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新进展

    作者:肖一飞

    在中枢系统疾病中,颅内肿瘤病症的发病率较高,其包括颅内组织产生的原发性肿瘤和因其它部位病变转移引起的继发性肿瘤,当前,医学界内诊断颅内肿瘤的有效方法就是依靠影像学技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常规的影像学诊疗手段正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先进化的道路上发展,现今,颅内肿瘤确诊率已明显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笔者分析颅内肿瘤诊疗方式,并介绍了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进展.

  • 影像学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史和增

    目的 探究影像学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4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B超、CT和MRI检查.分别进行B超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影像学检查均能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MRI确诊率高于CT确诊率高于B超确诊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对比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节约患者医疗费用,提高肝癌存活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肝癌 影像学 诊断
  • 肺炎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探索

    作者:刘红海

    目的:探讨肺炎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性肺癌患者52例,予以影像学的诊断,对所有患者影像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影像表现包括六型:混合阴影2例、肺炎纤维化样与肿块9例、肺叶及肺段实变伴空泡及蜂窝状影9例、肺段分布实变影10例、云絮状影伴周边结节12例、边缘不清云絮状肿块影10例.影像学的特点为为实变影或者云絮状阴影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进展成结节或者肿块伴有蜂窝状影、纤维化、云絮状影,且出现淋巴及远处转移.结论:肺炎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 浅谈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芦建国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肝癌诊断标准,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学基础,后阐述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进展.

  • 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治方法

    作者:林强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患者人数为35人,女患者人数为25人,患者平均年纪的为45岁.将60患者进行合理选取,选取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脊索瘤患者20例,转移瘤患者20例.然后将2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例脊索瘤患者和20例转移瘤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和B组),然后根据影像学诊治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合理对比.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和两个对照组的观察发现,观察组中的20例患者中,均属于上位骶骨性肿瘤,其中有18例患者为骶骨外侧,剩余两名患者为骶骨中央,15例患者的肿瘤密度相对均匀,2例患者的密度过于分散;对照A组:上位骶骨患者人数为1例,下例骶骨患者人数为7例,骶骨中央患者人数为5例,肿瘤周边分布不清晰患者人数为2例,肿瘤周边分布明确患者人数为2例,肿瘤内部密度均匀患者人数为3例;对照B组:上位骶骨患者人数为1例,下位骶骨患者人数为5例,骶骨中央患者人数为6例,肿瘤周边不清晰患者人数为4例,肿瘤周边分布明确患者人数为1例,肿瘤内部密度均匀患者人数为3人.结论:通过利用影像学诊治的方法 可以获得患者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其中,利用影像学诊治方法 对细胞瘤进行体现的时候,一般都会集中在骶骨、边缘,以及肿瘤密度等方面上;利用刮除的办法可以有效解决细胞瘤问题,并且能够降低复发几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可以有效降低肿瘤的活性,同时还可以降低血管的密度,这种治疗方式具备良好的辅助效果.

  •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晶;宋瑞敏;王忠耕

    目的 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的CT特征.方法 通过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D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D是一种异源性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前者相对多见,好发于纵隔病变,后者多见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增强,透明血管型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浆细胞型为轻度强化.结论:CD具有特征性CT表现,有较高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提示CD的诊断.

  • 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作者:周武强

    颅脑外伤占全身外伤的10%~20%,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绝大多数由直接撞击引起,在颅脑损伤中较多见.骨折以颅盖骨居多,约占头颅骨折的4/5以上,颅底骨折的比例约在1/5以下.1.1影像学表现X线:线形骨折是常见类型,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线样密度减低影,方向不定,长度和宽度各异.粉碎性骨折多发生在暴力直接撞击区,可见多块碎骨片分离、陷入或重叠,典型的X线表现为多数骨裂纹以击伤部为中心向外散射,形成星状图案.凹陷性骨折表现为颅骨内、外板或仪内板骨折,并向颅内凹陷,呈环形或星形,凹陷骨片的边缘可以和正常颅骨重叠而形成线条或带状致密阴影,切线位可确定骨片的凹陷深度.穿入性骨折局部可见骨缺损,常有颅骨碎片和异物存留.颅缝分离较骨折少见,单独发生或与骨折并发,较常见于儿童及少年.颅底骨折X线上多不易显示,可照仰卧水平侧位片,观察蝶窦及乳突内有无积液或颅内积气,可间接提示颅底骨折.

  •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富斌

    影像学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内容不断接受新技术的冲击,取得了更加快捷、完善的发展.多媒体授课具有多元性、生动性,为适应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笔者特此研究多媒体教学为影像学授课带来的优势和益处,使之成为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

  • 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王姿丽;杨长成

    目的:探讨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肿瘤2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浆细胞骨髓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脊索瘤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继发转移瘤5例;其中,颈2单节段受累者17例,颈1-2双节段受累者8例。发生在寰枢椎的肿瘤比较少,其影像学特点与脊柱其他部位肿瘤影像学特点相似。结论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寰枢椎椎体肿瘤做出诊断。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

    作者:黄海波

    股骨头坏死也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邻近关节面组织血液供应遭到破坏,进而出现股骨头坏死.临床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的疼痛,疼痛导致肌肉痉挛和关节活动受限,后会导致严重致残而出现跛行.为骨科的常见疑难症,如何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断,降低患者的痛苦,是目前临床主要研究的重点项目.

