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作者:玉艳红;HUANG Li-yi;覃锦耀;刘志红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HBV 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 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 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利;张汉荣;孙梅;谈国蕾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1762T/176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患者,而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率显著低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7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2例无变异者,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31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有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其HBV-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势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HBe转化的原因之一.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与HBeAg含量和肝炎病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汉荣;刘新钰;孙梅;赵巍;曹利;李敏;王建芳;吴引伟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和病情的影响.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8例慢性乙肝和12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及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1)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66.7%);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重度的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2.6%和54.5%).(2)双变异组和终止变异组的HBeA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但终止变异组HBeAg含量的下降较双变异组更为明显,P<0.05,且eAb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0.05.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eAb阳性率同终止变异组相近.前C终止变异对HBeAg表达的影响较CP双变异更大,对肝炎病情的影响也更明显.

  •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肝病情的关系

    作者:张汉荣;刘新钰;钟备;方之勋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炎发作及与慢性乙肝病情的关系.通过PCB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序列,并定量测定血清的HBV DNA.(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变异(1726A→C、1727A→T、1730C→G)和nt1762 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2)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且1例在AsC状态时无CP变异,肝炎发作时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患者,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肝硬化;HBV 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换.CP聚集变异与AsC肝炎急性发作有关;CP聚集变异与CP双变异同时存在,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克隆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陆建荣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株克隆.方法采用PCR产物克隆法.结果构建成功pBCM质粒,经克隆鉴定及错配PCR-RFLP证实为目的克隆.结论质粒pBCM可作为错配PCR-RFLP检测HBV BCP基因变异株检测的阳性对照.

  • 干扰素抗体与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朱传琳;李力;王慧芬;雷周云

    目的探讨HBV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肝炎患者干扰素抗体(抗-IFN)的产生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89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BCP变异和血清中抗-IFN的水平.结果BCP变异率为52.8%,抗-IFN阳性率为15.6%,而干扰素治疗前抗-IFN阳性与治疗后转为阳性的患者,其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抗-IFN均为阴性者,其有效率明显优于阳性者,差异显著(P<0.05).在IFN治疗前,有BCP变异组抗-IFN阳性10例,野生株组抗-IFN阳性2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FN治疗后,变异株组出现抗-IFN阳性4例,野生株组出现抗-IFN阳性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IFN阳性的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差.BCP变异的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有可能促进干扰素抗体的产生,但在干扰素治疗后,则不增加抗-IFN的产生.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及病情的影响

    作者:赵巍;张汉荣;刘新钰;孙梅;钟备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DNA扩增、测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eAg和HBV DNA.结果(1)前C终止变异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重度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2)双变异组和终止变异组的HBeAg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后者下降更明显,且e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e抗体阳性率与终止变异组相似.(3)双变异组、终止变异组和对照组之间的HBV DNA定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前C终止变异对HBeAg表达的影响较CP双变异更大,对病情的影响也更明显.

  • 一种新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C基因启动子 nt1726 1730聚集变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汉荣;刘新钰;钟备;方之勋;赵巍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 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炎发作及慢性乙肝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通过PCR 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病人血清的HBV CP和前C/C基因序列,并定量检测病人血清的HBV DNA.结果:(1)CP主要变异除核苷酸(nt)1762 1764双变异(1762A→T 和1764G→A)外,还存在nt1726 1730聚集变异(1726A→C、1727A→T、1730C→G).(2) 11例首次急性发作的慢性乙肝病人中(既往均有AsC史),8例出现CP聚集变异.而5例隐匿起病的慢性乙肝病人和4例AsC无一例出现该变异,且1例在AsC状态时无CP变异,肝炎发作时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病人,临床上或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变,HBV DNA水平高滴度,HBV DNA(斑点法)阳性,HBeAg/抗HBe转换. 结论:CP聚集变异与AsC肝炎急性发作有关;CP聚集变异与CP双变异同时存在,使慢性乙肝病人病情加重.

