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树林木果楝属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Xy24的两个萜类和一个聚酮类化合物

    作者:张敏;李宁;陈日道;邹建华;王春梅;戴均贵

    从一株红树林木果楝属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Xy24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包括一个Harziane二萜harzianone(1),一个菖蒲烷型倍半萜醇trichoacorenol (2)以及一个具有完全对称结构的聚酮类化合物trichodimerol (3).其化学结构通过旋光、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3具有中等程度的抗病毒活性.

  • 石蝉草中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作者:朱文君;林梦感;杨国红;王奇巍;杨义芳

    目的 研究石蝉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技术、混合解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1、4-二羟基-2(1',13'-二酮基-十八碳-14'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1)和(4S)-1,4-二羟基-2-1(1',14'-二酮基-十八碳-12'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2).结论 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石蝉草酮A和石蝉草酮B.

  •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清;于大永;冯宝民;卢轩

    本文通过查阅40篇国内外文献,以聚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纲,对微生物代谢所产生该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其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复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 石蝉草醇提物中两个聚酮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鉴定

    作者:朱文君;林梦感;杨国红;王奇巍;杨义芳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石蝉草醇提物的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一对聚酮类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等手段,分别鉴定为1,4β-二羟基-2-(1',15'-二氧代二十碳-16'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1)和1,4β-二羟基-2-(1',16'-二氧代二十碳-14'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2).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石蝉草酮C和石蝉草酮D.

  • 组合生物合成萜类和聚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钢;刘迪秋;葛锋;陈朝银

    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作为一种合成“非天然”自然产物的新手段,已被成功应用并取得很大的进展.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人工构建生物代谢途径并同源或异源表达目的产物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该技术在研究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合成方面有所成果并日趋完善,已有成功在大肠杆菌中人工构建代谢途径产生聚酮类、萜类物质的报道.文章总结了该技术在青蒿素、紫杉醇等萜类物质及聚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ZLQ-43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张连庆;车茜;李德海;朱天骄;顾谦群

    目的 对来源于渤海地区样品进行海洋真菌分离,并深入研究目标菌株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ZLQ-43的抗H1N1病毒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海洋真菌的分离;应用溶剂萃取,TLC分析,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ZLQ-43的发酵产物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采用CPE+MTT法评价其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采用SRB法评价其抗肿瘤的活性.结果 从渤海地区样品中终筛选分离到海洋真菌90株,从菌株ZLQ-43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聚酮类化合物6个.化合物4、6具有中等强度的抗H1N1病毒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7.6%和51.5%;化合物5在10 μg·mL-1浓度下对P388细胞增殖抑制率67.7%.结论 菌株ZLQ-43能够产生结构多样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发现化合物1、3、5具有P388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6的抗H1N1病毒活性.

  • 海洋放线菌分离及菌株Streptomyces sp.LXF-80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刘晓芳;车茜;李德海;顾谦群;朱天骄

    目的 对黄海和渤海的海泥样品进行海洋放线菌分离,并选出1株次级代谢产物较丰富的菌株Strepto-myces sp.LXF 80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应用溶剂萃取,TLC分析,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LXF-80的发酵产物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及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到海洋放线菌142株,从菌株LXF-80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到化合物5个,其中聚酮类化合物1个,环二肽类化合物4个,经结构鉴定分别为Enterocin(1)、Cyclo(L-Trp-L-Lue) (2)、Cyclo-(L-Trp-L-Ala) (3)、Cyclo-(L-Trp-L-Phe) (4)、Cyclo-(L-PheL-Ala) (5).对化合物1进行活性测试结果未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罕见的结构复杂的三环骈和聚酮化合物,其罕见结构及独特的生源合成途径对海洋放线菌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 组合生物合成

    作者:汪星明;赵凤生

    天然产物是一重要的药物来源,同时比化学合成能提供更多的结构多样性,然而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方法其多样性未得到进一步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就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获取大量天然、非天然产物的方法.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则是这个技术应用为成熟的领域.本文对聚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发展作了回顾,并对目前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状况作了概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