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

    作者:张伟良;董孙根;董洪波;柳盛钢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unizing pneumonia,FOP)并非少见,但影像表现不易与其他病变鉴别,尤其是肺癌,本研究收集分析18例FOP的影像资料,旨在探讨其鉴别价值.1 资料与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7年间本院1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FOP,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9例,发热4例,胸痛10例,痰中带血3例,盗汗1例,无症状而体检时发现4例.8例经手术证实,4例肺穿刺活检证实,8例非手术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吸收好转,2例中期随访无变化.

  • 彩超对不同类型子宫瘢痕的鉴别价值

    作者:苏景艳

    目的:探讨彩超在不同类型子宫瘢痕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子宫瘢痕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经阴道 B 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案对不同类型子宫瘢痕的鉴别符合率。结果此次受试的37例 CPS 孕妇中胚囊型子宫瘢痕18例(48.6%),包块型子宫瘢痕15例(40.5%),破裂型子宫瘢痕4例(10.8%);彩超鉴别符合率为86.5%,显著高于 B 超的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子宫瘢痕妊娠孕妇予以经阴道彩超检查,可准确鉴别其子宫瘢痕类型,对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LDH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

    作者:商明群

    以往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仅为50%,且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的诊断,故探讨其他的辅助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非常必要.2002年我们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和20例良性胸腔积液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进行测定,并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aVR导联ST段抬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价值

    作者:王林;惠杰;蒋庭波;刘志华;宋建平;杨向军;蒋文平

    目的 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及其持续时间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鉴别价值.方法 12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PSVT患者,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1例.分析其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65例AVRT中aVR导联ST抬高且持续时间≥0.08 s有46例,61例AVNRT中有13例,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8%,78.7%,78.0%;46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VRT中左侧旁道占38例,诊断左侧旁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2.9%,82.6%.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及其持续时间有助于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其多发生于左侧旁道.

  • 53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征分析

    作者:洪克付

    为评价胸腔积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查对恶性与良性胸水的鉴别价值,本文选取我科自1997年以来终确诊为恶性肿瘤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者53例,对其胸水的常规和生化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利福平对过夜1.5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影响

    作者:易建军;王恩湘;廖渝;许佑明;朱满秀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过夜1.5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影响及停用利福平后该试验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25例轻症肺结核患者分别于利福平治疗前、治疗10 d(450 mg/d)时及停药1,2,3周进行过夜1.5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利福平治疗使所有患者正常的过夜1.5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浆皮质醇(371±110)Vs.(57±29)nmol/L,P<0.01)均变为异常(349±105)vs.(326±100)nmol/L P>0.05).停药1,2及3周时,该抑制试验分别为(356±105)vs.(243±88)nmol/L(P<0.05),(340±102)vs.(97±105)nmol/L(P<0.01)和(352±102)vs.(64±33)nmol/L(P<0.01),恢复正常反应各占24.0%,79.2%和95.2%.结论在利福平治疗期间,过夜1.5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具备鉴别库欣综合征价值,必须应用该试验鉴别诊断时宜停药3周以上.

  •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

    作者:林倩;包陈坚

    目的: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分别予以MRI、CT诊断,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进行对比.结果:60例腮腺肿瘤患者经MRI诊断的良性肿瘤患者43例,占比71.67%,恶性肿瘤患者17例,多呈浸润型增长,界限不清、形态不规则,侵犯邻近肌肉,占比28.33%,其CT诊断的良性肿瘤患者45例,多呈椭圆、类圆形,包膜较为清晰,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占比75.00%,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占比25.00%,CT诊断下的良性、恶性肿瘤的形态、轮廓、密度及位置中与病理检查存在差异性,而MRI诊断下的良性、恶性肿瘤的形态、轮廓、密度及位置间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腮腺良恶性肿瘤采取MRI诊断的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差异性比较

    作者:余任辉;陈惠林;王宋浩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诊断鉴别.方法 收集我院4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良、恶性病变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评估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两组CT成像特点.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良性病变27例,恶性病变21例;CT检查显示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22例,示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6%,特异度96.8%,阳性预测值96.2%,阴性预测值93.8%,准确率94.8%.其中良性甲状腺病变以多发结节为主,其结节边缘形态清晰、密度均匀、甲状腺包膜完整,多无沙砾样钙化,且多无淋巴结肿大,但良恶性病变结节的密度及囊变程度差异不大.结论 CT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

  •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双源CT参数特征及诊断鉴别价值

    作者:刘洋;寻航;李修奎;姚鹏飞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双源CT双能量参数特征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以我院86例初诊肺癌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系统检测,其中腺癌52例,鳞癌34例,扫描后分析鳞癌、腺癌患者各期CT净增值和时间-密度曲线,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肺腺癌主动脉达峰时间(21.04±0.23)s,肺鳞癌(23.12±0.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各期CT净增值比较,腺癌组在达峰时、达峰后第60s、第100s显著高于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后第40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增强扫描CT净增值在主动脉达峰时低(P<0.05),在第40s显著上升(P<0.05),后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鳞癌CT净增值在主动脉达峰时低(P<0.05),在第40s达到高点,在第40-60s略有降低,第60-100s呈平台期.结论 腺癌CT净增值时间-密度曲线具有逐渐上升趋势特点,而鳞癌时间—密度曲线具有先上升,后降低,再平缓趋势,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为腺癌、鳞癌病理学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颅脑MRI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价值分析

