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作者:宋妤;武玉玺

    目的 观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对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82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48例在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13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指标.

  •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升;韩清华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阴性,无冠心病典型症状,心电图阴性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A组);经冠脉造影检查至少一支冠脉病变狭窄≥50%的患者150例设为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再分为Gensini积分0~20分组(B组),Gensini积分20分~40分组(C组),Gensini积分>40分组(D组).其中B组44例中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C组61例中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D组稳定型心绞痛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住院期间常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B组(HCY、APTT、D-dimer 、AT-Ⅲ)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Fi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HCY、Fib、D-dimer 较B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组APTT较B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C组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D组AT-Ⅲ较对照组、B组明显降低(P<0.01),C组AT-Ⅲ较B组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组HCY与Fib呈正相关(r=0.759,P<0.01),与D-dimer呈正相关(r=0.762,P<0.01),与APTT呈负相关(r=-0.582,P<0.01).冠心病组Fib与D-dimer呈正相关(r=0.720,P<0.01);冠心病组APTT与Fib呈负相关(r=-0.527,P<0.01)、APTT与D-dimer呈负相关(r=-0.52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HCY水平不断升高,且高HCY血症可促进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加速冠脉内血栓的形成,加重冠脉病变程度.

  • 冠心病病人血液LpPLA2、hsCRP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玉洪新;刘杰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 PLA2)、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及 D 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Lp PLA2、hs CRP、D 二聚体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 Lp PLA2、hs CRP、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Lp 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3、0.735,P<0.05);D二聚体与 hs CRP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4、0.772,P<0.05);hs CR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2、0.694、0.705,P<0.05)。结论 Lp PLA2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hs CRP与 D 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 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 D 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 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曾庆香;李辉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D 二聚体(DD)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10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10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hs CRP、DD以及 TM水平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为8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hs CRP、DD以及 TM值的积分差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 CRP、DD及TM值水平,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物理方法。

  • 冠脉临界病变病人涩脉与常规检测指标的回归分析

    作者:王淑丽;冯玲;刘贵建;王阶;庞博

    目的:分析冠脉临界病变病人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与涩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冠脉临界病变病人病史及实验室数据。依据是否存在涩脉脉象将病人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涩脉组病人较无涩脉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三酰甘油(TG)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PT进入方程(OR=0.399,95%CI 0.181~0.878,P=0.022)。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 D 二聚体(D D)等其他凝血指标因素的校正下,PT认为是涩脉独立危险因素(OR=0.338,95%CI 0.129~0.887,P=0.028)。结论 PT与冠脉临界病变病人涩脉脉象密切相关。

  •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查

    作者:卡米拉;木克达斯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糖尿病惠者血清葡萄糖(BS)、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来探讨其病情变化.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及在DIC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林列坤;关广雄;李惠芳;邓小燕;冯桂玲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及其在DI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30例DI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浆中的DD含量,同时与定性方法作对照,对5例DIC患者的DD含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检测值作统计分析,正常参考值为≤0.46 mg/L,30例患者血浆中的DD检测值均>0.47mg/L.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作临床跟踪监测,DIC患者的纤溶状况与DD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病情控制后,DD含量下降.结论:DD定量检测可作为DI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且可起连续监测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DIC D二聚体 定量
  • 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意义

    作者:王彦平

    目的 对联合检测凝血4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肝病患者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从本院选择150例肝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另行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7年4月至10月,采用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肝衰竭患者的D-D、纤维蛋白/FD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T、APTT、TT、Fbg、D-D、FDP水平联合用于肝病的检测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并为后续的用药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 68例恙虫病病人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作者:吉红珠

    目的 探讨恙虫病病人D二聚体水平与其临床症状轻重的关系.方法 对68例恙虫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项检查指标与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恙虫病病人的病情轻重与其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依据病人D二聚体水平,可在某种程度上判断恙虫病的病情轻重及有无重要脏器损伤.

