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癌症杂志

癌症

癌症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암증(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467X
  • 国内刊号: 44-11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21
  • 曾用名: 癌症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癌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曾益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塞来昔布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任;张龙洲;王睿智

    背景与目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大量实验证明塞来昔布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这在结直肠肿瘤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本研究观察塞来昔布在体外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Surviv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塞来昔布溶液处理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瘤细胞的生长情况.用MIT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药物浓度组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U251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榆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塞来昔布处理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样形态学改变.10~100 μmol/L塞来昔布对U25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该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塞来昔布处理U251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细胞凋亡,凋亡率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中Survivin蛋白高表达,实验组中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减少、染色逐渐减淡、蛋白表达的灰度值亦随之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Survivin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塞来昔布作用后U251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促使瘤细胞凋亡,这些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 EBV相关胃癌中Fas/FasL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何丹;肖琳;陈建宁;梁琼;邵春奎

    背景与目的:大约有10%的胃癌组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但EBV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检测Fas、FasL在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EBVaGC、20例EBV阴性胃癌(EBV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以及12例正常胃黏膜中Fas、FasL的表达,并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12例正常胃黏膜和69例胃癌组织的Fas阳性率分别为91.7%和76.8%,FasL阳性率分别为16.7%和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EBVaGC和EBVnG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4%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EBVaGC和EBVnG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2%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弥漫型中的表达高于肠型(P:0.015);EBVaGC肿瘤细胞AI显著低于EBVnGC(P=0.002);TIL在EBVaGC的数量和AI均较EBVnGC高(P<0.05),且TIL的AI值与肿瘤细胞FasL表达呈正相关(r=0.237,P=0.028).结论:EBVaGC中FasL蛋白表达的上调及TIL凋亡的降低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创造条件.

  • 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铜三元配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郭爱娟;许小珊;胡英慧;王明召;谭信

    背景与目的: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基本结构中含C=N键,当其与金属离子配位后生物活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抗癌、抑菌等活性.本研究主要探讨4种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铜配合物(6B、7B、6P、7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传代培养,24 h后加药,MTT法测定4种配合物对BD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DNA ladder试验检测DNA损伤;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不同种类的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铜配合物对BGC823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的趋势.4种配合物对BGC823细胞的IC_(50)分别为6B 18.10 μmol/L,7B 27.50 μmol/L,6P 3.61 μmol/L,7P 3.45 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4种铜配合物均可明显提高BGC823细胞凋亡率,DNA ladder试验也证实这一点;流式细胞仪检测还揭示铜配合物引起S期细胞和G_2期比率增加,G_1期细胞减少;P153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4种配合物均能够下调BGC823细胞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与p53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结论:配合物6B、7B、6P、7P在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BGC823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造成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p53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

  • 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及β-caten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甘思远;钟雪云;谢思明;李素梅;彭辉;罗枫

    背景与目的:随着化疗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肿瘤联合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检测β-catenin以及肿瘤耐药相关蛋白MRP2、P-gp、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a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SCC的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82例ESCC及其癌旁294例正常黏膜、92例单纯细胞增生和87例不典型增生上皮组成的组织芯片中MRP2、P-gP、β-catenin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RP2、Bcl-2在ESCC中的累积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分别为(195.7±175.9)×103和(90.5±112.5)×10~3]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104.8±86.1)×10~3和(25.2±46.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β-catenin在ESCC中的IOD值[分别为(57.7±75.5)×10~3和(32.0±47.0)×10~3]显著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114.8±106.6)×10~3和(46.1±35.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SCC的分化程度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顺序依次改变,MRP2的IOD值依次递增,β-catenin在低分化ESCC中的IOD值大于其在中、高分化ESCC中的IOD值,Bcl-2在高分化ESCC中的IOD值低于其在中、低分化ESCC中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Bcl-2在ESCC浸润至黏膜层的病例的癌组织标本中的IOD值大于其在ESCC浸润至肌层或浆膜层的病例的癌组织标本中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Bcl-2的IO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ESCC中P-gp的表达分别与MRP2、Bcl-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88和r=0.253,P<0.01).结论:P-gp与MRP2及Bcl-2可作为ESCC多药耐药的预测因子.β-catenin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中Syndecan-1 m RNA和HPA-1 m 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贺;司君利;张修振;亓玉琴;钮自宇;周长宏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49例结肠癌、49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49例配对远离结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的Syndecan-1和HPA-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中HPA-1mRNA的表达水平(40.56±11.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8.28±11.33)和正常组织(10.80±10.20)(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61.21±12.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35±11.06)和结肠癌组织(10.12±8.58)(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Syndecan-1 mRNA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Syndecan-1 tuRNA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05,P<0.05).结论:Syndecan-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 mRNA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 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庆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 髓系抗原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月;孙晓非;严苏丽;甄子俊;夏奕;凌家瑜

