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测定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使用

    作者:赵硕生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试剂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测定、前带试验、相关性、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批内精密度测定变异系数(CV)为1.8%~3.9%,批间精密度测定CV为3.6%~4.5%,回收率在95.2%~99.3%.线性测定良好,可达60μg/mL,回归方程为Y=1.007X-0.253 6,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检测相关性r2=0.999 7,Y=1.004 8X-0.045 4.对胆红素、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及相关联物质可溶性纤维蛋白、D单体均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结论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D二聚体的结果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及血小板CD62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秀国;方国安;刘波;刘晓光;庄晓玲;方汉波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CD62P的变化规律,为术后抗凝治疗,预防继发血栓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金方法分别检测了3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2例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3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CD62P及血浆D二聚体.结果两组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62P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01),且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前2组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01).结论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有明显的活化作用,并能促进高凝状态的发生,在老年患者更为显著,故应重视手术后的防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琳;吴性江;范欣馨;潘争妍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人,通过不同方式给予重组链激酶(r-SK)行导管介入溶栓(CDK).动态观察D-二聚体以监测溶栓疗程中的继发纤溶状况,分析溶栓药经不同给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0例LDVT病人.经腘静脉置管行CDT治疗,术前随机分组(持续泵入组和间断冲击组各20例).采用B超及深静脉造影监测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冲击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泵入组:2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冲击给药溶栓疗程中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LDVT病人行CDT时,间断冲击给药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溶栓疗效,不增加溶栓并发症;可作为无明显出血倾向的LDVT病人CDT治疗时溶栓药物的首选给药方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D-D的影响

    作者: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观察2组患者hs-CRP、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hs-CRP、D-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中药具有抗炎、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作用.可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 活血破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宁

    目的:探讨活血破瘀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属血瘀证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西医常规治疗,并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活血破瘀药物口服.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以及GMP-140,D二聚体均有改变,但治疗组变化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破瘀法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血瘀证的重要辅助方法,并可有效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粘、浓、凝、聚状态.

  •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陈云书;王淑侠;张翠芹

    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形成凝血系统的完整性,妊娠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的生理特性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妊娠妇女血液轻度高凝状态为生产安全的保护因子,但过度高凝会导致产妇出现早产.动脉血乳酸水平已被证实对判断危重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妊娠并发症[1]具有应用价值.因此,对妊娠期尤其妊娠晚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降低

    作者:伍柏青;傅颖媛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 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7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Fib、FⅦ:C、FⅧ:C、AT、PCAT-NR、DD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下降组与PCAT-NR正常组Fib、FⅦ:C、FⅧ:C、DD、AT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其他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Fib(3.38±1.25) g/L、FⅦ:C(130.5±15.9)%、FⅧ:C(135.8±43.1)%、DD(2.12±3.01) mg/L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AT(83.94±14.95)%、PCAT-NR (0.87±0.23)结果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CAT-NR下降组Fib(4.03±1.25) g/L、FⅦ:C(138.2±6.9)%和FⅧ:C(151.5±54.9)%结果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DD、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Fib、FⅧ:C、D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4、-0.356、-0.473,P均<0.05),与FⅦ:C、A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水平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与Fib和凝血因子Ⅷ活性有一定关联.

  • 中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分析

    作者:孙凯;解卫平;闵锐;李南;王虹

    目的 探讨1996~2010年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中老年病例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变迁. 方法 对我院1996~2010年间280例确诊为APTE的中老年病例的发病特点、诊治及其转归进行临床回顾性评估分析. 结果 APTE好发年龄为50~ 80岁,占发病的77.5%,以冬春季节为多.APTE临床表现仍以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占60.7%.D二聚体>0.5μg/L占88.5%,仍是高敏感性检查指标. 结论 APTE发病与易发因素有关,对其认识加深,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APTE的诊断率.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凝血功能探讨

    作者:孙华;韩旭东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凝血紊乱间的关系,为采用抗凝方法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ICU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入院后即行SIRS及凝血指标检测,分别以SIRS符合点数及预后分组,观察SIRS符合点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点数的增加,PT、APTT、DD也增高,而AT-Ⅲ下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FG、Plt与SIRS符合点数间无明显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APTT、Plt、FG间无明显差异,DD、AT-Ⅲ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合并有凝血的激活,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炎症反应越重,凝血系统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

  • 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国庆;李彬先

    本文通过对35例高血压和34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发现,老年高血压、冠心病D二聚体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测定老年人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指标[1].

