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粪隐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吉艳

    目的 通过比较几种试剂测定粪隐血,以便寻找更方便、快捷、价廉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化学法(试纸法、联苯胺法)、胶体金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和蚕丝蛋白膜法(按自制方法操作)比较.结果 化学法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化学法和胶体金法与蚕丝蛋白膜比较在两组试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化学法对粪隐血试验只能起初筛作用,进口免疫试剂价格过高,蚕丝蛋白膜法可代替免疫法,在临床应用上是理想的免疫方法.

  •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作者:王亚国;骆杰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 粪隐血试验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胃癌初筛中的效能探讨

    作者:李康;旦增;巴桑;王中华;刚组

    目的 初步探索粪隐血试验(FOBT)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胃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社区作为调查研究现场,以35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FOBT结合胃镜序贯筛检方案进行胃癌筛查.结果 共完成FOBT 1281例,阳性36例,阳性率为2.8%.FOBT阳性人群进一步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高原地区常见上消化道疾病7种,分别为糜烂性胃炎14例(38.9%),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19.4%),消化性溃疡5例(13.9%),十二指肠球炎4例(11.1%),慢性萎缩性胃炎3例(8.3%),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5.6%),高山食管胃黏膜像1例(2.8%).FOBT阳性人群胃镜筛查未能检出癌前病变胃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未能检出早期及中、晚期胃癌.结论 FOBT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筛查中具有一定意义,但对于胃癌初筛其价值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 粪隐血试验和转铁蛋白试验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贾晓丹;完颜华;陈庆勇;毛宝凤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已知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出血,出血量少时肉眼常难以发现,常规粪隐血试验可协助临床医师发现消化道小量出血,从而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但是,由于粪隐血试验的假阴性率较高,致使一部分消化道出血被漏检.消化道出血时,血中的转铁蛋白会漏入到胃肠道,并且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粪便中的转铁蛋白稳定性高于血红蛋白.因此,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或者体外环境下被破坏,或者出血量很少无法用粪隐血试验检出时,可以采用粪便转铁蛋白试验判定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诊断.本文主要对粪便转铁蛋白试验和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半定量粪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检中的作用

    作者:李世荣;武子涛;晨智敏;盛剑秋;李爱琴;夏长虹;田素丽;李雅君;阎伟;余东亮

    目的:探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佳隐血阈值、能否区分不同的大肠出血性疾病以及对大肠癌筛检的作用.方法:连续截取10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并于肠镜检查前收集两次新鲜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半定量Baso Fecal OBⅡ(B试验)和Hemoccult(H试验)隐血检查.B试验的阳性结果按每克粪便血红蛋白含量记为(-)、(+)(50~200 μ,g/g)、(2+)(200~2 000μg/g)、(3+)(2 000~4 000μg/g)及(4+)(>4 000μg/g).H试验为定性试验,其结果记为(-)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B试验中,以≥(+)为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对大肠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其检出敏感性高于H试验,是佳敏感阈值.B试验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出血量多于左半结肠癌(P<0.05).结论:B试验有助于确定不同人群大肠癌的阳性检出阈值.如联合免疫化学隐血试验,将获得佳的大肠癌检出效果.

  • 化学法和免疫法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

    作者:高萍;张绍刚;唐卓斌;张美艳;史文举;任秀奇

    目的 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0.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两种粪隐血试验筛查消化道隐性出血及相关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大肠癌筛查粪隐血试验阳性人群的腺瘤检出率及“切除-丢弃”策略的影响

