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高原移居汉族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作者:梁光祥;罗智恒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检测48例移居汉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并与内地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与内地健康人比较,移居者组t-PA活性降低(P <0.05),PAI活性升高(P <0.05),Fbg含量升高(P<0.05).结论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高原地区老年人心电图改变分析

    作者:宋长平;马少元

    [目的]研究不同出生地而长期生活于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用回顾性队列调查方法对出生地不同,年龄和生活地区海拔高度一致的三组老年人群进行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平原移居组心电图总异常比例(73.1%)显著高于中度海拔移居组(64.8%)和高原世居组(58.9%).平原移居组在单项心电轴左偏、窦性心动过速、ST段-T波改变发生率比高原移居组和世居组显著提高(P<0.05);心电轴右偏、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右心室肥厚明显降低(P<0.05).[结论]长期生活于海拔3000m~4 200m地区的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的同龄人,而不同出生地的老人异常项目有明显不同.

  • 低海拔正常成人移居高海拔地区2年后脑的适应性变化

    作者:何盈;鲍海华;王芳芳;冯祥;秦粽园

    目的 观察低海拔正常成人移居高海拔地区2年后脑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选择初入西宁地区1周内的19例来自低海拔的正常成人,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全脑扫描,移居2年后再次接受该检查,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技术(VBM)、功能磁共振中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方法对其移居前后脑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低海拔正常成人移居高海拔地区2年后较移居前自身脑结构比较未见显著性变化.与移居前相比,移居后左侧眶内额上回、左侧脑岛、左侧顶下缘角回脑区ReHo增加(P均<0.05),右侧楔叶、右侧顶上回、右侧梭状回脑区ReHo减低(P均<0.05),左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回和旁扣带脑回脑区ALFF增加(P均<0.01),右侧舌回脑区ALFF减低(P<0.01).结论 低海拔正常成人移居高海拔地区2年后脑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这可能是适应长期低氧环境变化的结果.

  • 两组不同年代跨省移居女性精神障碍临床比较

    作者:杜凌阳;沈自力;傅正闯

    目的观察不同年代对女性移居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影响.方法分成89组和99组,进行临床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移居目的均以婚嫁为主.99组文化程度比89组明显提高,χ2=8.96,P<0.01.两组诱因、发病形式、移居至发病间隔时间及临床症状基本相同.评论性幻听和关系被害妄想在同组同类症状中出现率极高,P<0.01.疾病分类构成比89组以神经症高(51.4%),99组以精神分裂症高(55.7%).结论移居者适应能力差,社会支持不够,幻觉,妄想有其特殊性.精神障碍构成比中精神分裂症比率随着移居时间延长有上升倾向.

  • 高海拔藏族青年健康人群QT离散度变化特点

    作者:莫芳萍;王崇恒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青年健康人群QT离散度(QTd)变化及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移居后QT离散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藏汉族男女学生志愿者各300名,共1 200名,对每一份心电图进行QTd分析,然后根据不同海拔、民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①(世居平原的青年汉族学生QTd变化),对照组②(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移居1年后QTd变化)及观察组(世居高海拔地区青年藏族学生QTd变化)共3组进行组间比较,各组间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各组间均进行男女性别QTa的比较.结果 对照组①与观察组QT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②与观察组QT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①与对照组②QTd两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比较同民族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海拔高度对藏族青年健康人群QTd的影响较明显,而与民族及性别关联不大.

  • 高原环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附40例报告

    作者:赵锋仓;吕卓人;景蕴华;丁敏;白肃

    目的:探讨长期高原移居史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既往有长期高原移居史的40例为高原组,46例无高原移居史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24 h期前收缩次数、24h平均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去除诱因、休息、吸氧、利尿)的同时加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治疗,3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都有所改善,但高原组的心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差(P<0.01~0.05),而两组治疗后的24 h期前收缩次数、24h平均心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长期高原移居史的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无高原移居史的患者差.对前者的治疗应考虑适当调整药量或延长疗程,以期取得更理想的疗效.

