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弱视:早期发现才好治

    作者:高世宏

    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科疾病,常伴有屈光不正和斜视.它的危害非常大,不仅可引起视力低下,还可使患儿缺乏完善的立体视觉,不能建立精细的高级视觉功能,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将来无法从事精细工作或需要有正常立体视觉的工作.

  •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23例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观察

    作者:仝桂平;段文秀;胡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已揭示大脑皮层视区80%是双眼驱动细胞,视觉系统存在有特殊的复合通道,大脑皮层对立体视觉的处理具有双眼性[1].因此,对斜视的治疗已不仅仅是解决眼位,改善外观,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成为斜视手术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23例共同性外斜视儿童进行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成人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特点及手术设计比较

    作者:邹玲;刘春民;吴健芳;王戈平

    目的研究成人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不同临床特点和手术处理原则.方法总结62例成人和21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其术后效果.结果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就诊原因主要以复视、视疲劳、阅读困难为常见主诉,外斜视影响美观其次,手术效果评价主要为改善术前症状.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就诊原因主要为家长担心外斜视影响美观,手术指征为间歇性外斜视影响视功能,手术效果评价主要为恢复建立立体视觉.结论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量应保守,手术目的以改善消除术前症状,改善工作、学习的舒适视觉状态为主.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设计上有意识的欠矫.视力发育已成熟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设计上应有意识的稍过矫,防术后回退,手术目的以改善外观,建立立体视觉为主.

  • 探讨弱视对视觉的影响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张丽;王艳玲;陈颖萍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混乱,其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有7周岁前的斜视,屈光参差,视觉剥夺等.立体视觉则是人类后天获得的一种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多种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重要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弱视可不同程度的妨碍立体视觉的形成,故建立完善的立体视觉已成为弱视治疗的终目标.我们就近年来弱视与立体视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作者:于洪志;夏忝

    资料与方法2000年以来对盘锦市区部分小学生及幼儿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将视力不良者进行内外眼、立体视觉、中心注视、散瞳验光等检查,筛选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324例(648眼).其中男160例(320眼),女164例(328眼).

  • 基于fMRI的立体视觉数据分析辅助诊断系统

    作者:刘永;张莉;马竟锋;高嵩;邱学军

    目的:通过立体视觉数据分析系统处理fMRI数据,验证该软件是否可行;方法:被试在3D和2D片源刺激下的fMRI数据经过对齐、配准、分割、标准化、平滑、一般线性分析和T检验,得出3D-2D的激活区,并与专业软件S P M对比结果精确性与处理耗时;结果:确立了三维立体视觉特征脑激活图谱,在保证结果精确性的基础上处理时间减少30%;结论:B A18、B A19、B A37分区是否激活可以作为三维立体视觉功能检测的重要依据,该分析系统可作为fMRI立体视觉分析的辅助软件。

  • 基于立体视觉的虹膜膨隆三维信息的实验方法探索

    作者:薄雪峰;杨进;刘敬华;李尧;全海英;刘志成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立体视觉技术的虹膜组织膨隆变形研究的实验系统,并在系统保持虹膜环状形态结构和组织活性条件下,通过测量计算出虹膜组织在模拟前后房压强差变化的情况下发生膨隆变形的三维信息.方法 利用模拟瞳孔阻滞和虹膜膨隆的实验设备获得兔虹膜组织随前后房压强差增加而膨隆变形的二维图像,再利用立体视觉技术计算虹膜组织发生膨隆变形的三维信息. 结果本研究得到模拟前后房压强差分别为100Pa、200Pa时虹膜膨隆的二维曲线和三维信息. 结果证实随着前后房压强差增大,虹膜发生膨隆变形.虹膜膨隆的二维曲线的切线和虹膜径向之间的夹角越大,房角越小,此时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越大.

  • 儿童弱视168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晓瑜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发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本文对我科诊治的168例儿童弱视作一系统详尽的分析,旨在高度重视此病,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 视觉功能损害和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章欣怡;李丽萍

    老年人跌倒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视觉损害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从视力、视野、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等多方面归纳了视觉损害与老年人跌倒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

  • 人立体视觉的发育

    作者:李超;孔德兰

    立体视觉研究是现代眼科的新领域,是人类和高等动物在三维空间中后天获得的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高形式,是人类从事各种精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Banks[1]通过对动物及人的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存在双眼视细胞,它对立体视觉发生和完善起决定作用.近年来,电生理研究也发现和证实了双眼视细胞的存在.尽管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从多方面均表明,人类的双眼视觉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内受到任何异常因素影响特别是斜视导致视轴不平衡,一眼受到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均可导致未发育或发育未完善的的立体视觉丧失或停顿.同时,也只有在立体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去除阻碍双眼视觉发育的因素才可能获得正常立体视觉.

