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期病机与治法

    作者:程永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近20多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软组织外科学、脊柱外科学、针刀医学、影像学、疼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和内窥镜技术的应用等,使诊治本病有了更多的选择.现从LDH各期发病机制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下.

  •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再丢失影像学预测

    作者:邓小彬;陈波涛

    目的:探索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再丢失的影像学相关指标。方法: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67例采取AO分型,稳定骨折(A2、C1)31例,不稳定骨折(A3、C2、C3)36例,在复位前后,第1、2、3、4周,第3月摄取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取Kreder标准方法测量短缩值、掌倾角、尺偏角,骨折愈合后的影像学结果应用Lidstrom分级统计。采取线性回归函数及Spearman Chi-Square test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不同AO分型复位后再丢失中影像学相关因子。结果:67例有85.0%经保守治疗后效果可接受。15例A3型骨折中4例(26.7%)复位再丢失为不可接受(达到移位Lidstrom分级3、4级),而23例A2型为8.7%,C1型为15.3%, C2型为10%,C3型为16.7%。A3型复位后再丢失的影像学效果与A2、C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再丢失的桡骨远端骨折多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1~2周内发生。结论: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保守治疗的患者应重视手法复位后的复查,以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入手术间血压升高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作者:周建琼;莫元森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及外伤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一种微创技术,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将骨水泥等成形材料经皮注入已破坏或有破坏危险的椎体,以增加压缩椎体的高度及强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缓解疼痛,改善功能[1]。经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进入手术间血压偏高,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对7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微创介入手术,报道如下。

  • 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嘉云;胡娅涛;王继华;顾翠;冯磊;王美红;李蓉;张平

    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指原因不明的、侧卧位腰穿颅内压低于60mmH2O (1mmH2O=0.0098kPa)的一组少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特点为头痛与体位改变有关,坐位及站立活动时出现或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或消失,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4例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及MRI结果分析

    作者:郑昆文;张金章;戴敏方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本病40例,现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1~82岁,平均66.5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5例伴有Ⅱ型糖尿病,9例有20~30年的嗜烟史。本组病例均符合Bennett提出的诊断标准。……

  • 84例成人原发型肺结核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李剑波;温乐梅;陆华

    目的 分析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来我中心确诊的84例肺结核病患者经临床、影像学诊断为Ⅰ型肺结核的病例资料.结果 84例中肺内原发病变位于右肺63例,左肺21例.病灶表现为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像者71例,出现在肺段实变或呈扇形肺叶24例.另有79例呈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它能显示其病变的基本征象,并可发现更多胸部平片分辨域值以下的病灶,结合临床及实验检查可作出明确的诊断与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丁洋;王晓萌

    原发性骨淋巴瘤(PLB)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NHL的1%、结外淋巴瘤的5%、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的7%.目前公认的PLB诊断标准为:肿瘤局限于单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系统病灶;病理组织学上确诊骨病灶为淋巴瘤;就诊时只有局部浸润,或至少在原发灶出现6个月后才有远处骨骼和其他部位的转移.由于PLB表现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且发病率较低,导致诊断困难,现分析归纳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 骶骨骨折法医学鉴定1例

    作者:杨丽;陈溪萍;张路;何颂跃

    1案例资料1.1 案情摘要被鉴定人王某某,女,1964年8月15日出生.2009年8月26日因与他人发生争执后受伤,伤后于当地A医院就诊,诊断为骶骨骨折.当地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骶骨骨折存在,并以此评定为轻伤及十级伤残.被告对此鉴定结论不服,认为被鉴定人在2009年8月26日前两月曾有臀部受伤史,且既往鉴定所依据的两张影像片2009年8月27日(图1)、2009年12月3日拍摄(图2)显示姓名为“王X荣”,与被鉴定人“王X容”不符,故要求重新鉴定,其鉴定要求为2009年8月27日和2009年12月3日所拍摄的影像片是否为“王X容”本人,以及其骶骨骨折是否为2009年8月26日外伤所致.

  • 拳击下颌角致上颌窦骨折1例

    作者:黎宇飞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才某,男,37岁.2010年8月某日中午,因捕鱼问题与宋某发生争执并厮打,才某右下颌角及颈部受伤并到当地医院诊治.病历记载:右侧下颌角后下及颈部大片皮肤潮红、肿胀明显,压痛,未触及骨擦感;右侧颞下颌关节活动时疼痛,张口轻度受限;口腔内少量鲜血,伸舌居中,颈软.影像学诊断:右上颌窦后壁骨折.据调查:才某称其面颊部被宋某用拳击打过;宋某称仅拳击才某下颌角及颈部,未伤及颜面部,才某上颌窦骨折与其无关.因此,办案机关就才某上颌窦骨折的形成原因委托鉴定.

  • 钙化性肌腱炎与撕脱性骨折的鉴别1例

    作者:刘远喜;郑如超

    1 案例资料田某,女,58岁.某年10月10日,因邻里纠纷与李某发生厮打,李某将田某推倒在地致左肩部受伤.当日以主诉“左肩部外伤2小时,疼痛加剧”到某医院就诊.检查见:面部多处小片状皮肤擦伤,左肩部轻压痛,未见明显红肿青紫,左上肢外展及上举受限,左小腿下端前面有片状皮下青紫肿胀.余未见异常.10月12日两次左肩关节CT片均示:左肩关节撕脱性骨折.10月15日手术记录:左肩关节肩袖肌腱内可见有1.0cm×0.8cm×1.6cm大小的白色块状物,较脆,触之即成粉末状,左肱骨骨质完整.11月20日出院诊断:左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面部软组织损伤.

