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前部色素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申爱军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前部色素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4例(34只眼)前部色素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激光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及前房角粘连情况。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按照≤0.01,0.02~0.1,0.2~0.4,≥0.5分为4个等级,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压情况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前房角粘连情况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患者视力≤0.01者13例(13只眼),占38.24%;视力为0.02~0.1者15例(15只眼),占44.12%;视力为0.2~0.4者5例(5只眼),占14.71%;视力≥0.5者1例(1只眼),占2.94%。术后1个月检查,患者视力为0.02~0.1者1例(1只眼),占38.24%;视力为0.2~0.4者11例(11只眼),占32.35%;视力≥0.5者22例(22只眼),占64.73%。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术前相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4.88,P<0.05)。术前,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8.56±9.70)mmHg。术后1个月检查,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6.23±4.16)mmHg。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P<0.05)。术前,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共23例(23只眼),占67.65%;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共11例(11只眼),占32.35%。术后,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共29例(29只眼),占85.29%;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共5例(5只眼),占14.7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周边前房深度由1/4~1/3周边角膜厚度加深至1~1.5倍周边角膜厚度,且患者周边虹膜膨隆均减轻或消失。术后所有患者的虹膜激光孔均通畅,其中1次形成虹膜激光孔的患者共32例(32只眼),占94.12%;2次击穿虹膜的患者共2例(2只眼),占5.88%。术后6个月前房出血者2例(2只眼),患者虹膜切除孔处虹膜表面可见少量出血,嘱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患者口服云南红药胶囊0.5 g,3次/d,3~5 d后患者的出血吸收。术后6个月眼压为40~60 mmHg者3例(3只眼),发现患者激光虹膜切除孔闭合,再次行激光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即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卡替洛尔滴眼液进行降眼压治疗及抗炎治疗,眼压控制较好,稳定于正常范围,停药后患者的眼压未见升高。术后瞳孔区色素沉积者12例(12只眼)。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治疗前部色素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可在门诊进行治疗。

  • 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侯习武;杨茹

    目的: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2眼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虹膜激光切除术后临床资料,通过视力、眼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眼压25~4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终末眼压为12~21 mmHg,随访期间31眼(96.88%)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0.5者14眼(43.74%),较术前视力≥0.5者3眼(9.38%)明显提高。结论虹膜激光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郭瑞瑞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9例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干预后依从率、术后眼压、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2.73%)高于对照组(75.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及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 前葡萄膜炎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作者:乔俊丽;何晓光;孙励;马茹来

    目的 探讨前葡萄膜炎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前房穿刺联合瞳孔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42只眼)前葡萄膜炎继发ACG早期行前房穿刺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分析术后不同时间段瞳孔阻滞程度、前房反应、眼压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42只眼术后1、24 h及1周复查时均未再发生瞳孔阻滞,前房反应在术后1h与术前比无明显改善,在术后24 h到1周内逐渐减轻;眼压在术后1h迅速下降到正常值以下,术后24 h复查,26只眼<21 mmHg,16只眼21~30 mmHg,眼压复升率为38%,局部及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1周复查眼压,34只眼< 21 mmHg,8只眼21~35mmHg,药物控制不良,炎症进入静止期后行滤过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无晶状体损伤,1只眼前房内少量出血,1周内全部吸收.结论 前房穿刺联合瞳孔成形术是治疗前葡萄膜炎继发ACG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迅速降低眼压,促进炎症吸收、为其他手术创造条件.

  • 药源性青光眼的防治

    作者:马红利;李世洋

    药源性青光眼系局部或全身用药而诱发的继发性开角或闭角青光眼。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药源性青光眼的发生,本文就临床上可能诱发该病的常见药物、作用机制及防治作了综述。

  •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研究进展

    作者:王冰鸿;姚玉峰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判断囊肿对房角形态的影响,但该囊肿与青光眼、浅前房的关系,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关于该囊肿的分类、名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就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UBM检查、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并提出关于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新的分类法.

  •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平宝;谭佳;王华;董小芳;夏晓波

    目的回性分析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13例(13只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84.6%眼压控制正常范围;术后61.5%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前房浅并深浅不均,眼压高,视力影响大是其特点;可根据患者前房、晶体及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

    作者:成磊;刘杏;钟毅敏;徐晓宇;任丽蓉;王忠浩;郝琳琳

    目的 观察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0只眼),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悬韧带情况及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镜判断前房角关闭范围.根据悬韧带松弛程度及断裂范围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C组(重度),分别采取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9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CTR)及IOL植入术(24只眼)、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IOL悬吊术(7只眼).平均随访时间(11.2±7.1)(8~41)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中央前房深度(ACD)、用药种类及房角关闭范围的差异. 结果 A、B、C组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分别为1.36±0.74、1.08±0.62和0.86±0.44,术后提高至0.31±0.29、0.26±0.31和0.3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42.9±14.4)、(40.7±11.7)和(40.7±13.7)mmHg,术后降低至(12.1±1.6)、(14.6±5.1)和(14.8±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中位数(小值、大值)术前为3.0(1,4)、2.5(1,4)和2.0(1,4)种,术后除1眼用药眼压不能控制外,余均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前平均ACD分别为(1.34±0.28)、(1.42±0.42)和(1.14±0.80)mm,术后加深至(4.14±0.45)、(3.71±0.42)和(3.32±0.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房角关闭中位数(小值,大值)术前分别为6(0,12)、12(0,12)和8(6,12)个钟点,术后减少至0(0,9.5)、5(0,12.0)和2.3(0,7.0)个钟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对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有助于加深前房和开放房角、降低眼压并获得良好的视力.

  • 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作者:徐晓双;万修华;张景尚;王进达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64眼)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16例(1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35例(36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张力环治疗;Ⅲ组9例(11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及用药种类的不同.结果Ⅰ、Ⅱ、Ⅲ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6 、-3.24 、-2.97,P<0.05),且Ⅰ组术后眼压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6 、-3.32,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6,P>0.05);Ⅰ、Ⅱ、Ⅲ组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 、3.12 、2.89,P<0.05),且Ⅰ组术后BCV A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 、2.68,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Ⅰ、Ⅱ、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 、3.24 、2.97,P<0.05),且Ⅰ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 、3.77,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Ⅰ、Ⅱ、Ⅲ组术后用药种类少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79 、-4.15 、-2.58,P<0.05),术后房角关闭范围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4.13 、-4.01 、-3.75,P<0.05).结论 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术后能明显改善眼压与BCVA,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及开放房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