    背景与目的: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recursor 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是一类高侵袭型恶性淋巴系统肿瘤,部分患者合并有髓系抗原表达,其临床意义值得探索.本文通过分析T-LBL患者合并髓系抗原表达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收治的45例初治的T-LBL患者资料,患者年龄5.5~66岁,中位年龄14岁,根据患者骨髓或胸水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组]和阴性表达[My(-)组]两组.观察和分析髓系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2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45例TLBL患者中My(+)组18例(40.0%),My(-)组27例(60.0%).全组髓系抗原表达与患者初治的LDH水平呈负相关,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My(+)组诱导期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38.8%,My(-)组诱导期CR率为7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My(+)组2年总生存为51.9%,My(-)组2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为7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不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LB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近期疗效和2年总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成人LB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组在近期疗效和2年总生存均低于阴性组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髓系抗原表达是T-LBL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成人T-LBL较阴性表达者近期CR率低,2年总生存率较低;而对儿童青少年T-LBL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 诱导痰及血清TGF-β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静;乔学英;卢付河;周志国;宋玉芝;霍俊杰;刘欣

    背景与目的:较多研究证实TGF-β1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然而应用血清TGF-β1水平预测RP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痰及血清TGF-β1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价值,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3D-CRT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及放疗近结束时空腹采肘静脉血并做雾化诱导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诱导痰沉渣涂片中TGF-β1表达情况.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每周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肺炎.结果:全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急性RP 9例,总发生率为39.1%(9/23),2级及以上急性RP发生率为30.4%(7/23).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较下降者高,分别为45.5%和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治疗有效且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为50.0%,治疗无效且血清TGF-β1水平升高者RP发生率为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痰中可见TGF-β1表达,定位于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并以巨噬细胞表达为主.放疗后较放疗前诱导痰中TGF-β1表达有升高趋势(分别为71.4%和28.6%,P=0.015).放疗后诱导痰中TGF-β1阳性的患者RP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分别为46.7%和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结论:放疗后诱导痰中TGF-β1阳性者RP发生率有升高趋势,有可能成为RP的预测因子.

  •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经锋;张铂;吴锋;王兵;邢辉;朱观宇;聂向阳;彭静

    背景与目的:文献研究表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对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贲门癌有效.本研究旨在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DN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DNF方案治疗43例食管癌患者.具体用法:多西他赛75 ms/m~2第1天静脉滴注60 min;奈达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3 h;醛氢叶酸钙2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随后氟尿嘧啶375 ms/m~2静脉推注10 min,再以氟尿嘧啶2.6 s/m~2持续泵入46 h.21 d为一周期,每2周期按WHO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结果:43例患者共接受144个周期的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4.65%),部分缓解25例(58.14%),稳定9例(20.93%),进展7例(16.28%),总有效率为62.7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01 d,中位生存时间310 d.3~4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9例(20.93%)粒细胞减少(其中2例伴发热),3例(6.98%)血小板减少,4例(9.30%)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死亡1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性可以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 Ezrin、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翟建文;杨晓刚;杨福申;胡基刚;华文霞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膜细胞骨架组织连接蛋白埃兹蛋白(Ezrin)能够促进肿瘤转移,可与上皮钙黏素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本研究探讨Ezrin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食管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Ezrin阳性35例(46.1%),E-cadherin阳性74例(97.4%);7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阳性63例(82.9%),E-cadherin阳性34例(44.7%).Ezrin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E-cadherin的表达缺失率逐渐增加.Ezr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的表达缺失呈负相关.结论:Ezrin和E-cadherin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利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检测Ezrin、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 广州市城区2000~2004年儿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分析

    作者:曹卡加;刘奕龙;马国胜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广州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探讨儿童肿瘤的发病规律,为广州市儿童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肿瘤登记处2000~2004年儿童肿瘤的发病资料和死亡资料,统计和分析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和各年龄别发病率.结果:2000~2004年,广州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为17.91/10万(其中男性18.92/10万,女性16.70/10万),死亡率为4.73/10万(其中男性4.65/10万,女性4.83/10万).儿童肿瘤发病率高的前3位肿瘤依次为淋巴样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0岁组的发病率为77.52/10万,1~4岁组为21.49/10万,5~9岁组为9.66/10万,10~14岁组为17.11/10万,4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602,P<0.001).结论:淋巴样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广州市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4岁以下的儿童是肿瘤的高发人群.

