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儿童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徐美玉;赵旭;潘秋华;黄大维;王清泰;盛华弟

    目的 了解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幼儿园口腔保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的临床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随机抽取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共4 950例进行龋病调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0.3%和3.26,患者龋均为5.40.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22,P<0.01).幼儿较早开始刷牙及家长每天检查儿童刷牙效果的儿童患龋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46.42、14.82,P<0.01),家长是否帮助儿童刷牙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92,P<0.01).家长的文化程度,睡前吃零食与患龋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78.96,P<0.01).结论 受检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家庭因素对儿童龋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家庭口腔健康教育,重视龋病的早期预防.

  •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作者:赵军海

    目的 集中探讨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幼儿心理产生影响的相关问题.方法 在我市城、乡幼儿园中采用分层抽取的方式,选择8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7岁,根据我院心理门诊拟定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表对纳入研究的幼儿进行筛查,同时对其家庭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在家庭完整度的比较中,完整家庭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和不完整家庭心理不健康的幼儿相比、居住在城市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和乡镇相比、经常与父母接触的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和较少与父母接触相比、大学教育水平和小学以下家庭幼儿心理不健康的幼儿相比、家庭环境融洽和经常出现矛盾的家庭中幼儿心理不健康相比,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家庭内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庭居住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 幼儿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中的家庭因素

    作者:童慧玲

    1999年5月上旬,我们以300名4~6岁的幼儿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了解幼儿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及家庭因素的情况,拟对家庭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

  • 120例农村高危儿发生家庭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作者:马雪莲

    目的:对影响农村高危儿发生的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方法: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20例高危儿父母做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高危儿发生的家庭因素主要为家庭性质、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吸烟嗜好等.结论:从家庭因素和应对措施两个层面,提出减少农村高危儿发生几率的措施.

  • 如何做好门诊老年人患者的心身护理

    作者:马建华;王雪珍

    随着改革开放及老年人医学的进展,人类平均寿命也逐年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研究老年人的心身特点、性格特点及与社会、家庭因素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影响研究

    作者:苗苗;杨轶男;胡晓斌;丁倩;马丽丽;陈媛;达哇卓玛

    目的 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影响,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家庭协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一到大五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日常手机使用情况、课堂手机使用情况以及手机依赖症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率为38.8%;家庭月收入高(OR=0.86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848)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保护因素;父母强制程度高是其危险因素(OR=1.358).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率较高,高素质的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及父母的关爱有利于避免手机依赖症的发生.

  •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作者:杨曦;张旭;章皎洁;李炎;胡泽卿

    目的 研究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3次修订)对300名犯罪青少年以自测的方式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犯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比中国常模的得分低,而矛盾性的得分则较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犯罪过程中暴力实施情况不同者其家庭的成功性和控制性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c回归发现亲属犯罪情况(χ2=6.439,P=0.011)和母亲文化程度(χ2=5.345,P=0.021)两个因素对作案次数有影响,而被调查者学历和母亲文化程度两个因素对作案过程中的暴力使用情况有影响.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环境特征与常模有所不同,犯罪特征不同的犯罪青少年间的家庭环境特征也有所不同,并且作案次数和暴力使用情况的不同受到多种家庭情况的影响.

  • 品行障碍门诊病案分析及其家庭因素调查

    作者:王锋锐;庄晓鹏;黄群明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76例品行障碍者(年龄8~18岁)作为研究组,与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康志愿者76例(对照组)做比较;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家庭环境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及控制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行障碍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正常者有明显不同,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 物质依赖(滥用)个体的家庭特征研究

    作者:钟琳;聂晶

    物质依赖(滥用)个体的原生家庭特点和成长于物质依赖(滥用)家庭的个体所表现出的特点两方面,对家庭因素与物质滥用个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揭示了与个体物质依赖(滥用)行为有明显相关的家庭因素,包括:较差的教养行为、低社会经济地位、不良教育环境、"专制式"的家庭氛围、家庭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父母存在物质滥用问题等;而成长于物质滥用家庭中的儿童则会表现为:受到更多虐待、执行功能能力下降、高攻击性、反社会人格等.在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物质依赖(滥用)个体的家庭特点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进而探讨了物质依赖(滥用)家庭的代际传承的模型.

  • 孤独症的病因研究

    作者:梁雪梅;郭兰婷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很多学者从遗传、免疫、生理和解剖、生化及母孕期有害因素和围产期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尚无肯定意见.目前国外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展较快,已经从分子水平探讨了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许多假说,以下就从遗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免疫学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学研究、家庭因素、围产期危险因素等几方面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遗传易感性及家庭因素对儿童血铅浓度影响

    作者:季毓华;刘战英

    目的:探讨遗传易感性及家庭因素对儿童血铅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270个家庭中540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分析,观察他们对铅吸收的个体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所处的微环境及家长和儿童的生活习惯,对儿童血铅浓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结论: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卫生及学习习惯是防治儿童铅中毒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 1959例儿童气质类型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的分析

    作者:唐智超

    目的 了解儿童气质类型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运用儿童气质量表进行气质类型评估.结果 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怀孕期间是否患病、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父母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关系是儿童气质形成的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同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水平、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五个维度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儿童气质的形成家庭因素是其影响因素的一部分.

