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卫生服务亟待加强心理疾病防治工作

    作者:孔筠;崔新娟;李德俊

    1 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民族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1.1 心理疾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目前,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上升、自杀率攀升,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极易引发突发社会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如:自杀现象已成为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心理学家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激烈矛盾冲突、利益分配的失衡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是自杀现象增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高龄化速度的加快亦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压力.

  • 别让孩子被“坏同伴”带错路

    作者:李米

    在长期的犯罪学研究中,专家发现,大量青少年犯罪始于不良行为.为了深入研究和及早干预青少年不良行为,认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具体的应对方法以及预防策略,团北京市委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就北京市青少年不良行为展开调研.

  • 青少年犯罪,警钟为谁而鸣

    作者:刘念

    日前,兰考县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盗窃案,坐在被告席上的被告人就是蔡孑.面对公诉人的指控,蔡孑依然透着孩子气的脸上,流露出些许漠然和木然.在今年1月至4月的短短数月内,蔡孑连续入室盗窃14起,盗窃金额8万余元,曾一度给当地居民造成恐慌.盗窃钱款被他用于上网玩游戏,玩老虎机赌博,吃喝、游荡等,挥霍一空.辩护席上,作为法定代理人的蔡孑的父亲蔡子强,一直低垂着头,一言不发.他与儿子多年未见,没想到多年之后的父子相见竟是在庄严的审判法庭上.

  • 拯救男孩——提高情商,帮助男孩应对情感危机

    作者:孙云晓

    犯罪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当中,相当比例属于激情型犯罪.一时情绪冲动,意识狭窄,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情绪冲动常常成为犯罪行为的助推器:有个犯人,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终了之际,法官问犯人:"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他回了一句:"X他妈的!"法官一听大怒,于是训斥了他十几分钟.犯人静静地听完之后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您是个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听了我一句脏话也会如此动怒,而我只有国中毕业,当我看到老婆跟别的男人在床上,于是我一气之下,就将他们杀了,实在是当时太冲动,无法克制自己情绪而造成的."

  • 犯罪青少年心理问卷分析

    作者:林宇平;于清;刘辉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犯罪年龄也更趋低龄化,犯罪种类亦更多样化,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提出了一个亟特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有关因素,我们于1998年11月,对南京市某工读学校76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青少年罪犯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景璐石;徐云;冯军;李彦章

    目的 分析影响青少年罪犯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编制的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对罪犯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青少年罪犯在狱中的生活感受、狱内环境、管教方式与罪犯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目前想法与罪犯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少管所的环境、干警的管教方式,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前程的思考密切相关.

  •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狱所回归教育

    作者:景璐石;顾荣莉;徐科;徐涛;王铮;徐平

    目的 对不同入所时间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比较,并研究狱所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10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差异显著(t1=2.067,t2=2.152,t3=2.556,均为P<0.05).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均不显著;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3个因素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tl =4.469,t2=3.484,t3=4.634,均为P<0.01).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4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因素也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中启迪因素对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这个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均为r>0.2).结论 狱所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回归教育,使犯罪青少年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

    作者:刘桂兰;韩国玲;阿怀红;张玉美;卓玛;潘忠鹏;周丽娣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已有不少有关罪犯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1-3],但结果不一致.本文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表(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23名男性少年罪犯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特点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 基于自我控制理论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

    作者:屈智勇;邹泓;张秋凌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自我控制理论(Selfcontrol Theory)是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之一.本文就自我控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做一回顾.

  • 青年男性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建松;王小平;徐莉萍;孙业华;李凌江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2例青年男性暴力犯罪者(研究组)和30名某职业高中在校男学生(对照组),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及减点-攻击反应测试(PSAP).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自杀史、脑外伤史、不良应激事件、酗酒史、家族犯罪史、父母离异或去世、父母酗酒史、早年受父母虐待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MMPI:研究组的抑郁为(52.81±10.73)分、人格偏离为(60.99±10.19)分、偏执为(57.69±9.00)分、社会内向性为(49.54±9.22)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89±11.43)分、(53.26±10.86)分、(49.40±14.24)分、(44.51±9.76)分;均P<0.05~0.01];(3)PSAP:研究组按B键[(170±132)次]、每分钟按压B键[(9±23)次]和每被减1分按压B键的次数[(16±14)次]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8±144)次、(4±6)次和(10±14)次];按C键[(197±176)次]、每分钟按压C键[(8±7)次]和每被减1分按压C键的次数[(20±19)次]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48±167)次、(13±6)次和(34±18)次],均P<0.01.结论 青少年暴力行为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并有冲动、控制力差等特点.

