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发生TURS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沈家胜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发生TURS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术,对发生TURS的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结果:发生TURS4例中,均是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后(其中1例发生在冲吸前列腺组织碎片过程中),4例TURS患者均救治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TURS是TURP严重的并发症,只要我们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其预防和对策,TURS是可防可治的.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苏枝强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前列腺增生(BPH)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95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TURP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UE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各尿动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各尿动学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手术有助于促进BPH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安全显著,值得在BPH治疗中进行应用推广.

  • 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对排尿的影响

    作者:吴娟;廖利民;付光;梁文立;刘丽岩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对排尿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DHIC组和非DHIC组尿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结果 DHIC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大于非DHIC组,大膀胱容量、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明显小于非DHIC组(均P<0.01).结论 DHIC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 伴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列腺手术护理体会

    作者:周巍

    对伴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13例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应加强护理干预,重点在于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导管的护理,注意并发症的护理并重视出院指导.

  • 电化学刀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作者:易成然

    目的 观察应用阳光XY-电化学刀治疗前列腺(BPH)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 选择有手术适应证的BPH患者,手术前采用经会阴B超测前列腺尿道长度.结果 治疗后6月复查,82例患者1次拔管成功79例,2~3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正常2例,总有效率98.8%,无效1例,无效率1.2%.结论 腔内介入电化学刀治疗BPH是一种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痛苦小、费用低的方法,尤其是合并症较多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但应进一步观察并积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1.5T磁共振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永生

    目的:研究分析1.5T磁共振DWI信号、ADC值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受检查的磁共振DWI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DWI信号和ADC图表现,分别测量病变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DWI信号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PCA)组DWI表现高信号,ADC图表现低信号,ADC值为(0.94±0.20)×10-3 mm2/s;前列腺增生(BPH)组DWI表现低信号,ADC图表现高信号,ADC值为(1.45±0.15)×10-3mm2/s;ADC值前列腺癌(PCA)组低于前列腺增生(BPH)组,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信号、ADC值能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对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张国清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后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5例BPH患者TURP术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止血处理.结果 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患者高龄,高危等和在治疗中处理失当两方面.结论 全面的术前分析、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BPH TURP术后出血的关键.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鹏;李钢;刘中文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E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17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予以TUERP治疗,对照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体积、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PVR)及大尿流率(Qmax)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切除体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IPSS、QOL评分、PVR在术后6个月时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P均<0.05);2组IPSS、QOL评分、PVR、Qmax在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P相比,TUERP治疗BPH治疗时间更短,组织切除更完全,患者恢复更快.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108例分析

    作者:宋友广

    目的与方法:近10年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08例BPH患者,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开放手术.结果:继发出血(在术后d7)2例,尿外渗2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经1~2次尿扩即可),3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加重;术后尿失禁1例,经适当处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治愈.结论:通过108例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术后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开放手术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 血清TPSA、FPSA和F/TPSA检测在BPH与PCa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林梅双;陆予云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F/TPSA比值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中的作用及其疗效和愈后观察.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6例BPH和29例PCa患者及86例其它疾病患者血清的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非PCa病人血清的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F/TPSA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随着年龄增加,PCa的发病率也增加(P<0.025);3组中PCa组的TPSA与FPS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01),F/TPSA则低于其它两组(P<0.002).结论:联合检测TPSA、FPSA和F/TPSA可明显提高BPH与PCa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肿瘤疾病筛选,对PCa疗效和预后观察有一定的意义.

  • 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志江;陈斌鸿;陈社安

    目的:探讨FPSA/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36例患者(其中PCa42例,BPH94例)与65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TPSA、FPSA水平,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组、PCa组TPSA、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组的血清 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 BPH组(P<0.01),而PCa组F/T显著低于BPH组(P<0.01).TPSA处于4 μg/L~10 μg/L时BPH、PCa组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PCa组FPSA、F/T均显著低于BPH组(P<0.01).以F/T≤0.15为标准对PC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实验有效率均达70 %以上;而以TPSA≥4 μg/L且F/T≤0.15为PCa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实验有效率分别为71.4 %、87.4 %、60.0 %、92.1 %与84.1 %.结论:F/T可用作PCa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依据,有利于PCa的早期诊断,以TPSA≥4 μg/L且F/T≤0.15为标准,可在不升高漏检率的基础上提高PCa诊断准确性.

