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饲法应用于脑梗死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秀华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使用鼻饲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脑梗死早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静脉给予营养,观察组则通过鼻饲法给予营养,将两组患者入院第5天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5d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为(10.8±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分(t=2.503,P=0.015).结论 在脑梗死早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鼻饲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意识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鼻饲法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中的价值

    作者:周俏华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法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ICU科2013-2014年度收治的重症肺炎、COPD患者共250例,用营养泵持续鼻饲或用注射器分次鼻饲,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鼻饲方法的不同,观察组采用营养泵持续鼻饲,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分次鼻饲,之后测定并比较患者在两种鼻饲法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抢救危重患者而言,营养泵持续鼻饲可以显著降低一系列并发症,并改善胃肠道状况,改善预后,改善生命质量.

  • 不同营养方式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作者:王映芹;周维枝;张雯;何佩玲;黄婉敏

    目的:探讨鼻饲法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方法:将鼻咽癌患者166例根据病情分鼻饲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放疗后分别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并发症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结果:30 d营养干预后,鼻饲组的BMI、上臂肌围、白蛋白水平、前清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改变,肠外营养组BMI、白蛋白水平、前清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均低于鼻饲组.两组之间上臂肌围无显著差异,口腔黏膜损害、放射性皮炎情况无显著差异.鼻饲组恶心呕吐与腹泻程度低于肠外营养组,吞咽疼痛程度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放疗后鼻饲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患者营养水平,减少并发症,但需要对患者进行吞咽痛的护理.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陈秀荣;龙国利;彭宗银;熊国英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 PEG)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PEG组与鼻饲组,每组40例。 PEG组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营养治疗,鼻饲组用鼻饲法进行营养治疗。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GOS评分良好患者29例,鼻饲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7,P<0.01);PEG 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41±3.27)d,鼻饲组为(38.16±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6,P<0.01);PEG组患者发生反流12例、胃黏膜糜烂7例、吸入性肺炎13例,均低于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79,4.9428,12.8321;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方面的价值高于鼻饲法。

  • 巧用吸痰管接头制作鼻饲喂食器

    作者:李双;杜伟

    临床上对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或不能张口进食的患者采用鼻饲法.目前,通常使用16号、18号透明硅胶胃管置入.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定的缺点,管口外端较大与注射器连接不紧,易导致注入液外溢,造成注入剂量不准确;且易污染床单.为此,我科于2005年1月,自制鼻饲喂食器进行鼻饲,取得满意效果.

  • 一次性氧气管在保存胃管软钢丝中的巧用

    作者:陈蓝;戴萍;王加珍

    鼻饲法在临床护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长期置管患者常常会有鼻饲管滑脱的现象,而进口胃管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造成浪费。我科在胃管置管成功后将进口胃管的软钢丝用一次性氧气管保存起来,应用于胃管滑脱时重新置管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在鼻饲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燕;马泽君历;冉小燕;周波;曾华英

    鼻饲是由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水或药物注入胃内的方法.目前临床通常使用50 ml注射器连接胃管注入鼻饲法,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注射器乳头与胃管衔接不紧,有漏液现象,导致注入的液体量不准确且污染被服,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护理进展

    作者:徐永能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 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时机、种类、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等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鼻饲法 护理
  • 鼻饲法的护理进展

    作者:陈英霞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为不能进食者通过胃管供给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胃管的选择、胃管插入的长度、胃管的留置时间、鼻饲液的灌注方法、昏迷患者插管技术的改进、鼻饲患者的预见性护理、鼻饲液的保温和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 全麻患者不同安置胃管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世玉;李跃荣

    目的 探讨全麻状态下不同患者选择安置胃管的方法,以提高安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将300例全麻后需安置胃管者按体型分组,正常体型(A组)180例,肥胖颈短型(B组)120例.分别采用常规法、抬头法、指压法置入胃管.结果 2组患者使用常规法一次成功率均低于其他2种方法(P<0.01).A组患者抬头法与指压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3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为提高全麻患者一次置胃管成功率,正常体型患者宜采用抬头法,肥胖颈短型患者宜采用指压法.

  • 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食管pH监测结果的变化

    作者:程艳爽;王建荣;马燕兰;王兰英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 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饲速度10 ml/min时胃食管反流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 改良鼻饲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申英华;刘宏;申英平;王敏

    目的 探讨鼻饲时合适的胃管置入长度及固定方法,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脑卒中病人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取改良固定方法,对2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鼻饲法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减轻了对病人的刺激,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20例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失败原因及对策

    作者:张萱;付正英;曾定芬;田仁娣;卢容

    经口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改善者呼吸状态的重要措施,但是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物及药物,需放置胃管进行鼻饲、注入药物、监测胃液变化等.

  • 早产儿两种喂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

    目的比较两种喂养方法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早产儿共58例,出生体重在1 500~2 000 g范围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28例,甲组以微量泵通过鼻饲管持续均匀泵奶每小时2~3 ml,乙组则采用常规间歇鼻饲法,以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每2小时注奶4~6 ml,两组均观察3~5 d,比较观察期间两组患儿平均每天进奶量,吐奶例数、残奶例数等指标.结果甲组患儿平均每日喂奶量明显高于乙组(P<0.05),且吐奶例数,残奶出现例数明显少于乙组(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微量泵鼻饲持续均匀泵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歇鼻饲喂奶法.

  • 安全型留置胃管固定套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刘玲玲

    留置胃管滑脱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护理不良事件,胃管的稳妥固定是防范这一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关键。鼻饲法、胃肠减压术均需留置胃管。临床上,因病情的需要,胃管需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胃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及患者的舒适,更是确保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临床操作程序中在留置胃管并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由于患者活动、出汗、皮肤油脂分泌等原因,极易导致胶布失去黏性、松脱,造成胃管移位甚至脱出,既影响治疗及护理,也导致再次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并增加额外医疗开支。此外,胶布导致皮肤发红、脱皮、水泡、破损等过敏情况时有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造成感染。为减轻患者痛苦,保证胃管有效发挥治疗作用,笔者对一次性外伤弹力头套进行改造,用于留置胃管,临床应用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2种体位留置胃管的效果探讨

    作者:杨丽;何国平;尹毅

    目的 探讨平卧位与侧卧位对意识障碍患者置胃管的效果.方法 将64例意识障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平卧位插胃管;B组32例采用侧卧位插胃管,比较2组患者插胃管时的不适症状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 侧卧位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平卧位(P<0.05);侧卧位置胃管时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平卧位(P<0.001).结论 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侧卧位置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鼻饲饮食注入方法的改进

    作者:许素艳

    鼻饲法就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入流汁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通过鼻饲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水以及患者疾病治疗.

  • 鼻饲法教学改革实例分析

    作者:杨翔

    基础护理学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鼻饲法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置管一次性成功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发生[1].鼻饲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可影响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力滴注鼻饲法肠内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侯丽娜;张建昭;赵佳维;宋伟;杨健

    重症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这种状态大量消耗自身的能量储备,故需要较多的能量。而且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既往曾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但不良反应大,且对患者恢复不利,故肠道内给予应用就非常重要。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维护肠道功能起重要作用,但肠内营养也存在并发症,这对患者恢复产生了不利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70例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有吞咽困难的患儿采用的2种不同的鼻饲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 "学生为主体"理念在鼻饲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慧颖

    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突出能力目标的准确分析与定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探讨其在鼻饲法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形成单元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成果显著.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