  • 关注心理健康,从儿童开始

    作者:玉颂

    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儿童各种行为、情绪问题的发病率很高,占在校儿童的10%左右.这些儿童虽能照常在校学习,但常常成绩不好或品行不佳.这些儿童中发展成为人格障碍、青少年犯罪、酗酒、精神病等的比例较其它儿童明显高.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

  • 天津市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作者:马洁;朱传芳;LIU Xiu-ping;王文娟;李伟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早期预防矫正青少年犯罪、矫正不健康心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少年管教所的378名青少年罪犯为研究组,抽取某普通中学410名14~18岁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犯罪青少年SCL-90与常模比较,各因子中除躯体化与人际关系外其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得分高于常模组;研究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犯罪类型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家庭不完整组各因子中除恐怖、精神病性外,其他分值高于家庭完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较明显,与家庭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关联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初探

    作者:李阎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依然是危害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刻不容缓,应引起社会的重视.预防教育就是在青少年出现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差之前做好教育与引导工作.本文结合具体事例,就青少年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说明预防教育的必然性.

  • 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

    作者:赵培庄;杨小丽;刘晓村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之间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影响,对重庆市某少年犯管教所的少年犯进行调查,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少年教养人员人格类型及其与自尊、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调查

    作者:朱艳丽;赵山明

    目的:选取人格、自尊与成就动机、应对方式作为相关变量,分析少年教养人员不同人格类型的自尊与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某少年教养管理所2004-10/2005-02在押的少年教养人员97名,均为男性.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评不同人格类型少年教养人员的自尊、成就动机及应对方式.其中①艾森克人格问卷由88项问题,4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每题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和"否".②自尊量表共10题,4级评分("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总分范围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③成就动机量表由30项问题,2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得分越高,追求成功的动机越高,得分越低,成就动机越弱,个体越倾向于避免失败.④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包括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2个分量表,采用多级评分,"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相应评分0,1,2,3分.结果:共发放问卷97份,有效问卷88份.①少年教养人员人格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得分与相应常模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9.44±3.78),(6.65±4.36)分;(14.49±4.22),(11.43±4.31)分;(8.69±4.24),(12.47±3.81)分,P<0.01].②自尊与成就动机、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避免失败、消极应对呈负相关;成就动机与内外向呈正相关,与稳定性呈负相关;积极应对与自尊、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内外向、稳定性、避免失败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通过Q型聚类分析得出3种人格类型:冲动型37名、敌对型32名和稳定型19名.不同人格类型被试精神质、稳定性、掩饰性、自尊和成就动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少年教养人员具有高精神质、低掩饰性和神经质偏高的人格特质;具有冲动型、敌对型和稳定型3种人格类型.不同人格类型具有不同的自尊、成就动机和应对方式.

  • 交友不慎犯罪之始

    作者:叶子

    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那些有偷盗、打架等不良甚至犯罪行为的朋友来往,这不仅仅是人们的经验之谈,更有科研结果的支持.被称为三大社会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在众多的因素中,同伴因素,特别是与越轨同伴(具有违反法律与社会道德行为的同龄伴友)的交往,是青少年犯罪首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的研究显示,交往越轨同伴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犯罪都具有重要影响.

  •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作者:杨曦;张旭;章皎洁;李炎;胡泽卿

    目的 研究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3次修订)对300名犯罪青少年以自测的方式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犯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比中国常模的得分低,而矛盾性的得分则较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犯罪过程中暴力实施情况不同者其家庭的成功性和控制性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c回归发现亲属犯罪情况(χ2=6.439,P=0.011)和母亲文化程度(χ2=5.345,P=0.021)两个因素对作案次数有影响,而被调查者学历和母亲文化程度两个因素对作案过程中的暴力使用情况有影响.结论 犯罪青少年家庭环境特征与常模有所不同,犯罪特征不同的犯罪青少年间的家庭环境特征也有所不同,并且作案次数和暴力使用情况的不同受到多种家庭情况的影响.

  • 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作者:张旭;胡泽卿;杨曦;章皎洁;王飞雁;李焱

    目的 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青少年违法犯罪者SCL总分为196.10±53.51,总均分为2.18±0.59,所有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支持总分为29.57±5.09,主观、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6.92±3.37,5.88±1.95,6.77±2.08.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总支持53.21±9.77、朋友支持17.00±4.29、家庭支持18.36±4.34、其他支持17.84±4.29.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大部分领悟社会支持因子、社会支持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总体上,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心理健康较全国常模严重,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且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都将能有效的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试论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作者:殷玉萍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有人将它与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影响因素,许多年来,诸多学者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传媒等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讨.

  • 关于内观疗法应用于抑郁症的一些想法

    作者:竹中 哲子;真荣城辉明;巽 信夫

    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竹中12年前开设了弘前亲子内观研修所.起初,当我还是一名学校老师时,那里的来访者主要是青少年犯罪和逃学者.而现在的来访者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有严重病理性症状的人开始到此寻求帮助.曾有一名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的女性来到了研修所.我遵从了弘前内观协会顾问巽信夫医师的建议,介绍她去大和内观研修所.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