  • ~(18)F-FDG PET/CT结直肠代谢活跃灶分型对于良恶性判断的价值

    作者:李伟;樊卫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迁延迂曲且位置不固定,肠管自身蠕动造成肠壁厚度变化.结直肠自身葡萄糖代谢不稳定,平滑肌蠕动、腺体分泌活动、痉挛、炎症等均可造成代谢异常.这些解剖和生理代谢方面的因素均会给~(18)F-FDGPET/CT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探讨~(18)F-FDGPET/CT结直肠代谢活跃灶的影像特点及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74例患者共118个~(18)F-FDG PET/CT发现的结直肠代谢活跃灶依据代谢及形态特点分为6型,局灶/CT~+型、局灶/CT~-型、节段/CT~+型、节段/CT~-型、弥漫/CT~+型、弥漫/CT~-型.将各分型情况与定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8个结直肠代谢活跃灶定性为恶性共50个、非恶性68个,其中局灶/CT~+型共30个(恶性23个、非恶性7个)、局灶/CT~-型35个(恶性22个、非恶性13个)、节段/CT~+型4个(恶性4个、非恶性0个)、节段/CT~-型35个(恶性1个、非恶性34个)、弥漫/CT~+型0个、弥漫/CT~-型14个(恶性0个、非恶性14个)."节段/CT~-型"、"弥漫/CT~-型"的非恶性病变发生率(97.1%、100%)和"节段/CT~+型"的恶性病变发生率(100%)分布相似,这3型合并为"非局灶型";剔除无意义的"弥漫/CT"型"."局灶/CT"型"、"局灶/CT~-型"、"非局灶型"整体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局灶/CT~+型"和"局灶/CT~-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故合并为"局灶型"."非局灶型"和"局灶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当~(18)F-FDG PET/CT示"弥漫/CT~-型"或"节段/CT~-型"时,应高度怀疑为非恶性;"节段/CT~+型"时,应高度怀疑为恶性;"局灶/CT~+"或"局灶/CT~-"型时,只能一般怀疑为恶性.(2)在诊断结直肠代谢活跃灶时,必须综合考虑代谢和解剖信息.尤其对于"非局灶型",更应结合相关临床资料才可作出相应良恶性判断.

  • APE/Ref-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颖;王建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关键酶,主要负责修复氧化剂和烷化剂造成的DNA损伤.同时APE/Ref-1还能通过氧化还原功能保持多种转录因子处于激活的还原状态,并通过调控其DNA结合活性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这些因子包括AP-1(Fos/Jun)、NF-κB、HIF1α、p53等.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功能入手,回顾总结APE/Ref-1与肿瘤之间相关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提示APE/Ref-1是非常有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董兵;朱毅敏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副作用和高效率的治疗效果正成为癌症治疗研究的热点.在生物体内有许多可以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分子,这些靶点分子位于癌细胞的不同位置: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本文综述了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药物研发现状,为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 原发性肝脏癌肉瘤一例的CT表现

    作者:舒仁义;叶孟;俞文英

    原发于肝脏的癌肉瘤极为罕见.我们发现一例56岁男性患者,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肝脏癌肉瘤.CT平扫检查发现肿块位于肝右叶胆囊窝旁,呈低密度,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呈混合密度,强化不均匀,实性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内部可见多发低密度结节,边缘呈环形强化,肿块侵犯胆囊壁及横结肠.原发性肝脏癌肉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诊断困难.

