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广齐;刘萍;冯则智

    目的:对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要求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上所选患者均经过立位腹片检查和经腹部C T检查,被确证为粘连性小肠梗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84%,与研究组的99% 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之中,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广齐;谷传文;刘萍;崔健;于雷;林国英;冯则智

    目的:对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要求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上所选患者均经过立位腹片检查和经腹部CT检查,被确证为粘连性小肠梗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84%,与研究组的99%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手术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之中,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体会

    作者:余启松;黄合超;丁峰;石占强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插入胃管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快速改善。

  • CT征象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

    作者:李志伟;刘云飞;张颖;罗朝峰;刘晶哲

    目的 探讨可用以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患者手术时机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组18例,保守治疗组33例,由2名主治医师对所有CT图像进行分析及术前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梗阻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移行带、粘连带位置、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腹腔积液共6种CT征象.统计比较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结果 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粘连性小肠梗阻的6种CT征象中,完全性肠梗阻(P=0.031)、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P=0.031)、小肠粪征(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的OR>1,而小肠粪征OR<1.结论 完全性小肠梗阻、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3个CT征象对于预测ASBO患者手术时机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观察

    作者:王鑫;王忠臣;孙微微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5.71%、并发症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 胃肠减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黎明;高玉宝;纪燕

    目的 观察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粘连性小肠梗阻胃肠减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6例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8例,对照组使用鼻胃管加以治疗,实验组使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加以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效果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平均减压引流量则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连性小肠梗阻胃肠减压中选择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对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大力普及.

  • 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探讨(附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学诚

    目的 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指征.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6例的手术时机、指征及效果.结果 本组治愈40例(87.0%),好转3例(6.5%),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4.3%),死于不可逆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2.2%).结论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及时鉴别是单纯性或绞窄性梗阻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及指征,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61例手术时机分析

    作者:顾劲松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 液体石蜡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小昌;袁玉梅;谢平;钱海

    目的 观察液体石蜡在粘连性小肠梗阻病程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湖州中心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8例,按机械抽样法分为液体石蜡组和对照组,每组1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2 h后,液体石蜡组经胃管注入液体石蜡3 mL/kg,夹闭胃管2 h.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液体石蜡组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第1次排气时间(h):29.97±19.71比49.28±33.61,第1次排便时间(h):60.25±28.37比74.23±50.12,腹痛缓解时间(h):35.78±20.98比51.83±25.02,气液平消失时间(h):71.60±39.50比90.98±57.91,住院时间(d):7.00±3.77比9.00±5.81,均P<0.05〕,手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5%(27/144)比27.08%(39/144),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随访近1年液体石蜡组未见与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液体石蜡联合传统非手术方法干预可明显缩短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程时间,降低手术率,减少住院时间.

  • 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

    作者:孙春风;王炬;苏玉国

    粘连性小肠梗阻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感染、外伤后数周至数年内,治疗很困难.经保守治疗效果差以及腹部手术后反复发作性腹痛应行手术治疗.腹腔镜粘连性小肠梗阻松解术具有微创、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笔者2004年3月-2008年3月共行腹腔镜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5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向阳;范学刚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鼻胃管实施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且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转手术率,安全性高。

  • 口服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健

    目的 分析服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确诊为小肠梗阻的患者,服用76%泛影葡胺200 ml,观察1、2、4、6、8 h后的腹部X线征象.结果 35例病人中15例(42.9%)对比剂在6 h到达结肠,全部接受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20例(57.1%)8 h以后来到达结肠,X线下小肠腔内显示对比剂受阻、缺损、杯口样改变,肠腔扩大和缩小明显,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服用泛影葡胺后,观察粘连性小肠梗阻的X线改变,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小肠梗阻程度,选择是否手术的客观依据.

  • 对粘连性小肠梗阻超声诊断的初步探讨

    作者:纪振梅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超声表现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声像图资料.结果:26例均发现小肠肠管扩张伴积液积气、肠间积液,发现粘连处肠管内腔变细或呈空虚状态,肠壁与肠壁粘连相贴,肠壁与前腹壁或后腹壁相贴或形成包块,粘连处肠壁轻度增厚,壁层结构常显示不清,4例仅发现小肠肠管扩张伴积液积气、肠间积液,超声正确诊断率86.7%.结论:超声不仅发现粘连部位、粘连的情况、肠壁蠕动情况、肠腔内径大小、肠壁有无明显缺血性增厚,而且能较方便的动态观察肠管梗阻有无解除、肠壁有无缺血、积液量的变化,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很好的资料.

  • 逆行肠内排列术预防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239例经验总结

    作者:李民;任建安;朱维铭;李幼生;赵允召;姜军;黎介寿;李宁

    目的 探讨逆行肠内排列术预防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内排列术的病人资料,统计肠内排列原因、方法、术后并发症及肠梗阻复发率.结果239例病人接受逆行肠内排列术,排列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8%.术后平均随访(78.6±25.3)个月,梗阻复发率为5.0%.结论 逆行肠内排列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预防ASBO术后梗阻复发的有效措施.

  • 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长期随访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平晓春;李幼生;李宁;黎介寿

    目的 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自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断为粘连性小肠梗阻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病人住院162例次,手术治疗119例次(73.5%),保守治疗43例次(26.5%).手术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64.5±2.1)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为(18±5)%;保守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54.0±4.6)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3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未发现其他危险因素对肠梗阻复发有影响.结论 对于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更能减少肠梗阻的复发.但本研究为非对照研究,不能完全避免组间差异.

  • 4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运用手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森德

    目的:对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自2007年5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保守治疗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抗炎等传统疗法,手术治疗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方法.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追访,系统统计疾病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后对数据进行汇总.结果:比较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手术疗法对粘连性小肠梗阻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

  • 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对比

    作者:杨静

    目的:比较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各有94例患者.我院对保守组患者使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手术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组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使用保守疗法相比,使用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好,更能缩短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江楠;蔡晓燕;乔德林;陈石伟;杨志强;吕强;孙奇;张亚运;夏荣龙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余铭

    目的: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非手术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保守治疗适用于没有肠绞窄或没有完全肠梗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对于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分析

    作者:谢海明

    研究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16例、中期手术组14例及晚期手术组14例.比较三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复发率.早期手术组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分别为(3.26±2.53)d、(9.37±5.94)d、0.0%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58±3.62)d、(17.54±7.48)d、42.9%(P<0.05).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进行辅助检查,把握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