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路;宫可同;殷中罡;张波;徐建华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结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 61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压砸伤9例,机器绞伤4例.创面部位:踝关节周围6例,足跟3例,足背4例,脱套伤截趾术后残端及前足底7例.创面范围15 cm×10 cm~ 27 cm×1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1~52 d,平均27 d.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方法修复,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1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4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3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1例,股前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其中采用嵌合穿支皮瓣5例,分叶穿支皮瓣5例,血流桥接穿支皮瓣3例(以血流桥接的方式将2个穿支皮瓣串联),联体穿支皮瓣3例.皮瓣切取范围10.0 cm×6.5 cm ~ 36.0 cm×8.0 cm;皮片切取范围为5 cm×3 cm~ 18 cm×12 cm.结果 术后18例皮瓣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致皮瓣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8.3个月.受区无感染发生,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部恢复日常行走功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游离穿支皮瓣能修复足踝部任何区域,尤其是前足底负重区域创面,且供区损伤小,联合游离植皮是一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修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杨丽嫦;彭文

    目的 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咽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应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对8例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的咽瘘缺损进行修复重建.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51.8岁.病程8~62个月,平均27.5个月.咽瘘缺损范围为4.0 cm×2.5 cm~6.0 cm×4.0 cm,颈部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6.0 cm×4.0 cm.皮瓣大小为7.0cm×4.0 cm×0.3 cm~9.5 cm×6.0 cm×0.5 cm.以胸肩峰动脉穿支为蒂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3±0.5)mm,其旋转点至受区中心距离为(94.5±1.9) m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7~14d,平均9.6 d.改良吞钡试验未发现瘘或狭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42个月,平均28.5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咽瘘复发或咽食管狭窄.胸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均恢复了正常饮食.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一旦发生咽瘘应早期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修复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的咽瘘缺损.

  • 穿支螺旋桨皮瓣在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珊;刘元波;于胜吉;臧梦青;赵振国;徐立斌;张鑫鑫;陈博;丁强

    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8年7月-2015年7月,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0 ~ 82岁,平均53.4岁.病程1~420个月,平均82个月.肿瘤位置:大腿10例,膝关节附近2例,小腿2例,上臂1例,肘关节附近3例,前臂1例.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4 cm~24 cm×16 cm,共应用23个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30 cm×13 cm)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穿支血管源动脉包括股动脉2例、股深动脉3例、旋髂浅动脉1例、旋股外侧动脉6例、膝上外动脉2例、腓动脉2例、胫前动脉1例、肱动脉4例、桡动脉1例及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1例.结果 术后20个皮瓣全部成活;3个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80、150、100°)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2个清创后植皮修复,1个清创后用自由设计的小腿穿支皮瓣修复;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19个月.无感染、血肿、皮瓣全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肘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 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手术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子阳;张文夺;魏在荣;吴必华;李海;孙广峰;金文虎;唐修俊;邓呈亮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5月,对12例足踝部创面患者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男7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7例.病程7~45d,平均16d.创面范围6 cm×4 cm~10 cm×5 cm.术前行DSA观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以及各穿支血管间的关系,据此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 ~ 11 cm×6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在向浅层走行过程中发出上行支及下行支,各分支相连接形成纵向链状吻合,血管链走行方向与肢体纵轴一致.根据DSA观测结果设计并顺利切取皮瓣,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创面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及供区均无溃疡形成.患足行走正常.结论 DSA能准确观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大小、分布及吻合情况,为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提供了影像学依据,提高了该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成功率.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赵文权;刘建华;刘超;李志勇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ree flap,MSAP)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4月,采用MSAP修复12例舌癌术后缺损.男7例,女5例;年龄45~68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8例,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病程2.0~8.5个月,平均4.3个月.肿瘤部位:舌缘8例;舌腹4例,其中1例浸润口底.TNM分期:T2N0M07例,T2N1M0 2例,T3N1M02例,T4N1M0 1例.肿瘤范围3.0 cm×2.0 cm~4.5 cm×3.0 cm.MSAP切取范围4.0 cm×3.5 cm ~ 6.5 cm×6.0 cm.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5.5 ~ 8.3 h,平均6.8 h;皮瓣制备时间54~85 min,平均65.6 min.术后除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11例切口达Ⅰ期愈合,1例因局部感染经换药后Ⅱ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3.7个月.随时间延长,皮瓣表面皮肤逐渐出现黏膜化改变.患者发音逐渐清晰,术后6个月时可基本正常交流.小腿供区未遗留明显瘢痕,均无肢体运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SAP解剖结构稳定,皮瓣厚薄、质地适宜,应用其修复舌癌术后缺损后舌体外形和语言功能恢复满意,且供区并发症少.

