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作者:邓衍圣;韩道野;卞磊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宿州市立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热和惊厥、呼吸和循环功能监护与支持、抗病毒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儿的发热、昏迷、惊厥消失的时间,脑电图和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发热、昏迷、惊厥消失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电图以及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能够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甲强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周荣锋;付四毛;刘玉玲;周涛;马力忠;欧阳知明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冲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冲击治疗组采用甲强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甲强龙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图改善时间的差异.结果冲击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冲击治疗组患儿发热、抽搐、昏迷、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图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甲强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央燕;高琴娜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预后特点及其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4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采用GOS评分表对患儿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分为预后不良组(45例)和预后良好组(9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因素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病毒性患儿的预后不良率为31.7%(45/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精神行为异常(OR=3.947)、惊厥(OR=5.720)、脑MRI异常(OR=2.450)、肺部感染(OR=1.893)、呼吸衰竭(OR=4.958)等.结论 重症病毒性患儿的预后较差,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精神行为异常、持续惊厥、脑MRI检查异常、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降低预后不良发生率.

  • 电脑超声中频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文劲

    目的:观察电脑超声中频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采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B组27例采用药物+高压氧结合头部电脑超声中频治疗.结果:B组在昏迷评分、脑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头部超声中频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好,操作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树立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呈进行性加重,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3年6月对2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配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作者:董艳萍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针0.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之后渐减量。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之后渐减量;免疫球蛋白1 g/(kg·d)静脉滴注,疗程1~2 d。对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吉荣环;马香涛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75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9.5%,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3%.结论 临床上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康复治疗及康复介入时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植物状态患儿脑电生理及认知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伟丽;马彩云;尚清;张继华;李靖婕;刘冬芝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及康复介入时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植物状态患儿脑电生理及认知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植物状态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来院康复治疗时间分为早期介入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促醒和康复治疗3个月,对比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患儿植物状态评分、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出院后每个月对2组患儿进行家庭随访,随访9个月时再次对2组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认识水平评估.结果 对照组和早期介入组康复治疗1个月患儿的植物状态评分、脑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结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2.31 ±24.73)分比(467.91 ±31.65)分、(3.97±0.88)分比(4.17±0.90)分、(2.39±0.88)分比(2.83±0.59)分,t=112.74、6.23、2.79,均P<0.05].康复治疗3个月,2组患儿植物状态评分、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及智力测试评估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40、4.63、4.39、134.77、267.35,均P<O.05).出院后随访9个月,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及智力测试评估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38±12.02)分比(78.05±14.29)分、(84.00±14.42)分比(97.00±21.46)分,t=197.36、309.28,均P<0.05].结论 综合促醒及康复治疗有助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植物状态患儿意识状态及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介入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植物状态患儿的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明磊;王华

    目的 评估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出院4个月后采用Liverpool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2组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19/54例)的SVE患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住院期间死亡7例(13%),随访中死亡3例(6%),留有严重后遗症9例(17%)、中度后遗症7例(13%)、轻微后遗症5例(9%).导致SVE患儿预后不良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脑电图中度异常、惊厥持续状态、发热病程长、头颅MRI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及合并应激性高血糖(Pa<0.05),而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偏瘫、意识障碍、合并多脏器损伤、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与SVE预后不良无关.结论 SVE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伴有惊厥持续状态、应激性高血糖、发热时间长、脑电图中度异常及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等是影响儿童SVE预后的危险因素.

  • 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志晓;陈国洪;王媛

    目的 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病毒性脑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09-2015-09在我院儿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首次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良好率为56.2%,预后不良率为43.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有无发热、意识障碍、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CSF白细胞数、CSF蛋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热时间、惊厥及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2.59、5.62、2.68、4.59、4.97、11.59、9.74.结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忠良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5收治的6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肌内注射,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145),但研究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01);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有助于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 儿童重型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董艳萍;刘玉莹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重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03—2014‐06儿科病房收治的11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出院后6个月时采用Liverpool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痊愈组(n=46)和未愈组(n=62),分析患儿各项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惊厥、偏瘫、合并多脏器损伤、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 M 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对SVE预后均有影响(P<0.05),为影响SVE预后的因素。患儿性别、年龄、有无发热、意识障碍、低钾血症、脑电图轻度异常、单侧幕上单一病灶对预后均无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M 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为SVE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偏瘫不是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儿童SVE患者预后差,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惊厥、低钠血症、高血糖、EEG中度异常、头颅M RI显示病灶累及幕下或超过2处等因素是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 位点药物注射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国辉;张晓莉;朱登纳;蔡志军;李三松;张玮

    目的:观察位点药物注射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静滴神经节苷脂钠针和醒脑静针,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推拿、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1次/d ,2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100 mL+ VitB1300 mg+ VitB121 mg位点药物注射;隔天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组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69.7%,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位点药物注射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体会

    作者:侯立维;纪冬桦;李相文

    目的 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安全,疗效好.

  • 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冷洁;李明超

    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多样,轻症患儿预后良好,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持续无缓解抽搐等严重症状.重症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则有可能因高颅压致脑疝形成压迫脑组织,致患儿死亡或遗留各种严重不可愈后遗症[1].文献[2]报道,常规治疗下>50%的患儿遗留各种脑炎并发症,部分患儿终死亡.目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降颅压、抗病毒、解痉挛、维持酸碱平衡等,但疗效不满意[3].我科近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强化治疗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苏军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科室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降颅压、解痉挛、稳定酸碱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治疗4周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及治疗状况。结果(1)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儿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住院时间分别为(2.1±0.3、1.6±0.3、3.8±0.7、3.6±0.7、5.1±1.2、14.5±2.3)d,均低于对照组(3.6±0.5、3.0±0.6、4.9±1.1、4.7±1.0、8.4±1.6、19.8±3.2)d,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愈数、无效数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3例、1例、96%),均有优于对照组(8例、5例、8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儿均未见心、肝、肾、胃肠道等器官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肯定、确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领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我院诊治的11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对症、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额叶释放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及脑电图异常比例均下降(P<0.01),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MSE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聂计钰;吴跃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71例)和康复护理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康复护理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和颅神经障碍恢复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显著缩短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和颅神经障碍恢复时间,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孔丹;景钰;陈娜

    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效果与施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电刺激联合穴位注射对重症脑炎持续昏迷患儿的促醒作用

    作者:王军英;刘春雷;罗伟;易慧娟;刘青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穴位注射对重症脑炎持续昏迷患儿的促醒作用。方法:重症病毒性脑炎持续昏迷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按介入治疗的时期分为观察A组30例及观察B组27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A组在患儿昏迷初期(≤3d)加用电刺激及穴位注射,观察B组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加用。结果:连续治疗20d后,3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A组、观察B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更高于观察B组(P<0.05)。治疗后3组清醒率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A组更高于观察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电刺激联合穴位注射干预可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昏迷患儿的GCS评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昏迷患儿有促醒作用,且早期介入(≤3d)促醒作用更明显。

119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