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塞后遗症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作者:江家菊

    目的:评估社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状况,提供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及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照顾者培训、以及针对个体的不同阶段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正规的、科学的家庭康复训练,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AC级别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及时、正规、科学的家庭康复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 家庭康复治疗小儿脑瘫23例

    作者:林志;杨芳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小儿脑瘫的影响.方法对23例脑瘫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8个月~1年,治疗前后进行FIM评定.结果治疗后FIM积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结论家庭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训练

    作者:周火旺;朱少波

    目的探讨适合我市具体情况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家庭康复模式.方法对32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6个月~3年.结果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于低收入家庭.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 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作者:李奎;郑海清;李鑫;郝元涛

    目的:观察感觉运动训练方案分别由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实施对患者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物理治疗师组),每组20例.实验组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的照顾者实施感觉运动训练方案,对照组由熟练操作的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家里实施该方案.每次1.5 h,每周3次,共实施8周.选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病例进行1次评估,3个月后再进行1次随访评估.结果:8周感觉运动训练后,2组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2组BBS、MBI评分较治疗8周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BBS、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师、照顾者执行治疗方案对治疗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感觉运动训练是中、轻度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有效方法,能在短期内继续提高或维持患者的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玲;伍竟;康怀鑫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总结康复经验,提高脑瘫患儿康复质量.方法:根据190例脑瘫患儿的病情,制定与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性的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训练治疗,而观察组另加家庭康复训练.结果:16例康复痊愈,151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经长期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特别是家长参与下的家庭康复训练,能大限度地降低患儿残疾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家庭康复

    作者:叶柳莺;张爱凤;韩丽娟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严重损害着老年人的健康.据英国胸科协会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发病率约为9.9%[1],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良法,但是对于缓解期的患者采用有效的康复指导,如呼吸锻炼、呼吸肌力的训练、放松、运动疗法等,可以改善肺的换气和氧合功能,改善气道闭塞,改善运动的耐受性,减轻呼吸困难[2].老年COPD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具体如下:

  •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

    作者:梁雅芬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时加强康复指导,出院后保持家庭随访及电话联系,定期复查随访,使患者在出院后始终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果:38例患者中有35例(92%)功能恢复良好,达到预期康复目标;3例(8%)双下肢全谈瘫患者排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总有效率达100%.全部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及二次损伤.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介入护理干预,是目前促进患者实现康复目标、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家庭康复病床对老年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慧;范寒院;肖花;李朝梁;王尧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病床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每组124例。住院康复组在医院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案(Brunnstrom 、Bobath 、PNF 技术、言语治疗及作业治疗等)。家庭康复组在出院前1周由康复主管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对患者、家庭成员和照料人员进行系统的康复教育,出院后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康复治疗的实施(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家庭环境改善、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增加辅助用具配备及环境改造的指导。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及 Barthel 指数评分法对2组患者出院时、康复训练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6个月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及 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均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提高(均 P <0.01)。结论家庭康复治疗与住院康复治疗一样,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 家庭康复配合针刺治疗脑血管意外致偏瘫4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谭伟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与家庭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评定,以评价治疗效果。在治疗前,两组间在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两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和家庭康复疗法,可显著提高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 "简易十法"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婴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红群;邱伟;王长浦;刘跃梅

    目的:探讨门诊指导下家庭训练对婴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28例患儿为治疗组,由儿科医师在门诊对家长进行"简易十法"家庭训练指导,每1个月指导1次,每次30min.30例不进行家庭训练也未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后的第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运动发育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门诊指导下"简易十法"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可降低治疗费用,方便灵活,而且训练效果满意.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 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家庭康复护理

    作者:黄桂梅

    目的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针对性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解决护理对象重建健康的问题。方法通过对 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即生命、心理、环境护理模式进行了针对性家庭康复护理。一是管床医务人员做好家属的培训工作,帮助患者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二是护士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预见病情,对病人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护理计划,指导康复。结果 30例患者经过家庭康复护理, 3个月后复查腰椎 X片,骨愈合良好,功能恢复。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减少了医院住院病人拥挤和压力,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消除了患者因住院而造成的家庭成员间“分离性焦虑”。为病人的康复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治疗环境,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是医院服务方向新形式的发展。

  • 家庭康复病床的应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肖花;杨慧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病床的应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为医院康复科住院病床组,B组为家庭康复病床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行Barthel指数、FIM、QOL-BREF指标评定后,A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其具体包括Brunnstrom、Bobath、PNF技术、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辅具配备及环境改造的指导.两组均每次训练30 min,2次/d,每周练习6d,共12周,训练12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行Barthel指数、FIM、QOL-BREF指标评定.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12周后,A组Barthel指数<40、40~60、>60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0%、40.0%、45.0%,B组分别为10.0%、40.0%、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FIM评分126~108、107~36、35 ~0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0.0%、20.0%、10.0%,B组分别为75.0%、20.0%、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QOL-BREF评分为(88.92±2.42)分,B组为(89.53±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家庭病床康复服务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 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作者:古满虹;谭小金;林烜;钟细燕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2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组给予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功能恢复、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治疗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建立个体化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家庭康复护理防控体系是一项重要课题.

  • 住院期间全程指导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徐冬梅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全程指导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A)患者术后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THA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家庭康复管理计划常规指导,干预组实施住院期间全程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全程指导可提升THA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家庭康复在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凤英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在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康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12个月BPRS、S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复发率.

  • 脑卒中致残80例家庭康复指导

    作者:李慧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残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致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家庭康复指导.结果:家庭康复指导显著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了伤残等级.结论:通过对脑卒中致残患者实施有效的家庭康复指导,使其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马艳秋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外伤性截瘫家庭康复治疗

    作者:苏立梅;刘淑贞;常秀兰;刘爱芹;许长彦

    目的:报告外伤性截瘫家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2月~1999年3月对36例外伤性截瘫病人出院后继续施行家庭康复治疗.结果: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指数明显提高,截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外伤性截瘫家庭康复治疗既经济、方便又有效,值得推广.

  • 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宋秋灵

    目的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寻找依据.方法对60例脑卒中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了社区脑卒中病人遗留许多生理功能障碍.结论应及早为社区脑卒中病人制定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志娟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时间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临床上以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表现。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病率逐年增加。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患病率达6%~10%,且预后不良,五年病史率达5%以上[1]。随着医学的发展,生存率有所增长,但因该病不能治愈,多数病人需带病生存,病情反复发作。如能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家属对患者家庭康复的支持度,从而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复发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316 条记录 10/16 页 « 12...78910111213...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