  • 头颅放射影像资料的同一认定

    作者:张红霞;谢娜;邓振华;余建群;周晓蓉;常云峰;肖家和

    利用放射影像资料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越来越多.同一认定常使用的标志包括牙齿、头颅、脊柱等相关特征结构.头颅放射影像资料,包括X片及CT片中的额窦、乳突、蝶鞍、颅缝及其他结构均可作为同一认定的标志.目前,我国法医放射学尚属起步阶段,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 适应新标准的肋骨骨折鉴定方法

    作者:王辉;李建坤;李方明

    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实施后,肋骨骨折轻伤二级的起点由单纯线性肋骨骨折除外转变为两处肋骨骨折,轻伤一级变为6处肋骨骨折.条文的改变使鉴定人的关注点由肋骨骨折的形态更多的转向骨折处数.目前肋骨骨折的诊断手段有很多的选择,X线平片(CR、DR)、CT(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高频超声等,且诊断的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诊断方式的比较,为肋骨骨折的鉴定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 鼻部损伤及鼻骨陈旧性骨折法医学鉴定200例分析

    作者:王卫群;唐清华;张旭生

    1 案例资料1.1 基本情况200例故意伤害案件,男性180例(90%),女性20例(10%).年龄:56岁以上178例,20~ 56岁19例,20岁以下3例.鉴定为鼻部新鲜骨折185例,陈旧骨折15例.1.2 骨折种类鼻部X线片和CT片,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鼻部骨折类型,见表1、2.

  • 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评估现状和展望

    作者:彭莉玲

    众所周知,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其中 15 ﹪ ~ 30 ﹪与颈动脉斑块有关 [2],因此对颈动脉斑块及动脉壁进行早期非侵入性体内评估非常重要 [1, 3].以往认为,颈动脉狭窄程度是选择治疗方法的佳参考指标,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狭窄程度不是卒中唯一的预测因子 [4].目前研究认为,颈动脉斑块的构成、纤维帽的存在和状态、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 IPH)、斑块溃疡等病理改变 [5] 以及斑块位置 [6] 是预测未来脑卒中的重要标志."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是指包含薄的纤维帽、大且富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PN)及斑块内活跃炎症的粥样斑块,这些病理改变使得斑块更容易破裂导致栓塞及血栓形成 [7].

  •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评价模式

    作者:余英豪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放疗,子宫内膜癌的管理必须考虑患者是否绝经后妇女或未婚年轻女性,并且< 40岁的女性常常希望治疗与保留生育能力并重.子宫内膜癌有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评价模式,其准确诊断和合理评估对子宫内膜癌的管理十分重要,为此,笔者重点介绍子宫内膜癌治疗前的影像学、病理学评价模式.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鑫(综述);张雪峰(审校)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是指基底动脉和(或)椎动脉颅内段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显著延长、扩张、扭曲、成角改变,对邻近脑组织、脑神经压迫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颅内血管病变。初由Smoker等[1]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根据血管病变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逐渐被学者们接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应用,对于该病的研究日渐深入。

  • 心境障碍的神经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古训瑚;霍英松(综述);肖新兰(审校)

    重性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与该疾病无明显脑部病变及无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关。神经影像学的技术发展促使在体研究情感障碍患者的神经结构、生理和神经生化特征,有利于阐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早期研究发现,杏仁核、海马和边缘系统的其他部位是情绪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神经解剖技术的发展,新的系统被发现,联系前额叶和相关脑皮质至杏仁核、腹侧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内侧、下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其他脑干部位。结构和功能影像学数据、组织病理学分析均证实该系统与情感障碍密切相关。笔者主要综述心境障碍相关的神经通路,这些数据均支持该系统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境障碍患者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推测与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奖赏学习、记忆、情绪刺激内脏反应受到损害有关[1],同时也可解释心境障碍患者的认知异常。

  • 证据规则影响下法医学影像资料个体识别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军;裴军昌;邱云亮

    随着DNA检验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各种证据规则的演变,引发了影像资料个体识别是否过时的讨论,以及影像学证据能否适用于当代证据规则、能否解决放射体位差异等诸多争论。本文结合近20年来国内外影像资料个体识别的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综述。

  • 影像资料的鉴别在法医学鉴定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谢兴夫;阮健民;包朝胜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X线、CT、MRI、超声探查及放射性同位素显影等.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和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资料可以直接显示损伤与病变的部位和形态.

  • 中国腹膜后纤维化10年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邱法波;张圣林;蔡亦军;孙大伟;黄飞龙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来腹膜后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纤维化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来共报道65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平均年龄48.6岁;该病分布广泛,其中31.7%分布在华北地区,22.2%分布在华东地区;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70.7﹪患者是以腰背痛,腹痛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以B超、CT、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为主,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术前诊断困难,IVP 和逆行尿路造影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松解粘连和带蒂大网膜包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5942 条记录 287/298 页 « 12...284285286287288289290...2972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