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

    作者:裴斐;王睿;柴栋;方翼;刘皈阳;朱曼;李存福;邸敏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其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性,采用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浓度,从而观察抗藻酸盐血清对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1:1抗藻酸盐血清在同8×MIC加替沙星联用的情况下,使细菌对硅胶片粘附性显著降低,硅胶片洗脱液在54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从0.126±0.011降低到0.114±0.010;同时使加替沙星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增强,4,8和16mg@L-1的加替沙星通过细菌生物被膜的浓度分别从1.210±0.091,2.911±0.112和5.511±0.213mg@L-1显著提高至1.752±0.122、3.908±0.154和7.898±0.321mg@L-1.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降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生物医学材料的粘附性,增强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渗透能力.

  • 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杀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裴斐;王睿;柴栋;方翼;张梅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的联合作用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杀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测定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活菌数,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其的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1:1抗藻酸盐血清与1×MIC、4×MIC和8×MIC加替沙星联用可以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从6.63±0.85、6.48±1.12和5.73±1.10 1g(cfu/cm2)显著降低至5.76±0.90、5.02±0.93和4.70±0.621g(cfu/cm2),使加替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从8μg/ml降低至4μg/ml.结论: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联用后,能够增强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杀菌活性.

  • 藻酸盐裂解酶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作者:柴栋;王睿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藻酸盐是其形成生物被膜及严重耐药的重要因素.藻酸盐裂解酶可特异分解藻酸盐,因此对治疗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有一定意义.本文对藻酸盐裂解酶及其作用作了全面简介,并重点阐明近年的研究新进展.

  • 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

    作者:裴斐;王睿;柴栋;方翼;刘皈阳;朱曼;李存福;邸敏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其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性,采用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浓度,从而观察抗藻酸盐血清对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1:1抗藻酸盐血清在同8×MIC加替沙星联用的情况下,使细菌对硅胶片粘附性显著降低,硅胶片洗脱液在54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从0.126±0.011降低到0.114±0.010;同时使加替沙星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增强,4、8和16μg/ml的加替沙星通过细菌生物被膜的浓度分别从1.210±0.091、2.911±0.112和5.511±0.213μg/ml显著提高至1.752±0.122、3.908±0.154和7.898±0.321μg/ml.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降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生物医学材料的粘附性,增强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渗透能力.

  • 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王睿;裴斐;柴栋;陈迁;李新华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形态上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经不同稀释度的抗藻酸盐血清与不同浓度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处理后,以银染色[1]快速鉴定,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cope,SEM)确认细菌生物被膜形态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显示,在加入抗藻酸盐血清后,1:1稀释度抗藻酸盐血清可以使4×MIC加替沙星作用后生物被膜的平均光密度值从0.82±0.06降低至0.70±0.04;光镜和电镜图像可见粘液样物变稀疏,细菌数减少,形态不甚规则.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影响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构建和形态,与加替沙星联用后可以使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 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吴海英;陈一强;温红侠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Amb)联合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 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影响.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粘液型菌株PDO300为实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mb组、LFX组、Amb与LFX联合作用组,二倍稀释法测定LFX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BF形成量.结果 PDO300培养7d后可形成稳定的BF.与单独应用LFX相对比,Amb与LFX联合作用后测定载体表面BF值显著降低(P<0.01),且载体表面BF随着LFX浓度增高而减少.结论 Amb可显著增强LFX对BF的破坏作用.

  • 老年社区感染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赵群莉;杨彩虹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分为粘液型和非粘液型两种类型.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粘液化有关,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渗透压较高、氯化钠较多、磷酸盐较少等环境条件下容易转化为粘液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自然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黏膜表面产生大量粘液--多糖藻酸盐等,从而持续定植、形成生物膜.

  •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烨建;黄星华;蔡惠兴

    目的探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试粘液型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1 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他定、复方派拉西林、复方替卡西林、派拉西林和奈替米星的敏感率均分别为93%,对替卡西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6%,和79%,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47%.结论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P<0.005),但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内存在有生物膜的影响因素.

  •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及耐药分析

    作者:杨琴;林青青;曾白华

    目的 分析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本院分离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三年临床标本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25株,其中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84株,占16%;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临床呼吸内科;标本类型以痰为主,分离50株占59.52%.其次为烧伤科分离的分泌物14株占16.67%.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5%-97%;对庆大霉素、氨曲南的敏感率为90%.未发现多药耐药菌株.结论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并考虑细菌生物膜影响因素而合理选择抗生素.

  • 藻酸盐裂解酶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作者:柴栋;王睿

    细菌生物被膜可导致被膜下细菌不易与抗菌药直接接触,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另外,被膜也阻碍了机体免疫细胞或抗体与细菌的接触,导致细菌不易被清除,从而引起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称为生物被膜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某些慢性感染,如慢性肺囊性纤维化,常迁延不愈,目前认为与生物被膜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藻酸盐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主要成分.细菌所产生的藻酸盐是一种线性粘多糖,由6-磷酸甘露糖为底物,依次经过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磷酸甘露糖变位酶、甘露糖焦磷酸化酶、甘露糖脱氢酶的作用,后聚合、乙酰化而成.藻酸盐裂解酶可通过分解藻酸盐,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从而解除生物被膜所致免疫逃逸;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阻碍生物被膜的形成;清除生物被膜,促进抗菌药渗透.因此,藻酸盐裂解酶与抗菌药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