    作者:原相丽;李常红;周正宏;贾珂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 , V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确诊PD和46例确诊VP患者为受试对象,分别纳入PD组和VP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颅脑MRI检查。记录三组患者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zona compacta, SNc)宽度(width of 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 WPCSN)值、中脑直径及两者比值检测结果差异,分析PD患者及VP患者颅脑MRI影像特征。结果三组受试者中脑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WPCSN值及WPCSN值/中脑直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和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颅脑MRI影像示无特殊改变或颅脑正常老化改变者居多,VP组颅脑MRI影像多示颅内缺血性改变异常信号,主要区域为皮质下、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基底节区等,小脑及脑干累及病例较少。结论颅脑MRI可在PD和VP鉴别诊断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颅脑MRI PD VP 鉴别价值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肺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任宝恒;周庆元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 单发局灶球形肺炎多层CT扫描的具体表现特征及鉴别价值分析

    作者:苟晓明

    目的 总结分析CT扫描在单发局灶球形肺炎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单发局灶球形肺炎的诊断以及鉴别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接收的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单发局灶球形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采用CT扫描的影像资料表现以及相关疾病的鉴别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完成后,58例患者病灶位于双肺下叶后外基底段以及背段,病灶有类方形征、三角形以及山丘形等.部分病例存在毛糙的长毛刺,病灶直径在2.0cm-6.8cm之间,病灶密度均匀,同时周围胸膜厚度增加,所有患者采用抗炎治疗后病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双肺下叶后外基底位置以及背段是单发局灶球形肺炎病灶的主要位置,病灶表现为不同的形状,患者支气管局部以及肺门侧血管存在着充血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灶的观察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在鉴别过程中对于鉴别难度较大的可采用病理检查.

  • 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红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疾病临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73例眼眶肿瘤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行增强MRI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60例(82.19%)、增强MRI 59例(80.8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045,P>0.05);超声造影诊断特异度(87.67%)高于增强MRI(73.97%),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64.38%)低于增强MRI(79.4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19、4.104,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准确度无显著差异,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低于增强MRI,但特异度高于增强MRI,临床实际可综合患者病情特征、经济状况等因素联合采用两种诊断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的鉴别价值探析

    作者:张玉萍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检验的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为研究I组,选取同期地中海贫血患者30例为研究II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为90例受检者实施血液检验,做好相应记录,对比三组检验结果情况.结果:研究I组、研究II组的Hb、RBC、MCV、RBC/MCV、RDW、MCH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I组的Hb、RBC、RBC/MCV、MCH低于研究II组,MCV、RDW高于研究II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的鉴别价值极高,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值得应用.

  • 结核抗体、癌胚抗原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梁绍林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结核和恶性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有时二者鉴别有一定困难.为探讨结核抗体、癌胚抗原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我们对胸腔积液患者常规同步检测胸水和血清中结核抗体,癌胚抗原,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B超诊断分析

    作者:曾飚;郭妮萍;邓丽波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均为常见的子宫病变,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及声像图异常,因而临床B超常易混淆.本文收集了术前经B超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80例、子宫腺肌病40例,对其临床和声像图资料进行比较,旨在探讨B超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价值.

  • 脑脊液细胞学用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体会

    作者:李洪亮;王守勇;陆玉梅;徐建洋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不典型,不一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也可无结核中毒性症状,有时也可表现急骤的中枢神经感染征象,而化脓性脑膜炎可亚急性起病,并不表现急骤严重的高颅压,尤其是目前抗生索应用普遍,在就诊前往往已经在外院或小诊所予抗生素治疗,二者却常有共同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表现,有时很难区别.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简便易行,在基层医院能够开展,在此有着重要的鉴别价值.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鉴别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晓勃

    目的 探究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人类同种异体的肾移植术后急性的排斥反应以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同种异体P体的肾移植患者82例,依据病情情况分为三组,通过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研究涉及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者5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9例以及发生CMV感染13例建立三组,对各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各值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其中(CD3+CD4+)/(CD3+CD8+)比值,探究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在各组患者当中的差别.结果 三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的意叉;CD3+CD4+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3+CD8+)中,急性排斥反应组、CMV感染组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检测,需要留意CD3+CD4+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3+CD8+的比值,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存在较高的实用价值.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玲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对其进行二维及彩色多勒普超声术前检查,观察患者结节的形态、数量、内部回声、包膜、钙化和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80例患者手术病理确诊良性43例,恶性37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4例,符合率达95.00%.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形态较为规则、边缘清晰、有包膜,多为粗钙化,内部多为高回声,结节内血流信号多为Ⅰ型;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无包膜,多为细钙化,内部以低回声和混合回声为主,结节内血流信号主要为Ⅱ型、Ⅲ型.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显像具有显著差异,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 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价值

    作者:胡桂华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40例,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肌瘤共46例,符合率为92.0%,对30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腺肌病共26例,符合率为86.7%.结论:采取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与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7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