    作者:马丹;杨帆;蔡全才;李桂香;符宏宇;汪鹏;吴仁培;于恩达;李兆申

    目的:探讨大肠癌筛查项目中粪隐血试验阳性人群结肠镜检查中的腺瘤检出率( 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分析“切除-丢弃”策略对 ADR 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长海医院内镜中心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的结肠镜数据,抽取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项目中因粪隐血试验阳性来院行结肠镜诊治患者的资料,计算 ADR。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息肉未回收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 ADR 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22例粪隐血试验阳性患者,男性比例为36.5%,总体 ADR 为19.8%,男性 ADR(28.4%)高于女性(14.9%)(P =0.015)。息肉切除后未回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微小息肉(OR =15.256,95%CI:4.159~55.957)、息肉位于直肠(OR =3.663,95%CI:1.427~9.398)和息肉总数>2(OR=3.988,95%CI:1.562~10.187)。结论我院大肠癌筛查项目粪隐血试验阳性患者 ADR 约为20%,男性患者比例偏低和“切除-丢弃”策略会导致 ADR 低估,应区分性别计算 ADR,在使用“切除-丢弃”策略时建议常规使用内镜精查技术评估息肉的病理类型。

  • 粪便转铁蛋白和免疫粪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效能的比较

    作者:金鹏;武子涛;李爱琴;孟明明;李世荣;盛剑秋

    目的 评估粪便转铁蛋白(TF)和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在筛查结直肠癌中的效能.方法 筛查对象为1 943例无症状受试者.收集1次粪便标本,同时用于TF和IFOBT检测.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即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TF、IFOBT和两者联合检测的性能指标.结果 共有1 737例受试者接受TF和IFOBT检查,其中251例(14.5%)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共有193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例结直肠癌和43例进展期腺瘤.与单独使用IFOBT相比,TF和IFOBT联合检测(并联)明显提高了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2.6%vs 1.6%,P=0.034).结论 TF和IFOBT联合检测能提高筛查时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

  • 粪便转铁蛋白试验在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中的作用

    作者:夏长虹;武子涛;盛剑秋;余东亮;王海红;李娜;付蕾;李世荣

    目的 研究粪便转铁蛋白试验(TFPT)与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互补的可行性,以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方法 连续性收集接受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患者的粪便,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27例,上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31例;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30例,下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16例.分别计算IFOBT和TFP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再计算转铁蛋白试验与粪隐血试验的互补率.结果 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TFPT的敏感性(8/27)显著高于IFOBT(2/27)(P<0.05).在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TFPT的敏感性(25/30)也显著高于IFOBT(16/30)(P<0.05).两个试验结合互补后,将上、下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分别提高到29.6%和83.3%.结论 无论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转铁蛋白试验的敏感性均高于免疫粪隐血试验.两个试验结合互补可明显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效率.

  • 现阶段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思考

    作者:李世荣

    出现明确症状的大肠癌患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1].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事实证明,这种筛查不仅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早诊率,提高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而且降低了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2-4].

  • 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 DNA 在大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探讨

    作者:钟选芳;甘爱华;张晓慧;许岸高;肖丹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 DNA 用于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入组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分别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2次,应用PCR-SSCP 方法检测粪便中 APC、P53和 K-ras 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和正常组粪便 IFOBT 的阳性率分别为45.7%(21/46)和13.3%(4/30),APC、P53、K-ras 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65.2%(30/46)、60.9%(28/46)和3.3%(1/30)、0.0%(0/30)、0.0%(0/30),IFOBT 和粪便 DNA 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何一种单独检测方法。结论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和粪便 DNA 可提高大肠癌筛查效率,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大肠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可用于机会性筛查。

  • 粪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检查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作者:黄寅;李腾庆;曹海丹;罗晓蓉

    目的 探讨粪隐血试验和肿瘤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确诊大肠癌患者60例(大肠癌组)及行纤维结肠镜筛查的正常人6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取患者粪便行粪隐血试验,取空腹静脉血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计算3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大肠癌组粪隐血试验阳性例数41例,占68.3%,对照组28例,占46.7%;大肠癌组CEA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粪隐血试验的敏感性高于CEA及CA19-9的检测,但特异性较低.粪隐血试验+CEA+ CA19-9三者同时检测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联合粪隐血试验、血清CEA及CA19-9检测的方法能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地诊断出早期大肠癌,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可靠初筛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