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腔粘连性包块误诊8例分析

    作者:李煜;李克英

    盆腔粘连性包块因其症状、体征不典型,B超检查不具特异性,临床医生诊断有一定困难.现将我科1998-05~2001-10因盆腔粘连性包块误诊为卵巢肿瘤8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骨盆 粘连/诊断 误诊
  • 阴道斜隔(Ⅲ型)误诊1例

    作者:唐晖;王梅

    1 病例报告女,23岁.阴道分泌物增多伴腥臭味3个月余于2003-04-04入院.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可见脓性分泌物,阴道侧壁未见明显孔道,左侧可触及一囊性包块;宫颈:1个,表面光滑,可见分泌物流出;子宫:偏右,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区可及囊性包块,约女拳大小,压痛(+),无反跳痛,右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彩超提示:①双子宫;②左侧子宫下方混合性包块(盆腔脓肿).既往史:8个月前因盆腔脓肿在当地卫生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具体情况无文字记录.孕1产0,人流1次.入院诊断:①双子宫;②阴道左侧斜隔并感染.

  • 宫内节育器异位盆腔1例

    作者:王志刚;李云

    1 病例报告女,55岁,已婚.因腹痛1d,伴腹胀、乏力入院.2004-05-14突感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感腹胀,进行性乏力、心慌,急诊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经对症治疗后无好转急诊入我院.查体:t36.5℃,R24次/min,P107次/min,BP80/50mmHg,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稍紧,左中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存在,叩诊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肠鸣音.当地B超提示腹腔积液,脾破裂可能.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骨盆
  • 导尿管误入并留置盆腔1例

    作者:王微

    1 病例报告男,70岁.主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右腹股沟部可复性肿物1a,以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伴右斜疝入院.入院时B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尿潴留;肝硬化失代偿,大量腹水形成(大深度9cm).入院后给予留置导尿.

  • 特殊表现的盆腔脓肿2例分析

    作者:李禾花

    将我们遇到的2例不以常规临床症状及不典型超声图像表现的盆腔脓肿汇报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43岁.以发热、头痛、乏力来院就诊.期间体温波动在37~39.2℃,自服“感冒药、消炎药”治疗无好转.

  • 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分析

    作者:袁新华;王争信;陆敬义;曲应才;戴文

    对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8岁.主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入院.追问病史,有尿频、夜尿增多已10 a余.查体:BP130/85 mm Hg,下腹略膨隆,双肾区无叩痛.

  •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薛竹;郑颖

    目的 评价盆底肌康复治疗对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盆底损伤相关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在产后6~8周的产妇中随机选取阴道分娩和剖官产产妇于产后7~10周开始行Kegel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为治疗组,以未治疗者为对照组,评价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同时行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临床问卷调查.结果 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综合肌力明显强于治疗前,也明显强于未治疗者;治疗后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对预防和治疗产后早期轻、中度SUI疗效确切.

    关键词: 生理学 骨盆 损伤
  •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对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评价价值

    作者:王莉莉;盖风;曲林涛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骨盆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髂骨骨髓穿刺检测骨髓瘤细胞比例,并于穿刺后行骨盆MRI检查,测量相应穿刺点的ADC值.结果 11例骨盆MM患者16个穿刺点,其中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正常的穿刺点5个,其ADC值为(510±268)×10-6mm2/s,余11个异常穿刺点的ADC值为(985±377)×10-6 mm2/s,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次穿刺测量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ADC值间的变化具有相关性(γ=0.32).结论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可无创性评价骨盆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和疗效,可作为MM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膀胱外翻合并脐疝及骨盆畸形1例

    作者:郭雪梅;宋鲁新;李玉琦

    患者女,40岁.出生后发现下腹部皮肤缺损,黏膜组织外露,于当地诊断为“先天性膀胱外翻畸形”.33年前行“回肠膀胱术”,右下腹留置造瘘口.1年半前发现脐部肿物,肿物随时间逐渐增大.体格检查:见下腹部皮肤缺损,大小约10 cm×7 cm,黏膜组织外露,小阴唇明显右偏,未触及耻骨联合.脐部肿物质软,活动度差,平卧可缩小.