  • 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BOLD-fMRI表现

    作者:谢青;王小琴;鲁宏;王雄

    目的 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全脑BOLD-fMRI的表现.方法 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共同性斜视组)和立体视觉正常者10名(正常组),接受BLOD-fMRI.采用SPM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结果 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可见右侧舌回和左侧枕中回激活,正常组可见双侧枕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激活.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P<0.05),主要位于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双侧缘上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额下回、左侧岛叶.结论 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患者脑区激活范围小于正常者,其立体视觉异常的中枢神经机制可能与顶叶、颞叶功能下降有关.

  •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fMRI评价

    作者:张权;张云亭;郭明霞;李威;张敬

    目的 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功能状况,讨论立体视觉功能障碍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两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内容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点平面图和立体图,要求被试通过红蓝滤光镜片观察图案,识别平面或立体图.采用SPM2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随机效应组分析方法获得弱视组及对照组在平面刺激和立体刺激下的平均图,并采用组间分析获得两组在立体视觉刺激下的差异图.结果 两种图形刺激下,两组均见双侧枕叶激活;立体图刺激下对照组还可见双侧顶叶激活,弱视组仅见右顶叶激活.立体图形刺激下,对照组减患者组的差异图显示右侧枕叶和双侧顶叶后部激活.结论 双侧顶叶后部激活下降或消失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障碍的一种神经机制.

  • 腹腔镜超声检查在LC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捷;嵇振岭

    随着现代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该手术方法在很多医院的广泛开展,由其引起的胆管损伤以及胆管结石遗留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在没有立体视觉和手的触觉反馈的情况下,如何防止胆管损伤及减少胆道残石则成为腹腔镜外科医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往术者常借助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1OC)了解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的关系,有无梗阻,有无胆道损伤等.

  • 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矫治术标志线的应用

    作者:张华;田冰玉;李晓玲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多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原因是眼神经核或上睑提肌发育不全.下垂不仅阻挡视线以及有损于面容美观,而且重度患者常影响视觉功能,尤其单眼下垂可导致视觉剥夺性弱视和立体视觉减退,需要实施手术矫治.由于引发的病因、发病的程度、发生的时间及单侧或双侧、视力受损程度等不同,手术时间和术式选择也有差异[1].

  • 屈光参差对双眼视的影响

    作者:

    立体视锐度对视锐度在20/20至20/40范围内的单眼变化比双眼对称性变化更为敏感.Simons指出,定量的双眼视检查对于由轻度屈光不正引起的少量的对称性的视觉差异是不敏感的,而对于与双眼视觉差异有关的双眼视功能障碍则是敏感的.已经发现,Titmus检查,即一种显示轮廓的立体视检测,因有许多单眼线索并不可靠.随机点立体图的图形仅在有深度觉时才能看见,因而用于检测弱视.但是Campos与Enoch发现一些屈光参差性弱视病人因影象不等而无中心融合,然而他们有立体视觉,甚至能进行随机点立体图检查,由此认为通过检查立体视觉来筛选弱视可能是一种误导.Lang也注意到许多屈光参差性弱视病人通过了随机点立体图检测和Titmus检查.为此,作者研究观察了屈光参差对双眼视的影响以及屈光参差病人立体视与融合功能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对25例屈光参差病人进行研究,记录每例病人屈光检查状况和佳矫正视力.病人戴镜矫正后进行线状镜、4-D三棱镜试验、Worth四点检查和TNO立体视检查. 结果:屈光参差的程度和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人经线状镜检查均未发现中心抑制.25例病人经4-D三棱镜试验屈光度高侧眼均为阳性,但19例屈光度高侧眼的快速扫视运动速度都较对侧眼慢.Worth四点检查,远距离测定时15例(60%)病人有融合,而9例(30%)有抑制,1例(4%)有复视.有抑制或复视的病人屈光参差程度明显高于有融合的病人;近距离测定时,有3例表现抑制.对于7例视远抑制或复视而视近有融合的病人,其屈光参差程度和弱视程度无显著性差异.TNO检查中,19例有立体视的病人平均立体视锐度为634.7秒弧.6例(24%)有正常的立体视,13例(52%)立体视锐度下降,6例未测出立体视.立体视锐度的降低与远距离Worth四点检查融合阴性成正比.立体视的降低与弱视程度成正比.Snellen视力表上差异≥3.29行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与立体视的降低或丧失相关.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弱视程度比屈光参差的程度更能引起双眼视的损害.几乎所有屈光参差病人都有融合,中心抑制暗点并不存在,所谓的"周边融合"实际上是旁中心融合.融合功能减弱、立体视锐度下降都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程度成正比.屈光参差性弱视在Snellen视力表上差异>3行就能够引起对立体视的损害.作者建议可以用TNO立体视检查来筛选有意义的弱视.