  • 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肝脏及门静脉超声测量值比较

    作者:肖蓉;田虹;胡晓丹;杨昭晖;徐晴;余玲;蒲柳萍

    目的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肝脏大小、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超声测量值的差异.方法 超声测量151例高原世居藏族、100例平原世居汉族和95例高原移居汉族肝右叶大斜径、肝左叶长径、肝左叶厚度、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速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原世居藏族组肝右叶大斜径大于高原移居汉族组和平原世居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1);高原世居藏族组门静脉内径大于平原世居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各组男女之间肝右叶大斜径、肝左叶长径、肝左叶厚度、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藏族肝右叶大斜径和门静脉内径较平原汉族偏大,提示不同民族间肝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存在差异,可能与饮食、环境、种族遗传有关.

  • 移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作者:李珊;于戈

    目的 通过和本地老年人的比较,调查大连市移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2个街道43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 移居老年人和本地老年人之间的社会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存在显著差距.在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交往以及满意度,安全感,幸福感,生活充实度的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居后的老年人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对移居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支持.

  • 广州市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分析

    作者:孙刚;申丽君

    目的:了解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研究影响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WHOQOL-BREF对广州市8个社区的330名移居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移居老年人的心理维度得分低,且移居老年人的性别,健康水平,经济收入对生活质量状况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受人口学特征影响,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帮助;通过关注移居老人的心理问题,采取经济措施和提高社区参与度的手段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SF-36量表测定广东省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分析

    作者:李贝;吴清福

    目的:了解广东省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SF-36量表对广东省9个市的257名移居老年人和149名非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除去生命活力(VT)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较非移居老年人低.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生理健康(PCS)为性别、年龄、健康行为和睡眠;心理健康(MCS)为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慢性疾病.结论: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提高移居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加快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于移居老年人的关注度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脾脏及脾静脉超声测量值的比较

    作者:肖蓉;田虹;胡晓丹;杨昭晖;徐晴;余玲;蒲柳萍

    目的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及血液流速超声测量值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测量151例高原世居藏族、100例平原世居汉族和95例高原移居汉族脾脏大长径、厚度、脾门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原世居藏族组脾脏大长径、厚度、脾静脉内径均小于高原移居汉族组和平原世居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移居汉族组脾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平原世居汉族组和高原世居藏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各组男女之间比较脾脏大长径、厚度、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藏族脾脏较平原汉族偏小,高原移居汉族脾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平原世居汉族与高原世居藏族,提示不同民族间肝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存在差异,可能与饮食、环境、种族遗传有关.

  • 健康青年急进高原后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的研究

    作者:李丽娟;王超;朱敏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人群不同时相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对从平原地区急进3 650 m高原前、急进高原后第3 d、第7 d第15 d及第30 d的30名健康青年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含量(DD)进行检测,并与30名世居者作对照.结果:健康青年急进高原3 d后其PT、APTT出现延长,t-PA活性增高,而PAI、Fg含量降低,与平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7~30 d,其PT、APTT随移居时间延长而逐渐缩短,t-PA活性则逐渐降低,PAI、Fg逐渐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急进高原30 d后,与平原人及世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青年凝血系统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凝血与纤溶被激活,而后出现继发性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现高凝和继发纤溶状态.

