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过视网膜形态功能改变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成璐;许迅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轻度认知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则被认为是AD前的高危状态。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AD的患病率也随之明显升高:新的WHO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已有超过3500万患者,预计2030年将翻倍,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1.15亿人患病[1]。我国60~69岁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2.30%,70~79岁为3.97%,80岁以上为32.00%,2010年我国AD患病人数达569万,位居世界各国之首[2]。 AD患者大脑显著的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肽( beta-amyloid peptide, Aβ),神经元纤维缠结则是由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上述病理改变早期主要累及内颞叶,表现为记忆障碍,随着疾病进展大脑新皮质受累,出现痴呆症状。近年来大脑枕叶受累及随之出现的视觉症状也越来越受重视。

  • 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梅艳;李之忠;徐凤;张季谨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89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测其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选取200例非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眼睛进行对照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黄斑区A1-A9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98±56μm、389±65μm、383±49μm、390±85μm、392±59μm、299±48μm、301±47μm、291±64μm、283±53μm;对照组分别为158±12μm、242±15μm、231±16μm、245±14μm、246±14μm、210±16μm、199±10μm、201±9μm、229±14μm。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是影响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 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 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芳;白晨;余锦强;李凌;谭可;李岱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 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花总黄酮小剂量组( TFFⅠ)、中剂量组( TFFⅡ)和大剂量组( TFFⅢ)。糖尿病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 STZ)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STZ诱导后第5周开始给药,第15周处死小鼠取眼球,采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葛花总黄酮小、中剂量组视网膜厚度稍变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可见少量空泡样变性,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排列基本整齐;葛花总黄酮大剂量组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厚度基本正常,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未见空泡样变性,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给予葛花总黄酮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产物表达较模型组减弱。葛花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VEGF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35.53±3.12、25.42±3.60、16.43±4.89)与糖尿病模型组(55.54±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葛花总黄酮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并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 微波辐射对兔眼不同组织结构固定效果的研究

    作者:曲超;樊映川;王文冬;李科;董丹丹;乔利峰

    目的 探索微波固定与常规化学试剂固定兔眼的HE染色效果的差异.方法 新鲜兔眼球(16眼)放置于生理盐水内,单纯微波处理组按解冻时间分为40 s组、80 s组、160 s组;另设1对照组予化学试剂冰醋酸+甲醛+氯仿(体积比为2:1:2)固定2d;以上各组每组4眼.处理后均予常规HE染色.结果 各微波处理组角膜(不包括内皮细胞)和虹膜的HE染色清晰,与传统化学试剂处理组相似;各微波处理组对睫状体的染色效果好,细胞结构清晰,组织无皱缩,效果好于化学试剂;但是微波固定对视网膜各层结构及角膜内皮的显示不如传统的化学试剂染色.结论 微波固定节约时间,无化学有害试剂的使用,在角膜和虹膜固定时可以使用;微波固定对视网膜及角膜内皮的固定效果欠佳,实验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但是对睫状体结构的显示有满意的效果,建议睫状体的科研中使用单纯微波固定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