    关键词: 癌肉瘤 肝脏 CT
  • 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与肿瘤发生

    作者:王启钊;吕颖慧;江楠;刁勇;许瑞安

    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均匀分裂和均匀分裂两种模式产生后代,均匀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干细胞;不均匀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一个趋向分化,另一个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干细胞不均匀分裂机制的失调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出现.干细胞的不均匀分裂受细胞极性因子、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及纺锤体的调节,这些因子突变或失调均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深入探讨干细胞的分裂模式以及干细胞一肿瘤干细胞一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今后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耐药性、复发和转移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选鉴定

    作者:陈健;陈增良

    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化疗及放疗抵抗性、缺氧耐受性、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是这群细胞的特征,成为乳腺癌难以根除、日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正确分选鉴定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的筛选技术、ALDEFLUOR分析法、原位检测法等乳腺癌干细胞分选技术和体外细胞的微球体培养法、有限稀释法及体内动物模型等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从而探索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

  • 肿瘤干细胞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宏;张昌明;吴永寿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一起增殖的结果,因而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组织内的大多数细胞,其结果是常有复发和转移,使治疗失败.随着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被成功分离及其功能研究的深入,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为深入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评价预后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因此,只有杀灭CSCs,才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本文就CSCs与其耐药性作一综述.

  • 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侧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王波;杨欢;黄玉政;严茹红;刘芬菊;张军宁

    背景与目的: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拟从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SP)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征,为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选得到H446细胞中SP细胞和非侧群(NSP)细胞,并检测纯度.观察形成悬浮肿瘤细胞球的能力,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两种细胞亚群中CD133、ABCG2、Nucleostemin mRNA水平.MTT法比较SP细胞、NSP细胞及未分选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耐药性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分化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体内成瘤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下H4-46细胞中Hoechst33342阴性细胞约为(5.1±0.2)%.流式细胞分选结果显示,H446中SP细胞比例为(6.3±0.1)%.SP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肿瘤细胞球的能力强于NSP细胞.CD133、ABCG2在SP细胞中的表达是NSP细胞的(21.60±0.26)倍、(7.10±0.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ucleostemin在SP细胞中的表达是非sP细胞的(1.02±0.08)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耐药存活能力均明显强于NSP细胞及未经分选的细胞(P<0.01);SP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NSF,细胞,但NSP细胞在体外不可分化为SP细胞;SP细胞在裸鼠体内具有较强的致瘤性.结论: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中存在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CD133、ABCG2可能是人小细胞肺癌千细胞的分子标志物.

  • CD133与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张华;李苏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并且其与肿瘤的增殖、转移、复发和对放化疗不敏感关系密切.因此,肿瘤治疗应当针对肿瘤干细胞,通过特异表面标记分选肿瘤干细胞是研究其生长特点的前提.近年来,CD133为研究多的在于细胞(stem cell)和多种组织肿瘤干细胞表面独立表达的特异标记分子.通过CD133可以分选干细胞、前体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众多研究表明,CD133~+肿瘤细胞与肿瘤的自我更新、分化潜能、信号传导调控、药物耐受、复发和预后等均有相关性.CD133~+细胞有望在干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 肿瘤干细胞异染色质对人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探究

    作者:陈婷;张瑜;郭文浩;孟茂斌;莫显明;卢铀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在结直肠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非肿瘤干细胞(non-cancer stem cells,non-CSCs)相比,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cells,CSCs)更具放射抵抗性,并且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结直肠腺癌CSCs特征性染色体结构及组蛋白修饰方式对肿瘤放射抵抗效应的作用.方法:收集人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并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人手术标本和异种移植动物肿瘤的组织来源.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直肠腺癌标本与移植瘤模型中放射干预前后CSCs(CD133~+)与non-CSCs(CD133~-),并检测CSCs表面标志物CD133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及CD133~-细胞核中异染色质标记物(H3K9me3,HP1-α,H3K4me1)和常染色质标志物(H3K4me3)的表达情况.结果:人手术标本和异种移植动物肿瘤的组织来源相同.人结直肠腺癌中CSCs与non-CSCs染色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CD133~+细胞染色质为致密斑块状结构,CD133~-细胞染色质结构则明显呈疏松片状或网格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SCs细胞核中存在的致密斑块状结构为异染色质成分.行10 Gy单次大剂量放射干预1h和24 h后发现,结直肠腺癌CSCs异染色质区域出现明显空泡状缺损现象,non-CSCs染色质除结构稍疏松外无其他明显改变;放射后96 h和144 h CSCs异染色质空泡状缺损普遍得到修复,并逐渐恢复至放射干预前的致密斑块状结构.结论:CSCs在人结直肠腺癌放射抵抗效应中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异染色质形成及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紧密相关.

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