发现SPARC是一种能与Ⅰ型胶原相结合的非胶原蛋白成分,与骨质矿化作用有关[1] .随后,一系列研究指出 ,SPARC不仅在骨组织中有高表达,而且广泛分布于其它组织与细胞类型中,与组织形态发生、矿化、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及对损伤的病理反应等组织重建过程有关[2].

    关键词: SPARC 晶状体 白内障
  • Sparc和Monarc吊带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成文;李志坚;颜小平;叶韬

    目的 总结Sparc和Monarc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临床和尿动力检查确诊的SUI患者,年龄30-75岁,病史1-18年.结果 采用美国AMS公司的Sparc和Monarc两种穿刺途径的吊带,两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arc组无尿道损伤、穿刺间隙血肿发生,膀胱穿孔1例,调整穿刺部位后手术成功;Monarc组无闭孔神经和血管、尿道、膀胱损伤等发生.结论 Monarc手术的手术步骤比Sparc手术更简化,风险更低,术后疗效相似.Monarc手术不经耻骨后间隙的特点,扩展了手术适应症,有盆腔手术史不再是手术禁忌证,值得推广.

  • 胃癌组织SPARC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董明霞;杨彦华;于建宪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3例胃癌组织和41例非肿瘤黏膜组织中SPARC的表达.结果 胃癌间质细胞中SPARC的表达与非肿瘤黏膜组织问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2>=64.605,P<0.01);SPARC在胃癌间质细胞的表达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X<'2>=5.617、8.911,P<0.05;P=0.010);胃癌间质细胞高表达SPARC的病人生存率低,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PARC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单通道径路的肾脏冷冻消融术(SPARC):一种新技术的开展

    作者:袁渊;曾甫清

    2007年9月,作者先开展了单通道径路的肾脏冷冻消融术(SPARC)治疗肾脏小肿瘤.1 资料与方法患者诊断有局部增生的肾脏小肿瘤(≤3.5cm),但肾功能不全,曾行腹部手术或肾脏手术及孤立肾患者不包括在内.SPARC需要一特制的多孔隙单通道鞘(Uni-X<'TM>),各种手术操作器械均从此鞘中进出.位于肾脏前部的肿瘤可采用经腹途径,此鞘位于脐周切口;位于肾脏后部的肿瘤可采用经腹膜后途径,此鞘位于12肋下切口.

  • 喉鳞癌组织中SPARC基因的差异表达

    作者:车轶群;王海;史雪冬;齐军;郭健;刘芝华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在喉鳞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指导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PARC在不同的喉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差异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PARC在喉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结果 RT-PCR 分析SPARC在20对配对标本中的表达, 在其中16对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正常粘膜组织, 在4对中差异表达不明显, R=80.0%(有差异的例数/总例数).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了30对配对喉鳞癌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肿瘤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 其中25对SPARC蛋白在癌巢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 5例在癌巢细胞中和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内表达不明显,R=83.3%.同时对SPARC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 发现SPARC在中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与高分化喉癌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的表达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高(P=0.036).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表达.结论 通过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得出,SPARC和喉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时SPARC表达升高.

  • SPARC在胃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永琛;陈国卫;刘玉村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和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具有组织特异性.SPAR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且主要定位于胃癌间质细胞;而在大多数胃癌细胞系中,内源性SPARC呈现表达抑制或缺失状态.SPARC对胃癌的侵袭、转移、血管新生等存在负性调节的作用,而对于增殖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此外,SPARC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胃癌中较普遍.本文对SPARC在胃癌多种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SPAR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乳腺癌组织中SPARC和Notc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悦;刘淑真;张盼

    目的 通过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疾病状态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70名乳腺癌患者及20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PARC、Notch-1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物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指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SPARC、Notch-1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且二者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ER、PR等因素无关(P>0.05);Notch-1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Ki-67有关(P<0.05);SPARC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ARC、Notch-1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er-2为复发的危险因子;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死亡的危险因子.结论 SPARC、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且二者表达存在相关性;二者表达与患者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例指标相关,而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复发及预后无显著关系.

  • SPARC与消化道肿瘤的浸润转移

    作者:褚永权;叶再元;赵仲生

    SPARC(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即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为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各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互作用、溶解黏着斑完成抗黏附反应; 抑制细胞增殖及调节生长因子活性等.SPARC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活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SPARC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崔凯;李佰营

    目的: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手术治疗的137例女性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检查结果,乳腺癌者65例,乳腺良性病变者72例.观察两组乳腺SPARC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SPARC表达情况的差异,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SPARC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SPARC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低、出现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其SPARC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月经状况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恶化组SPAR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密切相关,且预后越差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越高.