  • 抗HBe阳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的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

    作者:张汉荣;刘新钰;孙梅;钟备;赵巍;曹利;李敏

    目的研究抗HBe阳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抗HB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抗HBe阳性和55例抗HBe阴性乙型肝炎病人及28例抗HBe阳性AsC的血清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1)抗HBe阳性肝炎组的前C终止变异(nt1896G→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HBe阴性肝炎组(61.8%和14.5%);而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50.0%和45.5%);(2)同抗HBe阳性AsC组比较,抗HBe阳性肝炎组的HBV DNA定量呈高水平,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61.8%和28.6%);(3)同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比较,抗HBe阳性重型乙型肝炎(CSH)病人的前C终止变异发生率和CP双变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0.0%和58.3%,50.0%和50.0%),HBV DNA定量也无明显差异,而CPnt 1752A→G变异发生率则显著增高(80.0%和29.2%).结论前C终止变异、nt1846突变和病毒复制可能与抗HBe阳性乙型肝炎发病有关;而Cpnt1752突变则可能与抗HBe阳性CSH发病有关.

  •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C基因变异与慢性乙肝发作及病情严重性的关系

    作者:张汉荣;刘新钰;钟备;方之勋;赵巍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C基因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的肝炎发作及慢性乙肝病情严重性的关系. 方法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病人血清的HBV CP和前C/C基因序列,并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变异(1726A →C、1727A→T、1730C→ G)和nt1762 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前C区主要变异为1896G→A.C基因变异常使C蛋白aa5、13、27、60、87、97及1 30发生置换.(2)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 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病人,临床上或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化、HBV 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换. 结论同前C/C基因比较,CP变异与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密切.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区变异与乙肝病毒复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小飞;王华雨;周宝勤;唐剑武;杨爱平;姚登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基因区变异与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肝炎、18例肝硬化和15例肝癌血清的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序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野生株与前C区终止变异、BCP双变异以及联合变异组HBV-DNA载量测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BCP双变异HBV-DNA载量HBeAg(-)组显著高于HBeAg(+)组(P>0.05).结论 前C区终止变异和BCP双变异对HBV DNA复制无明显影响.HBeAg(-)的慢性肝病患者BCP变异后HBV DNA复制明显活跃.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及核心启动子双变异临床研究

    作者:周宝勤;吴小飞;王华雨;唐剑武;杨爱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在慢性肝病中出现的规律.揭示HBV前C基因变异及BCP双变异与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肝硬化(LC)和15例肝癌(HCC)血清的HBV前C区和BCP的基因序列.结果 前C区终止变异(nt1896G→A)在慢性乙肝重度、中度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轻度组、肝硬化和肝癌组(75%、42.86%和10%、22.22%、20%)(P<0.01);BCP双变异(nt1762A→T和nt1764G→A)则在肝硬化和肝癌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55.56%、60%和10%、28.57%、25%)(P<0.05).结论 前C区终止变异与慢性肝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BCP双变异促进肝硬化和肝癌的产生.

  • 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 e系统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力毅;罗光汉;吴继周;江建宁

    本文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74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BCP)1762 A→T、1764 G→A双突变,探讨BCP变异对HBe系统的影响及其意义.

  •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病毒含量及前S1抗原的关系

    作者:袁涛;邓少丽;陈伟;罗阳

    目的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的BCP中nt 1762A-T和nt 1764G-A的基因突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Pre-S1抗原,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结果在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的血清中,Pre-S1抗原阳性有65例,其中BCP阳性51例,BCP变异率为78.5%;Pre-S1抗原阴性有29例,其中BCP阳性23例,BCP变异率为79.3%.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含量.结论在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无相关性,但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拷贝数明显相关,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基因变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明莉;蔡爱玲;王雪峰;杨慧

