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V征手术治疗和术后立体视重建

    作者:张林娜;陈澎;田旭;蒋华;张晓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征的手术效果并探讨其发病原因,手术前后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根据52例V征患者向上和向下25°注视时的斜视度变化及下斜肌功能将病人分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即水平肌后徙和/或缩短+下斜肌减弱术、水平肌后徙和/或缩短+垂直移位术及水平肌后徙和/或缩短并垂直移位+下斜肌减弱术矫正V征.观察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双眼视功能变化.结果1.52例V型斜视患者,39例具有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占75%.2.三组病人上下斜视角差分别由术前(21.14±3.49)△、(41.70±8.77)△、(22.78±5.65)△变为术后(7.05±3.04)△、(6.80±3.11)△、(7.05±2.90)△.3.用同视机、Worth四点灯、Titmus立体图检查,V-内斜、V-外斜术前、术后融合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斜肌功能异常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治疗V征有多种手术方式,要根据病因及患者的上下斜视角差加以选择.本研究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V征不仅矫正限位,其双眼视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可获得精细立体视,达到了功能治愈.因此,三种手术方式均为治疗V征的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空军飞行员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超;宋跃;刘姝;赵梅生

    目的 测试和分析空军飞行员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情况,以改进招飞体检中现行的视功能检查方法.方法 应用美国Stereo Optical Co.生产的Optec(R)、3500视觉检查仪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对33名(66眼)本科飞行员进行夜、夜+周边眩光、昼、昼+周边眩光四种状态下5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远、近距离立体视觉的检查.结果 从95%可信区间和均数曲线图中可见夜和夜+周边眩光状态下对比敏感度曲线的峰值在3~6c/d;昼和昼+周边眩光状态下对比敏感度曲线的峰值在6c/d.近距离立体视觉均为40"(100%)的中心立体视.远距离立体视觉中心立体视为30名(90.9%),周边立体视为3名(9.1%).结论 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检查在招飞体检及其他特殊职业人员的选拔和筛选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屈光不正儿童立体视觉敏感期临床研究

    作者:孔德兰;李超;杜学龄;王晓丽;杨华

    目的:探讨正常和屈光不正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研究不同年龄组发生屈光不正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对300名正常儿童,334名屈光不正儿童进行视力,届光度,远、近立体视阈值检查,分析结果.结果:(1)正常儿童中,9岁以前各组近立体视、远立体视阈值正常率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9~12岁各组近立体视和远立体视阈值正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近视儿童中,3~8岁各组矫正前、后远、近立体视阈值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8~12岁组间矫正前、后远、近立体视阈值正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远视儿童中,矫正前近立体视锐度及远立体视锐度,3~7岁各组正常率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7~12岁各组正常率提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4)屈光不正与对照组间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视眼及近视眼组间的近立体视锐皮正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P<0.05),远视组正常率高于近视组.屈光不正患者远、近立体视阈值正常率在高、低度屈光不正组间有差异差异(P<0.05).结论:(1)9岁以前是正常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屈光不正可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发病愈早,程度愈深,影响程度愈大.(2)屈光不正儿童的立体视阈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其发育由于视力、调节、辐辏等因素影响,敏感期较正常儿童早.建议及时发现并矫正屈光不正,尤其是中、高度远视患儿.

  • 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检测白内障术后患者立体视觉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强;姚克

    目的 应用计算机立体视检查系统研究随机点大小和密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立体视功能的测定,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立体视功能.方法 应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random-dot stereogram,RDS)对78例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并Acrysof单焦人工晶状体(美国ALCON公司型号SN60WF,非球面组)或Restor+3 D多焦人工晶状体(美国ALCON公司型号SN6AD1,非球面渐进衍射型多焦点组)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立体视功能测定,分别按3种不同密度和4种不同随机点大小的检查并比较其差异,同时结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不同予以进一步分析.结果 (1)多焦组的裸眼中距离视力和裸眼近距离视力均显著好于单焦组.(2)当随机点的大小固定而密度不同时,患者立体视锐度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3)当随机点密度相同而大小不同时,患者立体视锐度检查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多焦组立体视锐度显著优于单焦组.结论 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是一种可靠的测量立体视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立体视觉功能可能牵涉到复杂的神经学机制,视力可能并不是决定白内障术后患者立体视觉功能优劣的主要因素.

  • 屈光相关性弱视137例儿童立体视觉损害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梁晓翠;周炼红;易贝茜;蔡丽;叶美红

    目的 对比分析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的损害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初诊为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137例,按弱视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屈光不正性弱视81例(127只眼),B组为屈光参差性弱视56例(56只眼).所有患儿经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同视机、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对两组弱视儿童严重程度、立体视、屈光状态的差异进行统计.结果 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以中度弱视居多,占63.39%;与B组比较,A组重度弱视者比例较小,中度弱视者比例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屈光相关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占69.95%;与B组相比,A组远视比例较大,散光者比例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同时视及融合功能异常率较高,黄斑立体视存在率较高,无立体视者比例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立体视及周边立体视存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光相关性弱视会损害患儿的立体视觉,屈光参差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比屈光不正性弱视更严重.远视是屈光相关性弱视主要的致病因素.