    关键词: SPARC 乳腺癌 预后 病理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Bcl-2核表达和SPARC表达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郑向文;李文省;刘景峰

    目的 探讨抗凋亡蛋白Bcl-2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关联性,及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126例肝细胞肝癌,分别在复发与转移组64例和非复发与转移组62例中分析Bcl-2核表达和SPARC的情况.结果 复发与转移组Bcl-2核表达高于无复发与转移组(x2=8.472,P=0.003),复发转移组SPARC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x 2=6.872,P=0.014),Bcl-2核表达阳性细胞率与SPARC阳性细胞率存在相关性.Bcl-2核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Bcl-2核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与转移,且与SPARC过度表达存在关联性,表明Bcl-2入核可能对肿瘤转移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HCC复发、转移和不良生存预后的候选临床标志.

    关键词: Bcl-2 SPARC 复发与转移
  • TGF-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PARC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瑞

    目的 研究TGF-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SPARC)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终浓度为10 ng/ml的TGF-β2培养HLECs-B3细胞,连续培养0 h、6 h、16 h、24 h.0 h细胞为对照组,6 h、16 h和24 h细胞为实验组.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PARC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SPARC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TGF-β2培养细胞时间的延长,SPARC表达的荧光逐渐增多增强,各实验组细胞SPARC表达的荧光均较对照组增多增强.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TGF-β2培养细胞时间的延长,SPARC表达量逐渐增加,各实验组细胞SPARC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SPARC表达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PARC表达增加.

  • 结肠癌组织SPARC蛋白质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申玉翠;张其胜;姚忆蓉;徐建华;高鹏

    目的:SPARC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AR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ARC在结肠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SPARC mRNA在结肠癌组织呈高表达(29.8±2.8),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19.8±1.6),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免疫组化显示32例结肠癌组织中26例SPARC表达阳性,正常结肠组织中仅3例SPARC表达阳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PARC的表达阳性例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细胞外基质蛋白SC1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作者:林家钟

    细胞外基质蛋白SC1(extracellular matrix associated sparc-like 1,SC1/SPAR-CL1)又名BEN,HEVIN,DM-GRASP,ECM2,MAST9,RAGS1,属于SPARC家族抗黏附分子,是一个与细胞外基质分子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tosine,SPARC)具有同源性的小分子,SC1首先由Johnston和Coworkers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突触连接糖蛋白表达抗体的分子文库中筛选分离得到.

  • SPARC和Tiam1基因在HL-60与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虹颖;彭志刚;刘列;罗军;邓东红;赖永榕;苏良焱;黄莹;刘振芳

    目的:探讨SPARC和Tiam1基因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在对数生长期的HL-60、K562细胞进行mRNA抽提;以HUVEC细胞的mRNA作为对照组,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法检测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均为低表达;②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ARC与Tiam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6,P<0.01);SPARC与Ti-am1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086,P=0.872).结论:在髓系白血病中,评价SPARC与Tiam1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SPARC和Tiam1可能通过共同的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

    关键词: SPARC Tiam1 髓系白血病
  • 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物SPARC的验证研究

    作者:黄慧;仇小强;何武金;黄东萍;张永波

    目的:验证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否为室间隔缺损(y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性别、年龄、民族频数匹配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对各组血清样本中SPARC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PARC均在4组血清中表达,但VSD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VSD组患者血清中SPARC浓度为(198.03±87.26) ng/L,ASD组为(137.02±83.89) ng/L,TOF组为(140.61±79.98) ng/L,健康对照组为(91.30±55.50) ng/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VSD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两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RC在VS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VSD潜在的血清标志物,可为VSD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KLF4和SPAR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志平;王洲;刘相燕;史墨;陈钢;张波;李哲;宋亮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证实KLF4基因(Krüppel-like factor 4)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KLF4和SPAR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来探讨KLF4和SPARC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KLF4和SPARC的表达.结果 KLF4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8.8%,NSCLC组织为42.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KLF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56.1%(P<0.05);KLF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临床分期等级的增加,KLF4表达呈现递减趋势.SPARC在NSCL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8%,癌旁正常肺组织为7.9%(P<0.05);低、高分化癌的SPARC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SPAR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58.5%(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P<0.05).KLF4和SPARC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SPARC和KLF4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5,P<0.05).结论 KLF4低表达及SPARC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NSCLC诊断及分期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肺肿瘤 KLF4 SPARC
4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