  • 抗栓Ⅰ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作者:史海波;陈晓虎

    目的观察抗栓Ⅰ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阿斯匹林,治疗组(抗栓Ⅰ号组)以常规治疗方法加用抗栓Ⅰ号,不用阿斯匹林,观察临床症状、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的变化,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临床有效率抗栓Ⅰ号组为84%,阿斯匹林组64%,P<0.05.P选择素和D二聚体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栓Ⅰ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抗血小板活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突发性耳聋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成龙;杨雨诗;唐国恩;叶乐健;刘明

    目的 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水平,分析这三项指标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并比较50例突发性聋患者(病例组)治疗前后与5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的D二聚体、HCY和MPV水平差异;并分析治疗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间,治疗前后这三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HCY和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病例组与对照组间HCY 、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病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CY水平均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D二聚体、MPV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效病例组中,治疗后HCY和MPV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的HCY和MPV水平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HCY水平较高的病例其疗效可能较HCY水平低的病例差.

  • 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骨折卧床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祝震亚;童蕾

    D二聚体(D-dimer,D-D)是经凝血酶及其因子峪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过纤溶酶降解后产生的终末产物,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理想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异常增高常提示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异常,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1]。静脉血栓栓塞(vell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其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进而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的临床症状[2]。D二聚体对静脉血栓栓塞的敏感性可达94%~99%[3]。创伤后的卧床患者多因血液处于高黏、高凝及高聚状态,而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轻者肢体肿痛、功能障碍;一旦栓子脱落,形成肺、脑栓塞,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4]。本研究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及低分子肝素钠干预对骨折卧床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疏血通及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肺栓塞及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张玉洁;高建敏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及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76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常规肺栓塞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及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O2(84.96±12.38)mmHg、PCO2(36.49±4.32)mmHg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O2(71.16±11.43)mmHg、PCO2(32.74±3.6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a)O2(25.92±5.73)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P(A-a)O2(31.15±6.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D(0.39±0.10)mg/L、cTnI(0.68±0.21)μg/L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血清D-D (0.45±0.11)mg/L、cTnI(0.77±0.1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及溶栓联合抗凝法治疗肺栓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TnI及D-D水平。

  • 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祥;黄伟剑;杨晓明

    目的 探讨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141例AAD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D-二聚体、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使用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升高(≥20μg/mI)比例[(13.6±7.5)μg/mI、51.9%]高于存活组[(8.0±7.0)μg/mI、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常见混杂因素及手术治疗等因素后,入院D-二聚体升高(≥20μg/mI)为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 OR=3.286,95%CI:1.194~9.045;模型2 OR=5.378,95%CI:1.131~25.563).结论 入院D-二聚体升(≥20μg/mI)的AAD患者住院死亡风险较高.

  • 子痫前期患者血内皮素、D 二聚体和瘦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施雪芬;周素琴;徐春丽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D二聚体(D dimer,D D)和瘦素(leptin,Lep)的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子痫前期组79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9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正常妊娠组40例,非孕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ET,D D和Lep水平。结果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ET,D D和Le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孕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ET,D D和Le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T和D D正相关(r=0.39,P<0.05)。结论血清ET, D D和Lep水平增高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作者:来丽群发;楼德利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与纤溶活化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纤溶活化状态.APTT、PT、Fbg、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B、C级中APTT、PT、Fbg值与A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APTT及PT可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而Fbg含量降低,并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 血透患者血浆抗凝血功能的变化

    作者:林晓梅;王明山;黄小芳

    维持性血透患者(HD)存在不同程度的抗凝血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血栓性疾病.我们检测26例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凝血因子Ⅶ(FⅦ:C)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HD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7~72岁,平均51.5岁.其中23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为多囊肾.血透次数14~539次,平均150.7次.患者用瑞典金宝AK90透析机,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边缘肝素化抗凝,均用血仿膜透析器,血流量平均为2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周血透2.5次,每次5小时.透析前后无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表现,除肝素外,未使用其他抗凝药物.患者近期病情稳定,无合并感染.正常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9.7岁,为健康检查者.1.2 方法①标本采集:分别于透析前(连接血透机前)和透析后(断开血透机时)从血管动脉端抽取1.8ml血液,加入含有0.109mol/l 共0.2ml的枸橼酸钠的塑料试管中,颠倒混匀,以3000r/min速度离心10min,吸血浆置于-40℃冰箱保存待检.②AT-Ⅲ: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③FⅦ:C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以上测定均在ACL-3000PLUS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均购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④D-D测定:ELISA法,试剂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3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收稿日期:2000-05-23

  • 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意义

    作者:熊景红;曾亚敏

    目的 探讨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水平的监测意义.方法 临产孕妇187例(妊娠组),另收集门诊正常非妊娠妇女16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四项、D-D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组PT、APTT、TT和P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组FIB、DD和MP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产前监测孕妇凝血四项、D-D与血小板参数水平可以评估孕妇的凝血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林建蓓;汤卓琼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198例脑卒中患者血浆TF、DD及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HA)组、血栓性脑栓塞(TCE)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组及正常对照组TF、DD及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HA组的TF、DD及ET水平均高于TCE组、ATCI组及对照组(均P< 0.01).TCE组的TF、DD及ET水平与AT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E组的TF、D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ATCI组的TF、DD及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TF、DD及ET水平对HA、TCE、ATCI脑卒中的预测、诊断、分型、鉴别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351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