  • 散光对远立体视觉的影响

    作者:郑广瑛;郭静君;杜君;刘苏冰;唐秀侠;张卫霞;张金嵩

    目的 探讨散光对患者远立体视觉的影响,为散光的临床矫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准分子激光门诊的近视散光患者222例,分别检查其矫正球镜和矫正球柱镜后的立体视觉,研究散光大小、轴向及双眼柱镜差值等因素对其远立体视造成的影响。结果 柱镜矫正后186例(83.8%)患者远立体视锐度显著提高;双眼柱镜差值较小者及双眼呈对称散光者的立体视觉较好。结论 散光度数的大小不影响成年人屈光不正矫正后的立体视觉;双眼散光度数差值越小、双眼散光轴向越趋于对称,立体视功能形成就越好。

  • 不同戴镜情况近视患者LASIK术后立体视功能的研究

    作者:周清;李飏;陈剑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不同戴镜情况的近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从双眼视功能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为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入选对象为2008年3月到2008年8月间行LASIK治疗双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4例,选取屈光正视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33岁,平均26.7岁,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根据术前戴镜状况分为持续戴镜组、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术后随诊3个月,比较不同屈光度的不同戴镜组术前裸眼、术前戴镜、术后10 d及术后三月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术前戴镜检查,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远立体视功能受损(P<0.05).高度近视持续戴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远立体视功能受损(P<0.05).术后,不同屈光度三组的近、远立体视功能得到改善,但中、高度近视患者,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近视患者不坚持配戴合适的眼镜会出现立体视功能受损.LASIK术后立体视功能渐趋正常,特别是对于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的近视患者,有利于恢复立体感知.

    关键词: LASIK 立体视觉 近视
  • 双眼植入多焦和单焦人工晶状体后视力及立体视比较研究

    作者:汤坚岑;张忆;魏锐利;蔡季平;祝丽娜;谭烨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ReSTOR+3D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与传统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后全程视力和立体视觉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公利医院眼科治疗的病人18例(36只眼)植入ReSTOR+3DMIOL(SN6ADI),20例(40只眼)植入传统球面SIOL(SNt0AT).以术后第二眼为标准随访3个月.测两组的远、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锐度,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及佳远、近矫正视力两组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1.14、1.74、0.99,P>0.05),在25cm、30cm、33cm、40cm、50cm、60cm、70cm近中距离上,MIOL组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均优于SIOL组(t值分别为14.02、20.28、24.52、32.74、21.91、11.66、9.76,P<0.01).MIOL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优于SIOL组(P<0.05).双眼矫正近视力后,两组的立体视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4.97 P>0.05).结论 ReSTOR+3D多焦点IOL较单焦点IOL可提供更好的近、中视力和裸眼近立体锐度,实现了很高地脱镜率,良好地全程视力使其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双眼立体视觉发育的影响

    作者:栾瑛;刘斌;高雁;王淑霞;王丹;谷树严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79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不同发病年龄、不同戴镜年龄、不同斜视程度、戴镜及治疗前后的立体视功能、及与65名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的比较,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双眼视觉较正常儿童比较明显异常;发病年龄越小,立体视功能越差;戴镜年龄越小,双眼视觉的发育与恢复越好;眼位偏斜程度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发病年龄越小,戴镜年龄越大对立体视功能影响越大;反之发病年龄越晚,及时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立体视功能恢复的就越好.显斜及屈光不正都会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功能的发育.

  • 框架眼镜矫正成人高度屈光参差立体视重建的分析

    作者:孙凤珍;杨积文;郭如汾

    目的 观察成人高度屈光参差经框架眼镜矫正后两眼立体视重建的效果.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视光中心进行验光配镜的高度屈光参差,并戴镜后可完全耐受的69例患者为对象,年龄20~45岁.经眼部检查,无斜视及眼部其它疾病,矫正后双眼视力均为1.0.屈光参差范围球镜:4.00~5.50 DS之间,柱镜范围:0.50~1.00 DC,综合验光仪检查虽然有感觉融像但没有立体视觉.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 戴镜1个月时,立体视重建患者33例占47.8%,3个月时,立体视重建患者48例占69.6%,6个月时立体视重建患者57例占82.6%,经统计学分析,x2值分别为67.97、70.57、93.73,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2.50 D以上的屈光参差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完全矫正,矫正后因各眼所见图像的空间频率相同时可有佳视力,使双眼视得以重建.框架眼镜矫正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显丽;张凤妍

    目的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人工晶状体之一.该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由于其种类不同,光学质量及适应人群亦不同.文中对其种类、原理、视力、对比敏感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近视性屈光参差LASIK前后立体视觉的评价