  • 前列地尔治疗高海拔地区肺心病 PAH 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作者:何秀英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治疗移居高海拔地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PAH)的疗效。方法移居(5~10年)海拔2260 m(35例)、2800 m(25例)、3650 m(13例)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73例,年龄60~85岁,平均68.7岁;男性57例,女性16例,病程3~10年,均有不同程度 PAH。先给予基础病常规治疗,7~14 d 后加用前列地尔10μg/ d,连续用药14 d。分别于前列地尔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地区移居老年肺心病患者肺动脉主干内径(PA)、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流出道(RVOT)、右室前后径(RV)均降低(P ﹤0.01),三尖瓣反流(TR)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显著降低(P ﹤0.01),且 TR 患者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显著降低移居高海拔地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 PAH 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预后,可为高原习服及高原肺心病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为临床低氧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和疗效依据。

  • 移居海拔3 658m对男性激素的影响

    作者:李素芝;蔡志祥;王洪斌;郑必海;江成剑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男性睾酮(T)、雌二醇(E2)的影响,探讨性激素与高原低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在平原及从平原移居拉萨(海拔3 658m)地区不同年限的汉族666例男性正常人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移居海拔3 658m一年内,T为(564.60±248.04)ng/dL、E2为(19.88±10.04)pg/mL,较平原组的T(724.31±231.26)ng/dL、E2为(36.71±14.64)pg/mL降低,差别有极其显著性(P<0.001);居(10~<10)年及(10~<20)年T分别为(680.20±140.38)ng/dL,和(894.66±259.73)ng/dL,E2分别为(25.28±15.70)pg/mL和(40.00±9.88)pg/mL,较一年内有所回升,差别也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1);移居(10~<20)年的T、E2水平与平原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移居高原(20~<30)年及超过30年的T分别为(631.27±180.20)ng/dL和(524.78±118.26)ng/dL,E2分别为(31.66±11.23)pg/mL和(19.41±8.94)pg/mL又呈下降趋势,与移居(10~<20)年相比较,差别比较显著(P<0.05,P<0.001).结果表明,移居高原低氧环境,T、E2水平较平原组降低,且随居住时间的延长有所回升,当居住时间超过20年时,激素水平又呈下降趋势.结论:高原低氧是导致睾酮、雌二醇水平产生变化的原因,男性人群的性激素水平的差别是一种适应性和代偿性的改变.

  • 高原青年移居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作者:雷应权;彭顺舟;冯国君;任雨笙

    目的:研究高原青年移居者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检测38例青年移居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并与36例健康藏族世居青年进行比较.以平原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结果:移居者较藏族世居组及对照组t-PA活性降低(P<0.05),PAI活性增高(P<0.05),各组之间Fbg含量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原青年移居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西藏高原移居内地人群心律失常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汪国贵;闫敏;葛卫红;周瑶;周琼林;李晓萍;汤晓梅;武晓兰;戴先明;冯试金;贾兰芳;车立蓉;谢国碧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移居内地人群与世居内地人群心律失常分布的异同特征.方法:选择从西藏高原移居成都市的汉族成人500例为观察组,世居成都市的汉族成人50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抽样调查人群数、性别、年龄及居住社区点进行配对,通过问诊查体及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作出相应心律失常诊断.计数资料以病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两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性别无关(P值均>0.05);但从检出的心律失常亚组人群中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高于对照组(P<0.05),而窦性心动过速又不如对照组高(P<0.05).心律失常与病种关系中,风心病致心律失常以对照组多见(P<0.05),且主要为心房颤动.结论:西藏高原移居内地人群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与世居内地人群机遇相当,然而高原低氧环境致窦性心动过缓者显示部分人群并不因移居内地而逆转,但预后较好;世居内地人群窦性心动过速者因病种不同而发生率相对较高,但预后相对要差;心律失常与病种关系两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风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结果提示成都地区风心病患病率高于西藏地区.

  • 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与世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调查对比分析

    作者:汪国贵;闫敏;李晓萍;谢国碧;叶亚

    目的:探讨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与世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异同。方法:调查从西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移居四川省成都市且住地相对集中的汉族人群罹患高血压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世居成都市人群罹患高血压121例为对照组: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和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以及心电检查或选择性冠脉造影、脑CT(或MRI),就两组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高血压相关疾病中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及脑卒中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各相关疾病患病率与世居低海拔人群接近。故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与世居内地人群同等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