  • 基于CT血管造影的胸背动脉三维可视化研究

    作者:沈美华;任鹏;肖虎;艾合买提江·玉树甫;买合木提·亚库甫;王彦林;亚默罕默德·亚力克

    目的 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胸背动脉数字化解剖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行主动脉CTA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0例患者(20侧)主动脉CTA图像,利用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测量胸背动脉起源、穿支数量、分型、内径、蒂长,并行穿支血管的体表定位以及模拟胸背动脉穿支组织瓣切取.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10例患者胸背动脉均起源于肩胛下动脉,共发现穿支血管76支,其中32支(42.1%)来自胸背动脉内侧支,44支(57.9%)来自胸背动脉外侧支.69支(90.8%)胸背动脉穿支属肌皮穿支型,7支(9.2%)为直接皮动脉型.胸背动脉内径(1.69±0.23) mm、蒂长(2.12±0.64) cm.胸背动脉外侧第1穿支位于肩胛下角水平线上方(1.65±0.42) cm、肩胛下角垂直线外侧(1.68±0.31)cm;内侧第1穿支位于肩胛下角水平线上方(1.43±0.28) cm,肩胛下角垂直线外侧(1.41±0.28) cm.成功模拟胸背动脉穿支组织瓣切取.结论 CTA是在体研究胸背动脉解剖较直观的方法,三维重建后可清晰显示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走行和分布等三维立体信息,能有效、准确指导皮瓣设计.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的临床应用及对供区影响观察

    作者:金文虎;魏在荣;邓呈亮;孙广峰;唐修俊;张子阳;张文夺;王达利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筋膜瓣+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疗效及对供区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3 ~ 56岁,中位年龄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软组织缺损位于下肢7例,上肢2例;伴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2例,肌腱合并骨外露5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 cm×7 cm ~ 20 cm×18 cm.术中组织瓣切取范围14 cm×8 cm~23 cm×l9 cm.受区筋膜瓣取头部断层皮片植皮覆盖.供区无张力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探查并重新吻合动脉后组织瓣成活;2例出现筋膜瓣上植皮部分溶解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植皮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2例.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 24个月,平均10个月.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无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均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供区仅遗留一线形瘢痕,对大腿外观及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组织瓣可修复四肢软组织较大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减少了供区损害,符合整形外科基本原则.

  • 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鹏;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王宝云;昝钦

    目的 探讨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应用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24例手腕部创面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9~54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外伤22例,其中机器绞榨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5例,锐器刺伤1例,电击伤2例;病程2~20 d,平均11d.前臂恶性肿瘤切除后2例,其中右前臂黏液脂肪肉瘤1例,左前臂鳞状细胞癌1例;病程7d及3个月.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5 cm×4.0 cm~10.0 cm× 7.5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4.0 cm~20.0 cm× 8.5 cm.供区皮下游离后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11~14mm,平均12 mm.皮瓣无溃疡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19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前臂桡动脉腕上穿支链状供血皮瓣切取时不损伤桡动脉,对于尺、桡动脉腕部吻合网损伤者也可应用;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外形可,是修复手腕部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海涛;时莹瑜;王怀胜;刘勇;张艳阁;岑瑛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8例拟行ALT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4岁.其中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头皮撕脱伤2例,颈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l例,腹股沟区隆突性纤维肉瘤术后缺损1例,腹股沟区黑色素瘤术后缺损1例,面部凹陷畸形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7cm~22cm×18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流速快、穿肌肉走行距离短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并将术前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情况进行比较.皮瓣切取范围为14 cm×9 cm~25 cm×20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共发现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19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18支,准确率为94.7%.术中见穿支血管出肌点及肌肉内走行方向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术后1例出现皮瓣下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忠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问4~l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 结论 ALT皮瓣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并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