    作者:吴章友;潘红飙;万川

    目的 用多种方法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术前及术后远、近立体视觉,从视觉高级形式的角度评价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手术前和LASIK手术3个月后,采用颜氏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金贵昌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觉,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片检查远立体视觉.结果 LASIK术后3个月,91.9%患者裸眼远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3种方法检查术后远、近立体视锐度均明显增进.立体视觉的增进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手术能重建、改善和促进立体视觉功能,有效地矫治屈光参差,手术安全、治疗效果肯定.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量与立体视觉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芹;许乐文;张海霞;刘晓红

    目的 探讨立体视觉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量的关系,以提高术后正位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按常规手术量矫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病例资料,查验其术前有无远近立体视觉及术后眼位情况;另对间歇性外斜视中具有远立体视患者进行手术量调整的研究.结果 回顾性资料中,术前无立体视觉和只有近立体视觉的患者,其术后正位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有远立体视者,其术后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只有近立体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资料中,术前有远立体视觉的患者均在常规手术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手术量,术后眼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仅有近立体视而采用常规手术量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术前远立体视的存在与否,调整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量,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 222名飞行员全息立体视觉图测定

    作者:王勤;任新民;韩兵;李文梅

    随着人们对立体视觉的关注,国内外不断涌现出立体视觉新的检查手段,我国继颜少明等推出立体视觉检查图后,许澍翔等成功地研制出全息立体视觉检查图(以下简称全息图).我们应用全息图中的第一类图卡即由随机点图对合成的全息图,检查了222名海航飞行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飞行员 立体视觉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诱发电位、立体视觉的改变

    作者:黄立;付燕荣;李永华;王殿义

    [目的]对16例32眼高度近视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立体视觉的改变,从客观角度研究该手术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近3年收治并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能按时随访的高度近视16例32眼,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P-VEP、立体视觉检查,比较观测P100的波幅、潜时及波形和远近立体视觉.[结果]术前波幅(3.201 ±0.899) μV,潜时(126.116±4.096) ms,术后波幅(6.355±1.327)μV,潜时(114.516±7.085) ms.与术前相比,术后P100的波幅上升、潜时缩短、远近立体视觉的增加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共同性斜视术后的立体视觉

    作者:邹欣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视觉的重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应用同视机、三棱镜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斜视度检查、视功能检查,分析结果.[结果]用统计学分析12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其中79例获得立体视觉,功能治愈率61.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斜视性质、眼位矫正效果、术前矫正视力、斜视度与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密切相关.[结论]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早期矫正眼位有利于获得立体视觉,达到功能性治愈.

  • 单眼弱视儿童临床基本治愈前后立体视锐度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付姝

    目的 分析单眼弱视患儿临床基本治愈前后立体视锐度(SA)的变化,探讨单眼弱视类型、程度、初诊年龄及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对建立SA的影响.方法 测量129例临床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治疗前后SA.结果 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前后正常SA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疗效好,单纯斜视组疗效差,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轻、中度弱视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弱视组疗效与轻中度弱视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斜视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SA得到明显改善.2)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及部分斜视并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易于建立良好的SA.3)重度屈光参差性、单纯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难以建立正常SA.4)初诊年龄愈小愈有利于正常SA建立.5)双眼单视功能训练有利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SA的建立.

  • 近视眼治疗史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王华;刘双珍

    1近视治疗的发展史1.1配镜治疗阶段大多数近视眼属于轴性近视.中国是早使用眼镜的国家.15世纪发现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可提高远视力,这逐渐发展成为近视眼常见的治疗方法--配戴凹透镜矫正镜片,它可使焦点后移正好落于视网膜形成清晰物像矫正近视眼.佩戴框架镜具有安全、方便、耐用和易于接受等优点,但存在不美观、笨重、光学缺陷致视觉质量差和视野缩小等缺点.1930年发展起来的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克服了框架镜的缺陷,消除了三棱镜作用和斜向散光,减少了放大率,具有更好的立体视觉和较大视野,方便美观,满足了一些特殊职业的需求.但由于角膜接触镜是直接佩戴在角膜表面的,改变了正常的角膜生理环境,容易导致损伤、感染、慢性结膜炎和干眼症,因而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的视觉质量分析

    作者:卢志霞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 立体视觉缺损对弱视儿童弱视眼视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居正;王丽萍;陈宏;孙朝晖

    目的:探究立体视觉缺损对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集了257例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和光栅视力数据,并用SPSS及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成人弱视中有立体视觉组(立体视≤800 s)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和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立体视> 800 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P=0.006 2,P=0.031 8);②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视力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2);③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 8,P=0.260 2).结论: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在无立体视觉的情况下缺损更严重,而游标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无显著的变化.但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后,无立体视觉的弱视患者弱视眼的游标视力显著差于有立体视觉的患者.因此,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无立体视觉的患儿,当弱视眼的视力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该积极配合立体视觉训练,以助于弱视眼的康复.

201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