  • 斜视矫正术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

    作者:齐梦;赵博文;周金琼;王京辉;孙省利;付晶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进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91例.方法 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共同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间歇性外斜视组;按手术时年龄分为≤9岁组和>9岁组.观察术前、术后1、3个月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 同视机双眼视觉三级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91例患者中,术前分别有26.7%、19.4%、11.0%及 41.9%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1个月分别提高至90.1%、64.4%、33.0%及57.1%,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4.8%、79.1%、37.7%及63.9%,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术前,间歇性外斜视组38.1%、29.5%及72.4%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0.01).术后3个月,间歇性外斜视组93.3%、48.6%及87.6%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均<0.05);恒定性外斜视组55.8%的患者具备近立体视功能,共同性内斜视组为14.0%(P<0.001).>9岁组,术前28.1%、21.9%、14.6%及31.3%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3.8%、75.0%、37.5%及58.3%,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斜视矫正术有助于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双眼视觉功能优于其他类型斜视;大龄斜视患者术后也可能获得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

  • 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莉;任杰;徐亮;张景尚;赵晶

    目的 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three dimensional,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作用.设计 观察性交叉研究.研究对象 2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0~30岁之间,-3.0 D<屈光状态<+1.0 D.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中观看偏振光原理的3D显示器.显示器可分别以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三维两种方式显示观看内容.观看视频前安装好眼动仪设备,每位受试者分2次观看相同内容2D显示及3D显示视频各40分钟,用眼动仪实时记录观看视频中的各项眼动指标变化,并比较观看3D和2D视频时眼动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眨 眼频率与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眼跳速度与加速度、眼跳持续时间、眼跳幅度.结果 在观看3D视频中眨眼频率明显低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1),随着观看3D时间的延长,眨眼频率增加,而观看2D过程中眨眼频率无明显变化.眨眼持续时间在观看2D和3D过程中无明显差异.观看2D和3D视频过程中瞳孔大小无明显差异(左眼:P=0.86;右眼:P=0.64).观看3D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持续时间短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2).观看3D和2D过程中注视持续时间双眼无差异(3D:P=0.94;2D:P=0.98).观看3D和2D过程中眼跳各项参数(眼跳频率、持续时间、幅度、速度与加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与观看2D视频相比,在观看3D视频过程中,眼跳幅度较大,眼跳频率较快,眼跳持续时间较短,眼跳速度较快.随着观看3D视频时间延长,眼跳频率下降,从初平均每分钟980.8个眼跳(左眼)到后平均每分钟937.2个眼跳(左眼).左右眼的眼跳幅度无明显差异(2D:P=0.94; 3D:P=0.65),左右眼的眼跳速度无明显差异(2D:P=0.90; 3D:P=0.82).结论 观看3D视频会使眨眼频率减少,眼跳速度加快,眼跳频率及幅度增加,而瞳孔直径在观看2D与3D视频间无明显差异.观看3D视频40分钟终末阶段,所有数值增加的眼跳参数趋于与观看2D视频相同的水平,表明观看40分钟3D视频引起的眼动参数变化与关注度提高有关.