  • 不同血管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明;文根;成亮;汪春阳;柴益民

    目的 通过观察兔不同血管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分析不同蒂部结构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佳切取方法.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雌雄不限,体重2.5 ~ 3.0 kg.随机取一侧后肢外侧设计大小为7 cm×1 cm、蒂长0.5 cm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根据切取皮瓣蒂部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A组制备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B组为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C组为穿支筋膜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D组原位回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第7天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记录成活率;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监测皮瓣中段动脉血流灌注情况,测量血液灌流(perfusion unit,PU)值.结果 术后A、B组皮瓣无明显肿胀,皮瓣近端色泽红润,远端苍白;C组皮瓣肿胀明显,但逐渐减退,皮瓣远端皮肤苍白;D组皮瓣逐渐变黑.术后第7天,A、B、C、D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74.0%±2.7%、60.0%±2.5%、75.0%±3.5%、0,皮瓣中段PU值分别为83.39±4.25、28.96±13.49、81.85±5.93、8.10±3.36.以上两指标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单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成活面积稳定,早期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低,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较好的切取方法.

  •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姚刚;周芳;Peter C Neligan

    目的 介绍5种穿支皮瓣在乳房、舌等器官再造,肿瘤切除或外伤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游离或带蒂的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31例.其中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16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9例,鳞癌4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累及舌并行3/4舌切除再造舌3例;大供瓣范围为26 cm×15 cm.腹壁下动脉系统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再造10例,游离横形腹直肌肌皮瓣(fre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FTRAM)2例,其中9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择期再造9例,即期3例,即期再造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GA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inf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IGAP)再造乳房各1例.胫后动脉比目鱼肌带蒂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15 cm×5 cm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6 cm×4 cm伴骨外露1例.供瓣区直接缝合27例,3例ALT皮瓣和1例PTA皮瓣应用刃厚皮片覆盖供瓣区.结果 应用游离皮瓣30例,带蒂皮瓣1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为ALT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颈部缺损,吻合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甲状腺上动脉,术后6 d行坏死皮瓣清除,应用右侧胸大肌肌瓣加游离植皮术修复创面.1例双侧DIEP者部分脂肪液化,2例FTRAM乳房再造者术后2周腹部疼痛.PTA带蒂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2 cm×1 cm坏死,经换药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3~6个月,余各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无并发症,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 尽管穿支皮瓣存在血管变异,对解剖及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不足,但在修复重建外科中仍代表重要的进步,能以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再造.

  •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作者:张启旭;乔群;陈光宇;滕利;柳成;闫迎军;刘冬;孙桂森;崔正礼;周刚

    目的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 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佟长贵;童致虹;梁海东;曾伟锋;苑博;孙赫阳

    目的 总结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1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20例(20指)指端缺损.男15例,女5例;年龄20 ~ 47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挤压伤8例,切割伤12例.损伤指别:拇指3例,示指7例,中指9例,环指1例.创面范围1.5 cm×1.2 cm ~ 1.8 cm×1.5 cm;均伴指骨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1.5 cm ~ 3.0 cm×1.8 cm.供区以皮瓣小桨及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4个月.皮瓣修复后指端外形良好,无指甲畸形,术后9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达3.4 ~ 5.8 mm,平均3.9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获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 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避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修复患指后外观良好,不影响指间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 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