  •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I影像学

    作者:贺敬丰;孔繁荣;贺东风;胡建利;崔亚倩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CT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AS患者,分别实施MRI(MRI组)和CT(CT组)检查.比对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MRI组Ⅱ级、Ⅰ级的诊断例数比CT组多,且诊断病变率高于CT组(P<0.05).MRI组硬化、侵蚀等检出率低于CT组(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MRI诊断符合率相对CT检查高,但骨质异常诊断方面CT检查检出率相对MRI更高.

  • 数字化影像质量管理综述

    作者:门肾力;崔现成

    目前的医疗领域,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普及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各种医疗影像学设备虽然成像的原理不尽相同,但它们均由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所构成.CT、CR、DR等X线成像设备经历了X线信号-可见光信号-电信号-数字化信号的信号转换,MRI则经历了磁信号-电信号-数字化信号的转换过程.由此可见,各种数字化医疗影像获取设备的根本区别在于采样方式的不同,它们在影像质量管理方面、它们的控制方法也是相似的.此外,数字化成像体系与传统的成像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数字化影像质量管理方面既要遵循传统影像的工作习惯,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取长补短,合理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医疗影像.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朱春记;吴振海;王美玲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由于恶性高血压引起的,4例患者是由于肺部感染及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6例患者是由于子痫引起的,3例是由于肺癌化疗引起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偏瘫、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种.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点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患者通常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其病灶多为可逆性,然而有些损害会长久的伴随着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

  • 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

    作者:齐宝库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实施螺旋C T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12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分组:良性组(n=55)、恶性组(n=65),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 T检查,分析总结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 T检查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6.9%,良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8.2%,总符合率为97.5%.恶性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检出率较良性组明显降低(P<0.05),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边界清晰、胸膜凹陷、实性病灶检出率较恶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实施螺旋C T定性诊断效果显著.

  •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研究

    作者:曾祥民

    目的:探究观察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CT及MRI两种方式诊断后,其中中央型肺癌52例,周围型肺癌38例,C T能诊断出患者肿瘤边缘不规则,肺门呈结节状,外缘则呈毛刺、分叶状,同时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伴随阻塞性肺炎;经MRI诊断,除了以上症状还能观察出肿瘤累及到胸椎、胸壁等状况.结论: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行CT及MRI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都较为准确,MRI影像学相较于CT表现更好,需要时可在临床中联合诊断应用.

  • 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MRI影像学表现

    作者:胡瑞敏

    目的:探究与分析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组(n=43)及骨关节炎患者作为骨关节炎组(n=40),两组患者均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MRI不同表现.结果:风湿性关节炎组相比于骨关节炎组软骨缺损程度较高,半月板损伤程度较低,滑膜增生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关节炎组相比于骨关节炎组关节积液以及骨质改变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对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进行诊断时,可根据膝关节各个结构的病变程度以及差异性,来完成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影像学在骨肿瘤与骨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特点分析

    作者:付东增

    目的:探究影像学在骨肿瘤与骨感染性病变中鉴别诊断特点.方法:从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肿瘤与骨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其中有43例是骨感染性病变患者,有37例是骨肿瘤患者.对骨肿瘤与骨感染患者的骨质异常情况应用X线、CT和MRI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和比较,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果:骨感染性病变患者股骨、胫骨、肱骨、尺骨、腓骨、桡骨病变构成比分别为23.25%、32.55%、16.27%、11.62%、9.3%、6.9%;骨肿瘤患者股骨、胫骨、肱骨、尺骨、腓骨、桡骨病变构成比分别为29.72%、32.43%、16.21%、10.81%、5.4%、2.7%、97.29%,两个小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影像学在骨肿瘤与骨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骨科疾病的表征,提升疾病的治疗成效.

  • 胃溃疡的 X 线检查分析

    作者:娄元生;陈亚龙;蒋琼生

    目的:分析X线钡餐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胃双重对比造影在胃充钡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体位以及适当加压,摄取质地优良的照片或连续摄片.结果:胃溃疡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溃疡常发生于胃体小弯和胃窦,而胃体前壁、后壁、大弯和胃底较少见.结论:X线检查可以显示胃溃疡的大小、数目、部位和是否有并发症等,造影检查发现胃溃疡对确立论断、选择疗法、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胃溃疡 影像学 特点
  • 临床常见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刘洪臣

    目的 对临床经常出现的脑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常见脑病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通过总结分析达到初的目的.结果 脑病出现原因不同,患者在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含糊、精神行为异常等方面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大部分患者在影像学上,病变多由于累及白质、基底节核团,极少数可累及脑室旁和导水管区域,唯有1例是广泛性脑萎缩.结论 引起临床常见的脑病的原因很多,患者都表现出或深或浅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的表现较为集中,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将临床、影像特点、患者病史结合起来.

  • 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胃动力遥测系统设计

    作者:王帅;吴兆书;代丽

    胃动力是影响人体消化的重要因素,是临床检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对于胃动力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法、压力测试法、电记录法、pH检测法及其他方法等.这几种方法各自存在缺陷,尚需探寻更加有效的检测方式.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胃动力遥测系统,为胃动力的研究探寻一种新的途径.

5942 条记录 2/298 页 « 12345678...2972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