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七抗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筛选及机制研究

    作者:高洁;张楠楠;韩彦琪;李红艳;邹敏杰;侯媛媛;白钢

    目的 筛选三七抗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将三七药材按照极性依次提取;以MTS法筛选其中具有较好抗HSF增殖作用的提取物,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谱效分析,将其中高活性成分进行UPLC-Q/TOF-MS鉴定及验证,通过反向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的抗增殖作用机制.结果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有较高的抗HSF细胞增殖活性(P<0.01),能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P<0.01),降低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P<0.01),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以人参皂苷Rh1和人参皂苷Rg1为例的验证结果显示,这2种成分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反向对接预测结果显示,皂苷类化合物可能通过MAP2K1、MAPK14、HRAS等靶点作用于抗HSF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为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黏着斑等信号通路有关.

  • 基于UPLC-Q/TOF-MS的醋制五味子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胆汁代谢物的影响研究

    作者:苏联麟;李平;程雪;丁喜炎;郝敏;陆兔林;毛春芹;张季

    目的 考察五味子醋制前后对由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寻找抗肝损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期探讨五味子醋制增强保肝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校正的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筛选、鉴定肝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生五味子及醋五味子组胆汁代谢物谱得到明显分离,发现并鉴定了5-膦酰-L-赖氨酸、13-羟酸、tracylglycerol (64:2)、3b,17a-dihydroxy-5a-androstane、12-酮基脱氧胆酸、乙酰左旋肉碱、磷脂酰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8个与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大鼠给予生、醋五味子后可使上述生物标志物代谢水平向正常状态转归,且醋五味子的调节作用强于生五味子,表明五味予经醋制增强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这些代谢途径相关.

  • 基于炮制减毒思想的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作者:郜丹;李晓菲;尹萍;王伽伯;孙洪胜;李飞;肖小河

    目的 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再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结果 共指认出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中的7种主要共有成分反式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并基于谱-效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5个成分与何首乌毒性相关性较强.进一步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大黄素甲醚与顺式二苯乙烯苷对何首乌毒性贡献度较大,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何首乌主要毒性成分.何首乌高压黑豆汁蒸至36 h后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结论 该研究可为何首乌的合理利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桂枝与白芍”药对入血成分UPLC-Q/TOF-MS分析

    作者:陈永财;钱江辉;王彬辉;沙先谊

    目的 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 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在家兔体内的定性定量研究

    作者:胡雪岩;程丹丹;侯媛媛;白钢

    目的 对舌下含服和口服给予家兔治咳川贝枇杷滴丸(CBPP)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旨在明确CBPP的药效物质基础,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差异.方法 UPLC-Q/TOF-MS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x2.1 mm,1.7 μt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甲酸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m/z50~1500.舌下含服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家兔CBPP(200mg/k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耳缘静脉取血0.5 mL,分离血浆,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区分不同血浆样本,旨在寻找对分组贡献率较大的生物标志物(Marker)即为潜在的入血成分,并通过对其峰面积进行积分比较了两种给药方式下的相对含量.结果 在舌下含服和口服给药下的血浆中共解析出6种入血成分,定量结果表明该6种成分在体内达到高值的时间均在1h以内,且在各个时间点下舌下含服的血药浓度均大于口服给药.结论 从药效物质基础层面证明了舌下含服优于口服给药,为CBPP的进一步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