  • 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谭笑;徐美玲;徐玉婷;王萌洁;石宇菲;刘礼艳

    目的 探讨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信效度较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弹性问卷》在常州市随机选取240名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被试232名.结果 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年龄、与子女居住类型、与子女和家庭的关系、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和子女个数对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有影响;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和居住状况不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结论 空巢老人心理弹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社会应重视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塑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

  • 青少年抑郁发病家庭因素研究

    作者:程文红;王祖承

    一百年前,德国医师Hall将青少年描述为"狂飚时期",寓意着这个人生阶段复杂、不稳定而充满情感困扰.青少年抑郁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症状与障碍之一,它不但干扰了青少年社交与学习生活,影响人格、心理发展水平与将来工作生活质量,同时也是造成青少年首位死因--自杀的主要原因.理解病因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目前尚缺乏单一或明确的病因解释模式,综合而言生物、心理、社会均起了重要因素.与成人相比,家庭作为青少年直接以及重要的生长环境之一,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了更为重要的抚育、支持与影响作用.回顾文献,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家庭因素作了探讨,从中可看到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发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作用.本文将逐一回顾其中主要的一些理论研究在青少年抑郁发病家庭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

    作者:乔屹;谢斌

    青少年犯罪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该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心理及社会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干预.

  •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秀芳;刘沛

    目的 了解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AP问卷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小学生营养KAP的家庭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大多数小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存有很多不利健康的摄食行为.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摄食行为水平呈正相关的因素,依次为母亲文化程度、学生营养知识、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家长营养知识水平;仅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对学生自身营养知识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学生及其家长KAP总体水平不高,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同时加强他们营养知识到态度及行为的转变,通过发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可以使营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 家庭因素导致儿童睡眠行为障碍1例

    作者:罗爱民;张婷婷;黄雪梅;郭沈昌

    患儿,男性,11岁。因“睡眠时发作性哭闹2年”于2014年8月入院。患儿于2012年8~9月始,上床睡觉30 min左右,出现双手揉眼,双下肢蹬踏动作,无双眼上翻、无肢体抽搐,持续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间隔十几秒后再次出现。整个过程持续约30 min后停止。醒后不能回忆,反复发作,每月有数次。曾经儿童医院就诊,予“胞二磷胆碱、果糖二磷酸钠”治疗2个月,有1年多未发作。2013年12月被家长“打耳光”后,当天晚上8点睡觉时又发作,第2天重复发作。2014年4月19日发作形式有所改变,表现为撕咬床单、被子、咬手、拽住家长的手指使劲吮吸、头撞墙等,无明显蹬踏动作。次日到我院癫痫科就诊,视频脑电图检查时发作1次,表现为清醒时出现咬床单、被子,同期脑电图背景无异常。睡眠多导监测提示:儿童异态睡眠;意识模糊性觉醒障碍,即转入睡眠诊疗中心治疗。精神检查:接触被动,情绪低落,面部、姿势表情欠自然,眼神接触时存躲闪,不太愿意暴露内心想法;余无特殊。体格检查无特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心理测验:提示轻度抑郁症状,无焦虑症状;艾森克人格量表提示掩饰55分、神经质45分、内外向10分、精神质35分。核磁共振弥散试验( DTI)结果提示双侧皮质脊髓束桥脑以上显示良好,桥脑以下显稀少。

  • 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因素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作者:阿拉坦巴根;刘艳华

    目的 了解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因素及家长的应对策略.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对T市四所幼儿园幼儿的父母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1%的家长认为幼儿存在自卑心理.父母过高的期望值(46.9%)、幼儿缺少实践的机会(42.2%)、表扬与强化方式不当(34.4%)、幼儿个体差异(55.7%)等家庭因素影响幼儿自卑心理.结论 幼儿的自卑感普遍存在.家长要对幼儿持有正确的期望,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重视积极评价和心理暗示,正确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以预防和克服幼儿自卑心理.

  • 甘肃省291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名;辛宏伟

    目的探讨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农村幼儿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甘肃省291名农村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男孩在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女孩多,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行为障碍问题多.影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抚养人、夫妻关系、家庭对孩子的期望水平等因素.结论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重视,父母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与不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齐凯;王俊;鲁玮;金岳龙;艾东;聂忠华;姚应水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因素(父母职业、学历、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对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4160人,其中男生1970人(47.4%),女生2190人(52.6%),328人(7.9%)出现自杀意念,92人(2.2%)有自杀计划和自杀实施行为发生.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受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影响,高学历且职业相对稳定者的子女易发生自杀行为;家庭年收入高于10万的大学生自杀实施的发生率较高(χ2=23.065,P<0.01);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继父母或其他的大学生自杀计划发生率较高(χ2=6.948,P<0.05).结论: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改善家庭环境,加强情感表达,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结.

189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