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发期 Vogt-小柳原田病的眼部表现及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李果

    目的:探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 VKH)的眼部表现及其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17例(34只眼)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其中8例(8只眼)同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底检查和FF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 FFA显示17例(33只眼)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多发针尖样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其中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者7例(14只眼);视乳头边界清及晚期荧光素着色者10例(20只眼)。1例(1只眼)仅表现为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但视网膜和脉络膜无荧光素渗漏。1例(1只眼)可见视乳头向周边部发散的放射状及条纹状低荧光。对8例(8只眼)分别进行视乳头周围及黄斑区、中周部频域 OCT,显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和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呈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结论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皱褶及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多可见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中周部呈多发强荧光斑点,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且扩散融合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OCT检查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

  • 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作者:敖玉娟;张彤

    目的:深入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伴有特征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后极部早期多发性荧光渗漏点,晚期视网膜呈多囊样视网膜下荧光素积存。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在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明显。

  • 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106例疗效观察

    作者:闫泽英;张京红

    Vogt-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VKH)病是我国常见的双眼内因性葡萄膜炎之一,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治疗时间长,终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1996-05~2004-04,我科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VKH病患者106例,现报告如下.

  • 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璇;王玉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Vogt-小柳原田病(VKH)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和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30例VKH患者(17例活动期和13例静止期)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ORγt的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并将其培养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IL-17的含量.结果 活动期VKH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数量和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同时活动期VKH患者外周血PBMC分泌的IL-17水平也明显高于静止期VKH患者及健康人,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VKH患者Th17细胞的数量和RORγt的基因表达水平及IL-17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VKH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多,且IL-17的水平增高,因此Th17细胞可能在VKH患者葡萄膜炎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频域OCT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杜生;张贵华;陈浩宇;岑令平;陈伟奇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 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高的OCT形态特征.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及恢复期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罗光伟;江福钿;文峰;黄时洲;刘彩娇;关天芹;龙时先

    背景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病的视网膜功能已有研究和报道,但VKH病恢复期mfERG如何变化文献报道不多.目的 观察及随访VKH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视力及mfERG的变化特点.方法 为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VKH病急性期患者18例35眼,对患者的视力、mf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VKH恢复期患者随访18个月,重复上述检查4次,对正常人、VKH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mfER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急性期VKH病患者视力在0.01~1.0之间,仅1眼(2.86%)视力为1.0,91.4%(32/35眼)视力<0.6,较正常对照组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 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 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振幅降低的幅度不同,以1~3环降低为严重,1环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2%,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VKH急性期组相比较,恢复期组(2个月)患者视力为0.1~1.2之间,50%视力≥1.0,mfERG N1、P1波反应密度的提高以1~2环显著,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mfERG N1、P1波反应密度仍与正常有很大差异,总体仅及正常振幅的44%.VKH恢复期患者4次随访结果显示,患眼各期视力稳定,mfERG各波振幅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环内N1、P1隐含时缩短,4次随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H对患者视力及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黄斑区是疾病影响为严重且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治疗后即使视力恢复较理想,但mfERG结果证实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

  • 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祝莹;张繁友;徐少凯;赵丹

    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 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 FFA和OCT在Vogt-小柳原田病和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傅敏;杨庆松;汪峻岭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和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来我院接受诊治的VKH患者17例32眼和多发CSC患者30例35眼,通过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VKH患者早期多呈密集针尖样高荧光,晚期多湖状荧光积存17眼(53%),视盘相对高荧光24眼(75%).多发CSC患者早期多处点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渗漏,晚期有2眼(6%)视盘相对高荧光.VKH患者14例28眼于我院行OCT检查,多发CSC患者22例25眼于我院行OCT检查,其中RPE皱褶仅见于VKH患者,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和膜样结构较多见于VKH患者,对鉴别多发CSC敏感度(54%、68%)较高.结论:VKH和多发CSC在FFA、OCT检查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但FFA和OCT检查可显示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对VKH、多发CSC的诊断各具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VKH和多发CSC的鉴别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