  • 复合型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斌鸿;陈社安

    目的探讨复合型PSA(CPSA)与总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278例患者(其中PCa 63例,BPH215例)与112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TPSA、CPSA水平,并计算TPSA/CPSA(C/T)比值.结果BPH组、PCa组TPSA、C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组的血清TPSA、CPSA、C/T水平显著高于BPH组(P<0.01).TPSA<4μg/L时各组间TPSA、CPSA、C/T均无显著差异(P>0.05);4μg/L≤TPSA≤10μg/L时各组间TPSA、CPSA均无显著差异(P>0.05),PCa组CdT显著高于BPH组(P<0.01);TPSA>10μg/L时PCa组TPSA、CPSA、C/T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CdT以0.80为标准对PCa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实验有效率.结论C/T在PCa诊断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很大可能成为新的较有意义的指标为PCa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 磁共振DWI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PCA及20例BPH患者的磁共振DWI及ADC(表现扩散系数)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序列、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且均行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PCA和BPH.结果 在DWI图上,PCA表现为高信号,BPH表现为低信号;在ADC图上,PCA表现为低信号,BPH表现为高信号,PCA的ADC值明显低于BPH.结论 PCA和BPH在DWI图及ADC表现上具有重要信号差异,DWI结合ADC对鉴别诊断PCA和BPH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比较

    作者:管晓红;刘桂兰;周盛枝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206例,其中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145例,经腹腔镜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MMPC)治疗61例.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C组与TURP组比较具有患者痛苦小、膀胱冲洗时间及带导尿管时间短、并发症少、护理工作量轻等优点.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08例报告

    作者:许晓明;孙业国;夏金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08例.结果疗效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易掌握,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 CLIA法检测血清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应用

    作者:陈斌鸿;陈社安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7例患者(其中Pca 82例、BPH 765例)与32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SACLIA检测水平.结果BPH组、PCa组的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组的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BPH组(P<0.01).正常对照组PSA<4μg/L者95.1%.BPH组PSA<4μg/L者51.8%,4~9.99μg间者36.3%,显著高于在10~19.99μg/L、20~49.99μg/L、PSA≥50μg/L等区问的分布(P<0.01).PCa组≥4μg/L者87.8%,PSA≥50μμg/L者51.2%,均显著高于在4~9.99μg/L、10~19.99μg/L、20~49.99μg/L等区问的分布(P<0.01).以PSA≥4μg/L、≥10μg/L、≥20μg/L、≥50μg/L作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标准,敏感性分别为87.8%、72.0%、62.2%、51.2%;特异性分别为64.6%、91.6%、98.1%、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8%%、39.3%、加.8%、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97.7%、97.2%、96.5%;实验有效率分别为66.3%、90.3%、95.5%、96.5%.结论CLIA法检测血清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 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熊险莉;唐军

    目的:探讨TPSA与FPSA及其FPSA/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183例患者(其中PCa 37例,BPH146例)与70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TPSA、FPSA水平,并计算FPSA/TPSA(F/T)比值.结果:BPH组、Pca组的TPSA和FPS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SA浓度在4.0ug/≤TPSA≤500.ug/L范围内PCa组和BP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T比值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SA≥50.0ug/L时PCa组TPSA均显著高于BPH组.F/T比值均显著低于BPH组.F/T以0.15为标准对PCa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试验有效率.结论:F/T在PCa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个能为PCa诊断提供更好依据的指标.

  • 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意义

    作者:甘立新;徐蔚;熊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前列腺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病例150例分为2组,前列腺癌100例;前列腺增生与肥大50例,另取正常人50例为阴性对照,总计200例.然后分别对他们采取血液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酸性磷酸酶(ACP)水平的定量检测,研究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阳性率:PSA为93.4%,ACP为12%;敏感性:PSA为100%,ACP为10%;特异性:PSA为93.4%,ACP为12%.正常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1.59±0.93)μg/L;前列腺癌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72.34±69.87)μg/L,阳性率9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3.47±2.37)μg/L,阳性率23.7%,与正常对照比较,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t-PSA与c-PSA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陈平;刘健;姚艺雄;蔡健梅;梁梅芳

    目的 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两组实验对象,Pca组89例经B超、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者.BPH组为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PSA、t-PSA,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a和BPH组的c-PSA、t-PSA和年龄值,BPH和Pca组t-PSA含量(3.6±2.4)ng/ml、(15.2±16.2)ng/m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PSA的cutoff为10 ng/ml时,Pca89例中45例为假阴性(50.6%),t-PSA的cutoff为2.5 ng/ml时,Pca 89例中24例为假阴性(27.0%),但假阳性率相应升高.BPH和Pca的c-PSA含(0.08±0.06)ng/ml、(28.9±37.6)ng/ml(P<0.01),c-PSA的cutoff为2.5 ng/ml时,Pca89例中18例为假阴性(20.2%).t-PSA的cutoff为10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46.1%,而将t-PSA的cutoff定为2.5 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69.7%.结论 c-PSA在t-PSA<10ng/mL的特异性优于t-PSA,t-PSA的cutoff为10 ng/ml的设置过高,建议将其调整为2.5ng/ml,结合c-PSA(cutoff:2.5 ng/ml)将有效提高Pca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推拿治疗前列腺增生96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杰

    自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9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