  • D二聚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顾海燕;王全;赵德育

    目的 探讨通过D二聚体评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165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165例MPP患儿中,重症95例,轻症70例,重症病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轻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95例)、胸腔积液(68例)、肺不张(35例)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相关表现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肺外并发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MPP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比例(N%)、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1).结论 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MPP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凝血/纤溶指标与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相关性分析

    作者:崇巍;段蒙新

    目的 研究凝血/纤溶指标与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患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6例,排除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系统疾病、确诊或疑诊的肺栓塞、免疫功能抑制、长期使用抗凝药、皮质激素和抗血小板药物、孕妇以及实验室检查不全者. 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急诊首次静脉血白细胞计数( WBC)、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血谷丙转氨酶( ALT)、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 TBIL)、尿素氮( BUN)、肌酐( CR)、脑钠肽( BNP)、血糖等.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因素(P<0. 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对多因素分析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 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95%可信区间,AUC进行Pairwise检验.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Cr[73(60 ~120)μmol/L:61(49 ~53)μmol/L,P=0.032]、PT[14.7(13.0~17.8)s:14.1(13.5~15.0)s,P=0.055]、INR[1.18 (1.05~1.50):1.11(1.02 ~1.21),P=0. 009]、D-D[5. 5(2. 0~20. 0)μg/ml:2(1~4)μg/ml,P=0. 000]均明显升高.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β=0. 220,OR=1. 246,P=0. 000)、INR(β=3. 646,OR=38. 32,P=0. 047)为C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将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AUC由大到小分别为:D-D × INR(0. 770)、INR(0. 760)和D-D(0. 742). Pairwise检验结果显示:PT、INR及D-D × INR的ROC曲线AU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当D-D × INR的截断值为3. 82时,敏感度为0. 750,特异度为0. 691. 结论 凝血/纤溶指标中除了D-D之外,INR也可以用于急诊CAP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评估.

  • 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岳小芳;潘小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在急性胰腺炎(acutepanereatitis,AP)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发病在48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60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ereatitis,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在入院第1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D二聚体(Ddimmer,DD)水平,同时随机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患者作对照,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CRP、PT、APTT、FBG和DD水平,并采用AUC值分析CRP,FBG和DD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结果:同时期SAP组和MAP组与对照组比较,CRP、PT、APTT、FBG和DD都具有统计学意义,SAP组和MAP组相比,CRP,FBG和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FBG和DD是一种有用的、简单的、经济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对其严重程度作出预测,并且CRP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高于FBG和DD.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研究

    作者:崔晓容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各54例,同期选取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4例,对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炎症三支和双支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 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者PCT和D-D的检测价值及危险因素

    作者:安丽娟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价值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0月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细菌培养B群链球菌阳性新生儿52例.确诊后12 h内无菌采集静脉血,免疫发光法检测外周血PCT,免疫比浊法检测D-D水平,记录可能引发B群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和产前B群链球菌筛查均与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相关(P<0.05),其中顺产、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h、出生体质量<2500 9、产前未筛查B群链球菌是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儿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患儿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CT和D-D水平对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的发生率.

  • 脑钠肽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乐雯;张艳;符秀梅

    目的 探讨脑钠肽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36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A组);35例老年无症状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B组);104例有症状性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Ⅱ级心功能不全患者34例(C组);Ⅲ级3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D组);Ⅳ级心功能不全患者35例(E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及脑钠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脑钠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组随着分级的增加,D-二聚体及脑钠肽水平显著增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及脑钠肽两者呈正相关性.结论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着程度的加重,D-二聚体及脑钠肽和NYHA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估.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C-CIK免疫干预前后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睿斌;郝筱诗;齐保聚;任连伟;盛敏佳

    目的 探讨DC-CIK免疫干预前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 选择DC-CIK免疫干预的40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G-CSF动员前5天内及DC-CIK免疫干预1个月后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检测.选择健康成年人43例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作为对照.比较DC-CIK免疫干预前、后及健康成年人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 C-CIK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05),但仍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P=0.03),FIB也明显下降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7).结论 DC-CIK免疫干预可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降低静脉血栓风险.

  • 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柳扬;范磊;孙永青;康建国;赵大中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 创伤时相和围手术时相对31例接受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手术组患者E1,E2,E3,E4时相时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均大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于创伤早期升高,非手术组患者于创伤后逐渐回落;手术组患者于术后继续升高,并于第1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结论 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浓度变化显著,围术期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有助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但不能独立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 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海;齐新;芦杰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109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关键词: D二聚体 下肢骨折 DVT
  •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洪军;王海;何成彦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imer DD)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0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Fg及DD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106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Fg及DD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浆Fg及DD的动态监测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51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