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蛋白C系统及内皮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作者:乔治;黎沾良

    尽管目前危重病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迄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非心脏病重症监护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在美国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脓毒症的病死率高达15%,重度脓毒症可达到30%~50%,而在脓毒性休克的病例中可超过60%.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蛋白C系统及内皮细胞在脓毒症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以下对人蛋白C系统、内皮细胞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 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干预治疗

    作者:汪颜;牛世芹;陈宇丹;徐纪华;胡文立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制物(PAI)的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再测定这些项目.结果急性脑梗死组PC、P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组(TM)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降低;急性脑梗死组t-PA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急性脑出血组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组P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有所降低.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血和纤溶异常,测定PC、PS、TM、t-PA、PAI对判断卒中的类型、严重程度、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蛋白C抗凝系统的概况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缪雅芳;刘锦铭

    蛋白C系统在人体凝血-抗凝反应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人体的重要抗凝系统之一.文章综述了蛋白C系统各组分的生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在DNA水平上揭示了蛋白C系统遗传多态性对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IgG型浆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蛋白C系统变化中的作用

    作者:林旭红;郭俊玲;温玉清;李玉霞;魏丹丹;杨瑞林;穆小云;王慧超

    本文旨在探讨IgG型浆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蛋白C系统(protein C system,PCS)变化中的作用.利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模拟小鼠UC,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组织黏膜固有层浆细胞及免疫复合物IgA/M/G的类型,分离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固有层细胞,用抗CD38+、CD54+抗体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数量,以抗IgA/M/G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类型;模拟IgG型免疫复合物刺激分离培养的巨噬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NF-α、IL-6对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法检测TNF-α、IL-6对微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的蛋白C (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大量IgG型浆细胞浸润(P<0.05),黏膜固有层IgG型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升高;分离培养的巨噬细胞与模拟IgG型免疫复合物共孵育后,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P< 0.01);同时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表达EPCR、TM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 0.05或P<0.01),其APC活性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以上结果提示,UC时IgG型浆细胞数量增加,并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影响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PCS.浆细胞有望成为治疗UC的新靶点.

  • 蛋白C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

    作者:林旭红;王慧超;魏丹丹;王斌;葛全兴;白春洋;王亚强;任学群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protein C,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结肠缩短(P<0.05),伴脾重增加(P<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 0.01或P<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策略.

  • 蛋白C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李运刚;潘旭东

    蛋白C、蛋白S、蛋白C抑制物、血栓调节蛋白组成一组蛋白质,统称为蛋白C系统,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系统.蛋白C系统异常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蛋白C系统的组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抗凝血因子蛋白C系统的生理及应用前景

    作者:赵路宁;侯力强

    在机体内,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性疾病.目前,血栓性疾病是致死率高的常见病,因此对抗凝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医者的广泛的关注.在抗凝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血液中的抗凝因子,主要有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乌司他丁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D-二聚体和蛋白C系统的影响

    作者:韩琪;屠伟峰;解立俊;郄文斌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D-二聚体(DD)、蛋白C(PS)系统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组,n=36)、脓毒症组(SEP组,n=30)、UTI 3 h给药组(UTI3h组,n=30)和12 h给药组(UTI12h 组,n=18).利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肠源性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正常对照组及制模后6、12、24、48及72 h组心脏取血测定DD、PC和蛋白S(PS).结果:与SH组相比,SEP组大鼠DD在造模后逐渐升高,PC、PS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SEP组相比,UTI3h UTI12h 组大鼠的DD降低,PC含量下降趋势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TI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期间的抗凝抑制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李招权;蒲晓允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是蛋白C的特异性受体,其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长臂(20q11.2),基因组全长约6kb,编码一个23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它不仅可与蛋白C和APC特异结合,调节蛋白C系统活性;还参与抵御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因此EPCR是一个多功能的糖蛋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