  • 应用调节检查仪分析观看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

    作者:张莉;徐亮;王小兵;赵世强;李建军

    目的 应用调节检查仪AA-1(Accommodation Analyzer-1,AA-1)分析观看三维(three dimension,3D)立体视频诱导的人眼视疲劳.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20~30岁健康受试者48例,屈光状态为正视或轻中度近视(球镜>-5.0 D,柱镜在-1.0~+1.0 D之间),矫正视力均为1.0.方法 每位受试者分别观看两个不同立体显示技术的立体电视40分钟,A屏为硬屏偏振光4K立体电视;B屏为快门眼镜式4K立体电视.在观看前后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调节功能,应用调节分析仪(AA-1)测试受试者的调节反应量及调节微波动高频(microfluctuation high frequency,HFC)值,填写主观问卷(包括眼干、眼痛、视物模糊或头晕头痛等症状,评分为1~10分,分值越高疲劳程度越重).分析受试者在观看屏幕前后以及比较观看两个屏幕之间主观评分、各项调节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 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性辐辏/调节比(AC/A),HFC值以及观看3D视频后的主观评分.结果 受试者在观看B屏前右眼调节幅度为(13.22±3.39)D,观看后为(13.92±4.13) D(P=0.035);左眼观看前为(13.93±3.99)D,观看后为(15.28±6.13) D(P=0.018).而观看A屏后,仅左眼调节幅度较观看前变化显著(P=0.010).观看A屏前后右眼HFC值分别为(60.10±10.96)、(60.26±10.74)(P=0.450),左眼观看前后HFC值分别为(61.22±9.00)D、(61.84±9.67)D(P=0.001).而观看B屏后,右眼和左眼的HFC值[(58.45±10.63)D和(59.59±13.09)D]均较观看前[(58.93±11.20)D和(60.87±11.31)D]下降(P均=0.000).主观问卷中,观看A屏和B屏的总评分分别为(3.13+2.35)分和(3.70+2.27)分(P=0.450).结论 观看立体视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视疲劳.通过AA-1仪检测HFC值及调节反应量变化,能够客观反映调节紧张及视疲劳的程度.

  • 同视机三级功能画片应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吴奇志;卢炜;王京辉

    目的 比较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时各种画片的检查结果,帮助检查者尽快选择适合的画片.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正常人41例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4例.方法 分别使用同视机所配的不同度数的画片对正常人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观察同一患者对Ⅰ级功能四种不同画片所查重合点的平均弧度、Ⅱ级功能三种不同画片所查融合范围的平均弧度,并进行比较,Ⅲ级立体视觉功能采用定性和随机点定量画片检查,对两组当中有立体视觉的人数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同视机三级功能的弧度,随机点定量画片的秒数.结果 同视机Ⅰ级功能:四种画片检查正常人所得重合点的平均弧度分别为1.47±1.68、1.21±1.21、1.68+1.60、1.32±1.27,四种画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5,P=0.619);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平均弧度分别为8.41±4.30、8.73±4.26、8.45±3.86、8.73±4.28,四种画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0,P=0.987).同视机Ⅱ级功能:三种画片检查正常人所得融合范围的平均弧度分别为26.03+6.17、21.11±6.87、17.21±5.40,三种画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60,P=0.000),说明正常人融和范围的大小与所用画片度数的大小存在一致性关系;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别为21.74±7.43、21.31±7.82、20.32±7.53,三种画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0,P=0.556).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和随机点定量画片检查正常人有立体视觉的人数分别为35例(85.4%)和41例(1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7,P=0.027);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立体视觉的人数分别为32例(72.73%)和26例(59.1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1,P=0.177).结论 同视机Ⅰ级功能检查可以任选一组画片;同视机Ⅱ级融和功能的检查可选用中间度数的画片;Ⅲ级立体视觉的检查,正常人应选用定量画片,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两种均可选用.(眼科,2008,17:120-122)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作者:陈妮;李志敏;谷浩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ck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pICL)植入术对屈光不正患者双眼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pICL植入术的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40例(77眼).方法 将术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立体视觉分别与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立体视觉进行比较.主要指标 UCVA、BCVA、立体视觉.结果 术前UCVA和BCVA分别为(0.06±0.06)和(0.85±0.22).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UCVA分别为(0.92±0.24)和(0.97±0.25),均较术前BCVA有显著提高(P均=0.000).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近距离立体视觉无明显改善(P=-0.259);术后3个月近距离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P=0.016).在<2.50 D的屈光参差组中,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的近距离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P=0.046).在≥2.50 D的屈光参差组中,各组间两两比较,近距离立体视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3、0.158、0.774).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远距离立体视觉均有明显改善(P=-0.010、0.000).在<2.50 D的屈光参差组中,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远距离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P=0.001).在≥2.50 D屈光参差组中,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远距离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P=0.009).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小双眼的屈光参差,改善双眼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

201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