    关键词: 膀胱外翻 骨盆 脐疝
  • 99Tcm-MDP SPECT/CT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

    作者:张汝森;张林启;何巧;李伟;李雯;任志刚;张书旭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诊断官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PI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宫颈癌放疗后疑似PIF患者的全身显像(WBS)和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资料.以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12个月)结果作为终诊断PIF的标准,比较WBS、SPECT/CT对PIF的诊断效能.结果 37例患者共50个骨盆病灶,终诊断PIF 42个(30例).WBS诊断PIF的灵敏度为45.24% (19/42),特异度50.00%(4/8),准确率46.00% (23/50);SPECT/CT诊断PIF的灵敏度为92.86%(39/42),特异度75.00%(6/8),准确率90.00% (45/50);SPECT/CT诊断官颈癌放疗后PIF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WBS(x2=22.28、22.24,P均<0.01),但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 99Tcm-MDP SPECT/CT可用于诊断宫颈癌放疗后PIF.

  • 转移性骨肿瘤36例的CT诊断

    作者:常杰

    肿瘤骨转移倾向发生于中轴骨,常见于脊柱、颅骨、胸骨、肋骨和骨盆诸骨,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能发现和观察骨转移灶的细微结构变化.本文收集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骨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4].

  • 年龄和月经状态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的影响

    作者:庞慧婷;张晓苗;董越;罗娅红;于韬;刘凡

    目的 探讨年龄和月经状态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其中未绝经组51例,32例年龄>40岁,19例≤40岁;绝经组73例,27例年龄>60岁,46例≤60岁.比较不同月经状态及不同年龄女性之间骨盆骨髓ADC值的差异.结果 未绝经组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高于绝经组(P<0.001);未绝经组中,≤40岁者ADC值高于>40岁者(P<0.001);绝经组≤60岁ADC值与>6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盆骨髓ADC值整体上与年龄呈负相关(rs=-0.581,P<0.001),未绝经女性二者呈负相关(^=-0.301,P=0.032),而绝经后女性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趋势在绝经前女性中尤为显著.

  • 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

    作者:王治;杨铁毅;郑士伟;丁志宏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方法 随机选取50名骨盆薄层CT扫描正常者的三维重建资料,分别测量双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左侧为(120.77士7.81)mm,右侧为(120.61士7.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左侧为(158.18士5.97)mm,右侧为(157.94士6.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左、右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高度相关(r=0.99,P<0.01).左、右侧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高度相关(r=0.98,P<0.01).结论 人体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侧距离无明显差异,健侧数据可作为术前精确定量测量患侧的依据.

  • 髂骨原发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娄路馨;白荣杰;于爱红;程晓光;宫丽华

    目的 对比分析髂骨原发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X线、CT和MRI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髂骨骨肉瘤患者及10例尤文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12~51岁,平均(26.6±13.5)岁,尤文肉瘤患者发病年龄4~22岁,平均(16.2±8.2)岁.骨肉瘤患者混合型骨质破坏7例、成骨型骨质破坏3例;瘤骨形态多为棉絮状、针状、不规则形,体积较大.2例骨肉瘤内见多囊性灶并液-液平面.尤文肉瘤患者混合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层状骨膜反应7例;尤文肉瘤内可见反应性新生骨,多为淡片状.骨盆内尤文肉瘤大层面面积为(38.55±28.74)cm2,盆外为(22.85±15.70)cm2.结论 髂骨骨肉瘤的发病年龄较尤文肉瘤偏大;大面积瘤骨、单纯成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提示骨肉瘤;层状骨膜反应和倾向于向骨盆内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多见于尤文肉瘤.

