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林苗;朱珠

    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由于新型抗癫痫药上市时间较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本文对9种新型抗癫痫药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作一综合评价.

  • 丙戊酸钠联用新型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

    作者:陈亚南;张媞;徐善森;刘美;杨帆;肇丽梅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联用新型抗癫痫药(AEDs)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用VPA和VPA联用托吡酯(TPM)、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联用药物(分为VPA组、VPA+ TPM组、VPA+ LEV组、VPA+ LTG组及VPA+OXC组)及年龄分布情况(分为VPA1组和VPA2组)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血氨浓度及高血氨的发生情况.结果 VPA+ TPM组和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42.39±16.40),(36.76±16.12) 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分别有27例(20.30%)和13例(7.56%)患儿发生高血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 LEV组与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9.25±18.04),(36.76±16.12) 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分别为10.47%和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 LTG组、VPA+OXC组与VPA2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3.22±15.70),(39.88±20.30),(34.02±17.76) 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为5.13%,9.09%,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M能增加VPA升高血氨的风险,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VPA联用TPM时,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氨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新型抗癫痫药之间及其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和机制

    作者:李里;袁淑华;朱雨岚;王维治

    分别综述了几种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非氨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噻加宾、加巴喷丁及氨己烯酸)与传统抗癫痫药联合应用时以及这些新型抗癫痫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发生机制,阐明细胞色素P450酶和葡萄糖苷酸转移酶在新型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中的意义及重要性.为临床合理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抗癫痫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传统和新型抗癫痫药的合理选择

    作者:林苗;朱珠

    目的:面对日益复杂的抗癫痫药应用状况,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6个传统抗癫痫药和9个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适应证及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抗癫痫药合理选择的因素作一探讨.结果及结论:传统抗癫痫药仍被广泛应用,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更好、药物相互作用更少、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缺乏,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合理选择.

  • 新型抗癫痫药物针对儿童个体化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瑞瑞;盛晓燕;赵侠;周颖;崔一民

    目的:癫痫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顽症.为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法: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国内外有关新型儿童抗癫痫药个体化治疗的几种方法,包括利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利用药物基因组学实现个体化治疗等的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唾液与血液药物浓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某些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已经成功建立;ABCB1、ABCC2基因等某些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耐药性癫痫有关.结论:可以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群体药动学模型成功建立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可能,但目前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测定基因多态性为耐药性癫痫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