    作者:钱俊;芮永军;施海峰;吴权;吴柯

    目的 总结指背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指背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19~66岁,平均31.7岁.致伤原因:机器冲压伤9例,重物压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0 min~36h,平均7.4h.指别:示指3指,中指5指,环指5指.缺损范围1.0 cm×1.0 cm ~ 2.5 cm×2.0 cm.第1皮瓣覆盖缺损创面,第2皮瓣覆盖第1皮瓣供区,第2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5个月.各皮瓣色泽红润、质地良好;第1皮瓣供区无凹陷、破溃,第2皮瓣供区线性瘢痕愈合,整体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按手指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手功能:优9指、良3指.结论 采用指背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指背创面缺损,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较好.

  • 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聂涛;戴闽;邹帆;李明军;刘俊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治9例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7.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2例.左侧6例,右侧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18h,平均7.2 h.一期行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二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2例跟骨内侧创面发生浅表感染、1例跟骨外侧切口愈合不良;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26个月,平均12.8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为78 ~ 88分,平均81.3分.结论 一期彻底清创、VSD治疗,二期行跟骨内固定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是治疗GustiloⅢ型及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

    作者:孙广峰;金文虎;聂开瑜;祁建平;魏在荣;王达利;邓呈亮;张子阳;李书俊

    目的 总结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肘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2例肘部创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56岁,平均32岁.烧伤后肘关节瘢痕挛缩7例,外伤术后肘关节创面伴尺骨或钢板外露5例.创面范围4cm×3cm~10cm×6cm.术前肘关节活动范围:伸10~50°,平均27.5°;屈90~~150°,平均127.5°.受伤至手术时间1~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切取范围5cm×4cm~11 cm×7cm,皮瓣蒂部长3~7cm,平均4.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手术植皮修复创面愈合;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完全成活者肘部皮瓣外观满意,色泽良好,无需二期手术整形;1例二期植皮修复者植皮轻度挛缩.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10°,平均3.5°;屈120~150°,平均133.0°.供区切口瘢痕隐蔽,对功能无影响.结论 尺侧下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便、血供可靠、供区隐蔽,是修复肘部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 游离双侧双叶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指掌侧皮肤缺损一例

    作者:李匡文;刘俊;黄新峰;刘鸣江;伍鹏;张欣

    目的 总结1例应用游离双侧双叶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35岁左手机器绞伤男性患者,清创后示、中、环、小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2.5 cm~10.0 cm×3.0 cm,采用大小为6.0 cm×3.0 cm~10.0 cm × 3.5 cm的游离双侧双叶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获随访7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示、中、环、小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分别为210、90、90、70°. 结论 游离双侧双叶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 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15 例

    作者:傅荣;小坂正明;游晓波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15例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9~75岁.Ⅲ度褥疮6例,Ⅳ度9例.褥疮范围5 cm×4 cm~10 cm×8 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上、骶旁或腰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褥疮.采用旋转移位皮瓣修复 11 例,皮瓣周围完全切开的岛状皮瓣修复 4 例. 结果 术中出血50~300 mL,无需输血.手术时间 1~2 h,无特殊不适.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3 例伤口Ⅰ期愈合,2 例出现血肿和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住院时间20~40 d,平均29 d.随访1~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褥疮无复发. 结论 穿支动脉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理想方法.

  • 穿支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大平;唐茂林

    目的 探讨肢体穿支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81例.男69例,女12例;年龄13~75岁,平均54岁.外伤创面35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45d;肢体体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19例,烧伤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27例.部位:小腿及足部56例,前臂及手25例.缺损范围3cm×3cm~23 cm×18cm.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26例,桡动脉穿支皮瓣18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8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1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4cm×3cm~25cm×18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3~7d4例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质地、颜色与受区相匹配.肿瘤患者无复发. 结论 肢体穿支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徐达传;张世民;唐茂林;欧阳钧

    目的 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结论 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血管分类、皮瓣的命名以及临床应用的原则等方面存在争议,依然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720 条记录 30/36 页 « 12...27282930313233...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