  •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练旭辉;陈忠;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50例共82处骨盆骨折;MPR在发现骨折方面较MIP、SSD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钉方面较MPR好.结论螺旋CT MPR、SSD及MIP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螺旋CT 重建
  • 坐骨-股骨撞击相关MSCT影像分析

    作者:郭家川;刘英;蒲红;蒋瑾;谢坪;陈光文

    目的 探讨无症状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范围,并分析生理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等)对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无髋关节疼痛症状者的盆腔MSCT扫描资料,测量并记录髋关节的IFS宽度、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股骨颈角、坐骨角,并分析IFS宽度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及IFS宽度、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均大于女性(P均<0.05),坐骨间距、坐骨角均小于女性(P均<0.001).IFS宽度与头颈轴长呈正相关(P<0.001),与年龄、坐骨间距、股骨颈角、坐骨角均呈负相关(P均<0.001),与身高、体质量、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MSCT可应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影像学测量与评估,女性骨盆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更易罹患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

  •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MRI及相关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蔡兆熙;李永;杨泽宏;龚苏;张梦迪;陈建宇

    目的 探讨官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的MRI特点、骨折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76例具有完整临床及盆腔MRI资料的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分为衰竭骨折组及未骨折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6例中,发生骨盆衰竭骨折共15例(15/176,8.52%).衰竭骨折组与未骨折组间官颈癌首诊时年龄、月经状况、放疗治疗方式及是否适合手术治疗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FIGO分期、盆腔外放疗的辐射剂量、放疗结束至MR检查的时间间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示15例均累及骶骨,其中4例同时合并第1或2骶椎横行骨折,3例同时累及耻骨或髂骨.Kaplan-Meier曲线图示衰竭骨折5年累积发病率为31.80%.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好发于骶骨,高龄和绝经状态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扩散张量成像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肌肉的评估

    作者:朱汇慈;刘剑羽;周延;王丰;韩劲松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肉的参数变化.资料与方法 收集50例POP Ⅲ度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横轴位DTI扫描,b=500 s/mm2,15个方向.将DTI原始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分别形成相应的参数图,在b=0的原始图像上逐层勾画盆底各肌肉的边缘并计算出各DTI参数,测量会阴浅横肌、耻骨内脏肌、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和闭孔内肌5种盆底双侧肌肉和肛门括约肌的DT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度(MD)、λ1、λ2、λ3、线性各向异性(CL)、平面各向异性(CP)和球面各向异性(CS).比较每种肌肉左右侧、研究组与对照组间DTI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的5种盆底双侧肌肉中,仅闭孔内肌左、右侧肌肉的FA、λ3、CP、C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研究组仅闭孔内肌左、右侧肌肉的FA、λ3、CL、CP、C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会阴浅横肌FA值和CS值,左侧耻骨内脏肌CL值,右侧耻骨内脏肌FA、λ3、CL、CS、CP值和左侧髂尾肌λ1、λ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DTI观察女性盆底肌肉技术上可行,可对POP患者的盆底肌肉损伤进行初步评估,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作用.

  • 三维CT在诊断骨盆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劲;张雪林;李树祥

    骨盆结构复杂.X线平片因结构重叠,图像变形,难以清楚显示病变.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力较高,可以避免前后结构重叠,但仍缺乏立体感和直观感.90年代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的出现,对病变的诊断水平有较大提高.调查结果证明3D技术改变了45%的原有手术入路[1],对50%的病例综合利用2D与3D技术更好地确定了病变.通过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手术操作等演练,缩短了真正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质量.

    关键词: 三维CT 骨盆
  • 骨盆数字断层融合辐射剂量优化

    作者:吴慧钊;张泽坤;丁芳芳;吴文娟;宋岩

    目的 探讨骨盆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的佳剂量比,以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资料与方法 对18具骨盆标本进行3组骨盆DTS扫描和1组髋关节CT扫描,其中3组骨盆DTS扫描的剂量比参数值分别为6、7、10,比较4组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剂量.结果 4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2.06,P<0.001),4组髋关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34,P<0.001).4组间检查剂量依次为:6DTS剂量比组<7DTS剂量比组<10DTS剂量比组<CT组;DTS剂量比设置为6时所得图像质量低于其他3组,而DTS剂量比设置为7、10时的图像质量与CT无差别.剂量比设置为7时的DTS图像质量高而检查剂量小.结论 剂量比影响骨盆DTS的检查剂量和图像质量,骨盆DTS检查的佳剂量比为7,在此剂量比设置下,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

1667 条记录 8/84 页 « 12...567891011...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