    目的 建立等位PCR检测HBVC基因启动子(BCP)基因碱基变异的方法,并探讨检测其基因突变对于乙肝病人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3’端设计和合成与野生和突变碱基互补的引物,建立等位PCR检测碱基变异的方法,并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对比来检测慢性和急性乙肝病例、肝癌病例的血清样本.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该检测方法与核苷酸序列测定所得的结果,得到x 2=0.004,P>0.05,差异不显著.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例、肝癌病例的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为BCP基因碱基变异比例分别为3.9%、26.7%、41.2%,其中1762位及1764位双突变型血清样本在肝癌病例中的比例比慢性乙肝病例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等位PCR检测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方法适用于临床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BCP基因1762位及1764位突变的检测结果说明这两个突变与乙肝以及其后期发展为肝癌正相关.通过检测这两个突变可预测病情发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显著的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意义

    作者:郭亚兵;骆抗先;卢桥生;侯金林;P. Karayiannis

    目的了解C基因启动子区T1762A1764变异对其启动子的影响.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和C基因调节序列的T1762A1764变异;并将该调节序列插入到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质粒中,转染HepG2细胞并瞬时表达,比较T1762A1764野株及变异株的C基因启动小区序列及CAT表达水平.结果 T1762A1764变异在使CAT表达下调中起主要作用.结论 T1762A1764变异使C基因启动子活性下调中起重要作用.

  • 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Pre-S1抗原与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检测

    作者:罗阳;邓少丽;府伟灵;文前军

    目的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与前S1(Pre-S1)抗原基因变异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抗原,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 DNA,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BCP中nt1762A-T和nt 1764G-A的基因突变.结果在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检测中,Pre-S1抗原阳性有65例,其中BCP阳性51例,BCP变异率为78.5%;Pre-S1抗原阴性有29例,其中BCP阳性23例,BCP变异率为79.3%.74例BCP基因突变血清中,55例(74.3%)的HBV DNA拷贝数超过了105CPS/ml;而在20例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只有6例(30%)的HBV DNA拷贝数超过了105CPS/ml.结论 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并无相关性,但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拷贝数则成正相关,它们都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 PCR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检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作者:张斌;万谟彬;李成忠;张迁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HBV.CP).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HBV DNA直接测序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并运用探针杂交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鉴定:应用PCR法扩增20份患者血清,阳性率达95%(19/20),同时运用探针杂交进行进一步检验,与PCR结果符合率达90%以上,并选择中度、重度乙肝患者血清和pGEM.7Z -HBV质粒扩增的HBV.CP各一份分别进行测序,与报告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72%、66.5%、90 %.建立了特异敏感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CP)的PCR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变异规律的研究.同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炎病人的HBV.CP区存在较多的变异,可能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

  •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病毒含量及前S1抗原的关系

    作者:袁涛;邓少丽;陈伟;罗阳

    目的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BCP中nt 1762A-T和nt 1764G-A的基因突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Pre-S1抗原,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在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检测中,Pre-S1抗原阳性者65例,其中BCP阳性51例,BCP变异率为78.5%;Pre-S1抗原阴性者29例,其中BCP阳性23例,BCP变异率为79.3%.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明显高于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含量.结论在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无相关性,但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拷贝数明显相关,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及其对e抗原系统的影响

    作者:侯旭芬;张汉荣;刘新钰;孙梅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活动性肝硬化和75例慢性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 (1) CP双变异(nt 1762A→T和1764G→A)在肝硬化(LC)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CH)组(76.5% vs 48.0%);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则在LC组和CH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5.3% vs 26.7%).(2)CP双变异虽使HBeAg表达显著下降,但幅度较小;与对照组相比,CP双变异组的HBeAb阳性率也无明显升高;前C终止变异则大幅度影响HBeAg表达,显著增高HBeAg/HBeAb转换率;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HBeAb阳性率同终止变异组相似.(3)HBeAb阳性LC组的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b阴性LC组(75.0% vs 5.6%);而CP双变异则在两组LC中无明显差异(75.0% vs 77.8%).结论 CP双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机制有关;前C终止变异则与肝硬化病人的HBeAg/HBeAb转换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